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读写,方能成其“家” ——《走向教育家》读书心得

读写,方能成其“家” ——《走向教育家》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19-05-07 09:44:20

《读写,方能成其“家” ——《走向教育家》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读书,向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老师,我知道,你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刚踏入讲台的你,憧憬着每一节神圣的课堂。你用尽心思翻阅一切可以“为你所用”的资料,教科书、教案、练习册、小说、杂志,甚至是名人传记……只是为了上一节令学生令自己满意的课。

这是多么好的一种人生境界啊!我是真真喜欢的。

如果,你还很年轻,那就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吧。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那就不停地读书吧,——专业的,非专业的,只是因为爱读书,所以,才会在读书中找到你学习的榜样,才会找到巨人的肩膀,才会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才会更长远地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当你蓦然回首,那曾经在教育事业中徜徉的渺小自卑的自己,已经长成一位挺拔伟岸的白杨。

如果,你已不再年轻,那也请你拾起书本。如果,你只想在读书中让自己不再孤独忧伤,那也请你坚持读下去吧。不论是心灵鸡汤,还是专业理论,都会让你或多或少地从文字中找寻到那个曾经追梦的青年,再努力一把,只为留住青春的影子,只为那一群活在当下的懵懂的学生。

在《走向教育家》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李镇西的“读书欲”》这篇文章。文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他读过的书名。我细细地数,——古典类24本;文学类38本;教育类22本;人文类24本;杂志类17本。一共125本书!

李镇西在文中说:从教20余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著作不仅开拓了我的思想视野,更主要的是,它们让我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知识分子!”从那时候,我就提醒自己,尽管我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但这不妨碍我在三尺讲台上通过语文教育传播人类文化精华,以行使一个知识分子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远比“语文”更广阔的人文视野。

再反观我的阅读,都只是为了自己“喜欢”,一种作为人的一种阅读的需要,而不是作为一名教师的阅读需求。

我读林清玄的散文集,只是因为在那样一个境遇里他的文章能治愈我的“庸人自扰”;

我读大冰所有的书,只是因为我渴望过上那种“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的生活;

我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只是因为想要在她写的文字里找到“自由的模样”;

我读王崧舟《诗意语文》,只是因为我口口声声对学生的承诺——让“诗意”自然栖息于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我读《论语》,只是因为拼音版的有注释的《论语》可以成为我的床头书;

我读《聊斋志异》,只是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深处有对鬼狐神妖故事的情有独钟……

当“薛瑞萍”的名字就在那“倏忽间”被我听到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模仿她的阅读之路,《日有所诵》成了我和学生每学期必读的书籍,经典、唯美,令人神往,那是高贵的灵魂在诉说,你听——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带上藤黄,带上花青,那里的秋叶很浓很浓……

于是开始买她的书看,于是就真的把她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和学生一起阅读,《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繁星·春水》《泰戈尔诗集》《孟子》《三字经》……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

把世界带进教室,把诗意带进人生,在阅读中,我知道自己的使命,我要培养真正的人,而不是考试的机器!我不仅是家长嘴里“教得可好,这个老师!”,而且是家长眼中“对学生真好,这个老师!”

我想,这就是读书的信念,阅读不仅让我的语文课堂变得丰满而有深度,而且让我能一直走在“向上”的台阶上,获得生命的滋养与启发。
写作,向未来《走向教育家》中有一篇《魏书生——坚持写作》的文章。魏书生说: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记两种日记。一种是工作日记,另一种写所思所感,写风土人情,写善良的学生……11年来一天不缺,已经完成110多万字了。

这篇文章选自魏书生在2000年出版的《班主任工作》一书。又是一个20年,魏书生又完成了多少万字的书稿!

我们都想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你又当书记又当校长又当两班班主任,还要教两班语文课,还有23个社会兼职,你哪有时间看书写作呢?

魏书生说:我看书、写文章不是加重了负担,延长了工作时间,相反的是为我节省了不少劳动时间,减轻了负担。正因为读书、写日记、写文章,才使我初步进入了科研式劳动的境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工作效率。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身边的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她的网名叫“阿拉小仙”。她和家长学生一起写博文,每日写博的她已经写了近900篇文章;她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每日晚上十二点必推送一篇文章。

认识她,是在一次德育宣讲会上,她演讲的题目是《只管盛放,无问西东》。

她的爱好,我猜,有很多。

她一定很爱美。因为那天,我看到她的大手提包不仅装有几本书,还有衣服、鞋子和化妆品。

她一定很爱学生。因为那天,我听到在她的故事里,都是学生的身影。

她一定很爱读书。因为那天,我看到在几分钟的空闲里,别的老师都在饶有兴趣地聊工作说学生,可她却静静地翻开书本旁若无人在读。

是的,若你真心爱上这份忙里偷闲的愉悦时光,你就会像“阿拉小仙”一样,这种累却是在真真切切地享受人生。

再来说说自己吧。坚持写了二十二年日记,有时鼓足了勇气,就会每日写上一篇,甚至有时每日还会写上两三篇;有时,因为工作忙不过来,就会几天写一篇文章。所以,虽然整理出来的文章结集了7本样书,可是,再回首看这些文章,好像并有多少可以拿来阅读的价值。

曾听过何捷老师的“如何由写作随意转向写作专一”的读写专题讲座。他说,在他成名前,他也很喜欢读书写作,只是很随意地写,今天写课堂,明天写学生,大后天写心情,只是一时的“想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写”而成名。后来,他听张祖庆老师的建议——专注写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专题,坚持写下去,就会形成自己的“模式”,就会形成自己对某一方面知识系统的认知,并能给学生相对系统科学的真知灼见。

