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16-02-20 16:04:03

《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乘加乘减》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加、乘减》。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大胆猜想,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同桌、小组合作讨论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伊始,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先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学生根据开放的情景,列出了连加的算式,乘加的算式,对于乘减的算式一开始学生没有想到,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如果每份一样多,那么我们就可以列出乘法算式几乘几,但是多出的这些我们最后还是要减掉它的,因此就得出乘减的算式,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我让学生在图中标出每堆、每份、每组的个数,然后从数字上直观的知道是几个几多几,还是几个几少几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列出算式。从练习的效果看还是比较好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仔细分析一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许多问题,在审题习惯、书写习惯两方面问题比较严重。计算乘加乘减式题,学生不是先分析运算顺序,看题就计算。面对出现的问题,我要学生在计算时,先划出先算的这一步,把答案写在横线的下面,等到学生熟练以后,让基础好的学生把这一步可以省略,但对于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仍然要求他们这样做,这样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有关乘加乘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学生不是仔细观察图意,就盲目写算式,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针对出现的这种问题,我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必须审题清楚,第二步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计算每一道题目时应该非常仔细,不能马马虎虎,学生在练习中计算经常发生错误,家长轻描淡写地认为只是粗心造成的。分析其原因,有学习习惯的问题,有思考严密性的问题。家长在学生做家庭作业时,要监督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计算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每天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细心计算的习惯。
相关阅读
推荐
  •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试题(冀教版)

    表内乘法和除法练习题 姓名: 评价: 1、把一根木头锯成8段,每锯一段需要5分钟,锯完这根木头要用多少分钟? 2、 同学们围成一个正方形做游戏,每边站6人,一共有多少人? 3、38与一个数的和是96,这个数是多少? 4、7的3倍与7个3的意思相同。 ( ) 5、小英今年3岁,哥哥今年12岁,6年以后,哥哥的年龄是小英年龄的几倍? 6、一个篮球要14元,买一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2个铅笔盒,买一个篮球和一个铅笔盒一共要用多少钱? 7、二年级有女生12人,男生比女生多5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8、妈妈买了12斤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千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理念:数与代数的核心内容是数的概念和运算,对于千以内数的认识重点应该是位置值和进位制。数起源于数,量产生于量,本课充分利用数数这一活动的重要数学价值,从利用方块数到计数器数到抽象数,体会到数数的过程是无限的,可是数数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满十向前一位进1。让学生在数数过程中,逐步了解位置值和十进制。同时在数的过程中融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读写为一体,建立一千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1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

  • 认识长度与身体上的“尺”相结合,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反思《认识厘米和米》

    苏教版二上新教材第五单元认识《厘米和米》与老教材有所不同,最大的改变是综合实践活动由原来的《量一量》改为《我们身体上的尺》,仔细研读教材后,我发现了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组: 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建立相关的概念。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表象。 3.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以往的教学,每当学生遇到填写单位名称,或者长度单位的比大小,就让我忍俊不禁,一直摇头学生对长度没有概念,只能用大量的习题提高学生的正确率。一方面觉得可能孩子还小,对于抽象的

  •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计算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呈现和利用的思考: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在原课标的基础上新增了运算能力这一重要的关键词,可见,运算能力应是学生必须具有的数学应用技能之一。计算教学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者结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而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呈现和利用谈几点思考。 一、计算教学中呈现学生多种思考,优化算放,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磨砺 本节课上的两幅情境图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所以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在计算203=60中,

  • 注重探究过程,放手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二上P78)》教学反思

    涂美娣 本课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在学生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调查学情分析发现,学生通过表内乘法(一)、(二)以及乘加乘减、加法与乘法的比较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已经很到位。在此基础上进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更为明确。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 学校组织二(1)班学生去游乐园游玩。一到游乐园,老师打算把带的苹果装好分给大家,每袋装4个(图略) 1、每袋装4个,可以装满()袋,还

  • 教科书P29~305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目标】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进行计算。2.在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并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编口诀。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由于5的乘法口诀记忆,学生在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已经初步知道了乘法口诀的来源、含义和用途,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会感到有太多困难。 【核心问题】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和

  • 二下《认识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在课前教师针对学生己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和边之间的关系。通与普通的教学相比,本次教学更强调学生参与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注重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的感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而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由老师包办。 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

  • 《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回顾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0的含义,发现有关0的计算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