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更新时间:2015-03-29 18:54:4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说课稿》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说教材《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节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蝴蝶、蜻蜓、树叶、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通过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来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有一定的感性基础。但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因此教学时要从大量的感性、直观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对称的特征。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是: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五、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以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直观感受图形运动的特征,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完全重合的”这一本质特征,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完全重合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六、说学法
教材在编写时非常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因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在说一说,折一折,辩一辩,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由于学生在上学期的美术课上已经学习过剪纸片,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学生对此并不陌生。所以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在课前预习设计时,让学生用美术课上学过的方法剪图形。学生课前在剪的过程中唤醒了学生已有思维,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学生虽然知道这样剪出来的图形要好看,但对于对称的概念是模糊的。所以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说一说相同点,逐步知道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3个活动:观察黑板上几个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揭示对称的概念;找出自己剪的图形中对称的图形;通过折一折验证同桌的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在观察这些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来认识对称轴,知道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轴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以下两组练习题,穿插在教学中。第一组是三题判断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新的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图形的运动降低了难度,不要求画出图形的对称轴。所第一组的三题都是让学生判断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于学生有疑问的题目都让学生都是折一折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第二组练习题是通过学生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
第四个环节:动手操作,应用新知
 新知识的掌握,要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先让他们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再让他们尝试剪出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发现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我请他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
第五个环节:欣赏美丽的对称
本节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对称的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欣赏生活中的对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对称的美,丰富学生的视野,,将抽象的语言相信变为直观的事物欣赏。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3年小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二年级数学试题(带答案)

    馆陶县2013年小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二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王桥实验小学 李雪海 一 、我会填,我最棒!(每空0.5分,共15分) 1、3、9、7两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计算244=( ),用到的口决是( )。根据口诀五七三十五可以写出的算式是( )( )( )( )。 3、七百六十四是( )位数,写作( )。这个数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4、和8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

  •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反思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生充分理解了平均分以及怎样平均分的方法的基础上引出除法和除法意义的。在教学时,由于上节课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平均分的过程,有了充分的亲身实践。因此,在分完某一物体时,叙述把什么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时,学生已经没有多大的困难了。像这样的题目用什么方法来做呢?很自然就引出了除法算式,除法算式和意义学生也就很自然地掌握了。接着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并结合动手操作实际分的过程说明被除数、除数、商表示的意思。 由于把一个课时分成了两个课时,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上

  • 《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线段;陌生是因为线段是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 基于以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教学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主人公米奇和唐老鸭遇到的问题从米

  • 我上《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上,我通过拉线段找、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几步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线段。这样的设计是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十分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首先让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毛线,然后让学生把手中的毛线拉直,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

  • 用字母表示数的评课稿

    一、联系生活,唤醒已有认识,在上课开始时,陈老师搜集了一些生活中和字母有关的图片,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扑克牌和肯德基标志等,通过这些图片上的信息,让学生唤起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了解用字母表示在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在扑克牌中,字母表示特殊的数,有一些地方表示一些名称等。同时对以前数学旧知的回顾,学生发现用字母表示其实在以前的数学公式中已经出现过了,比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周长公式,运算律等,让孩子进一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其实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为后面开展教学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动画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认识千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认识千以内的数》这堂课,对于我来说,收获是相当大的。一堂好的课,每个环节都要设想得很周到,需要考虑和思考的地方真的很多。一个多月的时间,试上磨课,再试上再磨课,虽然很辛苦,但是对教材内容,每一次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为今天这节课的顺利进行也奠定了良好的基

  • 我心中的好课观

    一、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在张老师和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老师在上课开始时,利用导学单或者自己写一个分数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原有分数的记忆,很好地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本堂课学习分数与以前学习分数的不同之处,明确本堂课学习分数意义的分数所在。 二、学生资源贯穿课堂 《认识分数》这堂课,我们也看到朱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资源的利用,在导学单中,学生通过预习,试着完成了一些题目,但是题目中越出现了一些问题,朱老师牢牢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把导

  • 教学案例分析:让游戏充满课堂——“认识米”教学实录与评析

    【摘要】详细记录了认识米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师以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学会用米作单位

  • 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以“认识时、分”教学为例

    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令人向往,面对着多彩多样的世界,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已经熟视无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事情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何谈深入的探究。为此,在知识的学习中,要逐渐创设一种氛围:有趣、有吸引力、有神秘感、有成就感,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在教学《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前,我在班级中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