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发现真正的儿童

发现真正的儿童

更新时间:2014-07-20 14:35:30

《发现真正的儿童》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春节中,鞭炮声里,边听李宗盛的歌,边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李宗盛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但好多歌我还是第一次听;郭教授在目前的中国教育界也是声名鹊起,我听过他的讲座,在《人民教育》等重量级教育刊物上也拜读过他的文章,也看过他《教育走向生本》中的一些章节,但他整本的专著还是第一次阅读。读罢掩卷,许多想法纷至沓来,感慨良多。套用李宗盛两首歌的歌名,作为我这一篇读后心得的标题——

一、《领悟》:

李宗盛在《领悟》中唱道——啊!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只愿你挣脱情的枷锁/爱的束缚/任意追逐/别再为爱受苦
读罢全书,我觉得这几句歌词也可借用在当今的教育以及教育工作者身上。我们怀着一腔爱心,以“爱”的名义,把孩子们看成一张张的白纸,雄心勃勃要在上面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认为儿童的起点为零,他们是懒散的、无知的、好动的,如果在教学中、在课堂上高度尊重他们,课堂就会失控,教学效率就会低下。“先学后教”,学生不会学怎么办?课堂教学不是变成了放任自流了吗?影响了考试成绩怎么办?

因此需要教师不停地教,教得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还生怕嚼得不够烂,学生消化不了、吸收不到位。我们也许做到了在伦理上关怀儿童,讲究教学民主,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尊重儿童的权利,承认儿童的个性心理等,但涉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时,我们通常又将这些认识抛之脑后。在教学中,我们会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实际上,教师还是严格把握着教学活动的进程,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压抑了儿童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生命生长。

过重的负担让孩子们没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批量的接收、识记,机械重复的练习。甚至连这些死知识都缺乏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因此,也就遑论发现知识的内在结构,通过理解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了。他们缺少交往合作的机会,失去了天真、失去了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甚至失去了本该属于孩童的游戏的时间。因此,我们的校园生活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生活单调乏味,个性被忽视,丧失了学习兴趣,厌学情绪严重。他们在日益苍白的世界里变成了拥有丰富的书本知识却情感乏味、了无生机的人。

深究造成以上不合理、不和谐现象的原因,源自教师的儿童观发生了偏差。儿童并非“起点为零”,郭教授认为:人之初没有具体的知识,但不等于没有知识的框架性的结构或内蕴;没有成型的能力,但不等于没有为相关能力打下基础的种种本能;没有具体自觉的善恶观念,但不等于没有趋于善的指向。人的思维、学习的框架性的结构、内蕴或指向,以本能的方式附着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因此,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回归本体,回归主体。所谓教育的本体,郭教授的定义是——提升生命。而教育的主体,则当然的是学生。两者合一,就是依靠儿童自己提升生命。生本教育,就是把人看作生命体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

二、《希望》:

李宗盛在《希望》中唱道——毫无意外我真的越来越忙/还好孩子总是给我希望/如果能够陪着她们一起成长/生命里就算失去一些别的又怎么样/总在她们身上看到自己过去的模样/对自己对人生对未来的渴望/她们是我的希望/让我有继续的力量/她们是未来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她们是未来的希望/但愿我能给她一个最像天堂的地方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的自序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可惜,只有很少的一些大人记得这一点。”作为大人和教师的我们,要像郭教授说的那样,做一个生命的牧者。不是去包办羊群的食物,而是把它们带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让它们自由地觅食。这意味着,教师既要负责学生的管理和安全保护,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生命活动。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拥有万年之功的生命体,对于这个本体来说,我们的教,不过是为个体成长服务的、较为重要或必要的外部条件而已。课堂上,为孩子们搭建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争辩;进行实验、操作;进行归纳、总结。课后,让孩子们有时间和空间进行游戏、继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和形式实现互助交流和沟通,让他们成为实实在在的自己,对学习充满旺盛的兴趣的自己。

孩子是未来和希望,他们所拥有的生命力和学习潜能经常会让大人惊喜、赞叹,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葆有纯真,葆有对自然、社会、生命的好奇,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让学校成为最像天堂的地方!
相关阅读
推荐
  • 多给孩子们一些自己的空间 ——读《和孩子一起跳舞》有感

    我利用暑假的时间阅读了《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这本书。《和孩子一起跳舞》和其他枯燥的教育理论不同,作者以一种闲谈的方式,谈到了很多方面,提到了幼儿园工作中切切实实的问题和她的处理方式,从她的书里我得到了许多启示。 50封信,每一封都非常的精彩,细细读来,回味无穷,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处理许多突发的事件的能力和适当的方式.我也将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地和孩子一起跳舞! 其中给我映像深刻的是行为管理篇里的第28封信多给孩子们一些自己的空间,信中提到有这样一个叫爱文的孩子,这个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要求每

