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教育行走的机会》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从书架上取下《吉檀迦利》这本书,静下心来打通再读,找出所选这节诗的前后联系,希望可以理出一条线来。按照网师研课的习惯,对这首诗进行批注解读——
《吉檀迦利》12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我”,但总是若隐若现。或许在天边,或许在眼前,但心里不清明的时候,你只能处于寻找的状态。】
天刚破晓,【破晓,一个明亮的词语。象征着内心的觉醒。大自然、生命、理想都在这刹那间苏醒了】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经历种种,我们需要一段黑夜要忍受,之后便是黎明的光亮】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很多事物看不见,但它们存在着,所有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最后追寻目的的一部分。】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这让我想起“小王子”的地球之旅,小王子想要的爱就在他的玫瑰身上绽放;想起《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和稻草人、铁皮人、狮子的经历;想起寻找青鸟的两个孩子,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那个少年。小王子想要的爱就在他的玫瑰身上绽放;多萝西四人发现自己想要的家、头脑、心、勇气,都潜藏在自己的心里;寻找青鸟的两个孩子,发现幸福就在自己家里;牧羊少年寻找宝藏,才发现梦想一直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会发现最终的真理,而所有的经历都是达到梦想的必经之路。】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敲叩每个生人的门,是我们回到自己家里的毕竟之路,每扇门的背后,藏着通向伟大神灵之所的心门。当我们最终体悟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时,我们才会跟随自由的心,找到我们灵魂的终点。】
我的眼睛向空阔【看似一无所获,无即是有,有即是无,一切都在原点处交汇。】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我们原本觉得自己一无所获,但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我们所寻找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是我们原本曾经拥有的。】
这句问话和呼唤“呵,在哪儿呢?”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生命得到新生的一种欣喜,一种绝妙的生命体验】了全世界。【当我们坚持到了最后,发现所有的付出就都会有意义。】
解读之后,设计出了自己的上课思路:遵循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的原则进行学习这首诗。从寻找入手,朗读——叙说——思考——表达。学生主读,教师助读,引导学生读准读好读出意味,少探究几个关键词,多读。比如破晓,就足以将自然、生命、力量、理想等囊括在内了。
当把自己的教案交给飓风大姐审核的时候,飓风大姐写出了近两千字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这次的研训营上的展示,必须注意晨诵流程的规范性,这是对参与研训教师的引领,要让老师们心里对晨诵有个清晰的认识。要遵从“开启黎明的诗(主题诗或歌)——复习旧诗(前一天的)——晨诵新诗(范读——自读感悟,引导理解——形式各异朗读——综合运用)”的流程,同时要注意老师范读的作用,学生独自感悟时,要注意老师引导——互文画面,适当的解释性语言,问题引发,不需要学生回答,补白等方式。在浪漫的感知中,要有精确的理解。理解方式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朗读。更重要的是学生生命在场。最后,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晨诵的整体性,体现晨诵的整个流程。重点突出。晨诵开启,高年级要简短,重点是对诗的理解,诗歌与师生生命的编织。往能引发师生兴发感动的地方,浪漫感知中有一个精确理解的点,由此点引导师生联想到自己的精神生命怎样拔节、长高。这个时候,已经离研训营的开始只剩两三天了,然后继续研读,继续修改,真是醒也《吉檀迦利》,梦也《吉檀迦利》,虽然累,但却有种拔节的快乐。
到了五莲,我又收集了参加晨诵的孩子们的研训照片,又重新对这首诗进行里生命的编织。展示的时候,因为上课的是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而《吉檀迦利》六年级的孩子们若想真正走进诗里,若没有共同的生活背景铺垫,也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所以,我逐渐地忘记了是在那么大的会场,忘记了是在展示,只想让孩子们慢慢地走进去,走进这首诗里,能够从诗里与自己的生命得到共鸣。这次20分钟的展示,无论成功或是失败,但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辙痕,并且久久使我清醒,而不至于迷失。
