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信任,教育的根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寻找第六阶段》给我

信任,教育的根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寻找第六阶段》给我

更新时间:2014-07-20 14:35:29

《信任,教育的根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寻找第六阶段》给我》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那次聆听常丽华老师的报告,为她的智慧教育、为她的小蚂蚁班级而折服。而这一次,终于也读完了早已耳闻的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惊奇的发现,原来常丽华老师的许多创意与雷夫的56号教室是如此的相似。读着第56号教室的故事,则更是让我震撼,我能强烈地感受到雷夫老师对环境的超越,他的这种品格成就了他,成就了那批幸运的孩子。

书中讲述的是从班级当中平时的点滴小事,一件小事一个道理,一件小事一份关爱。平朴的讲述着52号这间平凡的教室内师生间所演绎的一些深刻的哲学道理。

56号教室的故事,我估计最让读者记忆犹新的可能属第一部分的“寻找第六阶段”一章。为了课堂纪律,为了应试教育,许多老师使用的立“下马威”,或是“小红花”之类的奖赏激励措施,其实在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水准。读到关于这样的章节,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日常教育中,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如此的下马威,如此的奖赏措施似乎对于我来说很是平常的是,就如许多家长苦恼于孩子不肯主动勤奋学习,家长们也就挖空心思想怎样又拉又打,能促使孩子自觉地学习的做法比比皆是。

而雷夫·艾斯奎斯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他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培养学生的人格,提出的“我有我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慎独”不谋而合。他从 “道德发展六阶段”来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思想寻找到了六阶段。颇让我有感触的是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颇让我惊讶的是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我不想惹麻烦”,很多孩子从踏进校门的一刻起,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准则。而多数老师或家长也总是威胁“不乖就要惩罚”“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而我们要孩子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此分析非常的形似与围绕我们身边的教育,似乎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如果细心地话,我们都会发现,老师刚走在楼梯上,就会听到:“快,快,老师来了!”“安静,老师来了!”他们好象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师,做作业、排好队、认真上课等等。而我等老师们也是非常的为自己有这样的威信而自豪。想想前几天我班的一男孩作业总是拖拉,人家一节课完成了一份综合练习卷,而他在老师不断地催促下才完成四分之一。几次三番的,我已经没有耐心,当那天我手拿一叠空白的练习卷告诫他:如果今天你的练习还是磨蹭的话,那老师认为你很有必要进行作业速度的训练,这里有一叠练习卷,可以供你训练,如果你很愿意练习的话,今天作业尽可以再磨蹭。结果,孩子那天一下子提上了速度,几乎和全班同学差不多一块儿完成。办公室里我沾沾自喜,传授着此等经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的。”雷夫的第一阶段“我不怕麻烦”的这句话如当头棒,点醒了我,呵呵,原来我这样下马威纯属下策。用雷夫自己的话说“六阶段”凝聚全班的的粘着剂。信任是基础,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我们的德育往往失败就表现在,当老师不在时,或孩子离开学校时,就失灵了。像我班这样的男孩的案例,如何改变其学习状态,我等用智慧,相信“信任,始于教育”。

与第一阶段的“我不想惹麻烦”相比,第二阶段的“我想要奖赏” 中雷夫所做的“身为每天站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要让小孩守规矩确实是全世界最难的事情之一。但无论怎样都应该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单读着这一章节我始终有些不大接受。低年级的孩子年龄特点,需要鼓励,适当的奖励增加孩子们前行的信心,增加师与生的情感,作为一种精神奖励的辅助物,我觉着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可行之举。

不过读完雷夫的第六阶段,逐渐明白,正因为雷夫认为“以信任为基础是孩子们学习的绝佳场所”,所以才会从儿童学生心理学的角度,总结出了“道德发展六阶段”,即: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它所描绘的美丽路线图,竟然是那么的到位、真实!也让学生孩子们有了努力的方向和阶段目标。

“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己的高要求才是根本”原来不需要一些不必要的奖赏,也是源于“信任”。

