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学情分析,让课堂重现生命活力

学情分析,让课堂重现生命活力

更新时间:2014-07-22 09:52:11

《学情分析,让课堂重现生命活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现在的孩子,讲什么都没兴趣……”“唉,越是精心准备,越是没法上……” “学生不配合,再好的设计也没办法施行……”我们常常会这样的抱怨,似乎都是因为学生的冷漠、无知、厌学,才使我们的教学无法顺利进行,真的如此吗?试想:我们讲的是学生已知的,他会想再听一遍吗?我们讲的都是参考书上有的,学生自己就能看明白,他为什么还要听你唠叨?……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做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它必然是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设计者(教师本人)把精心准备的重点首先放在关注、分析、研究学习者的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一、 “学情”的基本定位
所谓“学情”,就是学生学习的情况。通常意义上它一般包括这样几个主要方面:①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学生的知识基础,③学生的学科能力,④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
然而针对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学情还应包括:
1、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包括个体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还包括学生个体的阅读经历等,他们都是课堂教学的“原始性资源”。
2、学生情感体验的差异性及缺损处,即由于生活经历不同而必然带来的学生个体间情感体验的差异性,以及由于获得情感过剩或不足而造成的情感麻木或缺失。
3、学生思维中的盲点及可能产生的误区,即因惯性思维、生活经历的不足等带来的思维的局限性,及可能产生的偏差。
二、学情分析的意义
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也同时存在着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这种存在只有被充分挖掘、利用,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学情分析的意义及在此。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有利于准确的预设学习目标。
(1)分析学生起点知识能力,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习知识与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因而,起点能力是学生习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在教学设计中,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材中教学目的要求的重复现象很多。如散文的“形散神不散”,记叙文中抒情,议论手法的运用,小说的三要素、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均是从初一要讲到初三。如果处理不当,教学设计中就往往出现机械反复的现象。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同一设计,同一教法,“千课一面”,无效重复,这势必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学无所获。因而,要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对学生情况准确分析把握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找准其起点能力与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间的差距,落实真正的教学需要,教学中才能真正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效率。
(2)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缺损处,准确预设学习的重点难点。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论》中指出课堂教学要“实现书本知识与三个方面的沟通:即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即所谓“激活”书本知识,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呈现出生命态。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决定了每个作品背后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及岁月流失、文化传承过程中累积起来的情感、思想,以及新时期新背景下可能产生的全新的感悟,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准确把握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所存在的情感体验的差异性及缺损处,并据此制订教学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
2、有利于制订合理的教学流程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联系和强化储存的过程,因此课前的“教学设计”应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应重点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我们知道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完善自我的过程。因而在制订教学流程时,就应关注学情,并充分挖掘、利用学生以有的知识、体验等,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3、有利于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学生是带着自身的全部丰富性进入到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境,并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已拥有的个体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掌握学习内容的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乃至由此提出的不同问题或得出的不同答案,甚至是错误,都可能构成重组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因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分析不仅在课前要作好充分的预估,在课堂上也应随时关注、即使把握、适时生成。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收获,但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一定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关阅读
推荐
  • 《教你玩游戏》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了《教你玩游戏》,本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5的口语交际教材,共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文字材料,提出交际内容及要求;其二,三幅插图:跳橡皮筋、跳绳及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场景。这是一个听话、说话的综合练习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插图有助于学生借助图的情景进行说话练习。 游戏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喜欢的,也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活动了。之所以选择这课,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玩的和拿手的游戏,所以我想在课堂上孩子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说,这样有利于动笔写下来,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

  • 孩子喜欢学校了

    女儿在7岁时随我到德国生活一年。我最担心的是她的上学问题,没有任何德语基础,而且要在学期中间插班,天性活泼好动的她将怎样面对这样一个人造的无声世界?她会不会因此而不喜欢上学,甚或要求提前回国呢? 让我宽心的是,第一次去学校参观时,女儿就大叫:我喜欢学校!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参观那天是校长亲自接待和陪同的。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成立于1992年,是一所典型的社区小学,大部分学生是德国孩子,另外还有来自五六个国家的外国学生,所以他们有教外国孩子的经验。女儿对我们的谈话不感兴趣(她听不懂),但一进教室