今年11月份,河南《教育时报社》和汤阴县教育局合办了一个学科教学培训活动,邀请我去参加,和当地名师做同课异构。有了在网师里历练的底气,也就不那么怯弱了。但是,课堂实践和理论研习的确不是一回事,在课堂上,每个细节都是老师素养的体现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教学理念需要通过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眼神来贯彻和体现的,还是很自责与惭愧,心里痛苦一段时日,甚至有想放弃的念头。之后在朋友的推荐下,购买了一套《于永正文集》,在阅读中减轻了些痛苦和困顿,并在扉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汤阴讲课,深觉课堂二字之沉重,去年所言三年做好一件事——课堂,实在是大言不惭。哪里有短期内的技巧,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行走。购买此书,以使自己慢慢浸润,用余下之20年来做好这件事。”
在网师,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心底的一种坚持。
我经常深觉自身的浅薄,看到自己的有限性,同时又从这里,感觉到自己的可能性。曾经仰视的讲师在相处之中成为朋友,虽从未谋面,在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的时候,我总是被他们身上的那种坚持与信仰所感染,这些都会化作一种温暖,在成长所遭遇的疼痛里坚强地站立。这些也会成为一种力量,让我更坚定心底的信念,教育的路上,还有这么多执着的追梦人,又何谈孤独?到今天我还欠着杏坛行者老师一杯茶。下半年,“构筑理想课堂”课程和“深度语文”课程进行整合,我得到如一老师的信任,担任“中国哲学”课程组长。但是,这半年,我却逐渐被湮没在迷失之中。在哲学的学习中难以深入,安静阅读甚至心无旁骛已成为奢侈。 如一老师说自己东北人,直性子,心里憋不住事,找我谈话,话语不多,却份量极重,每个字都重重的敲在我的心头。我恨透了这个状态的自己,但却无力自拔。如一老师对我说,人生是为道的过程,时刻保存着有性无性,越来越聚焦,越来越自由。我汗颜且痛苦,为自己心里曾经的借口。
网师对于我的意义,我觉得是于生命之中的渗透。在网师里,我是个差生。我只希望我能够在这里长期的留级,直到网师的品质成为我生命的烙印。
(三)
这一年,我有了不少教育行走的机会。
1月,行走在成都批判性思维研修营,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在我面前打开,打破狭隘的思维、眼界与观念,我不停地用学到的新东西来剖析自己,否定自己,然后倒空,再用全新的东西来填满。
4月,焦作师德演讲比赛和优质课比赛。
5月,“河南教师读书会”新知书吧第一期读书交流活动在郑州举行。
6月,行走在成都金堂,参加新教育第十五届年会的试讲。
7月,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十佳完美教室”,但因为名额有限,想给学校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放弃了过去领奖。“带一本书去约会”鹤壁行,结识安阳绿色教育团队大咖。
8月,行走在福州、广水、鹤壁、修武等地交流,言说成为一种整理与总结,对走过的路做一修正,对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客观理性地审视。
10月,行走在北京,结识了新阅读研究所的杨子湘老师,听她讲自己之前在图书馆做讲故事义工的故事,和她交流自己教室里的阅读,给了我长久且有意义的思考。
11月,行走在郑州管城新教育高峰论坛,聆听国内外专家的讲座,看课程在生命中穿越翱翔,在分论坛做《穿越一段旅程——丁香班童话剧叙述》的发言。
12月,“河南教师读书会”之“带一本书去听讲座”线下读书交流活动,在修武第二实验小学做童话剧课程讲座,畅聊读书。
另外,种子教师研训营、河南最具成长力、影响力教师的颁奖会、河南教师读书会、河南教师杏坛群的线下活动中,遇到了很多教育路上的同道中人,发生着很感人的的故事,这些都成为成长路上的一笔财富、一种温暖,更加坚定前行的信念,也更清楚自己该走向何处。
在路上的时候多了,总是觉得心会浮躁很多,没有一个停顿的时间与空间。这个时候,我经常会想起李玉龙老师去世后,我和省《教育时报》代编辑的一段对话——
“李玉龙去世了,可惜。去世了,有那么多人惋惜,那这个人一生就成功了。”
“是啊。虽说和李老师交集不多,但每次相见都对我影响很大。”
“我也觉得很遗憾,突然为一个陌生人悲伤。”
“能在自己生命中留下些什么的人,其实很难。”
“为他人做事情,才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人都会走。早晚。只是坚守教育理想的人又走了一个。本土这样的人太少了。”
……
是啊,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我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的确,人都会走,早晚。我也经常会怀念1月成都批判性思维研训营和李玉龙老师一起交流的时光。谈起教育,他细眯的两眼放射出明亮的光,表情严肃且凝重。他不去说教,只是坦诚地告诉大家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我们探讨教育的话题,让我们明白教育需要自救,自己清醒,教育下会清醒。
很多时候,心头上的浮尘是需要一双手帮助自己拭去的。我很受启发,要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守住自己的教室,只做行动者是不够的。成长就是一个人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人从爬行到直立的变化是最基本的变化,能决定我是否不长期在一个层面滑行的判断标准便是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使学生也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用自己的思考去左右学生的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心里时刻装着学生,我的教学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教师要有大视野,站在大格局里看问题。
