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

更新时间:2014-07-22 09:09:06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对学生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需求等要素则是目标确定的首要来源和依据。研究学生的“起点”,其实质是确定学生的需要起点和需要层次。《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非常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很多。我先让学生寻找一些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知识与同学互相交流,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峰耸”是什么意思?“隔海峡”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小朋友来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再利用图片或视频给小朋友以直观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相关阅读
推荐
  • 《语文园地六》课堂教学日记

    一直怕这学期时间紧,来不及上,所以拼命绷紧了弦,使劲拉,一刻不敢松

  • 多媒体让抽象变形象

    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么没有青蛙?他正在睡觉呢?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描述的画面。 杨老师把这节课把侧重点放在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动物爪(蹄)的形状。出示图片后,老师首先以问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呢?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在交流后又出示了句式:雪地里的小画家有 、 、 和 。固定的句式帮助一年级孩子更好的把话说完整了,为后面的理解课文作好的铺垫。有了这个基础,杨老师又让学生想想他们画了什么呢?这个内容对于我们来说

  • 对口语交际课的思考

    通过认真学习《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体会颇深,其中第18、19条,对如何教学和组织实施口语交际课提出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这些建议。但联系当前小学低年级口语教学的情况看,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存在口语不规范、流畅度欠缺、不能认真倾听等问题。 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相对于中高段学生培养口语能力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因此我觉得在具体的口语教学过程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 作文教学:教学生会选材

    经常会看到一些作文教学的,和学生一起做个活动或游戏或实验,然后让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写下来。这样的作文由于基于现实,再说刚刚经历过,学生写时容易得手,中年级时,搞几次这样的活动是可以的,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从根本上领会写作文时需要的感官配合,但到高年级还是这样做的话,就已经有些降低学生的要求了。高年级要学会写身边的事,写生活中的事,如果还是先搞个活动,然后再进行写作的话,那写作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习作的根本问题包括两大块:一是阅读积累,一个是生活经验积累。阅读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事,平时教学

  • 阅读指导课——《特迪的礼物》随感

    5月25日,我校的许雅娟、胡矿云两老师为我们当小的全体教师呈上了两堂定位于中年教师课堂展示的优质课。我听的是许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许老师上的是从课外选定的阅读指导课《特迪的礼物》。也许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并非无可挑剔,也许师生文三者的互动也未能臻于理想化的佳境。但是,40分钟听下来,我依然觉得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教师,能以如此恬然淡然的心态,能以如此素朴的家常课的上法来执教这样一节阅读指导课,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想到自己,同为中年教师,却毫无疑问在教学追求和境界上显然存有高下之分,可真是汗颜哪! 在许老师的这节课

  • 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学习笔记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行为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对西方学校课程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20世纪在美国兴起,60年代之前一直在西方心理学界占据主导地位。其观点如下: 1、主张心理学研究应局限于有机体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反对研究内在的意识活动或心理过程。 2、主张行为的形成或改变(学习结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建立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因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行为主义也正是由于囿于刺激与反应联结这一

  • 从一堂阅读主题交流课上得到的启示

    今天下午,聆听了研究中心干国祥老师的名为《一百条裙子》的阅读指导课,受到了不少启发。《一百条裙子》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旺达的贫穷女孩,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和捉弄。旺达默默地忍受着,终于有一天她不声不响地转学了,但是她给大家留下了一百幅美丽的图画,画的是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同学们这才发现原来旺达是多么爱她们,她们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脸红,于是她们写信给旺达道歉,终于得到了旺达的原谅。在经过一番导入形式的谈话后,干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你最像谁? 旺 达 马

  • 指导学生作文的三结合

    原在教学中,一谈到作文,就有不少学生叫苦不迭,愁眉苦脸,不愿上作文课,巴望教师改为其它课,写起作文来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更无感情抒发了。就算强迫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的三言两语,就是千篇一律的人手亦手,或是无中心的流水帐。 如何让学生越过作文关,提高写作能力呢?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作文课和语文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较为系统地作文训练,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可行的有效办法。语文课重点讲什么,就让学生在作文课练习写什么,这样学生写作时,好像画画有了标本儿,修房子有了图样,写作起来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如语文

  • 语文教学联谊活动听课感受记录

    今天去全小参加了我校与全小的语文教学联谊活动,第一环节是两个课例展示,是全小经验教师夏小蕙老师的二上《浅水洼里的小鱼》和实小新手教师蔡美亚老师的六上《圆明园的毁灭》,两堂课都非常精彩,给我们听课教师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现将自己的零星感受记录如下: 1.媒体创设,推动理解。 两堂课都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媒体,使感受更具体化、真实化。如:夏老师在开课伊始,便让孩子观看了在大海中自由自在生活的鱼群,初步让孩子们感受到鱼儿在海中的自如与幸福,这为后文鱼儿离开了海水便无法生存的理解起铺垫作用;第二处,夏老师让学生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