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4-10 15:11:34
《认识长度与身体上的“尺”相结合,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反思《认识厘米和米》》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苏教版二上新教材第五单元认识《厘米和米》与老教材有所不同,最大的改变是综合实践活动由原来的《量一量》改为《我们身体上的“尺”》,仔细研读教材后,我发现了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组:设计理念:数与代数的核心内容是数的概念和运算,对于千以内数的认识重点应该是位置值和进位制。数起源于数,量产生于量,本课充分利用数数这一活动的重要数学价值,从利用方块数到计数器数到抽象数,体会到数数的过程是无限的,可是数数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满十向前一位进1。让学生在数数过程中,逐步了解位置值和十进制。同时在数的过程中融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读写为一体,建立一千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1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
唐叶晔,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案例】 小朋友们,之前我们认识了乘法,那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什么样的题目
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题目,从题目中了解条件和问题,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善于认真的读题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不能正确的想出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在解决这些题目时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之前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谁和谁一共有多少?谁比谁多多少?或谁比谁少多少?的题目,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解决,在这当中也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方法,看到问题中有一共就用加法,看到问题中有比就用减法。 随着解决问题难度的逐步提升,我们现在出现了给出多个信息,
一说教材(一)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73页例题及74到75页想想做做第1~4题(二)教材简析:倍数关系是常用的数量关系,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
今天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认识线段》这节课,由于最近一直关注着学生的听讲情况,所以我也特意关注了他们班的听讲情况,发现其实在教师抛出问题后给予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有点短,所以一部分同学在没有自己得出答案后就要被迫听取别人的发言了。他们班孩子听课状态还是不错的,然而在回答问题时重复内容太多,比如学习活动一:同桌互相说一说,指一指:线段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有三个同学都在说线段有两个端点。最后教师还得再总结一遍
人教版二上84页例5,题目主要是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座位数够不够坐的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先引导学生读题,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问题是:租这辆车能否坐得下? 分析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应先算出乘客的座位数,以及二(1)班总人数,再进行比较大小,如果班级人数比座位数多就不够坐,如果班级人数比座位数少就够坐。故重点是求客车的座位数。 在课堂活动中,给学
《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学情分析不够深入,导致复习环节时间过长。 本节课是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先复习了前面学习的试商方法,复习环节要
2020年是个有爱的年份,新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但是每一个中国人没有被病毒吓到,而是奋起抗疫。全国无数的医务工作者逆行武汉,舍小家为国家,他们的大爱令人感动!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虽然没有机会逆行武汉。但是,我们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迅速的展开线上教学工作。 因为没有线上教学的经验,如何才能有效、扎实开展线上教学?如何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线上教学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数
教学目标: 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发现口诀的规律。 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5.初步会背5的乘法口诀。 6.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情感. 7.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熟练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是不是掌握好?请看题目。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4+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