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8:01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谈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时,说到文章与课文的区别。下面是该书中的一些观点。

什么是“文章”?

所谓文章,至少有这么三个层面:

第一,语言的层面,即语词和语法。语词与语法是文章的工具。

第二,是义理的层面。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第三,是语用(交际)的层面,从文章使用工作这个行为来看,它就是一个言语交际的作品。

什么叫“文章”?

从文章学的立场上来说,只有当它表达了一相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内容时才叫文章。从这一立场出发,学文章就是学义理,这就是所谓的“义理教学”。

从语言学的立场上来说,文章是以语言为工具创造出来的成文作品。从这个意义出发,学文章就是学语言。

于是形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两大流派:思想派和语言派。

其实在语文教学这相范畴内,文章不应该是文章学中的文章,也不应该是语言学中的文章。

语文教学中的文章是指言语作品。言语作品的内容是言语行为,即交际动机和交际效果的的统一体,它的形式是言语、言语主体和言语环境之间的结构关系。

文章一旦被组进文教材,它就不是一般的文章,它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文章转化为“课文”。两者有什么不同?

第一,文章的功能是传达一种信息的,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而作为课文的文章,它的功能是作语文教学的凭借。如叶圣陶的“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第二,读文章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了解文章的内容;而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文章表达内容的方法。如陈军所言:文章落脚于“道”,当然也有“文”,但是学文章强调的是因文悟道,道是目的、是主体;课文落脚于“文”,当然学课文并不排斥“道”的学习,但强调“文”的训练,即语文文字的历练,在强调“道”的同时,要特别突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该书在第六章《语文课的教学目的》中也提到读文章是为了悟道,得其意而忘其形。语文教学中学文章是为了“言语获得”(言语发展),即通过学文章掌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方法。这里的“文章”,前者似乎广义上的文章,后者似乎狭义上的文章,即课文。

我认为李海林分析得有道理,虽然还有点迷迷糊糊的。

在读到这些章节的时候,我的头脑中还跳出另外一个词语:文本。“文本”一词已广泛地运用于语文教师之间,尤其是在讲座、报告中。然而,“文本”是什么?它与课文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校一位老师在批判理论的装神弄鬼时,曾经说过,“文本”,不就是课文吗!

网上查得《简明牛津英语字典》说文本是“任何书写或印刷品的文字形式”。照这个定义来看,“文本”的外延又似乎大于“文章”。因为文章是用“语词和语法”作为工具,“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交际作品。而文本似乎并不顾及它是否合乎语法,是否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而只要是“任何书写或印刷品的文字形式”就可以了。

这个定义似乎不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说的“文本”。陈伟荣著《西方文艺阐释学对文本概念演变的影响》(《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4期,39-40)一文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古典阐释学中的文本是指按语言规则结合而成的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或指语言组合体中不同语言学层次上的结构组织本身。

现代西方文艺阐释学认为文本是“基于人类认知世界这个更广阔的结合认知情境中的多义性建构,它既是一个标志文献内涵的范畴,又是标志认知对象的精神本原性归宿的一个范畴;既是文献传播的内容,又同时是受众阐释的对象;既是知识、信息的符号化系统,又同时是知识、信息交流的中介物。”通俗地说,“文本除了指经典文献、经典文句外,还可分别指称原文、正文、本文、版本、课文等等”。

郝志红著《人文文献观视角下的文本概念》(《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6期,55-56)中说道:

“文本是文献传播的内容和受众阐释的对象,是以标准化的编码形式表达整体意义的符号系统,是经过人类加工处理、付诸一定载体的社会文献信息。”这里,无论给出的文本定义有多少定语(视角),其最核心的概念界定可以一言以蔽之,即文本=文献信息。

……从历史渊源上,西方早期的文本概念用词text是专指《圣经》的经文与经句的。至中世纪后期的宗教改革和理性启蒙运动,text也开始指称法律条文和文学艺术作品。这和我们古代将“文献”限定在“经典”的理念可谓同出一辙。但不同的是,西方近现代的文献学在分别用document和literature表征广义文献、狭义文献的同时,仍然坚持用text表现文献内在价值的文化传统,以至于流为日常用语时,不但多义地表达文献类型,而且万变不离其宗——与文献内涵的价值有关,不论是指原文、本文、正文、课文,还是版本。在美语中,甚而指称教科书及教材。

这样,“文本”似乎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含义。

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教科书、教材、课文?