1月成都研训营回来,在郑州做了停留。和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群主省《教育时报》代修鹏编辑小聚,他说想再次把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有规划有纪律的搞起来,能够汇聚河南甚至省外更多的爱读书的老师,持续性的把读书的意义根植在老师们的思想深处。
我知道接下这个任务,一定会占用自己的很多的时间,因为毕竟事务繁杂。可是觉得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累些也是值得的。于是,从3月份开始,河南教师读书会的线上线下活动开始慢慢地规划之中。
从4月份群搬家,到建立新群,从规划每周五晚的好书私享到月底共读,从线上活动到线下主题活动,新知书吧001到003,带一本书去xxx系列,从无数次群里的沟通到海报制作,很多事情都是忙里偷闲,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看着读书会的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觉得还是很值得的。做着督促他人读书的事情,自己自然要先坚持。读书让我心静,让我思考,让我安稳。
但这一年的读和写,又显得太肤浅与贫瘠。一是读书不多,只有30本。二是读书没有计划,心不静,时间碎片化,读书随意性比较大,多用来静心。三是读书只有些零散的批注,形成文字也不多。四是每读一本书基本上都要用百十字写条说说,留下些阅读辙痕。五是买书欲望不大,觉得满书架的书很多都没读,但又不知道哪本是属于自己的书,似乎想找突破点。
从5月份河南教师读书会逐步走上轨道,每周五的好书私享及月底共读也陆续有近40本书推出,虽说很难做到本本都去读,但因为策划管理读书会工作,也无意识地在心里告诉自己,只有自己爱读书,是个读书人,才能做好读书会的相关工作。于是,读书会的推荐书目,也成为我这一年读的书的方向之一。《教育漫话》、《爱弥儿》、《夏山学校》、《静悄悄的革命》、《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等这些书都是读书会共读的书,有些书也是从书架上拿下来重读的。特别是《爱弥儿》要主持共读,就更加细致,书上批注密密麻麻,笔记本上摘抄感悟也写了不少,虽说最终还有遗憾,甚至形成的读书文字也被自己枪毙,但这种阅读体验也会成为一种财富,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因为一年来不停地阅读和参与交流分享,最终被评为2015年度河南教师读书会优秀会员。
共读有交流碰撞的收获,自由阅读也有一种心灵安静的体验。寒假里,时间纯粹,任性了一把,马不停蹄地读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麦田里的守望者》、《阿甘正传》、《复活》、《挪威的森林》等文学作品,心里舒畅至极。这些书虽故事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我力量。我从中明白走在追寻梦想的路上,需要不停地和自己的心对话,当心足够有力面对周围的一切时,行走便会更加有方向和目标,并且心无旁骛。
1月去成都参加批判性思维研训营,所接触的领域对自己来说很陌生,提前推荐了《批判性思维指南》、《罗伯特议事规则》和《笨蛋!重要的是逻辑》用来预习,很可惜,勉强读下来了《批判性思维指南》。但研训期间,因为有提前预习之功,介入到一个陌生的领域,运用另一种思维进行思考、辩论,有脑洞大开的感觉。网师选课,这学期选了中国哲学,对哲学总是有着畏难情绪,但因被任命为哲学组长,便硬着头皮去啃教材《中国哲学简史》和《牟宗三中国哲学简史》。简史读起来还好,但十九讲读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硬逼着去读,去啃,去摘抄,去提问,去完成预习作业。
《周国平论教育2传承高贵》是6月份去成都的慢车上读的,记得当时出门急,忘了带书,心里觉得空空,顺路到时报社向代老师索要了这本,最后还有误了火车,但幸好可以改签,路上的几十个小时就由它来作陪,少了多少无聊寂寞,感觉自己赚了很多。《朝圣》是去北京的高铁上读的,感觉很奇妙,似乎自己就像个朝圣者,去寻找那把宝剑,用剑来做什么,自己却很少思考。路途上读书,等于给心安置了个家,突然心在动荡中就安稳了。脑子里的一片混沌,有时候也会显现出条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心突然就豁然开朗起来。
还有些书,也可能会在2016年的书单里继续出现,比如于永正的书,比如泰戈尔的书,比如克里希那穆提的书。重读某一本书,或者是在为自己的心寻找着出口。只有把心沉在书里,它才不会迷失,最终才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回家的路。
坚持的不好。博客上几乎没有更新。1月份,2014年度叙事荣获网师十佳年度叙事。上半年记录班级童话剧课程,文字记录有三万多字,照片记录几百张,下半年一年级班级日志,因为事多心不静,不能很好坚持。
发表文章方面, 1月14日刊发《回望2014,我最喜爱的书》、1月28 日刊发《回望2014,我的成长大事》、5月20日刊发《懂得他,走近他,关心他》、10月14日《和学生签个合同》、11月25日《教师成长之难,难在课题研究出成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2月16日《教室,生命生长的地方》。另外,在《现代教育报》发表了《黄雨伞》书评。没有刻意投稿,只给《教育时报》代老师、黄老师和任老师写了几篇文字,基本上都发出来了。
话说回来,其实还是懒,为自己不勤奋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