读完“寻找六阶段”,读完整本书,越来越多地感觉到了“教育始于对孩子的信任。”因为信任,所以雷夫老师不会让“各位同学,请打开课本,翻到142页,上面有500道乘法,算完以后翻书本的最后一页,也就是第543页,上面还有500道乘法。请大家安静做题目。”因为雷夫老师认为:学生会算10个乘法题,为什么要做更多?如果连10题都不会做,让他做更多的题又有何意义?数学课应该是重质而不是量!重复训练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怕做数学。相反,他并不看重考试,而看重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学习”。所以,雷夫老师不给学生留机械的、过多的作业。所以,即使他的学生几乎都出自母语非英语的移民家庭,班上的学生成绩也能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这让我们汗颜,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习以为常的“题海战术”。

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国外的一些教育家的有关教育的言论用在我们中国人的身上并不太奏效。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同,也因为国家教育体制的差异,还因为传统文化的区别,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思维和学习思维是无法用来学习和仿照的。由传统的教学思想所致,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学生就要按照中国的教学方法去教授的,国外的学生就要按照国外的方法去实施。可是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才真正的意识到,其实无论是古今天还是中外的教育,无非就是两个词,对学生的“信任、关爱”,让他们充满自信的,满腔热情的去面对将来的人生道路。
相关阅读
推荐
  • 做智慧的研究者——读书有感

    白下进校马瞬琴 在冬天寒冷的假日里,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判断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起的成长事例。可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建议,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对比,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对比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

  •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接受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

  •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理论就像我们的左手,实践就像我们的右手,当我们用两只手协调工作时,效率就会高得多。理论和实践又像我们的左右脚,当我们用两只脚来行走时,步伐就稳当得多。作为一名新教师,自知在实践方面经验尚浅,吴放老师的这句话促使我更加认真地去品读这本书。 我们与人相处时,经常会被一些先入为主的成见所左右,一不小心就会以偏概全,强调别人的缺点,忽略别人的优点。和同龄人如此,与孩子就更容易如此。这是吴放老师从对乌鸦的态度转变中获得的收获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孩子。 我们需要关注孩子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潜能的发挥

  • 读后感:读《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心得

    在本次高级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中,我学习了《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一书。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他的通篇内容都很贴近我们的工作实际,所以我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看后感受很深,也得到了许多的启发。 反思活动是我们天天在做的功课,但是虽然天天做,也不一定已经做得很好了。通过看本书,我对反思活动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幼儿园的反思活动他有三种形式,即内

  • 模仿的背后——有感于《模仿,从哪里做起》

    闲暇之余会翻翻一些幼教杂志,了解当前的幼教动态,在学习同行们的专业之余也会梳理着一些为自己所用的内容。《上海托幼》便是时常翻阅的一类书,其中的相约名师栏目常会刊登一些上海的名师对一些常见的教育现象或是一些教育问题的思考,虽然从没有机会与这些名师近距离的接触,但从这些文字中却让我感受到了她们的儒雅与端庄,更让我感受到了这些名师所蕴含的深厚底蕴。 在近期应彩英老师的《模仿,从哪里做起》一文中,她从近期爆到不行的《中国好声音》的模仿歌手说起,肯定了模仿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让人印象深刻记忆忧新的却是智慧的

  • 好书交流—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同事分享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读书是快乐的。教师中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主题活动,引导教师在工作之余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学,进行自我的修炼,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实现自我成长。 因此说,作为一名教师经常读读书,多读书是很要紧的。现在,在外界对教师多读书也越来越认可,《东南商报》作为最早开辟教育专栏的报纸,近期也对教师读书开展了活动,设立了教师书房的栏目。鼓励教师多读书,多写读书心得,向其他读者介绍自己看到

  •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早就听说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一本很好的书,终于在幼儿园的阅览室里找到了那本书。今天静下心来,细细地读了这本书,感觉很有感触。没有一本书那么接近我们的实际,但是又不是那么古板,既讲的是我们的工作,又是那么亲切自然,好像一位睿智的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修养,他的理论,他的实践,他的思想,他的智慧都慢慢渗透着你,提升着你。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自己丰富的读书阅历,她只有看那么多的书,才能有那么丰厚的思想。我们经常说自己写不出博客,说实在,这几天也正在为博客写什么烦恼呢,但是读读别

  • 多形式的快乐阅读

    校园是一个孩子们读书的地方,也是老师们学习的地方,我园一只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如:本学期把乡土.生活.阅读作为了特色活动,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 世界阅读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 4月23日定为 世界阅读日 希望藉着这个重要的日子,向大众,尤其是年青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和写作。为何会把世界阅读日定在4月23日?莎士比亚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是于1616年4月23日逝世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可说是別具意义。因为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