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15-06-29 15:36:05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
学校组织二(1)班学生去游乐园游玩。一到游乐园,老师打算把带的苹果装好分给大家,每袋装4个(图略)
1、每袋装4个,可以装满(   )袋,还多(   )个。

(1) 你会解决吗?
(2) 反馈:你是怎么解决的?
           列式:22&bide;4=( 5 )袋 ……(  2)个
二、新知学习。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分好苹果后,有22个比较勇敢的学生想要去划船,可是游乐园有规定,每条船最多坐4人,请你帮他们算算看至少要租几条船?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 你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    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那我能不能坐1人、2人、3人?
      3.“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 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2、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几个学生的作业纸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说说为什么要用22&bide;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讨论: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同桌讨论下。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3、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
    老师打算去买几瓶水带上船。总共买了27瓶,但是每次老师最多拿8瓶,那我至少拿多少次才能拿完这些水呢?
有27 瓶矿泉水,老师每次最多能拿8瓶,至少要拿多少次才能拿完这些矿泉水?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拿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接下来我们准备上船了,但是又碰到了一个新的问题,你能帮忙解决一下吗?
4、有22元钱,租一条船需要4元,最多可以租几条船?

你会解决吗?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5、对比:
你发现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三、巩固学习。
老师想知道我们班上谁是选择大王,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看到桌上的黄色卡纸了吗,有①号和②号,等等你选几号就举几号,不能反悔。
(一)选择大王

(1)一个盒子最多可以装5个球,17个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2)有17个△,每5个组成一朵 花,最多能组成几朵?

(3)17米的绳子,剪5米做一根跳绳,最多能做几根跳绳?

(4)用这种货车运送17吨货物,至少要运几次才能把货物全部运完?

看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选择大王,你们服不服?不服的话我们就继续来比好不好?

(二)聪明小博士。

1、有32块饼干。

(1)每盒最多装6块,可以装满几盒?

 

(2)每盒最多装6块,装完至少需要几盒?

 
2.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 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相关阅读
推荐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沪教版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一、( )里最大能填几? 8 ( )<35 ( ) 7<61 4( )<15 4 ( )<23 ( ) 9<53 ( ) 5<41 二、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请用两种方法分拆 158 174 129 622 三、计算 54= 24+6= 486= 284= 40+8= 164= 588= 48= 56-8= 326= 5+55= 12-124= 71+6= 40-65= 四、应用题: 1、二年级三班共有同学32人,平均分成4组。 1)每组有几人? 2)每组有7颗球,全班

  • 2013年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评估试卷 分数: 一、 我来填一填。(22分) 1、10个十是( ),一千是10个( ),10个一是( )。 2、4075里面有( )个千,( )个十,( )个一。 3、由5个千,6个百,3个一组成的数是( )。 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条边,( )个直角。 5、最小的三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 )。 6、4270 = ( )+( )+( ) 7、386 + 212 ( ) 598 206 ( ) 8、按规律填 1、20、2、18、3、16、4、( )、( ) 9、在 里填上><或

  • 2013年小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二年级数学试题(带答案)

    馆陶县2013年小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二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王桥实验小学 李雪海 一 、我会填,我最棒!(每空0.5分,共15分) 1、3、9、7两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计算244=( ),用到的口决是( )。根据口诀五七三十五可以写出的算式是( )( )( )( )。 3、七百六十四是( )位数,写作( )。这个数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4、和8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

  •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新堡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目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口算(22分,每小题1分)。 54-8= 24-5= 71-6= 38-23= 25+20= 44+22= 30+45= 37+23= 14+65= 55+23= 70+15= 32+18= 51-21= 81-9= 36-24= 55-46= 40-20+8= 86-45-20= 50+21+18= 60-14-16= 24+45+13= 23+77-12= 二、我会填(15分,每空1分)

  • 数形结合 认识计数单位

    二年级学习千以内数时不再以小棒为教具、学具了,教材选用小方块为教具、学具。1个小方块表示一,10个小方块连成一条表示十,10条方块拼成一片表示百,10片方块合成一个正方体表示千。 与高年级老师交流时得知,高年级学生对二年级时的一个百的表象,即一片方块,一个千的表象即一个正方体,基本没有概念了。单元复习时,我让学生在头脑中想一个十的样子,很多学生在说一条,看来记得,再让学生想一个百的样子,有部分学生不支声了,我提醒一片,还是有学生想不出来,到一个千,十片一个正方体,学生就更没有数,于是我让学生打开书,到书上

  • 注重探究过程,放手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二上P78)》教学反思

    涂美娣 本课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在学生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调查学情分析发现,学生通过表内乘法(一)、(二)以及乘加乘减、加法与乘法的比较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已经很到位。在此基础上进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更为明确。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数量之间的关系反思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多少这种类型的解决问题,因为是求两数相差多少,所以要用减法。在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中,教学到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观察比较,学生较容易的发现类似于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这样的句型,原本一年级时出现在问题中,而现在却变成了题目中已知的条件,而原本已知的的小华做得朵数,变成了未知的问题。 在探索环节,利用手中的11个圆片表示小英做得朵数,让学生根据条件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摆出小华做得朵数,学生比较自然想到:先要摆出和小英一样多的11朵

  •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认识千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认识千以内的数》这堂课,对于我来说,收获是相当大的。一堂好的课,每个环节都要设想得很周到,需要考虑和思考的地方真的很多。一个多月的时间,试上磨课,再试上再磨课,虽然很辛苦,但是对教材内容,每一次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为今天这节课的顺利进行也奠定了良好的基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