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角教学思考与实践

认识角教学思考与实践

更新时间:2015-02-13 08:20:11

《认识角教学思考与实践》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思考一:什么是角?很多老师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时,都会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角,追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角是尖尖的,两边滑滑的,摸上去有点疼……然后老师告诉学生尖尖的是角的顶点,滑滑的、直直的是角的边。其实,这是错误的,角不是尖尖的,顶点也不是尖尖的,对角的概念老师要正确把握。角的静态定义: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是从图形形状来定义角,因此角的范围“狭隘” 。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叫做角α的始边,旋转终止的射线OB叫做角α的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角α的顶点。
教学中我兼顾了以上两种对角的定义,首先从一定出发引出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我通过两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首先是从物体的平面上抽象出角的符号,我没有整体出示角的图形,而是先出示顶点,在从顶点出发画出一条边,再画出另一条边,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感受角的静态定义;第二是让学生把练习纸上发现的角画出来,通过教学正确的画法,进一步感受角的静态定义。
角的动态定义,教学中我选用了钟面、活动角、扇子等素材上的角渗透叫角的动态定义,并初步孕伏了平角。
思考二:角在小学平面图形中的地位?
目标定位不仅让学生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有大小,还要让学生知道角和我们以前认识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一样是一个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角,角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后到了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还将继续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本单元可以为将来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角的特征,做好铺垫。
相关阅读
推荐
  • 二下数学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整理

    一、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意义 1.先摆一摆,再计算。 (1)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还剩( )个。 103=□( )□( ) (2)7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72=□( )□( ) 2.说出每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17 5 = 3 2 25 7 = 3 4( )( )( )( )( )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1. 35里面最多有( )个8; 52里面最多有( )个8; 60里面最多有( )个9; 20里面最多有( )个6。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5<2

  • 学会审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比较少,所以还没有独立审题的能力,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老师或者家长读完题目后,学生再进行思考,正因为这样很多孩子也就失去了独立审题的能力。 二年级由于识字量的增加,开始尝试让学生独立进行审题,但是发现学生之间差异很大,在作业中,试卷中,包括和家长的聊天中,都有这样的发现:学生粗心、马虎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实学生之所以会粗心,从一个侧面也看出了孩子审题能力的薄弱,不会审题,马虎审题,导致错误较多。 比如:在学习了除法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出一些类似的除法题目,结果有一次,在众多的除法题目之

  • 认识克与千克的数学日记

    克与千克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丰富与拓展克与千克的具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充分的体验 1.掂一掂、称一称 通过比较同种物体的重量、不同种物体的重量,发现:同种物体比轻重,有时看大小就能得出结论;不同种、大小也不一样的物体比轻重,轻重明显的可以掂出来,不明显的则需要通过各种秤称出重量再比较。 在掂、称的过程中,注意不同种、大小不一样、但重量一样的物体比轻重。如1千克的1袋洗衣粉、1千克的2个小柚子、2袋糖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

  • 我心中的好课观

    一、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在张老师和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老师在上课开始时,利用导学单或者自己写一个分数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原有分数的记忆,很好地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本堂课学习分数与以前学习分数的不同之处,明确本堂课学习分数意义的分数所在。 二、学生资源贯穿课堂 《认识分数》这堂课,我们也看到朱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资源的利用,在导学单中,学生通过预习,试着完成了一些题目,但是题目中越出现了一些问题,朱老师牢牢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把导

  •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73页例题及74到75页想想做做第1~4题(二)教材简析:倍数关系是常用的数量关系,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

  • 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按步理清解题思路

    学生们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这样求相差数的问题,如:小英摆了25个花片,小华摆了16个花片,小华比小英少摆了多少个?小英比小华多摆了多少个?两个问题提问的方式不一样,但因为都是表示求两数之间相差多少,所以都用减法来进行计算,所以孩子们看到这样的题目总是不假思索。 二年级下册出现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如:小英摆了11个花片,小华比小英多摆了3个,小华摆了多少个?小

  • 要想全面的上好数学课,一定要在课前下功夫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指出:学生能获得那些适应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原来《大纲》要求的双基上升为四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特别重视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和领悟数学思想。但许多时候只是停留在教学的表面,没有上升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度。 要想全面的上好数学课,一定要在课前下功夫。先研透教材,需要我们向学生呈现什么、学生

  •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及反思

    观察物体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对于方位有一定的概念和认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四个方位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而教学难点是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

  • 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以“认识时、分”教学为例

    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令人向往,面对着多彩多样的世界,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已经熟视无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事情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何谈深入的探究。为此,在知识的学习中,要逐渐创设一种氛围:有趣、有吸引力、有神秘感、有成就感,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在教学《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前,我在班级中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