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深深的无奈——看《非常公民》有感

深深的无奈——看《非常公民》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7:51

《深深的无奈——看《非常公民》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爱新觉罗·溥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所谓的末代皇帝。他曾享受过宫廷的奢华和安逸,却也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和艰辛,从一个高高在上、万人景仰的皇帝,演变成一个新中国的普通公民,这期间的风风雨雨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想像的。
当我看完《非常公民》(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这本书时,思绪便被他那种深深的无奈所牵引着,虽没有感同身受,但却能理解他的这种无奈的心情。也许用“了不起”来形容他不太合适,可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与众不同”啊。那么,溥仪的无奈到底是什么呢?
无奈一:婚姻身不由己
溥仪一生中共结了五次婚,只有最后一次才是出自自己的意愿,可以说是自由恋爱的结果吧,而其他四次都是一定环境下的产物。
文绣:文绣是满洲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又名蕙心。她比溥仪小三岁,是敬懿太妃与载洵、魏留根相中的女孩,本来是作为皇后人选的,可后来因端康太妃和溥仪的英文老师任萨姆的干预,被册封为淑妃。她虽是一个善解人意、聪慧的女人,但终因受不了溥仪的忽视和冷落,在天津的张园居住时,在其妹妹文珊的再三鼓动下,与他对簿公堂,最终离婚再嫁他人。
婉容:婉容是前内务府大臣、伪满时任棉花株式会社理事荣源之女,是前吉林将军长顺的孙女,又是清末军谘府大臣毓朗贝的外孙女,和溥仪同岁,字慕鸿。她是端康太妃和载涛、任萨姆命定的人选,因为她也接受过洋人的教育,溥仪在二选一时封其为皇后。她较之于文绣就骄横了许多,对于皇上的一后一妃做法非常不满,所以时常会和溥仪发生争执。在天津时,她因溥仪的忽视与他的手下李忠做下了苟且之事。后来,李忠被杀,她产下一女却被当场烧死,接着她便疯了,最终死在逃亡的路上。
谭玉龄:谭玉龄是他他拉氏的子孙,她是在日本人撺掇溥仪娶一日本女子的时候,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他才让贴身小太监小明子和二麽一起为他挑选的,册封为祥贵人。玉龄的清纯、活泼、可人,一度让溥仪喜欢上了。后因她假怀孕造成了日本人的恐慌,被注射而死。
李玉琴:李玉琴是汉族人,她是继谭玉龄之后被溥仪所迎娶,实则是日本人选定的五十四人中的一个,也是溥仪在被逼无奈下作出的选择。对于她,溥仪没有过多的印象,随着日本的战败,溥仪的潜逃,她也就自生自灭了。一直到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时,她才作为亲人被接见,但也就在这次接见中他们俩随即离婚,后来她又回长春再嫁。
李淑贤:李淑贤是一个护士,她是在溥仪调到全国政协工作后认识的女人,也是唯一一个符合他心意的女人。尽管婚后的生活磕磕碰碰,她也曾提出过离婚,但也只有她陪伴溥仪至死。
无奈二:皇上名存实亡
被逐出紫禁城:当冯玉祥的队伍进驻紫禁城时,其实已经宣告溥仪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几千年的帝王制将无立身之地,在炮轰的威胁下,溥仪不得不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地方,被软禁在什刹海醇亲王府(当时叫北府),但他却放不下皇帝的名号,依然过着皇上的生活,却没有实质上的权利和作用。
依靠日本人:1927年,溥仪住进了天津日租界宫岛街的张园,为了能复辟成功,他不惜投靠日本人,渐渐成为日本人手上的一颗棋子。在这里,他依然过着皇上般的生活,不过,在行动上开始被日本人所制约,让他与外界失去联络,只听从日本人的安排,期间川岛芳子也入住张园,密切监视他和皇后妃子们的一切行动,,而一些决策性的文件也都有日本人的参与。
受制于日本人:当局势对于日本不利时,他们决定走溥仪这一步棋,于是筹划让他出来当皇帝。这一消息让溥仪欣喜若狂,以为可以再次建立大清国了,可日本人却为他准备了“满洲国”这样一个新的政权,而且还有日本人在内参政议政。这让溥仪满怀气愤,但终因敌不过日本人的势力,再次向他们低头,屈服了。不过,他虽然失望,可当时还是踌躇满志的。但在接下来的“皇帝”生涯中,他步步受制于日本人,比如:弟弟溥杰与日本女孩嵯娥浩的结合、祥贵人谭玉龄的死、《帝位继承法》的签署、日本特使的召见等,都让溥仪觉得自己虽是个皇上,却没有一点皇上的权利,做什么都要听日本人的话,就连对自己人的惩罚也要由日本人代替。真不知道当他听到日本特使说“阁下的确是一个精明而睿智的君主。有您这样一位领袖和我们作同盟,难怪天皇陛下一直感到欣慰和愉快。”时,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至于后来跟着吉冈准备逃往日本时被苏联红军缴械,并送往苏联关押了五年,我想他都是无奈的,因为这时的他已经没有了自我,也就是你们让我如何我就如何的心态吧。
溥仪的前半生一直为着“皇上”这个名词而努力着,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也没有享受到爱人的温柔和体贴,想拥有一个大“家”而过着没有自我的生活,从而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中。这里最触动我心的是他对蚂蚁的小心呵护:一次是被逐出紫禁城时与蚂蚁的“告别”;一次是皇后生下一女后,心情郁闷的他端详着蚂蚁;还有就是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他拿面包渣喂蚂蚁的镜头,从中也看出了他那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另外,就是他与贴身小太监小明子之间深厚的情谊了。
然而改造中的溥仪和晚年的溥仪,锋芒渐藏,让我们看到了何为洗心革面,何为悔过自新,何为重新做人。虽看着有些迂腐,却看出了他的小心翼翼,他的谨小慎微,我想他那颗千苍百孔的心再也经不起什么折腾了。尽管过得清贫、辛劳,但他还是非常地满足这样的生活,一直念叨着自己是个“公民”,好像这是什么荣誉称号似的。
一段历史铸就一代风云人物,我想不管你处于怎样显赫的地位也终将成为过去,与其这样浑浑噩噩,像傀儡似的,无奈地生活着,还不如平平淡淡地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因为后者更让人没有遗憾。当然,以溥仪的身份和地位容不得他也有这么平庸的想法,这也许就是作为人的无奈吧?
相关阅读
推荐
  • 感激生命,快乐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

