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学生写作困难和经常出现的问题——小学生写事作文指导

学生写作困难和经常出现的问题——小学生写事作文指导

更新时间:2019-02-11 17:17:36

《学生写作困难和经常出现的问题——小学生写事作文指导》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贾清秀 ] 在作文批阅中,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写事作文中会出现“记流水账”的作文,学生不能很好的展开情节,写不出事情的起伏过程。小学生平时接触与经历的事情一般都是普通的小事情,表现的都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亲情友情,童言童趣。感人的小事值得我们去发现、赞美。能写出新意的确是学生写作的难点。

一、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讲写作知识,要么用形象比喻展开情节;要么抓关键词,指导作文展开情节;要么注重细节描写,指导展开情节。

1.用形象比喻展开情节,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写作道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特级教师赵矜明老师设计了一个微型教学方案:

上课时,他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物园里孔雀开屏的录像。同学们边看边议论。赵老师指着定格的画面:一幅孔雀尾巴没展开;一幅是开屏的孔雀,哪一幅更漂亮?

“开屏的那一幅更漂亮!”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接着,他取出课前准备的一把纸扇,拿着手中未打开的折扇拼命扇着,还走到学生面前扇着,连声说着:“哇!好热呀,好热呀!”逗得学生哈哈大笑。笑声中学生明白了,没有展开的折扇不能扇出风的道理。

“同学们,孔雀只有把尾巴完全展开,人们才能看到它的美丽;折扇只有展开才能扇出风。同样,写作文时,也要根据需要把内容一层一层展开来,别人才能看清事物到底是怎么样的。”学生纷纷点头。短短几分钟,赵老师言简意赅,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让同学们感悟到什么叫展开情节,可见教学是需要技巧的。

2. 抓关键词,指导作文展开情节。事情的发展要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主线可以通过关键词连接,使文章的脉络清楚。展开情节要让关键词贯穿其间。《皇帝的新装》全文围绕一个“骗”字展开,骗子骗皇帝,皇帝骗大臣,大臣骗皇帝,皇帝骗众人,最后孩子不受骗,故事就此接近尾声。“骗”是文章的关键词,贯穿全文。骗子是如何骗皇帝的?皇帝是如何骗大家的?写好他们如何骗人,故事的情节就生动起来了。教师指导如何描写故事情节的时候,要教给学生通过关键词展开情节的方法。
从细微处,小切口处,指导学生作文,学生更易于把握写作要领。在指导学生学生写“烈日下的体育课”时,我只问了两个问题:烈日下的体育课给你的感觉怎么样?你什么时候感到热的?同学们抓住“热”这个关键词,展开了描写。“晒得快要晕过去啦,又热又渴又累”“一站在太阳底下,就热得难受,汗就冒出来了。稍微做点运动,就已经是满头大汗啦。”“上体育课时,跑到半圈时,几个女生嗷嗷直叫热,不肯再跑啦。只跑了一圈,就听到抱怨声,热死啦,热死啦。跑到一半时,几个男生偷偷躲到树荫下,被体育老师揪了出来。快下课时,同学们热得口干舌燥,连话都懒得说啦”师:一节体育课,大家难耐酷暑,因为热,课上有很多小插曲。请大家以“热”为主线,抓住烈日下上体育课的过程,同学们的种种表现,写一写。经过谈话启发,学生理解了,即使再小的事情,也可以展开情节,就像孔雀开屏一样,好让大家认识孔雀的美丽。

3.写情节既要写好变化,更要写好过程。写事情的过程,抓住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写好细节。“一个细节胜过十句空话”写事要注意明察秋毫。

常见的细节描写有: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可以使情节更丰富,文章更具体。生动,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人物动作稍纵即逝,不好捕捉,有时会变化多端,所以教师要设计系列人物动作场景,师生做简单的表演,让学生现场观察小练笔:请一位学生走进座位坐下,放下书包,打开书包去除数学作业交到讲台上,回到座位,拿出语文书,翻开朗诵一首古诗。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如下事情:

第一,要求学生讨论后,当场写下来;

第二,现场自由朗读写好的小练笔;

第三,师生互动点评动作描写准确与否。

有学生是这样描写的:上课时,张明同学根据贾老师要求表演进教室交作业的过程。只见他背着书包,一个箭步跨进教室,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一坐下,立刻放下书包打开,从里面取出数学作业本,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讲台前,把作业本轻轻地放到讲台桌右边。然后,他转身回到座位上坐下,就翻开语文课本,模仿贾老师的语气读起昨天刚教的古诗......  
作文需要穿上准确的语言外衣,生活体验是作文的沃土,观察是作文前的录像,写作文是生活的回播,这是一条成串作文教学金项链,互为因果,不能顾此失彼。
二、人们的生活经历也会曲曲折折,不总是一帆风顺。事情的起伏变化过程能吸引读者不断往下读,作文就要把生活中起起伏伏的变化展现出来。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写出事情的起伏变化呢?

