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特性

更新时间:2021-11-28 11:16:24

《三角形的特性》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在观察、试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和稳定性。

教学难点:

        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找出其中的三角形。

2、课件出示课本59页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

3、问:为什么这里用三角形而不用别的?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解开这个疑惑。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大家找了那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个或者动手画一个吗?

(学生分组运用准备的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接着让学生展示做出或画出的三角形,并汇报过程与方法)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之处?(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含义)

3、课件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不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4、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5、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6、三角形的简便记法

7、认识三角形的高(理解三角形的高的含义)

8、判断下列各三角形的高画的是否正确

9、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课本61页情境图

2、让学生找出图中的三角形,猜一猜它们的作用

3、动手验证猜想(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拼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依次使劲地把三角形和四边形向两边拉或者往中间推,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想法)

4、汇报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相关练习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特征: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相关阅读
推荐
  • 冀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升级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四年级语文升级质量检测试题 一、 基础知识。14分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标出。(5分) 猛啄(zhu zho) 恐吓(xi h ) 犹豫(yǜ yu) 玷污(din zhn) 拾级(sh sh) 宣布(xuān xan) 间或 (jin jiān ) 忧虑(yōu yiou) 悼念(dio do) 腼腆(diǎn tiǎn) 2、读拼音写汉字。(5分) shēng xi do nin zhn hn zh xu shēn qū ( ) ( ) ( ) ( ) ( ) 3、比一比,

  •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测试题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试卷 二 年 级 数 学 (60分钟完成)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 我会填。(每空1分,共35分) 1.看图写数。 写作: 这个数是( ),它是由( )个千, 读作: (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2. 用4、0、9、6四个数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 3.一万里面有( )个千;18个十是( );32个百是( )。 4.在下面的( )里填上克或千克。 重30( ) 重 650( ) 重 4000( ) 5.一个星期有7天,35天有( )个星期

  • 数形结合 认识计数单位

    二年级学习千以内数时不再以小棒为教具、学具了,教材选用小方块为教具、学具。1个小方块表示一,10个小方块连成一条表示十,10条方块拼成一片表示百,10片方块合成一个正方体表示千。 与高年级老师交流时得知,高年级学生对二年级时的一个百的表象,即一片方块,一个千的表象即一个正方体,基本没有概念了。单元复习时,我让学生在头脑中想一个十的样子,很多学生在说一条,看来记得,再让学生想一个百的样子,有部分学生不支声了,我提醒一片,还是有学生想不出来,到一个千,十片一个正方体,学生就更没有数,于是我让学生打开书,到书上

  • 认识角教学思考与实践

    思考一:什么是角?很多老师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时,都会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角,追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角是尖尖的,两边滑滑的,摸上去有点疼然后老师告诉学生尖尖的是角的顶点,滑滑的、直直的是角的边。其实,这是错误的,角不是尖尖的,顶点也不是尖尖的,对角的概念老师要正确把握。角的静态定义: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是从图形形状来定义角,因此角的范围狭隘 。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就形成角.旋转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二下第60页《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2.经历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借助直观,数形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三角形学具、草莓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周末的时候都有哪些活动?看来大家的活动啊都非常丰富。老师班里的孩子也是如此,上周六啊,就有一些小朋友去摘草莓了,我们一

  • 认识长度与身体上的“尺”相结合,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反思《认识厘米和米》

    苏教版二上新教材第五单元认识《厘米和米》与老教材有所不同,最大的改变是综合实践活动由原来的《量一量》改为《我们身体上的尺》,仔细研读教材后,我发现了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组: 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建立相关的概念。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表象。 3.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以往的教学,每当学生遇到填写单位名称,或者长度单位的比大小,就让我忍俊不禁,一直摇头学生对长度没有概念,只能用大量的习题提高学生的正确率。一方面觉得可能孩子还小,对于抽象的

  • 《认识乘法》试一试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材案例分析

    摘要:数学试一试环节的设计要突出数学之间的联系,要达到巩固知识、拓展思维的目的,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因此在对试一试环节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提出问题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本文就几例小学二年级数学试一试环节的设计进行了案例分析。 案例一:《认识乘法》试一试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材20页。 在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已经

  • 心中有生、关注思维——听二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复习课

    赵盼老师是今年来交流的老师,上周五上午第四节听了她一节二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复习课,感触还是很深的。 其实那节课,由于六一活动的安排,晚上课了10分钟,但整节课课堂的教学效果还不错。 教师方面: 复习课结构。赵老师采用知识树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梳理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层次清晰,知识点和练习结合,一层层呈现,逻辑性强。按照说算式的运算顺序、给算式分类、如何计算、练习四个层次逐步展开,让我对复习课的教学有了更

  • 人教版数学《克与千克》听课记录

    课前准备: 天平秤你们都能看到吗? 确认分组是否明确,一组 二组 九组 1号 2号 待会儿看那一组表现最精彩 唱首歌跟大家听听 非常好,有些同学还边唱边摇头晃脑 上课 一、课前交流、导入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