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改进策略研究一得——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改进策略研究一得——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更新时间:2015-04-11 09:40:33

《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改进策略研究一得——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师的挑战》一书作者佐滕学先生明确地告诉我们: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研究地也正是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而通过研究学生生成性资源的改进,实现学生学习的权利,提高我们教学的策略,为今后教育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持,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近教学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难点是如何用试商的方法确定正确的商,体会到余数要比除数小。在试商的时候,一般都要这样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其实也就是我们以前做过的诸如“3×(  )<7,()里最大可以填几”的题。本来这也算不上是难点,但因为有些孩子对乘法口诀不熟练,又加上第一次接触有余数的竖式,所以在试商的时候遇到的麻烦也就多一些,作业反馈下来,速度和做题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是速度较慢,正确率低,个别学力差的需要课后辅导。
课堂实录中的生成性资源:
1.复习()里最大可以填几
2. 师出示书本例题: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
教师与学生一起列竖式,结合图片尝试试商。
你觉得这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竖式有什么不一样?
生提出:今天的除法竖式有余数。
师引出:那我们就重点关注一下这里的余数,你能结合题目来解释一下这个余数的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生述说:明确把7平均分掉2个3后多1。
师追问:谁再来说说商“2”是怎么想到的。“6”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看着本题能说是2乘3,但有的同学做其他题就不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的减数是如何产生,如果能在竖式边上写上是除数乘商,学生就能正迁移了。)
生述说:看图片
3.半扶半放11&bide;3=3……2
生尝试在自备本上列竖式,不明白的可以画图试商,同学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利用生成性的错误资源,明确竖式计算试商的方法。
学生自己算的时候横式得数漏写很多,商3想不出来,数位也有不对齐的。
4.试一试巩固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
(图)17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气球,还剩几个?
集体交流这题要注意什么?
5.对比三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初步感受余数比除数小。
师引导:你能思考下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吗?
个别生明白:如果余数比除数大或者和除数一样大,就又可以再分了。很多生不能理解。师利用个别生的错例子,明确6&bide;2=2……3,余下3个桃还能继续再分。
师: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点作为检查有余数除法的一种根据。
改进策略:
今天的作业反馈下来,有的孩子能说会道,但也有几个孩子明显作业速度跟不上,差错也很多,长此以往,必定会形成两极分化。但我目前所能做的,只能是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关注这部分孩子,课后进行辅导。但有几个方面如果课堂上预测到这些可能的生成性资源,正确引导,就能减少辅导学生人次,提高教学效率。
一、理解算理要与计算方法相结合。
学生看图计算固然容易,但是抽象到竖式计算只通过一个例题未免太单薄,所以多增了个竖式做在自备本上,好处有的:对于总结余数比除数大的规律有了很多的实例支撑,学生初步经历了错的过程,对于正确的算理算法印象更深刻,但同时对于那些学力差的学生,教学算法要结合算理,否则学生无法理解是从被除数中分出几个几还剩几的方法。正如课堂中出现的资源,教师有必要的板书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二、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但理解为什么更重要。“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此段教学只对比余数与除数,学生明显印象明显不深刻,建议今后教学本课,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用17根小棒分一分,经历错误的过程,那么学生结合操作,理解“除数是5时,余数要比5小”就更容易,也更深刻了。
其次,在作业中还会出现错误:所有的除法算式都是有余数的了,学生无法理解余数和除数一样大也是错误的。可以说还是缺少“把被除数分得有剩余的一个过程”。或者在第一课时,此方面的教学不够深刻。
三、掌握试商方法,允许有不懂。佐滕学先生书中提到直言“不懂”的课堂,以“不懂”的儿童为中心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会通过操作来初步感受,且不易错);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学生非常容易错)。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此段教学过程,要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允许学生有错,针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可以全班一起分析余数还可以怎么分;如果再个别错,也是允许的,因为此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直观,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题目,利用小棒等学具帮助学生的思维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
四、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正如佐滕学先生说的那样: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相关阅读
推荐
  •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六、七单元检测题(冀教版)

    第五、六、七单元练习题(2) 姓名: 学号: 自我评价:全对;错 处;书写工整;潦草 1、一个正方体积木,任选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 )面。 2、小红抱着两只鸡共重27千克,每只鸡重500克,小红重多少千克? 3、小明从文化宫向( )跑( )米到( ),在向( )跑( )米到( )。最后( )跑( )米到( )。 文化宫 超市 600米 公园 4、一个足球价钱是1○6元,○最大能填( ),最小是( )。 找规律:769、658、547、( )( )( ) 324、339、354、( )、( )、 ( )

  •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图形与变换练习题

    一、搬盘花。 把这盆花向右平移5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二、挂彩旗。 把这面彩旗向左平移6格,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三、移标志。 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找一找。 找出通过平移能与红色小鱼重合的鱼并涂上红色。 五、动脑筋。 下面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的打上,是旋转的画上○。 1、水龙头的水往下滴。 ( ) 2、拧开水龙头开关。 ( ) 3、升降机上升。 ( ) 4、开门。 ( ) 5、关窗。 ( ) 六、找礼物。 圣诞老人把藏礼物的方格插上了小旗,可捣蛋的灰太狼把小旗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插到了现在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设计小结

    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做了如下的设计: 【细节一】 一开始,老师通过摸一摸桌子的长度来感知长度的观念,接着老师启发说:这张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办法量一量吗?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有用铅笔盒量的,也有用书量的接着,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如果他们都用同一支铅笔来量,结果会怎样? 用不同标准来量,结果不同,但都用厘米来量,结果一样,

  • 把握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效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有效地数学课堂,是建立在教师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上的。因本次教学苏教版二上《认识平均分》是为今后教学《认识除法》做好铺垫,也是学生完成从文字语言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所以我认识到本课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建立符号意识,才能准确表达数学思想,避免日常语言的繁复、冗长或含混不清。 例如: 3个人分12枝铅笔,平均每人分几枝? 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123=4(枝) 日常语言 数学语言 符号语言 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因为除法的意义就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平均分的两类分法

  • 小学数学二下期中教学反思

    10月的最后两周,主要是完成表内除法的教学以及进行期中复习和***,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基础内容的掌握还不够,比如填写乘法口诀,写学生们还存在问题,主要是没有熟练掌握口诀,还有对实际问题的解决题意理解不清,按要求列式时容易理解错误等等。接下来我主要对本次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 本次***分析分三个板块进行,由于两个班人数不相同,在实得分上有一些差距,但两个班平均分相差不多,三班为85.9分,四班为86.5分。 第一板块是口算和计算。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口算错误。同时竖式计算也有少部分学

  • 我上《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上,我通过拉线段找、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几步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线段。这样的设计是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十分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首先让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毛线,然后让学生把手中的毛线拉直,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

  • 让学生明白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反思

    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题目,从题目中了解条件和问题,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善于认真的读题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不能正确的想出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在解决这些题目时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之前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谁和谁一共有多少?谁比谁多多少?或谁比谁少多少?的题目,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解决,在这当中也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方法,看到问题中有一共就用加法,看到问题中有比就用减法。 随着解决问题难度的逐步提升,我们现在出现了给出多个信息,

  •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2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

  • 《9的乘法口诀》同课异构听课有感

    瓦窑镇双庙小学 王倩,2018年12月17日,我们第三批乡村数学骨干教师第九次活动在城东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同课异构,其中王思坤老师和袁月阳老师执教二年级《9的乘法口诀》,程琳和郭晓媛两位老师执教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四位老师都是在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的,他们精心的设计课件,而且都有教学内容丰富、环节紧凑、重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的优点。每位老师的课都很成功。由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