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7:58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陈大伟教授在他的著作《建设理想课堂》中说,课内不能太勤快。就是在课内就一定要让孩子动起来,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动手。也就是说,不一定动手做了,写了,就一定是勤快,有时候动脑思考、动嘴发言也是一种好现象。

不由得就想起自己以前课堂上的一个片段:

学习《乡下孩子》这篇课文时,有一个环节是体会乡下孩子的生活有趣和多姿多彩。要求学生模仿书上的一个句子进行仿写。我采取了一个渐进的指导方法,感觉效果很好。

首先出示书上例句: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指导孩子读好这句话后,我分三步走问了以下问题。

第一步:乡下孩子家里养的家畜可不止小猪和小猫吧,你来说说还会有哪些呢?在孩子回答时,我给以了评价,并针对学生说出的老虎、狗熊进行了否定。以此为孩子进行仿写找到相应的对象,也准确地把不够恰当的动物排除在家畜范围之外。

第二步:大家刚才说的这些家畜喜欢吃什么食物呢?让学生进行回答,为改换食物做好准备。

第三步:出示要写的句子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说一说后半部分。

拾一把稻穗,( )。割一篮青草,( )。通过这种出示一半的句式给学生一根拐棍,引着孩子向前走。

最后让孩子自己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一句自己的句子。

写完后,班里同学进行交流。

花的时间也不多,学生也学会了一定的方法。

回顾这个小环节的处理,我觉得正是老师给出了必要的有效的引导,为孩子提供了写话的素材,在练说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组合,才使得仿写目标顺利达成。

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责任。陈大伟教授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提到:师生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亲近”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师生交往的目的是彼此成长和成就。彼此成长意味着彼此从对方身上获得成长的元素和营养,通过交往增加自己的本质力量,实现自深发展和成长;彼此成就是彼此激发对方的创造性,使对方在交往过程中,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中获得人的尊严感和成就感。

读到这里,我想起以前一次课堂上的经历,我与一名学生之间“交往”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收获了一份初浅的彼此成长和成就。

《走,我们去植树》一文中,在讲解了“伴随着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后,有一位学生突然高高举手了。“这里应该没有疑惑了呀,不会是也要上厕所吧?”我暗自猜测着。刚才我看一个学生举手就请他发言,谁知他说自己要小便,引得全班一阵哄笑。

全班齐读后,她还是高举着手。我怕她憋坏了,就问:“你有话要说吗?”哪知她一下站起来,高兴地说:“我读一年级时就种了一棵桃树。我爸爸说让桃树和我一起长大。我每天都去看树,现在我读四年级了,桃树也长高了。我叫它许愿树,因为我有些心里话会和树说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学生一下兴奋起来了。“我也种过一棵桂花树,后来我家拆迁它被砍了,我还哭了呢!”“我爸爸说今年3月12日要和我一起种一棵橘树,让我和树比个子!”“我家后院刚加了土,要种一大批冬青树呢!”说者激动不已,听者无比羡慕。

这个小高潮的出现是我始料未及的。原本我的教案预设是在教学结尾处象征性号召学生植树护绿,保护环境。可现在连我都被这热切的气氛被感染了。“是呀,老师也种过树,树木能给我们新鲜的空气,浓郁的绿荫,舒适的享受,看树木长高就像看我们自己长大,十年树木。同学们,今年3月,让我们一起去植树,为自己,为他人,为后代,种下一片绿色吧!”群情激奋中,学生心中播下了种绿护绿,保护环境的种子。学生发自内心、了无痕迹地受到教育影响,着实比老师单方面的说教有效。

我的课堂因为有了她的“意外发言”而升华了主体,她因为我给予的空间而释放了内心积压已久的感情,而且给了同学们一个很好的指引,可以说是有了初浅的彼此成长,彼此成就。
相关阅读
推荐
  • 生命一分钟 敬业六十秒——阿荣旗王杰小学《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4月11日下午放学后,王杰小学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生死牛玉儒》这部影片,影片的主人公使我们内蒙古人的好干部,内蒙古人的骄傲,教师们观看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抑制了很久的泪水还是流了下来。我对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我知道人民的利益高于天这是牛玉儒的座右铭,他不是只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说给别人听,而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它。 这部电影是根据主人公牛玉儒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生活中的牛玉儒同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他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仍然不顾妻子和医生的劝阻,坚持在住院治

  • 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早就知道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可总为这事那事耽搁着一直没看。这次春节放假在家没有太多事做,我就决定买这本书,仔细品读品读。懒得上街就托弟弟去平湖时顺便帮我买一下。可没想到书买回家了,虽也是黑柳彻子编著的,可却是另一本《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有些失望,也些懊恼,谁叫自己懒呢?算了,将就着看看这本书好了 花了几个晚上零零碎碎地看完了《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却没想到是那么的震撼,太不可思议了。这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讲述小豆豆在是日本演艺圈所经历的事情,这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事还挺有趣的

  • 读《致史老师》后感

    扳扳手指,做老师也几年了,一批批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一批批新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与孩子是最熟悉的,感情也最深,所以常常也不愿去写他们,因为觉得是最难下笔的,担心自己一写就停不下手了,更怕一下子太多的回忆一涌而出,怎么也收不住了! 倒是孩子们很愿意拿起笔写写我,有直接写在日记本上的,有含蓄点写信的。有写我做得好的,当然也有给我指出不足的,我都会欣然接受,说明孩子们已经把我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了,他们也越来越了解我,还记得一个孩子就曾描述说史老师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我挺喜欢这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今天偶然看到伴

  • 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国引进了不少印度电影,我也看了不少,现在说起印度电影,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曼妙歌舞场景以及那固有的拍摄手法,以至于在看《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最后那段像宝莱坞致敬的歌舞时,哑然失笑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很久没有碰触印度的影片,也差点让我错失了这部优秀的作品。影片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的故事。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

  • 谈课堂纪律——《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教授在《建设理想课堂》第三章的第三节中讲的是纪律管理的问题与分析,课堂是否有效,纪律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 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可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陈教授认为,好的课堂纪律应该是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彼此尊重,有序运行!这十六字概括了好的课堂纪律的要诀,虽是简单的十六字,但真正要做到缺没有那么简单。很多老师的课堂上不是纪律管得很严,没有了活力;就是课堂上活跃异常,混乱得不能控制了。两者不能兼顾。 怎样才能做到严而不

  • 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阅读了本书中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这一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贯穿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最终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差异,实现阅读有效教学的最优化。 第一,根据个体水平,确定层次差异。实现阅读的有效教学,首先要确定差异层次。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反映主体的不同而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解读同样存在主体解读的差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锅煮的现象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近日翻阅了《反思性教学》一书,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撰写的教育学理论著作。他在论著中提到: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这种教学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主流。它带来了浓厚的反思气息,进一步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给操作性(常规性)教学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

  •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谈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时,说到文章与课文的区别。下面是该书中的一些观点。 什么是文章? 所谓文章,至少有这么三个层面: 第一,语言的层面,即语词和语法。语词与语法是文章的工具。 第二,是义理的层面。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第三,是语用(交际)的层面,从文章使用工作这个行为来看,它就是一个言语交际的作品。 什么叫文章? 从文章学的立场上来说,只有当它表达了一相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内容时才叫文章。从这一立场出发,学文章就是学义理,这就是所谓的义理教学。 从语言学的立场上来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