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更新时间:2018-09-16 10:10:28

《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就是简约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添加了人为规定后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骤,主要是解决算得方便、准确。
如计算335-185时,就是根据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的:335是由3个百、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185是由1个百,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所以先把5个一减5个一得0个一,再把3个十减8个十,不够减,从百位上拿出一个百,就是10个十,10个十减3个十,得13个十,再减8个十得5个十,百位上3个百,去掉1个百为2个百,再减一个百得1个百,最后把0个一,5个十和1个百合起来就是150,这就是算理,可以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当学生进行了一定量的练习以后,发现了计算的规律:个位上的数只能与个位上的数直接相减、十位上的数只能与十位上的数直接相减、百位上的数只能与百位上的数直接相减,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最后再把几个得数合起来,这是学生感悟算理的过程,最后进行优化计算过程,为了便于计算一般写成竖式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普遍适用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出竖式,再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作十,这就是算法。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退位减法时,前一课内容是不退位减法,虽然学生对于退位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因为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但是在本册教材中不退位减,依然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种是从减法的基本原理出发,使用计数器将对应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逐一相减,另一种是利用笔算减法的已有经验,直接用竖式计算,学生可能都会选择用竖式进行计算,但是用计数器进行计算的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其实就是直观展示计算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借助计数器直观地展示,让学生明确算理,从而更清楚地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对于退位减,教材中直接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通过:十位上3减8不够减引发学生的思考。备课时,我设想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这样上,针对竖式进行探讨。在听了张老师的一堂课后,也得到了一点启发:对于退位减的难点,依然需要通过计数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而不能仅仅只关注于算法就够了,这样的算法掌握依然是不牢固的。
笔算教学中,教师仅仅重视了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算法的空间或者仅仅从表面上追求形式的直观都是不够的,只有引导学生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建立在对算理理解基础之上的形象直观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直观,建立在对算理理解基础之上的算法探索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探索。
相关阅读
推荐
  • 冀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升级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四年级语文升级质量检测试题 一、 基础知识。14分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标出。(5分) 猛啄(zhu zho) 恐吓(xi h ) 犹豫(yǜ yu) 玷污(din zhn) 拾级(sh sh) 宣布(xuān xan) 间或 (jin jiān ) 忧虑(yōu yiou) 悼念(dio do) 腼腆(diǎn tiǎn) 2、读拼音写汉字。(5分) shēng xi do nin zhn hn zh xu shēn qū ( ) ( ) ( ) ( ) ( ) 3、比一比,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

    第 2 课 时 总第( )课时 课 题: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直角。2、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等。 教 学 过 程: 预设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活动效果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

  •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新堡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目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口算(22分,每小题1分)。 54-8= 24-5= 71-6= 38-23= 25+20= 44+22= 30+45= 37+23= 14+65= 55+23= 70+15= 32+18= 51-21= 81-9= 36-24= 55-46= 40-20+8= 86-45-20= 50+21+18= 60-14-16= 24+45+13= 23+77-12= 二、我会填(15分,每空1分)

  • <观察物体>教案和反思(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物体的意识。 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模拟拍照游戏,初步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请全班同学给同一个小朋友拍照说说你拍到了什么? 为什么拍到的照片不一样? 二、实践观

  • 在对比反思中构造算法——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也是学生计算较大的数的开始。现教材把整十数加一位数移至前一课教,还是有些弊端的,孩子对于整十数加减法不熟练,导致今天构造算法比较困难。 学生只要错误有一、不理解算法,不明白何为相同数位相加减,与整十数加减法搅混。 二、重复计算,加错数位 三、新算法,不熟练,容易看错导致算错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摆小棒说算法,在操作中体验算理,学生有的肯定

  •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认识平均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乘法,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况。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因加强学生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一、从问题出发,在操作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前期交流,班中已有半数同学知道平均分这个词语,并能够用除法进行计算,但是问起原由,还是说不出所以然。所以在新课伊始,通过问题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对比,逐步在操作中初步

  •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2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

  • 百足虫的100只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二年及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本课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表内除法》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结合我们工作室这次活动的主题阅读教学,于是带领孩子们边读百足虫的100只鞋这本绘本书,边从中学习新知识。 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分给小朋友正好分完和分给鼠小弟有剩余两种情况比较认织余数,知道余数的产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第二个环节

  • 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正在做手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他们手中和桌面上都有哪些物体?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这是什么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哦,老师请下来的是谁,你认识它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师: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课件演示)生活中你在哪还见到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