  • 品行应当从小抓起--读《赢在校园》有感

    当孩子们刚踏入小学时,他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很多习惯的养成,观念的形成也都需要在小学的这个阶段中慢慢的形成和确立。所以作为置身其中的小学教师除了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作好长期的育人工作。学生的操行万不可忽略,学生的素质需要培养。而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自身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因为只有从根基抓起,一棵小树苗才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数。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的品行教育不能忽视。 一、从教师自身做起 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同时他自身也就成为了学习者学

  • 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也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们低年级的教师看来,低年级哪有什么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呀?他们都是健健康康的少年儿童,是多么的快乐啊!其实,我们教师把心理健康想得太单一了,什么抑郁症啊,早恋啊之类的才归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疏不知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也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在我们班里就有一个使我想了很多法子的问题孩子。 他叫小龙,从我刚接到这个班时,就有老师对我说,这个小龙,在幼儿园是出了名的调皮鬼。与他接触后,我才发现,真的是一个老大难,上课不听讲,只顾自己玩,下课和几个同学勾肩搭背一起吵,隔三差五同学要报他的小报告,小龙怎么怎么了?

  • 有效教学之课堂沟通的艺术

    读了徐莉老师《赢在校园》一书中沟通能力再造课堂巴别塔这一节带给我较多的感触,回想在我们的课堂常常会觉得有时候学生听不懂老师说的话,有时一个概念,一道题目讲解了几遍学生仍就似懂非懂,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和学生之间没有有效地沟通造成的。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错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沟通是一门艺术。古语曰:亲其师,信其道!沟通艺术的掌握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

  • 班主任工作失败的经验与教训

    昨天接到俞校长电话要我讲讲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时间还要10-20分钟,说实话只做过两年班主任,跟本谈不上有什么好经验,不过可以谈下失败的经验,或者说失败的教训,希望从中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启发、一点体会!我就满足了! 记得第一年在韩庙小学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我还是比较细心的,好多开学前的琐事都在8.30日下午向前辈们请教过了!报名那天就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的小抹布,准备开学那天,先带孩子们大干一场,培养下感情,顺便了解孩子的习惯,能力,情感特点!那天,孩子们也特别努力,没一个想偷懒的,这个出乎我的意料,据说是

  • 王瑶:素质教育路在何方?

    支教伊始,我便发现了这所学校在课程安排上的某些问题。按照课表上的安排,原本我所上的二年级的数学课每周加上自习总共也只有八节,但实际上,每周我所上的数学课有17节之多!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并不紧张,每周自然也用不到这么多课时。细看课表之后我注意到,多出来的数学课原本都安排有别的课程,包括《生命.生活与安全》、《品德与生活》、书法课、美术课和体育课,我所了解的情况是,每周两节的美术课因为老师请假,暂时由我和语文老师上;每周四节的体育课把两节课安排给了我,真正的体育课只有两节;余下的课程基本形同虚设,全安排成语

  • 分层作业——老师送给孩子的精美礼物

    作业是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媒介。以往传统的教 学,布置作业一刀切 ,教师设计布置的作业往往使后进生吃不消 ,优等生 吃不饱 ,这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处境。这是长期以来各科教学高耗低效 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前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 教师只有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分层递进的先进教学观,充分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才能使学生们在作业的天地中享受充分的自由 。 教学中我曾遇到这样两个案例: 案例一: 一天,班里的学习尖子小红找到我说:老师,您好,我向您提个建议,

  • 教学反思:怎样看待考试及考试成绩

    期中考试结束,从学校年级来讲,接下来一定是惯性的一系列会议,分析结果,比较差距;从家长来讲又会是一通教育、一番电话沟通;从学生角度来讲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考好的自然会志得意满,海阔天蓝,考坏的自然免不了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灰头土脸几天。但或许很少人能认认真真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考试,考试的真正价值到底在哪里,更不用说进一步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了。其实很多大家都曾在不同的时代阐述或践行过真正的教育。他们重视人自身塑造,强调教育旨在做人,认为实现教育宗旨的关键重在习惯,实施教育的原则贵在自得,而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