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更新时间:2014-07-22 09:52:21

《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提升学习效率。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新课改的亮点之一就是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 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学莫贵于自得”是先贤圣哲对自主学习最凝练的表达,在他们看来,自主学习不仅是善学的表现,而且“自得之学可以终身用之”。现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最响亮的口号,“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则成为了新课程最动感的音符。

新时代呼唤全面发展的新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文中笔者就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和探索。

一、自主学习的涵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并且从个人方面体验到有能力来对待他的外部世界。他倡导发现法,要求重视学生学习的信心与主动精神。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情感及意志的培养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完成。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自己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自主性学习说明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在实施自主能动性学习中,一定要注重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弘扬。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表现在:把学习建立在自身的愿望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以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意志力,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高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并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独立灵活地思考问题,抓住重点,理解本质内容;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动脑、动口、动手,主动获取知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观念,增强师生的自主意识

1.教师要明确为“学”而“教”的观点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我教你学和我叫你学。教师们费尽心思,试图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盘倾倒给学生,然而,这种方式往往不奏效,教师辛苦,学生也只是疲于应付。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显然不符合面向全体、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如今我们倡导“绿色课堂”,它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其乐于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不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会思考、会主动探究知识的生命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首先要改变原来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教师重在发现学生有疑惑的地方,鼓励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其能力才能得到锻练和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师道尊严”反映了此种情况下的师生关系为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从属和绝对服从的地位,体现在教学中教师重在关注自己如何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爱不爱学、能不能学会、接受能力差异等因素教师考虑很少。学生在威严的老师面前,不愿积极主动的动口、动手、动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构建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常”行为,教师应该宽容、理性地对待,要以赏识、激励为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向往。

2.学生要认识自己的中心地位

在传统的学生观中,学生是被压制和被塑造的、缺乏独立性的“小人儿”,学生在教育中沦为被灌输的、缺乏主动性和学习能动性的独立个体。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现状也习以为常,他们将自己依附在教师身上,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例如,使用鼓励性的话语。“你的想法真好,很有创意,值得大家学习。”、“你真爱思考,了不起。”……这些发自教师肺腑的“高帽子”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他们会一改往日羞涩、内敛的学习态度,认为我行、我可以,并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教师应多给学生机会去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

(二)精心设计,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设计教学预案。“我要怎样讲解?我会怎样设计?”尽管教师思来想去,反复斟酌,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然而一节课结束,仍有很多学生是糊里糊涂,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营造活泼灵动的课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进行这样的思考:“这节课结束,学生会达到哪些目标?”“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怎样的教学语言,学生会更感兴趣?”只有教师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

例如,在设计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Logo语言中《画正多边形》一课时,我将整节课分为以下几个板块:课前小研究、闯关练习、我来挑战、小组竞赛、拓展延伸、我的收获。每一环节,均从学生的角度,以“我”的口吻进行阐述,让学生深切地感受课堂是自己的。

前置性练习的设计也是有必要的。当开始新知识点的新授之前,教师可提前设置一些相关的小练习、小调查,便于学生下节课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协作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因此,新课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传统式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个体间是存在差异的。在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接受能力特别强,对于新学的知识点,很可能短短几分钟就能完全掌握。然而也有一些学生,他们学习能力较弱,新知识的掌握比较困难。教师若能将这两部分学生结合起来,挖掘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前者的作用,组织学生“兵教兵”,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

另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由于家庭环境不同,同一班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迥异。根据这一情况,可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例如,在《画正多边形》一课中,在引入环节,就有几个学生利用repeat命令画出了正五边形。于是,我请一名学生到教师机演示,并介绍repeat命令的格式、作用。这样做,增强了“小老师”的学习信心,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渐渐地,“小老师”队伍越来越壮大。(四)多元评价,我的课堂我做主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注重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过分关注学习结果。新课程评价观认为,教学评价应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它关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校长、学生、教师、家长均可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

在《画正多边形》一课的评价环节,我首先组织学生说一说“我的收获”,谈谈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接着,“我的疑惑”将学生还未掌握的知识点呈现在师生面前,便于下节课开展教学。最后,小组成员之间用一句话概括同伴的表现,有比较,从而相互学习、借鉴。

评价是一节课的总结和升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是应被肯定的。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评价中,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调控。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并畅所欲言,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实践中,往往会存在以下两大问题。一方面,不少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结果学生只会倾听、默默无语,大多数学生成了台下的观众。另一方面,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教师不闻不问,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去自学。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走进这些误区。