    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这是海伦凯勒自勉的一句话,也是她忘记身体疾病,自信生活的动力。说是自我鼓励也好,说是自我安慰也好,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她的坚强。这些天再次品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着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生活的热爱,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她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激。尽管她的命运比别人曲折,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 看了这本书我想说的很多很多:首先是感激生命。我是一个健康的生命,我能够用

  • 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国引进了不少印度电影,我也看了不少,现在说起印度电影,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曼妙歌舞场景以及那固有的拍摄手法,以至于在看《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最后那段像宝莱坞致敬的歌舞时,哑然失笑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很久没有碰触印度的影片,也差点让我错失了这部优秀的作品。影片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的故事。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

  • 幸福生本——读《幸福地做老师》后有感

    生本教育已是近三年来我市教育界最为关注和认可的一种教育理念,从上至下生本教育犹如一泓清水滋润着每一位教育者和学生,可谓受益匪浅。部分学校已经迈出了生本的脚步,到广州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实践地学习生本。我们学校也有部分教师亲临生本课堂,感受生本教育魅力。在学习归来的心得交流中,我始终感受到学习者对生本教育由衷地敬佩。学生像一个个小老师,能力极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那么精彩。老师在旁边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动声色,但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把孩子的思路引回主题中。不由地我感觉到生本的三个关键词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 用阅读来丰富心灵——近期读书情况交流

    寒假过后,老实说工作一直比较忙,任务也比较多,再加上我参加了平湖新教育实验博客,每天读博写博也成了给自己规定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真正读书的时间确实少得可怜了。但是我认为在网上读他人的博客也是一种读书,而与人的接触也是一种读书,不是说读书分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这分吗?我也想说读书也可以分读有书之书与无书之书. 不过,在这少得可怜的时间里我还是读了几本书的,列维-斯特劳斯的《猞猁的故事》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我从我公公那儿无意中翻阅到的,便拿回家阅读了,这二本书让我在意识主流和结构主义之间游走,今天是

  • 读书心得:真正有效的学习

    霍特在书中举了很多教育中的事例。比如,有一个男孩是最笨的班里最笨的学生。因为他根本就完不成任何作业。但是,这个男孩在一个保龄球馆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为晚上的联赛计分。这项工作单调而乏味,且不能有任何差错。保龄球馆愿意付钱给这个孩子,因为他记得又快又准确,可以对计分结果负起责任。但到了学校,给他出关于保龄球的题目,他一道也做不出来。这是一个奇怪但又普遍的现象,那些我们所谓的笨孩子在生活的某一个领域可能是高手,只是不会解题而已。学校所教的课程如果和实际生活毫无联系,一部分学生就会变傻。 霍特把解答问题的学生分为问

  •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后感 翻开《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种种的压力和孩子们调皮的举止常常会惹得我发出勒令停止的命令,变成一个凶老师。 书中列举的方老师班的男孩子可真是调皮,不仅这样,他还影响了其他同伴们的生活,但是,方老师并没有发火,也没有将他隔离开其他孩子,而是耐心地观察、倾听,也承受着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孩子渐渐回到了集体的队伍中。看了这个例子,我想,这个方老师真的让我欣赏到了一个宽容、关爱孩子的老师,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包容之心

  • 读《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李如密、刘文娟老师的《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一文。书中提到,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答问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答问艺术具有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深化教学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运用教学答问艺术,要遵循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正面应对策略、幽默化解策略、规避锋芒策略、巧抛绣球策略、因势利导策略、以退激进策略等来应对学生的提问。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问。然而,问是更重要的,它意味着思考、发现和探索。它能

  • 努力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到底——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

    写在前面的话: 暑期全员师德教育的一个内容是: 分享阅读,好书推荐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用5分钟的时间,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与大家分享。不限形式和方法。今天上午如期举行了,大家都认真地介绍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论着点滴体会和感悟。可谓是大饱一顿精神美餐。我为此也作了认真的准备。昨晚用了一个多小时,把今天要说的内容整理成了文稿,现向大家作一交流。 努力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到底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悟(一)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的一本重要遗著。是他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