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精要》读书感悟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精要》读书感悟

更新时间:2020-07-19 14:50:59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精要》读书感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社会性发展中也涉及到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下面我就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自我服务能力的影响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家庭类型。一般家庭类型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以及留守幼儿家庭等。在我们身边大部分都是主干家庭,少数是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是由祖辈、父辈、和孙辈三代人一起构成的家庭类型。现在大部分家庭中都是两代人在照顾孩子,几个大人同时围着孩子转,这种家庭环境容易形成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认为自己就是家里的太阳,一切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实现,这种类型的家庭中,孩子的交往能力提升了,但是孩子的生活技能方面降低了,由于祖辈的宠溺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而核心家庭中只有父母和孩子两代人,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受家长的文化程度等各种因素影响。有一定科学育儿观念的家长会积极的引导孩子做这个家庭的小主人,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有部分家长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束缚,觉得孩子开心、机灵、聪明就好,而对于自我服务,觉得没有必要。因此这类孩子的父母应适当转变观念,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2.教养方式。如今的孩子在家庭中,是家长眼中的“心肝宝贝”,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全是他们的,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惟我独尊”的想法。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80%的父母都有这样的心理,他们觉得自己错过了学习和成才的机会,所以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对自己的子女,尽其最大努力给予他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力求创造最佳的教养环境,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但在行动上突出的表现为对孩子的过分娇惯和溺爱。

3.教育不一致。家庭对孩子过多关注,顺从多,宠爱多,要求少,常常是爸爸“得罪”了孩子,妈妈出来赔礼,妈妈批评几句,爷爷姥爷都成了孩子的“后台”,由于两代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极容易产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易引发幼儿教育的冲突,这种冲突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及祖辈都应该坐下来就两代人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统一,教育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达成共识。

4.错误的引导。如今的孩子住的大多是商品房,他们生活的范围往往局限在父母和祖父母,而孩子一旦进入了幼儿园,生活环境就改变了,再也不是家里的“小太阳”了,突然发现,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自面对,不是撒撒娇,哭两声,就可以得到安慰和帮助的了。老师会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孩子依旧觉得我不想就可以不做,在家没有做,在幼儿园就得做吗?这既是一种长期以往的习惯也是由于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还没有从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中转移过来。而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通过和老师沟通知道这种情况的存在,还听之任之,甚至有助长的苗头,我们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就曾看到这样的情形:老师告诉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在幼儿园又尿裤子了:“怎么又尿裤子了啊,下次要赶紧脱裤子,不能再尿在裤子里了!”孩子怯生生地点了点头。可是,走到幼儿园门口,该家长又拉住自己的孩子问:“老师没有给你脱裤子吗?”孩子担心地说:“是我自己每憋住。”这位家长立马急了起来说:“以后有小便了,就赶紧喊老师,让她给你快点脱裤子,可不能再尿在裤子里了,多丢人呀”孩子听了重重地点点头说:“知道了!”家长的这种错误引导会让孩子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凡事过于依赖别人,忽视了自身能力的培养。家长要正确引导与教养幼儿,给予幼儿一定的行为规范。

都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性、思想态度都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感染。这个时期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与将来社会交往、个性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及智力发展等密切相关。所以,父母必须重视对幼儿家庭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水平,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案例和论文》一书有感

    作为一个一线工作的老师,上课是我们每天需要做的基本工作,有时会为自己一节很顺利并且和孩子互动很热烈的课而感到兴奋不已,有时又会为一节认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活动没有很好的完成而感到懊恼不已。其实一个失败的活动对老师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绪气馁、低落只是一时的情绪,可是在过后老师应该静下心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自己活动的设计是否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是否结合了幼儿的实际的经验水平。《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由

  • 读《理想教师》后的感想

    读《理想教师》一文使我感想颇深,从而也使我认识到了成为一名理想教师应具备的条件。理想的教师,当然要有崇高的理想;要充满激情和诗意;要有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我们许多的教师,包括我自己再内,正因为缺少自信,所以没能使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从而也失去了许多提升自己水平的机会。理想的教师,应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

  •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4月)阅读感悟

    本期我最喜欢的两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第二次断奶》 题目:喜欢的理由(提炼式)该文给予我的教育教学启示。第一篇:《牵着蜗牛去散步》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像看到了刚工作的自己,当时的我也是这样,不懂得如何指导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和他们沟通,仿佛在这篇文章中说的就是我自己。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我们应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

  • 《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读后感

    人常说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虽没有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崇高,但也一直自认为自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个启蒙者。读《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以后,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动摇了。文中为启蒙先生确定了定义,那就是拟定一生蓝图的人。我反思,我算不算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启发孩子智慧心灵的启蒙者。幼儿园虽不同于小学基础教育,而幼儿园阶段也是幼儿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是幼儿步入社会的最初阶段,幼儿园的孩子刚刚离开家庭,离开爸爸妈妈的视线,是自己独自不入社会的第一步,我们这些幼儿教师,必将成为拟定

  • 一堂党史教育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观后感

    影片结束了,我抹着眼角的泪水,走出了观影大厅,抬头看见身边的同事们都在说着同样的感叹:太感人了。这部影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让生活在奢华、祥和的世界里的我们缅怀这些英雄们,这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献出生命的伟大的人。 从电影本身而言,这部影片讲述的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可贵的是它所承载的却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它表现了当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追求民主、向往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揭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这一深刻道理。它的故事情节虽然没有恢宏壮观的场面,也没有领袖人物的运筹帷幄,但自始至终我

  • 爱上阅读,阅读才可能成为习惯

    4月4日----清明节,我们幼儿月其结对幼儿园有实验幼儿园、黄姑幼儿园、经济开发区幼儿园邀请到了上海市特技教师应彩云老师作专题引领,。一堂生动轻松的《幸福的大桌子》展开了今天的早期阅读专题活动,孩子们欢快的进入状态,老师也轻松的带领的孩子们,下面的老师也听的很静,就连一根头发丝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一堂生动的课,背后一定做足了功夫,为此实施打下基

  • 研讨也快乐——《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书,作者运用了大量草根化的案例,通过呈现情景、描述过程、表达观念、传授经验,与我们分享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的所思、所想、所感。文中的各种研讨模式真真实实吸引了我。特别是关于游戏化研讨,看了不得不让我佩服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说起研讨,可能是我们每个老师最最头疼的一件事,尤其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讲,更是无从说起,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老师来说,更是一种负担。每次要开展研讨活动,组长与老师就皱眉,要是轮到有上级领导要来参加,大家更是惶恐,大多数教师在活动中是一言不发,所以,研讨活动变了味,成了

  • “幼儿教育导读”我工作的航标

    读幼儿教育导读是我每天的大餐,这本书栏目精彩纷呈,有特别关注栏目,有张学门学前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立志、求是、转变有陶行知的幼儿创造教育思想及启示,有陈鹤琴教育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的改革。还有专业成长,家园合作,心灵之窗,鉴于大观园等栏目,其中教育大观园栏目中的一篇文章:好院长什么样我读了好几遍,印象最深,这篇文章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且听专家说:园长是一园之长,首先应该明白有快乐的幼儿园教师,才会有快乐的孩子好园长应该懂得为教师创设有益于他们快乐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工作起来既有适度的紧张感,又有给他们带来成功

  • 读《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和保育》有感

    《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和保育》这门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即晨间活动、进餐活动、盥洗活动、喝水活动、如厕活动、睡眠活动和离园活动。文章中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这让我想到了,在平时的幼儿一日活动中,有时候我们的活动安排的过于死板,没有一点弹性,这样的话有时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文章中又提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看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在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