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按步理清解题思路

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按步理清解题思路

更新时间:2018-09-16 10:12:52

《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按步理清解题思路》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学生们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这样求相差数的问题,如:小英摆了25个花片,小华摆了16个花片,小华比小英少摆了多少个?小英比小华多摆了多少个?两个问题提问的方式不一样,但因为都是表示求两数之间相差多少,所以都用减法来进行计算,所以孩子们看到这样的题目总是不假思索。
二年级下册出现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如:小英摆了11个花片,小华比小英多摆了3个,小华摆了多少个?小英摆了11个花片,小平比小英少摆了3个,小平摆了多少个?在备课时,我就产生了这样的担忧:虽然例题是以摆学具辅助教学的,可能当时学生对这两个题目会理解得比较清楚,但是在后面的诸多练习中,又有多少孩子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呢?整堂课下来,会不会让孩子们把这些题与一年级学得求相差数的问题混淆起来呢?会不会让某些孩子认为只要看到“多”字就用加法,看到“少”字就用减法,而对于学生这样的想法,作为老师又该给孩子怎样的评价呢?是否定,还是肯定,如果否定,告诉学生是不能这样考虑该用什么计算方法的,如:小英摆了11个,小英比小平少摆了3个,小平摆了多少个?这样的题目是不能这样想的!如果这样做,估计学生会更加摸不着头脑。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的陆老师,与陆老师的交流中,我得到了不少的启发,针对本班级的情况,我进行了备课,并用于了自己的教学中,方法如下:例题的教学依然是借助小棒来进行,通过摆,让学生找到要摆出小华的个数,只要先摆的和小英同样多,然后再摆得比她多3个就可以了,从而找到求小华的个数,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而如果小平比小英少摆了3个,那只要先和小英摆的同样多,然后再去掉3个就行了,所以用减法就可以了。
而在做想想做做的题目时,学生们如果不借助小棒,该怎么样分析呢?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按步理清解题思路。
如:冬冬浇了了36盆,小玉比冬冬少浇12盆,小玉浇了多少盆?
(1)    找出带“比……多(少)”这样的句子。
(2)    看看这样的句子所在的位置,如果是出现在问题中,那表示求相差数,用减法。如果出现在条件中,我们则定为关键句,可以用曲线划出。对其进行分析。
(3)    分析关键局:判断小玉,冬冬谁浇得多,谁浇的少,并在名字上面分别标上多和少。
小玉比冬冬少浇12盆
(4)再看问题,求得是多的部分,还是少的部分,在多或少的上面打上问号。求多的部分用加法,求少的部分用减法,本题求少的部分,用减法。
小玉比冬冬少浇12盆
  整堂课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向陆老师的请教,让我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调查试题(青岛版附答案)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二年级 数学 时间: 60分钟 共120分 等级 一、你会填吗?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万位在第( )位。 2.( )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 ),( )个一千是10000。 3.8007里面有( )个千,( )个一;1056里面有1个( ),5个( ),6个( )。 4一十一十地数,把90前面的两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 )、90、( )、( ) 5. 4米=( )分米 50分米=( )米 7厘米=( )毫米 9

  • 小学数学精品课程《除法》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精品课程《除法》练习设计 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 1、读一读。 84=2 155=3 102=5 123=4 63=2 93=3 122=6 186=3 153=5 164=4 2、填一填。 (1)105=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82读作( )除以( ),表示( )。 3、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24表示( )。 A、把12平均分成4份 B、把12平均分成3份 C、把4平均分成12份 (2)364=9读作36( )4等于9。 A、乘 B、除 C、除以

  • 认识长度与身体上的“尺”相结合,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反思《认识厘米和米》

    苏教版二上新教材第五单元认识《厘米和米》与老教材有所不同,最大的改变是综合实践活动由原来的《量一量》改为《我们身体上的尺》,仔细研读教材后,我发现了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组: 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建立相关的概念。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表象。 3.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以往的教学,每当学生遇到填写单位名称,或者长度单位的比大小,就让我忍俊不禁,一直摇头学生对长度没有概念,只能用大量的习题提高学生的正确率。一方面觉得可能孩子还小,对于抽象的

  •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这个星期教学了《厘米和米的认识》,主要是用尺子量课本、铅笔盒、可桌的长度等,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可是在作业中,常会碰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作业:一棵大树高5厘米、小红的身高130米、床长2厘米这样的错误。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长度单位这个概念,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什么东西是厘米、米呢,学习之前可能听说过,可究竟一厘米有多长,一米有多长,学生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在教学时应当重视计量单位观念的形成,并将这

  • 把课堂让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与反思》

    唐叶晔,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案例】 小朋友们,之前我们认识了乘法,那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什么样的题目

  • “分”字里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

    在教学认识除法中的第一课时内容认识平均分时,我首先引出了分这个字:小朋友们,今天曹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字,分(板书:分)读作什么?学生齐读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小组等等,但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随后请学生来分6个桃:把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这是书上的原话)学生们反应很快,一双双小手刷刷地举了起来,都希望

  • 《认识乘法》试一试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材案例分析

    摘要:数学试一试环节的设计要突出数学之间的联系,要达到巩固知识、拓展思维的目的,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因此在对试一试环节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提出问题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本文就几例小学二年级数学试一试环节的设计进行了案例分析。 案例一:《认识乘法》试一试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材20页。 在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已经

  • 同课异构下的反思与理解

    瓦窑镇大新小学 张智慧,2018年12月17日,根据培育站安排,四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9的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两节同课异构。不难发现为讲好这两节课,四位老师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确实,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个老师的追求。下面我就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 《9的乘法口诀》是王思坤和袁月阳两位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在学习了1至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这之前经历了多次编写乘法口诀的

  • 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以“认识时、分”教学为例

    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令人向往,面对着多彩多样的世界,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已经熟视无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事情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何谈深入的探究。为此,在知识的学习中,要逐渐创设一种氛围:有趣、有吸引力、有神秘感、有成就感,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在教学《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前,我在班级中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