  • 让幼儿园课程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世界——读《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是近年来幼儿园实践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及生命成长的问题。在不同名目课程竞相出现,老师们或被新颖的课程理念吸引、或对新奇的课程名称好奇、或对课程模式产生尝试的冲动等等。在这些心理因素驱使下,我们似乎变得不够理智,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宗旨产生模糊意识,形成过分追求课程内容新、课程模式新,课程的建构逐渐走向功利性。在尝试不同课程过程中,发现课程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也受幼儿生活经验的限制,再好的课程没有幼儿生活经验的依托,它就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也

  •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读后感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从头读到尾,发现了自己以前有很多地方疏忽了,看似无大害,但是日积月累就是大毛病了。 书中分六大板块,分别是:语言、音乐、美术、舞蹈、游戏、手工。内容很全面,可以说里边不仅有对老师的理论教育,还附有特色教案,而且教案是以详案的方式呈现的,最后还有对前教案的总结分析。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这样的方式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学的更精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在书中学到的有用知识,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理论学习,让专业只是更加深化 幼儿园教育已经在逐步的被教育专

  • 《教师点亮教学写作》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在幼儿教育网上看到一篇题为《教师点亮教学写作让幼教们的教学写作回家》一文,让我感触颇深,使我连想到近期我园教师们对教学写作的多种感受和想法,教师们对写作普遍感到头疼,厌烦写作,对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如何确定写作内容等等问题,已成为教师们的一种通

  • 为梦想而奋斗——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

    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幼儿园 程显燕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梦想做明星、警察、老板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可是我却当了一名人人尊敬的幼儿教师。虽然工作琐碎、辛苦,但我无怨无悔。为了时时给自己充电,加油,让自己更胜任这一工作。而今,我读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这 本书,为之倾倒,也更坚定了我的梦想。 这是黄蓓佳的作品。主人公的名字叫肖晓,是一个满怀英雄梦想的孩子。他敢作敢为,热情浪漫,奇想迭出;他想当一名升旗手,在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他一个人去过北京,和三个偷猴子的坏人进行智斗。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 《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读后感

    人常说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虽没有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崇高,但也一直自认为自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个启蒙者。读《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以后,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动摇了。文中为启蒙先生确定了定义,那就是拟定一生蓝图的人。我反思,我算不算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启发孩子智慧心灵的启蒙者。幼儿园虽不同于小学基础教育,而幼儿园阶段也是幼儿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是幼儿步入社会的最初阶段,幼儿园的孩子刚刚离开家庭,离开爸爸妈妈的视线,是自己独自不入社会的第一步,我们这些幼儿教师,必将成为拟定

  • 伯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为观看这部电影而潸然泪下的人肯定数以万计,我是其中之一,在孩子们深情地哼唱着的那首主旋律音乐下,我犹如剧中的公爵夫人,深深地被孩子们天籁般的嗓音感染着,惊叹着,为马修老师的教育智慧折服着,为他这位代课老师的专业而执著的精神感叹着。 影片中有两个对比鲜明的教育者的角色,好好先生马修老师和以暴制暴的院长,还有一批被世人抛弃的孩子们。两位教育者所持的不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后果。那个被院长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

  • 教育电影观后感——《美丽的大脚》

    在那么多优秀的教育类电影中,我选择了倪萍主演的《美丽的大脚》来观看,因为倪萍是我所熟悉的一位演员,她智慧而又知性,退出主持舞台的她更显幽默和风趣,豁达和开朗的个性十分的吸引人。花了整整一个多小时,看完了整部电影,给我留下的除了感动之外,还有一抹淡淡的哀伤。 影片讲述了黄土地上一位平凡的女教师张美丽的故事。她的丈夫因为愚昧被判了死刑,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没有那样的命运,她教自己的孩子读书,后来又办起了学校,教村里的孩子读书。学校办起来了,她的孩子却没有了。但她没有放弃这群毫不相干的孩子,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后感

    这几天一直在读一本书薛瑞萍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书里的文章多半是随笔,而且写的也都是平时在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点点滴滴,情真意切,令人不得不深思。 薛老师对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们。正如薛老师所说如果给我丰厚的收入,以及足够高的职位,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他们是爱我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多么朴实的话语,作为一个老师,需要的就是一个班。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有时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但责任感又使我不得不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