果然,他写自己的“作文教学”。现在,他已经是“游戏作文”“百字作文”的创始人和倡导者。

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到自己喜欢的“教育契机”,慢慢积累成长的动力。

书中说:教师要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要及时捕捉自己所听、所见、所读、所经历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定期梳理零星思考,把“专题性反思”的点点滴滴进行逻辑梳理,最终揭示规律,深化教学认识。

写,就是积累研究的素材;写,就是行走时留下的印记;写,就是让理性升华的体验;写,就是让理想变为真实的永恒。


读写,只是为了遇见那个最优秀的自己,只是为拥有真实学力,只是为拥有那一片无声无息、安静如夜、澄澈清明的湖泊。

朋友,就让我们一起行走在读书写作的美丽风景中,——因为,希望再望,未来已来。
相关阅读
推荐
  • 集体教学活动给孩子的是什么——《教育小语》读后感

    《教育小语》一书所汇集的教育格言是从古今中外教育家中选取的100位教育家教育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们教育人生的心声。轻轻地诵读这些教育格言,细细品味这些教育格言,不难发现,它们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的富有哲理,有的新颖独创,有的寓意精深,有的耐人寻味,正因为如此,它成了一本世界教育思想的宝典。 在第四编向我们阐述了学会如何学习和读书,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为了使他对你所教的东西发生兴趣,那就不应该使他的脑筋对你所说的话是那样的默从,就不应该使他

  • 《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读后感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教育教学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能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因此,我阅读了《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一书,帮助自己更加明确了反思和评价活动的重要,而且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将中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特点在于它不是一本难懂的理论书,而是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实际操作和指导性都非常强,是适合我们幼儿园教师阅读的一本书。 这本书按照教育教学之前、之中、之后的时间顺序与案例研究线索,用一个个生动而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引导我们教师从思考主题和目标的确立开始,逐步学习提供适宜

  • 读《给教师的建议》,构建从教之路坚固桥梁

    读《给教师的建议》,构建从教之路坚固桥梁 甘井子区教育局第二幼儿园 潘宇彤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了一百条宝贵建议,每一条建议都值得深思熟虑,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从教之路的坚固桥梁,它使我看到我的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它使我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发学生思考比使学生学会知识本身更重要;它也令我意识到要想上好一节课,就要用一生去准备这节课,这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 一、 因材施教、各施所长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

  •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

    平时闲来无聊,偶尔也会小看几本书籍,让我看后感到轻松愉悦的书籍,就是这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作者汪培珽是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投入银行职场工作九年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满足喜乐、热衷学习、与人为善的表现,深觉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理论,在幼稚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开办课程、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 可能有些父母会认为念故事很无趣,只是这样的念来念去,不知道孩子听懂没

  •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后感

    魏书生这个名字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常听我的老师提起,那时侯感觉他真是好了不起,有点不敢相信,对于那么忙碌的他来讲班主任这份工作怎么可以做的那么好!如今有机会能读到魏老师所写的书,真是受益匪浅,感触多多。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这是魏书生老师对班主任这一职业最形象、生动的概括。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班主任是教师中最神圣的职业。 虽然我在幼教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但很庆幸在园领导的信任下,在2009学年我担任了中三班班

  • 《透析幼儿园家长会之“怪现象”》读后感

    作为一名老教师,带班二十多年,也召开了多次的家长会。可是,如何真正发挥家长会的有效的作用?我看了一本《儿童与健康》杂志2012年10版,里面有一篇透析幼儿园家长会之怪现象一文,它阐述了在幼儿园里看到的一些家长会的怪现象那么,我认为要开好家长会,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作为教师如何做好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工作,特别是新生的家长工作,教师如何在第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中,给家长留下好的印象,是我们今后顺利开展和保证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本人多年的经验,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 解读孩子的语言——《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

    《老师,你在听吗?》一书拿到后,一看书名似乎就知道此书大概讲些什么内容,可是直到读完之后才发现此书的理论高度。它不但是一本实践指导性很强的著作,还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民主教育的理念和思索,探讨了师幼之间谈话的艺术,以及通过对话教育幼儿的好途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例如,在第六章解读对话中,作者说:孩子的对话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挖掘。比如,对话是否揭示了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儿童是以一种有趣的还是出乎意料的方式把新旧观点联系起来?对话是否表露了儿童对新概念或观点的一些困惑呢?是啊,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朦胧

  • 读“母亲的帐单”有感

    刚读母亲的帐单前半段的时候,我便在设想后面的结局:如果按小彼得的计算方法,那母亲得给小彼得开出一张天文数字的帐单。待我看到母亲的0帐单时,我震撼了,这对小彼得来说绝对是一剂绝妙的药方,这不他怀着一颗砰砰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发烫的脸藏在母亲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如今的孩子为家里做点所谓的家务活,向父母索取报酬的,或父母主动给予报酬奖励的现象日趋增多。父母的本意可能是:1、鼓动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让孩子知道有付出就有收获;3、培养孩子打理钱财的能力付出劳动,获得

  • 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

    双休日,应朋友邀约小聚,路经青少年活动中心,堵车厉害,原因不说也明白,是因为兴趣班的超前火爆。和朋友说:这些赶着参加兴趣班的孩子中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真的因为感兴趣?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流着眼泪来参加的?不由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好辛苦!没有快乐的童年好可悲! 记得刘晓东博士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生活,必须立根于儿童的天性,从而有可能高于和超越儿童的自然状态的生活。是的,天性是孩子教育的起点,教育要尊重并发展孩子的天性。作为孩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有别于成年人。因此,我们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