2.把握目标导向。在课堂内外,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若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但所讨论的问题与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这样的做法也是行不通的。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师忽视了教学的目标导向,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发言积极,就是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面向学生全体。目前的课堂教学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将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恰恰是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也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灰色地带”的学生群体,给他们更多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

4.优化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遇到困难应学会向教材求助,像身边的伙伴学习,争取老师的帮助以及学会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模式不是单纯的学生自学,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自主学习方法、能力、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切实而有效的指导。

要改变学生的命运,我们必须“发现学生”,把学生真正地当“学生”,用全新的学生观来支撑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翅飞翔的天堂。
相关阅读
推荐
  • 面对隔代教育,如何做好班主任

    去年一年级开学初的一个下午,我们班的小龙同学上课又睡着了。放学后,我对来接他的爷爷说:这孩子下午上课又睡着了,以后让他早点睡

  • 小学生阳光成长反馈册作用初探

    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几年由于国家对农民工更加关怀,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但是这些农民工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顾,或夫妻双双进城而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戚朋友。这就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麻烦,特别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这些孩子来说基本为零。鉴于此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制作了中小学生阳光 成长反馈册并试行一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题概念的诠释 小学生阳光成长是指学生每天的在家和学校的学习成长情况,生活快乐健康状况。反馈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探讨

    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局长 杨海松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科学发展观在基础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 一、 确定思想、目标与原则,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的既定方针,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现实任务。在研究和探索武汉市洪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及先进地区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洪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实际来思

  • 教学反思:怎样看待考试及考试成绩

    期中考试结束,从学校年级来讲,接下来一定是惯性的一系列会议,分析结果,比较差距;从家长来讲又会是一通教育、一番电话沟通;从学生角度来讲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考好的自然会志得意满,海阔天蓝,考坏的自然免不了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灰头土脸几天。但或许很少人能认认真真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考试,考试的真正价值到底在哪里,更不用说进一步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了。其实很多大家都曾在不同的时代阐述或践行过真正的教育。他们重视人自身塑造,强调教育旨在做人,认为实现教育宗旨的关键重在习惯,实施教育的原则贵在自得,而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

  • 植树问题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新课标实施,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为彰显。每册教材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树问题的教学中,解题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在教学两端都栽的情况下,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首先让学生画图,通过画图,学生就会知道6棵树之间有5个间隔,7棵树之间有6个间隔,你能想象一下10棵树之间、20棵树之间有多少个间隔吗?根据

  • 四人小组循环背诵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把要求背诵的课文熟练掌握,所以都是要求过关的。以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每个小组选一个语文组长帮助过关,而且一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小组长就得不到休息,尤其是遇到背诵拖拉的组员就更辛苦了。 第一个单元就有三篇课文基本上都是要求全文背诵,增加了组长的听诵压力。 于是,本学期准备全部利用早自修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上背诵,并且采用四人小组循环背诵的方式,也就是前后两个座位四个人,甲乙丙丁甲,最后老师找时间抽背。 这样的方式有几大好处: 1.还给学生课间休息的时间。利用课上时间背诵之后,课间学生就可以

  • 努力提高期末复习的有效性

    在昨天的会议上,王老师就期末复习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加强研究,切实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首先要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让复习更有针对性;研究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薄弱点,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复习;研究课标,如今的新教材中很难看出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而课标对每个年段学生的达成目标都有明确要求,避免盲目性;研究方法,要对症下药,教师要多一点思考,让孩子少一点负担。 二是要面向全体,切实加强后20%学生的辅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是要劳逸结合。王

  • 教师论文《洒扫应对成自然,乡村教育天地广》

    洒扫应对是出自宋朝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开展这一教育活动,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应对则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生活中的礼仪。 根据最新调查,在我国人口中,乡村人口约为75000万人,占58.24%。乡村学生作为一大教育对象群体,如何有效开展洒扫应对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要挑起的一个重任。 乡村学

  • 精彩课堂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 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在自己学科教学中是如何体现的?还有哪些困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始就明确学习的目标,并在课末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这里的学习目标主要指感悟文本主题的目标,其他的目标要在感悟过程中有机落实。其次,教师要善于结合学习内容,将学习目标分解成便于操作的学习板块和学习行为,在这个环节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批注和小组交流合作的时间。再次,在集体交流反馈环节,需要处理好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自主建构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巧妙地点拨与评价,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让语文课堂呈现出议论纷纷和书声琅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