1.指导学生写心情变化。有时,心情往往成为文章的主线,教师可以通过微型教学互动,让学生明白,以人物的心情为主线展开事情的情节,就可以让文章一波三折、富有变化。例如:师:爸爸工作很忙,却答应晚上陪你看电影,你的心情如何?可是晚饭过后,爸爸还没到家。左等右等,终于等来爸爸的电话,他说要加班,不能陪你看电影啦。你的心情呢?过了一会,房门开了爸爸进来了,说要看电影去啦,原来爸爸逗你玩呢。你的心情?看电影这件事本来很简单,爸爸为了逗你玩,故意搞了一个恶作剧,你的心情阴晴不定。这样写出心情的变化,文章就有起伏变化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回忆起像这类心情变化的真实生活经历,有的想起了考试的起伏经历,有的想起了星期天和爸妈去户外烧烤,有的想起了做数学题......教师经常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时,学生就会把心情的变化融入故事的起伏变化中。

2.指导学生写神态变化。事情的发生总是和人物的心情变化密不可分。人的脸就像晴雨表,丰富的感情都会在眉宇之间流露。所以,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人物神态的变化,写出事情的曲折过程。这也是写作文“一波三折”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三张不同表情(笑、哭、破涕为笑)的图。师:请看第一张图,小姑年是什么表情?她为什么笑呢?第二幅图呢?她在干嘛呢?咋就哭了呢?再看第三幅图,她为什么又笑了?发生了什么?请大家用“笑”“哭”“破涕为笑”这三个表示神态的词语,写这件事,要写出姑娘心情起伏的微小变化。这样的作文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的讨论中,逐步了解,写一件事,抓住人物的心情变化,就能把事情起起伏伏、曲折变化的过程展现出来,让文章更生动。
3.指导学生些事情发展变化。任何事情都少不了开始、经过、结果,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事情发展可以是自然渐进式,也可以是曲折起伏式。例如有的说练习书法的经历,初学书法,练习笔画、执笔,这是开始;接着临摹字帖,默贴,反复练习,这是发展;接着偶遇名师,越练越好,越写越喜欢,提高很快,这是高潮;最后,书法考级,顺利过关,这是结局。把推进式的过程写出来,就能表现出曲折变化。生活本身就充满酸甜苦辣,人们总会经历成功---失败---成功,进步---落后---再进步,顺境---逆境等等的经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幕幕生活场景。一件事总是呈现趋前推进、曲折式或呈梯级向上发展状态的,教师指导学生先把事情向前推进、曲折式或呈梯级向上发展的过程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就比较顺利啦。

三、“一滴水也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小小珍珠也闪光”,小学生“小”字当头,生活圈子小,所经历的事情多是平凡小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小事,发觉普通的小事,透视平常的小事,思考与提炼小事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平平常常的事情中的新意,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不“平凡”,从普通的经历中发现不普通。

公交车上让座,是最俗套的好人好事,也司空见惯,但不是不能写“让”的题材。在老师引导下,有位四年级的同学回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一位农名工的孩子从外地转来,因为个子高他被老师安排在教室最后的座位上,他对老师说看不见黑板上的字。老师征求同学意见,前排有位个子矮的同学主动让位,受到老师表扬。过了一周,这位新生又要求调回原位,原来,他配了一副眼镜,他的举动同样也得到老师称赞。“让座”看似陈旧又普通,但这两位同学互相礼让的经历,却又显得不普通,旧中带着新意。由此,学生还想到了爷孙俩“让”吃,同学互“让”荣誉,上下楼梯互“让”路,斑马线上司机“让行”等等,比起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就要新颖多啦。

