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直观教学辅助,提升教学效果

直观教学辅助,提升教学效果

更新时间:2018-01-05 19:12:47

《直观教学辅助,提升教学效果》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三年级的孩子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点,抽象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离不开形象直观的支持,他们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慢慢地过渡。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直观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有趣,从而提升学习的幸福感。

二、增加手势操作,加深认识知识

在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单元中,就有了很好的体现。如:在教学《平移、旋转》这一部分内容时,从观察动态图片后,学生直观地看到平移、旋转是怎样的一种物体运动,在这个时候,我请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平移和旋转,以此对这两种运动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此刻在请学生来用语言描述这两种运动方式,也变得简单多了。学生们发现:只要物体的运动是沿着一条直线的就是平移,而绕着一个点运动的就是旋转。针对学生的总结,我也进行了补充,我顺势在教室中,做了一个开门的动作,问学生:“开门是一种怎么样的运动方式呢?”聪明的孩子们很快说出“旋转”这样一个答案。我马上追问:现在这种运动方式旋转还是绕着一个点吗?学生们发现:原来旋转并不仅仅是绕着一个点,还可以绕着一条直线运动。用这样的方式,对刚才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似乎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已经到教给学生了,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的发现往往让我们有很多的惊喜。就像在书本82页的练习题中,在选择哪些叶子会和绿色的树叶平移后重合,孩子就有了更多的发现:平移形状、图形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而唯一会变的是它的位置。而旋转图形的形状是不会变的,而方向和位置是会改变的。看似一个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认识更加深刻,更加丰富。

三、利用错误资源,解决重点难点

在《轴对称》这一课中,在直观的观察中,知道了什么是对称?在对折的过程中,验证了对称也就是对折后能完全重合,从而很顺利地揭示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课件一些抽象概念的学习,直观的图形和动手操作,都能很好地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在课后的习题中,就是要考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了。没有图形在手中可以进行对折,也不能通过对折来检验是否完全重合,那靠什么?只能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一定的方法了。比如在第2个练习题中,哪些英文字母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对于“N”和“Z”这两个字母,学生之间就意见不同,但是在争论之后,那些很有想法的孩子就说服了那些选错的孩子:假如也把他们对折,上下或者左右应该也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发现两边长得不一样,所以这两个字母不是轴对称图形。而第3个题目: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有些孩子是把展开图遮去一半,看看和下面哪幅图一样,也有孩子是把下面的对折图的另一半画出来,看看和上面哪幅展开图一样,就可以了!方法各异,但答案一样。

孩子们在直观中,学会了抽象的知识,又运用抽象的知识,解决了直观的问题,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思维的火花,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幸福的气息。

“数学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在数学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不同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会中,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幸福感,那么“数学核心素养”也自然会慢慢形成。
相关阅读
推荐
  •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后,两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大小时做了如下不同的设计:教师甲:投影出示三个不同大小的角。(锐角、直角和钝角) 提问:你知道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3号角最大,1号角最

  • 概念解构:联系儿童生活经验(二下《认识平行四边》)

    儿童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来源与课堂学习,很多是来源与生活中的积累。比如图形的学习,如果只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去解构,对学生的测量就不一定完全准确。 只从数学知识的出发的核心概念网络(二下《认识平行四边》) 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基础是长方形,因此它的概念解构要与长方形相联系,长方形有着三种变式或特殊形式(位置的变化,无垂直或水平边;邻边差异极大;邻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形成类似变式或特殊形式。不管是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水平垂直方向的,是学生表象积累最为丰富的,比较容易判断,在对边和邻边的位置与长短发生

  • 认识角教学思考与实践

    思考一:什么是角?很多老师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时,都会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角,追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角是尖尖的,两边滑滑的,摸上去有点疼然后老师告诉学生尖尖的是角的顶点,滑滑的、直直的是角的边。其实,这是错误的,角不是尖尖的,顶点也不是尖尖的,对角的概念老师要正确把握。角的静态定义: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是从图形形状来定义角,因此角的范围狭隘 。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就形成角.旋转

  • 把握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效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有效地数学课堂,是建立在教师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上的。因本次教学苏教版二上《认识平均分》是为今后教学《认识除法》做好铺垫,也是学生完成从文字语言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所以我认识到本课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建立符号意识,才能准确表达数学思想,避免日常语言的繁复、冗长或含混不清。 例如: 3个人分12枝铅笔,平均每人分几枝? 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123=4(枝) 日常语言 数学语言 符号语言 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因为除法的意义就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平均分的两类分法

  • 注重探究过程,放手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二上P78)》教学反思

    涂美娣 本课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在学生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调查学情分析发现,学生通过表内乘法(一)、(二)以及乘加乘减、加法与乘法的比较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已经很到位。在此基础上进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更为明确。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从教学目标上来审定本节课的教学成效

    最近听了很多关于量与计量的课,收获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学识。在朦朦胧胧中,教学,应从何开始呢?正如朱特所说,上一节课,你是不是还是先研究导入情境,教学过程是什么?对呀!一堂课的内容不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呈现吗?只有教学过程清晰了,那么教学成效不就也达到了吗?但我们的朱特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从教学目标着手来设计一节课的内容,从教学目标上来审定本节课的教学成效。 不得不让我感受到,我们的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的过程,教学中更加重视的是教学知识、情感的体验。但也不是说,不重视教学的结果,只是通过教学

  • 学会审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比较少,所以还没有独立审题的能力,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老师或者家长读完题目后,学生再进行思考,正因为这样很多孩子也就失去了独立审题的能力。 二年级由于识字量的增加,开始尝试让学生独立进行审题,但是发现学生之间差异很大,在作业中,试卷中,包括和家长的聊天中,都有这样的发现:学生粗心、马虎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实学生之所以会粗心,从一个侧面也看出了孩子审题能力的薄弱,不会审题,马虎审题,导致错误较多。 比如:在学习了除法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出一些类似的除法题目,结果有一次,在众多的除法题目之

  • 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以“认识时、分”教学为例

    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令人向往,面对着多彩多样的世界,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已经熟视无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事情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何谈深入的探究。为此,在知识的学习中,要逐渐创设一种氛围:有趣、有吸引力、有神秘感、有成就感,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在教学《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前,我在班级中

  • 人教版数学《克与千克》听课记录

    课前准备: 天平秤你们都能看到吗? 确认分组是否明确,一组 二组 九组 1号 2号 待会儿看那一组表现最精彩 唱首歌跟大家听听 非常好,有些同学还边唱边摇头晃脑 上课 一、课前交流、导入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