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关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研究课的思考

关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研究课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9-12-17 16:23:13

《关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研究课的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由曾有荣老师上镇级研究课:二年级数学《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评课时,有位老师说:在授新课时总有感觉不对劲的地方,但不知道从何说起?有些困惑。我也有感觉:设计的教学流程还可以,怎么上起来总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上不出精彩来。在评课交流时老师们都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但我的头绪还在回荡在课堂中,没能收复。在午休时间里,静心思考问题出现在哪?

一、直接呈现课例1的问题过快,没有让学生清楚地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情境图反馈的信息,不利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理解图意。在教学中,观察情境图时要关注到这些学生,自己是不是会组织语言完整地表达信息。在《课程标准》中低段的情感与价值观里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完整地表达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学生表达的数学语言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展现。如果在情境图上,让学生说一说:这多面小红旗,你是怎么数又快又准的?引发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从横着数,一行8面小红旗,有7行,从纵着数一列7面小红旗,有8列。这时老师在提问:根据这些信息,同学们可以提出一个数学信息吗?学生就会提出:一共有多少面小红旗?这样的启发引导比直接呈现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自主探索,老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数学问题的设计要有简洁,有思考价值,还要创新。在本节课中,老师设计两道除法算式的问题是:有56面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多少面?有56面旗,要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多少面?学生抓住平时老师训练时说的抓住“平均分”用除法来算,似乎是记忆,不理解。也就是“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这样可能造成许多学生会列算式不会说理的现象。两道一样的问题,学生很可能会依样画葫芦,思考的价值不大,所以可以换成这样的问题:有56面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多少面?有56面旗,7面小红旗挂成一行,可以挂几行?即能体现除法的两种含义:平均分和包含。还能让学生有思考的价值,当然这样的问题也是万变不离其宗,但至少让学生思考片刻,没有依样画葫芦。
三、比较两个算式总结出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直接呈现儿歌,再举例子理解,不是有点生硬吗?在这里可以利用板书:56÷8=7  想:(七)八五十六  56÷7=8想:七(八)五十六,引导发现商与口诀的联系,再引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缺的就是商。借助模型,更能理解与记忆儿歌。

四、在巩固练习中不能单纯地练习,也显得枯燥无味。在练习的设计上,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的练习,避免计算的枯燥,影响课堂氛围。比如:口算比赛、做游戏等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在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氛围。

计算的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容易上的,其实要上出精彩也不易,稍不注意的设计会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因为有些问题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很快就知道计算结果,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总结出算法。可偏偏在这“算理”的理解上,学生容易感觉到抽象,没能理解,但算法马上能说。这套教材注重让学生直观图示或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把抽象变为直观,学生容易接受,也使教学内容变得多样,不是纯粹的计算。所以,老师在计算教学时利用好直观图示或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空间 ,让学生直观感受或经历操作过程,把算理理解到位,再过渡到算法的掌握。另外,计算教学的练习要形式多样,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或许精彩会溢出。
相关阅读
推荐
  •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试题(冀教版)

    表内乘法和除法练习题 姓名: 评价: 1、把一根木头锯成8段,每锯一段需要5分钟,锯完这根木头要用多少分钟? 2、 同学们围成一个正方形做游戏,每边站6人,一共有多少人? 3、38与一个数的和是96,这个数是多少? 4、7的3倍与7个3的意思相同。 ( ) 5、小英今年3岁,哥哥今年12岁,6年以后,哥哥的年龄是小英年龄的几倍? 6、一个篮球要14元,买一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2个铅笔盒,买一个篮球和一个铅笔盒一共要用多少钱? 7、二年级有女生12人,男生比女生多5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8、妈妈买了12斤

  • 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改进策略研究一得——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教师的挑战》一书作者佐滕学先生明确地告诉我们: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研究地也正是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而通过研究学生生成性资源的改进,实现学生学习的权利,提高我们教学的策略,为今后教育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持,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近教学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难点是如何用试商的方法确定正确的商,体会到余数要比除数

  • 联系生活实际,提升数学能力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喜欢数学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实例1:二(2)班沈xy一家今年7月搬进了学校对面的新房子,用上了新电表,沈昕玥爸爸就给沈昕玥出了这样一题7月底电表上显示的是0012,8月底电表上显示的是0048,,9月底电表上显示的是0070,我们家8月用电多少千瓦时?9月用电多少千瓦时?。通过

  • 《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线段;陌生是因为线段是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 基于以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教学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主人公米奇和唐老鸭遇到的问题从米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及反思

    观察物体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对于方位有一定的概念和认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四个方位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而教学难点是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

  • 关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研究课的思考

    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由曾有荣老师上镇级研究课:二年级数学《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评课时,有位老师说:在授新课时总有感觉不对劲的地方,但不知道从何说起?有些困惑。我也有感觉:设计的教学流程还可以,怎么上起来总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上不出精彩来。在评课交流时老师们都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但我的头绪还在回荡在课堂中,没能收复。在午休时间里,静心思考问题出现在哪? 一、直接呈现课

  • 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发现口诀的规律。 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5.初步会背5的乘法口诀。 6.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情感. 7.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熟练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是不是掌握好?请看题目。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4+4+4+4+4=□□

  •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在观察、试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和稳定性。 教学难点: 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找出其中的三角形。 2、课件出示课本59页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 3、问:为什么这里用三角形而不用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