针对学生写作困难和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的写作教学指导要基于学生的写作困难,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写会的,只有写才能真正会写”,将写作理论,直接搬运到写作课程与教学之中,或者是呈现一组范文让学生不明就里地盲目仿作,这些完全脱离学生写作学情的写作课程,注定无法满足学生写作学习的需求。当然,教师要能够关注写作学情,在习作指导中利用问题支架,切中写作学情,抓住常见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练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关阅读
推荐
  • 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假又来到啦!希望同学们每天能坚持锻炼身体,多阅读有益书籍,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 五(3)班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1 、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张贴在房间。 2、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制作20张阅读笔记。(要求:上面四字词语,中间佳句,下面读后感)推荐书目:(1)《鲁滨逊漂流记》(2)《青铜葵花》(3)《小兵张嘎》 (4)《红楼梦》少儿版 (5)《汤姆索亚历险记》(6)《老人与海》(7)《童年》等一些健康的书籍。 3、完成10篇日记,每篇400字以上。

  • 阅读指导课——《特迪的礼物》随感

    5月25日,我校的许雅娟、胡矿云两老师为我们当小的全体教师呈上了两堂定位于中年教师课堂展示的优质课。我听的是许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许老师上的是从课外选定的阅读指导课《特迪的礼物》。也许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并非无可挑剔,也许师生文三者的互动也未能臻于理想化的佳境。但是,40分钟听下来,我依然觉得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教师,能以如此恬然淡然的心态,能以如此素朴的家常课的上法来执教这样一节阅读指导课,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想到自己,同为中年教师,却毫无疑问在教学追求和境界上显然存有高下之分,可真是汗颜哪! 在许老师的这节课

  • 《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学习笔记——《言语教学论》第六章

    价值是一种可能。是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客体的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 目的是一种需要。是指主体对满足需要的一种憧憬、预想和设想。 目的是对值值的超前反映。 语文课程的价值:语文课对人有什么意义? 语文课程的目的:我们学习语文为了什么? 一、理论的清算:一元化目的论 近十多份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的表述可以归结为五种: 1、语文知识教育 2、语用能力培养 3、思想政治教育 4、发展学生智力 5、提高审美情趣 五目的论内涵、层次混乱,它把目的与效果,目的与手段混为一谈,这是语文教学整体上呈现无序状态的主要原因

  • 动手实践 突破难点(教学分析)

    《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课文讲的是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意识到,这是一篇包含着丰富的活动资源的课文,如何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好这些活动资源,让它们为学生解读文本服务呢!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手段: 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为做逃生游戏做好铺垫。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对游戏的做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

  • 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学习笔记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行为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对西方学校课程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20世纪在美国兴起,60年代之前一直在西方心理学界占据主导地位。其观点如下: 1、主张心理学研究应局限于有机体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反对研究内在的意识活动或心理过程。 2、主张行为的形成或改变(学习结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建立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因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行为主义也正是由于囿于刺激与反应联结这一

  • 追寻麦哨般的美-----忆我的语文课堂

    麦哨声儿掠田野/一声呼儿一声应/湖畔孩子在割草/衬衫凉帽花肚兜小时侯在农村长大,有一种情结挥之不去,那就是对乡村生活的无限依恋,就如我现在热爱的语文课堂。 从六年级到四年级,相差一个段,只觉得有一种落差,何况又是新教材。 但一年下来,虽遗憾多多,却也有收获的喜悦。不知是新教材编得好,还是中段孩子的热情,他们点燃了我上课的激情,一年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上课的快乐,上语文课的乐趣。那种和孩子一起分享文字,分享阅读的快乐,那是以前没有的,或者说从没有这么强烈过。每天到课堂中,我不觉得有压力,不觉得累。在一

  • 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批改 ,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包括笔头作业和口头作业,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因此合理设计、批改作业,尤为重要。 一、 合理设置作业是首要环节 。 1、在课堂教学中,在读课文、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课后布置巩固的练习,例我在上《盘古开天地》时发现有几个字易读错,第二堂课中就布置学生继续对这几个字的读音进行巩固。 2.布置作业难易度相结合。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

  • 观金老师《犬守夜》一课有感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而金老师所教授的《犬

  • 走进文本 触动心灵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王文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核心。怎样让学生深入的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的内涵,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是我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在《平平搭积木》这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走进文本的情感。如 出示: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