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7:56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943年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用他的如椽之笔,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正如在著作《教育在十字路口》的封面上所写“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之时,其才能真正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这段话对我的启示尤其深刻。阅读着他的真知灼见,既佩服又羡慕,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就在于耕耘,哪怕孤独地艰难行走,也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也在于探索,哪怕山重水复疑无路,也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更在于创造,哪怕不走寻常路,也相信风景就在不远处。

十字路口就像人生的不同际遇,意味着多元、多样,意味着选择的自由,然而也总给人带去徘徊和选择。而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前我们能做什么样的选择?又有怎样的选择才能在现实和内心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让一切都成为无悔的抉择?马里坦告诉我,“人性的最高完善在于爱,教育要不断传递爱,培养年轻一代准备参与社会生活,更要帮助儿童成为道德上完美的人”。

由于教育资源重整,2006年我从师范调入中专教书。当时我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优秀的学生,不再是孜孜以求的眼神,而是一群无知的顽童,也是中考的失利者。我常常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去要求他们这样,要求他们那样,现在我开始慢慢地审视自己,反思过去,我才真正发现自己总认为他们不行,并没有准确揣摩学生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要。也许不是每个中专生都会成为“好钢”,但说不准他们也能成为一块“好铁”。

班里的一位贫困学生,家里父亲因车祸而导致残疾,只能依靠开三轮车勉强生活,母亲是厂里的下岗工人,只能在家靠手工活补贴家用。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却经常因厌学而逃学。他的父亲几次走进学校,声泪俱下恳请他好好用功读书,我几次苦口婆心教育他应懂得感恩、体惜父母,但均告失败。他的父亲在无奈中,对老师说对不住我们,他的孩子惹了很多麻烦,要求他退学打工。但我劝他的父亲还是给他个机会吧,让他把这学期的书念完再说。而他依然故我,完全没有任何悔悟的表现。在一次语文课上,他滔滔不绝的讲话,我几次使眼色给他,他那无动于衷的样子终于让我忍不住愤怒,质问他:“为什么要在课上讲话?”他谈谈说了声:“我没讲话。神经病!”同学们都呆了,我也懵了。他是我从教9年来第一个当面骂我的学生。如果是以前,我一定愤怒地把他拉到办公室进行训斥,可是此时我没有,而是心平气和地问他“如果把一个真心希望你能用心读书的老师说成‘神经病’的时候,是不是心里会舒服点呢?”他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为自己辩驳,而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把头埋得很低。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避开其他所有的老师,拿出纸和笔,让他写一份说明书,分析刚才说那句话的原因。当他把那份说明书交上来时,自己不禁一笑,原来他因昨晚与父亲吵架,心里非常不痛快,语文课上正好讲到要对父母感恩,心里觉得很烦,老师怪他讲话时才会随口而出那三个字。话一出口,他自己也立刻后悔了。明白了他讲话的起因,我就与他作了一次交流,引导他进行自我反省,使他心悦诚服地认识到自己所错之处,更明白了如何去尊敬师长、尊重自己的道理。那次之后,他确实变了,话不再那么多,架很少打,慢慢地上办公室的次数减少了,学生们似乎也找不到告发他的理由了,但每当我想表扬他一番时,他总是极力躲避与我直视的眼神。直到我到他家家访之后,我才了解了他为何逃学、厌学的原因。原来,他的入学时本来有机会上苏州五年制的高职学院的,只是因为家庭情况,才迫不得已到中专就读,因此心里一直有心结,想早点挣钱,为家庭分担。从此,我不再当他是差生,我也慢慢发现他身上也拥有许多的闪光点,诸如爱劳动、写字认真、打篮球很棒等等。当我为他找到一份假期肯德基店里打工的机会的时候,他向我递来了感激的眼神,那样真诚,不带一点杂质……也许要了解学生心灵,让他们信服你,让你走进他们的心里,必先疏通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样方可能进到他们的心灵,探索他们的需求,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马里坦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特别艰难的艺术。”“教育者自身最为重要的品质就是,不仅要尊重儿童的人身,同时还要尊重他的灵魂;要意识到他最深处的本质和内在的机敏,并对他神秘的特性寄予一种神圣而充满爱意的关注——这种神秘特性是教育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一种隐藏着的东西。”我想,发现这种“隐藏着的东西”需要老师的“明眸善睐”,需要老师的“和风细雨”,需要老师的爱。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宽容,是尊重,是鼓励,是微笑,是跟学生打成一片,是与学生同欢乐、同忧愁,是学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较好的方式和方法来处理。“爱一名优秀生不难,爱一名差生却不易。”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那就让我们多替那些所谓的“差生”想一想,想一想他们的优点,他们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去欣赏他们。当教育在十字路口时,我会以马里坦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一起拥抱、一起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每天读点有益的书,对人的精神有滋补作用。因为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学做人,学做事;读书能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一个人如果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生都会受益无穷。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个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展现精彩的人生。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海盐于城小学 张斌 我觉的自己一直就是一个自信的人,但工作以来,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渐渐的丧失了信心

  • 一次心灵的旅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动一词萦绕耳际,挥之不去,因雷夫老师的执着追求而感动,因孩子们的杰出表现而感动,更因这普通而又充满奇迹的教室而感动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读懂了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阵地。 1、【关于阅读】雷夫老师说: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另一种焦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阅读,从而爱上阅读;大人的指导

  •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内容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发生在一所小学(巴学园)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小女孩(黑柳彻子)的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

  • 爱的温暖——读肖川老师《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有感

    在拜读了肖川老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后,我对教师的幸福来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肖川老师在该书的第一辑第一节就强调了要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罗列了17个影响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因素,并指出,一个好的校长,要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使学校首先对教师来说变得更有吸引力、更有亲和力。这些话语,让我再次感受到爱的温暖,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深深幸福。 肖川老师罗列的17个影响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因素,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我们已经拥有的,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但它们确实存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教师

  • 《学习动机》学习笔记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动机有三种作用:激发行为 行为定向 维持行为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内驱力和需要的关系呈正比。 诱因指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凡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者为正诱因。如奖品。反之为负诱因

  •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建议》一共三十条内容,却涵盖了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大块的内容。下面我就针对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几点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第12条指出: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反思自己的课堂,却发现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自己的课堂上,比较多的情况是用30至35分钟完成教学主要任务,课堂练习的时间就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多,离开了课堂,老师就缺乏了讲评作业的

  • 经历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常听说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的现实不理想,理想的教育不现实。我想这是一句真实、无奈而又充满了精神胜利色彩的话,完全忽视了人类具有改造世界的本能与力量。 认真研读陈大伟教授撰写的《建设理想课堂》第一章《课堂教学理想》,很好地帮助我进一步构建了理想课堂的概念,对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历美好生活 从塑造人的角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和教育呢?联系书中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思考,观察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忧思与欣喜参半。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痛苦,把学习当成磨砺,把学习当成无可奈何。

  •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初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时,我是反感的,难懂的文字,哲学家一样的阐述,但当我开始深入阅读并在完成读书批注时我发现帕克老师真的是一位真正的教师,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且热衷于冒险,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他指引我们回归人本,鼓励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充满力量,激起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教学,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我的学生,同事,我发现我们缺乏心灵的沟通,我个人认为幸福课堂不难达到,只需要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心灵沟通。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了以下的理解。 一、加强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