还是按语感论的观点,不要去问是什么,怎样解释,只要会用就可以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简介此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薛瑞萍著),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二辑)中的第一本。作者薛瑞萍老师,网名看云,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信奉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人生信念,她的职业观是: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 全书分三个专辑: 第一辑 教育,对成长的迷恋 以24个小故事阐述了她作为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和育人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等; 第二辑 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 以15篇文章亮出了作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观点和主张等; 第三辑 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 以

  • 一次心灵的旅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动一词萦绕耳际,挥之不去,因雷夫老师的执着追求而感动,因孩子们的杰出表现而感动,更因这普通而又充满奇迹的教室而感动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读懂了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阵地。 1、【关于阅读】雷夫老师说: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另一种焦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阅读,从而爱上阅读;大人的指导

  •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4月11日下午,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生死牛玉儒》,应该说是含泪看完此片。观后,牛玉儒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其一,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 看到牛玉儒在病榻上作出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出院的决定,听到他只要生命一分钟,也要敬业60秒的敬业精神,我很震撼,这不正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政治责任感和火热的工作热情吗?牛玉儒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好似助推器,无时不在激励着我,推动着我奋力向前。 其二,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警醒了我。 引黄

  • 天上不会掉馅饼——观《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宝葫芦的秘密》对儿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众多的影片中他独独选中了这一部,所以,我也就当仁不让,没顾得上头顶那火辣辣的太阳,带着儿子一起去揭开这宝葫芦的秘密。 买票、就坐,儿子顾不上擦擦满脸的汗水,就迫不及待地说:妈妈,什么时候才开始放呀?我笑着说:这么心急呀,还有十分钟就开始了,你要用心看啊,看看这宝葫芦里到底有什么秘密? 当1小时20分钟的电影放完时,儿子显然意犹未尽,说:这么快就放完了,我觉得王葆不应该把宝葫芦扔了,他可以带在身边,也能随时提醒自己呀。当我问他喜不喜欢王葆时,他说喜欢,但也不喜欢,喜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很多新增内容。如: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新增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我觉得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只给那些能力较好的学生机会,也要给那些不举手的和能力较差的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哪怕是说的不够完整,说的不够正确,但一定得让他们说完,可以给予鼓励,给予适时的帮助

  • 感激生命,快乐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

    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这是海伦凯勒自勉的一句话,也是她忘记身体疾病,自信生活的动力。说是自我鼓励也好,说是自我安慰也好,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她的坚强。这些天再次品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着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生活的热爱,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她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激。尽管她的命运比别人曲折,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 看了这本书我想说的很多很多:首先是感激生命。我是一个健康的生命,我能够用

  •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一本关于青年人成才的励志书,。李开复博士用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以及发生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指出成功是多元化的,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一样是成功的。 也许读这样的书有些不合事宜,人已中年,韶华难在,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但细细品来,回味悠长,又觉感慨颇多。 做最好的自己,应该自

  • 提高课堂教学讲授效率之我见——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在新课标下的教学如何正确地讲授,成了教师们很难把握的问题。教师害怕讲,因为怕讲得多了被灌上填鸭式教学的骂名,教师害怕讲,怕自己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这样的想法使得讲授的地位越发被人们所忽视。很多年来,讲授教学一直被作为批评的对象,也让我们教师都谈讲色变,其实我们都知道,讲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方法

  •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寒来暑往,老师的疲惫和迷茫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学期是否还有站上三尺讲台的勇气。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里谈到的很多观点都给予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体会。 我在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章停留驻足,细细品读了一番。作者在着手写此书时,已走上了第三十年的教师岗位了。在这期间,作者有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 的时候,也有既恼怒于某些学生,有维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的时候。但是,作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