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从学生形象思维出发,再利用抽象的分析

从学生形象思维出发,再利用抽象的分析

更新时间:2018-07-09 14:59:48

《从学生形象思维出发,再利用抽象的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多少”这类问题知识基础之上开展的,由原来的问题,变成了现在的条件,由原来的条件,变成了现在的问题,这也是在例题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的。
一、形象思维不可少
在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提出问题之后,老师也开始组织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学具是我们数学学习的好伙伴,这堂课小朋友们会继续利用这个好伙伴帮助我们一起探索问题。我们用圆片首先摆出了小英做得花的朵数,有11个,那小华的朵数是多少呢?请你用圆片来试着摆一摆。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发现:因为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所以我先要摆出和小英一样多的11朵,再多摆出3朵,这样就能知道小华做得朵数,也就是和小英同样多的朵数11朵,再加上比小英多的3朵,11+3=14(朵)。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知道小平做得朵数就是和小英一样多的朵数再去掉3朵,所以要用减法11-3=8(朵)。
 在学生操作之后,还对这两个题目进行了比较,虽然都是和小英在进行比较,而且都是3朵,但是一个是比小英多3朵,而一个是比小英少3朵,所以在计算方法上的选用也是不相同的,一题用加法,一题用加法。
可以说在教学中,层次都是比较清楚,给了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但是对于个别孩子来说,依然是懵懵懂懂,可能换一个题目马上就弄不清楚了,更有一些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误区:在条件中因为小华比小英多3朵,看见这个“多”字,就用加法,而后面的小平比小英少3朵,看见这个“少”字,就用减法,可能在这本书中,因为没有出现过其他类型的题目,可能学生的方法暂时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却是极为不利的,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这样的误解,抽象的解释,还是需要的。
二、抽象思维不可缺
在真正解决问题时,不可能一味地停留在摆学具的程度上,学会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分析,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关键句分析法,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题目中量之间的关系:举例圆有6个,三角形比圆多4个,三角形有多少个?由于数量比较简单,可能画图,摆学具都很简单能解决,但是我们不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学会审题,先弄懂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第二步,找到含有“谁比谁多(少)多少”这样的关键句。第三,知道是谁和谁在比较;第四步,谁多,谁少;最后再读问题,看看求得是什么,也就是两部分中是求少的部分,还是多的部分,如果求多的部分,用加法,如果求少的部分则用减法。用这样的方法,带着学生学会分析,再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尝试了另一题:圆有6个,三角形比圆少4个,三角形有多少个?在分析后发现,现在求的是少的部分,所以要用减法。
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不要在解决问题是只注重某个字的意思,而是要关注整个题目的意思,这样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
这堂课中,从学生形象思维出发,再利用抽象的分析,双管齐下,力求让学生成功理解并解决这类相关的问题,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相关阅读
推荐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沪教版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一、( )里最大能填几? 8 ( )<35 ( ) 7<61 4( )<15 4 ( )<23 ( ) 9<53 ( ) 5<41 二、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请用两种方法分拆 158 174 129 622 三、计算 54= 24+6= 486= 284= 40+8= 164= 588= 48= 56-8= 326= 5+55= 12-124= 71+6= 40-65= 四、应用题: 1、二年级三班共有同学32人,平均分成4组。 1)每组有几人? 2)每组有7颗球,全班

  •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检测题

    一、 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共6分) 287= 324= 350+870= 355+38= 243= 819= 120+390= 7(5+3)= 729= 83-34= 2100-400= 6(568)= 二、 填空。(每空1分,共31分) 1. 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是6,十位上是1,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 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 3. 3207是( )位数,读作( ),它的最高位是( )位,2在( )位上,表示( )个( )。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一、我来填一填! 1、12.41读作();零点零六写作()。 30.40读作();二十点零八写作()。 2、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把()对齐。 3、小军买笔记本花了12.5元,买故事书花了25.6元,小军一共花了()钱。 4、()()=1350 ()()=3500 5、22的35倍是()。 14个23相加的和是()。 6、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要白白流掉58克水,那1小时会浪费()克水。 7、四十元零五分写成小数是();15.07元是()。 8、在( )里填上﹥、﹤或=。 2元1角6分()2元9分

  •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计算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呈现和利用的思考: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在原课标的基础上新增了运算能力这一重要的关键词,可见,运算能力应是学生必须具有的数学应用技能之一。计算教学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者结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而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呈现和利用谈几点思考。 一、计算教学中呈现学生多种思考,优化算放,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磨砺 本节课上的两幅情境图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所以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在计算203=60中,

  • 认识克与千克的数学日记

    克与千克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丰富与拓展克与千克的具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充分的体验 1.掂一掂、称一称 通过比较同种物体的重量、不同种物体的重量,发现:同种物体比轻重,有时看大小就能得出结论;不同种、大小也不一样的物体比轻重,轻重明显的可以掂出来,不明显的则需要通过各种秤称出重量再比较。 在掂、称的过程中,注意不同种、大小不一样、但重量一样的物体比轻重。如1千克的1袋洗衣粉、1千克的2个小柚子、2袋糖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

  • “分”字里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

    在教学认识除法中的第一课时内容认识平均分时,我首先引出了分这个字:小朋友们,今天曹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字,分(板书:分)读作什么?学生齐读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小组等等,但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随后请学生来分6个桃:把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这是书上的原话)学生们反应很快,一双双小手刷刷地举了起来,都希望

  • 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正在做手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他们手中和桌面上都有哪些物体?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这是什么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哦,老师请下来的是谁,你认识它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师: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课件演示)生活中你在哪还见到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

  •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听课记录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老师带来一位客人(小精灵),听说你们爱动脑筋,她带来一些问题。 大屏幕出示: 小精灵带我们来这里是北京鸟巢 里面正在表演节目呢,再看看,好多人呢,小

  • 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发现口诀的规律。 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5.初步会背5的乘法口诀。 6.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情感. 7.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熟练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是不是掌握好?请看题目。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4+4+4+4+4=□□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