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问题解决与数学实践》读书笔记

《问题解决与数学实践》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0-08-22 18:36:38

《《问题解决与数学实践》读书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数学课程中的问题,每一个都应具有价值的,我们的任务是着力挖掘并充分发挥问题的价值,而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于“问题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往往被人忽视,对于问题背景的研究,主要探索两个要素,包括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要达到的目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是与其它一些问题有某种联系,问题间形成一组问题链。

20世纪以来,众多数学家致力于研究数学问题解决,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波利亚提出问题解决“四部曲”在美国的小学数学课本中被称作为解题宝典。

波利亚提出的所谓问题解决“四部曲”,是指它所描述的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四个环节,即理解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回头看。第一个步骤是理解问题,首先要解决题中的未知、数据、条件分别是什么?其中条件是包括数据的,其实也就是解决问题三要素中已知信息和问题目标,类似于中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其次要画图并标注记号,这一过程也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而画图或写表达式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找到已知信息与问题目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中国的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我们也要经历这一阶段--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可以借助画示意图或线段图来分析,在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分析条件中的各个部分,可以化繁为简、化大为小、有序整理,这样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更清晰了。第二个步骤是制定计划。在理解已知信息与问题目标之间的联系后,要制定一个解决问题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思考是否见过类似的问题,以前是否有相关并已能解决的问题,能否借鉴当时的方法,借助以往的解题经验,这样就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第三步是实施计划,这一步相对简单,按计划落实解题过程。第四步是回头看。“回头看”是波利亚的著名论断,其过程主要思考:怎样检验得到的结果,能否用其他方法再解答,能否把这个问题的方法用于其它问题……这一环节类似于我国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最后步骤——检验与反思,主要对使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完成数学活动经验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生长。

波利亚解决问题四部曲,其核心在于问题的转化,利用问题间的联系使问题进行转化,我国将这种方法称为化归,根据问题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经验的迁移,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化繁为简,最后解决问题、总结方法、建立模型。而在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研究时确实很难区分,它们都属于思维形式的范畴。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理念相似,这都是数学家们共同研究的成果。
相关阅读
推荐
  • 图形的拼组课后反思 (一年级)

    图形的拼组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对于自己动手操作过的知识不会忘记而且能真正理解,为此,本课我设计让孩子用同一张纸不断地变化,在变化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整节课每人只需要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的纸。 1、说说长方形的特点,再用手里的纸折一折,来证明长方形的特点。 2、让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 说说正方形的特点。 再用手里的纸折一折,来证明正方形的特点。 3、用正方形做成风车。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哪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 4、我们还学过哪个平面图形?(圆)

  • 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探究思考

    为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语)有效的成功的智力活动,不仅锻炼乐意学习的情感,而且还可伴随意志努力和对学习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精神。 基于此,在课堂上作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教学实录:(《圆锥的体积》课堂片段实录)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有关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的? 生:通过操作,借助已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导。 师:那么,你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操作。拿出事先做好的已标明底面直径

  • 在“认识钟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 一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只需要会认整时和半时。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来认识钟表呢?反复研究教材后,我在教学时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如何区分整时和半时呢?我让学生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表示是整时,如果分针指着6表示是半时。现在学生在认识钟表时,都知道先看分针来确定是整时还是半时。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形不离,抽象的数学概念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1)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朱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1/2、1/4时,让学生利用一个圆形纸折一折,进行平均分,说一说1/2、1/4的意义,从而真正理解其意义。 (2) 在分数比大小时,由于分数的大小比较抽象,很难理解,于是朱老师 让小朋友再次用圆形纸折一折,找到1/2、1/4的部分。然后进行重叠比大小,使分数的大小从无形到有形,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在整节课中,朱老师为了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在无形

  • 有效整合 挖掘资源

    我把数学教材的编排划分为两大块,一是例题、二是习题,根据这一特点我把题目确定为有效整合,即要用足用好例题,进行有效整合;挖掘资源是对习题进行习题开发,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资源。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展开陈述。 一、有效整合 以认识几百几十这一课为例,例题设计的是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50这个数,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拨珠、写数和读数,紧凑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到450这个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认、读、写几百几十。接下去是试一试让学生边拨珠边十个十个数到420,几百九十后面一个数是多少是学生比较难理

  • 浅析对小学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教学的看法

    浅析对小学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教学的看法新疆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学校 王新安 一、 运用多种直观图、实物实验等刺激感官,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分数乘分数教学片段课始创设情境:我们学校暑假期间粉刷了部分教室(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1/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在引出算式1/51/4后,教师采用三步走的策略:第一,学生独立思考后用图来表示出1/51/4这个算式。第二,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优生可以展示自己画的图形,交流自己的想法,引领后进生。后进生受到启

  • 《小数加减法》浅谈知识结构的教学

    春江小学张丽华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这本书没有生涩难懂的理论,提出的问题、策略、方法都是一线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阅读起来既轻松又很有共鸣。通过对《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令我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主要来阐述一下本次读书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在研读第一章时,这样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课型研究的实践探索过程,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有利于教师形成包括知识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等多重意义的认识,而且还有利于教师逐步形成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

  • 例谈小学数学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尤其是文本的阅读,历来被看作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向来被忽略,甚至在不少公开课教学中,有时候根本就没有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这一环节。以至于,早读时间,学生往往捧起的不是数学课本,因为数学课本中可读的文字确实有限。其实,不光语文教学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教学更离不开文本的阅读,没有对文本的理解,就没有清晰的数学思维。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苏霍姆林斯基用这样的话道出了阅读对思维的重要性。 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文本的阅读呢?笔者做如下例谈: 一、概念教学中的文本阅读 数学上的

  • 把“根”留住——议小学数学教学的“根”的问题

    多少脸孔,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让血脉再相连,留住我们的根!这是香港著名歌星童安格经典歌曲《把根留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