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随笔15篇:垃圾的有效利用》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垃圾的有效利用
大班教材中的《垃圾的分类》,我们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理解教材内容。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让孩子起主体作用,随其所欲,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活动,但只能充当引导者或“伙计”。在孩子完成初步的分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后,老师帮助幼儿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为了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在幼儿间及时展开于垃圾回收利用的讨论。这样的活动实践,避免了孩子们对枯燥的书本知识的理解,他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再如中班的《废报纸的利用》、小班的《飞舞的塑料袋》等许多回收垃圾、变废为宝方面的问题,我们也采用了实地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和知识的整合,给孩子树立了自信心,同时教师教学中一些难点也迎刃而解。
垃圾的回收利用为幼儿游戏开拓了空间,丰富了材料。
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我们将部分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的安全可靠的材料经过清洗消毒后投放到各种区角中去。如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手工区中,孩子们用蛋壳、塑料瓶、泡沫等制成自己喜欢的不倒翁、民族娃娃、雪花片、……建构区中,这些能工巧匠们,用易拉罐、礼品盒、木块等设计成精美的音乐厅、科学泡泡、糕点作坊……一件件变废为宝的作品,设计新颖,构思巧妙,易于操作。其中融入了全园师生的绿色环保、健康、文明、节约的生活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区角活动内容。
2、改正孩子的错误
孩子在幼儿园经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针对他们的错误,有些幼儿老师一说,可能他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可现在的孩子在家娇惯,助长了许多坏习惯的形成,很难改正。我们班有个叫黄国杰的小朋友,每天跟别人打架,很多家长都跟我反映这个问题。我首先采用的是批评的方式,可用不着半天,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后来又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也没收到很好的效果。最后,我试着用表扬鼓励的方式,让他改正错误,哎,还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天,只要他半天不犯错误,我就会当全体幼儿的面表扬他。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表扬面前,他能克制自己的某些错误行为。
3、家长教育的误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将来素质的高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乃至他本人的幸福,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师和任何学校所不能代替的。有些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的家长大有人在,给孩子灌输“胜者为王、不吃亏”的家长也不算少数,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把孩子将别人的东西拿回家认为是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家长的这些行为都一一说明家长们没有认识到家教的重要性,存在着家教误区。
我们班有个叫琳琳的小朋友很活泼,而且聪明过人,唯一的缺点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周五早上,我晨检完毕带孩子们小便,把钢笔随手放到了桌子上。可当我带着孩子从厕所回来,桌子上的钢笔不翼而飞了。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到老师把钢笔放哪儿了吗?”孩子们都说:“没有。”当我怀疑自己放错地方时,忽然听到东西落地的声音,循着声响,孩子们一起把目光集中到了琳琳身上。原来,琳琳出去小便时,经过我的桌子边,顺手将钢笔拿走并藏到袖管里,一不小心钢笔掉地,事情露馅了。当时我没有批评她,只是告诉她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我认为孩子就此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下午发生的事情更令我吃惊,让我不可思议。
放学时,孩子们纷纷被家长接走,琳琳小朋友也满心欢喜等着妈妈的到来。终于妈妈出现在了校门口,琳琳飞快地跑过去,投进妈妈怀里。接着孩子从裤兜里掏出什么东西递给妈妈,妈妈脸上立刻洋溢出灿烂的笑容。我由于害怕孩子飞跑,摔倒了伤着也跟了过去,正好看到了这一幕。看到我的出现,琳琳妈妈脸上的笑容顿时变得僵硬。同时我看到她的手迅速插向口袋,但那一刹那我还是看清楚了:她手里握着几支彩色粉笔。此情此景,我还能说些什么?
晚上,我经过一番思索。第二天,当琳琳的妈妈送琳琳到园时,我把一本《现代家教》递给了她,并对她说:“您若有时间,多看看这本杂志。”
一周后,琳琳的妈妈领着琳琳把一盒彩笔交到我的手上,并向我致谢:“谢谢你让我认识到了家教的重要性,让我知道了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每位家长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我们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积极地与家长一起研究教育的策略。让每一位家长明白,不能过分地迁就孩子,否则将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对家庭、社会都是不利的。
4、道歉
11月26日下午第一节活动课,我刚进教室,我们班的徐嘉悦小朋友就站起来报告:“老师,嘉怡哭了,她今上午刚买的蝴蝶卷笔刀不见了。”放下手中的教具,我开始对孩子们进行说服教育,可我说了半天,仍然没人肯把卷笔刀交出来。调皮鬼徐增田还朝我作鬼脸,看到他得意的样子,当时我感觉全身火冒三丈,这节课我不知道是怎样上的。下课后,我把徐增田带到办公室,狠很地批评了他一顿,并责令他把卷笔刀拿出来。孩子想张口解释什么,看到我可怕的样子,终于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满脸委屈,可还是答应了我的无理要求。
放学后,我仍然怒气未消,边做饭边生气,忽然电话铃响起,我接起电话,那边传来嘉怡妈妈的声音:“老师,对不起了,嘉怡的卷笔刀找到了,中午放学时,她放到了另一个口袋里,忘了。”放下电话,我开始自责起来:“自己做事怎么这么鲁莽,当时为什么不问问清楚就妄下断论。”整个晚上,我辗转难眠,翻来覆去考虑这件事。
第二天刚上课,我把徐增田叫到我面前。听到我喊他的名字,孩子怯生生地走过来。我拉着他的手,当着全体幼儿的面,真诚地向他道歉:“孩子,对不起,老师昨天错怪你了。”我的真诚引来孩子们一阵热烈的掌声,徐增田也转忧为喜,此时的我感觉轻松了很多。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包括我们老师。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于承认、敢于改正。
5、墙上的画
上美术课,孩子们表现不错,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我站起身,刚要宣布下课,突然发现雪白的墙面上,不知被谁画了一道长长的刺眼的曲线,我一看就急了,这墙可是刚粉刷过的。
“谁画的?”我冲孩子们嚷起来,当时我那可怕的样子,把孩子们都吓坏了,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谁也不敢说话。“谁画的?”谁画的就自觉的站起来,我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但孩子们还是面面相觑,不说话,此刻教室了静的能听到针落地的声音。
看看孩子们,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点太过分,我赶忙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并歉意的笑了笑。接着我把线条照画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想想它像什么?像一条小河,像一条蛇……孩子们活跃起来。等他们七嘴八舌讲完之后,我说:“墙上的线条和老师画的一样漂亮,不知是谁画的?”
“我画的”,黄颖很自豪的站起来宣布。我一下乐了,孩子毕竟是孩子,看着她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故意叹了口气,哎!“真可惜,这么好看的线条画在纸上该多好,画在墙上多脏啊!”我的话音刚落,黄颖就红着脸说:“老师以后我不往墙上乱画了”。看到孩子一脸的诚恳,我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6、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应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是我刚接任大班时,孩子们玩玩具弄得满地都是,课本我今天找不到了,后天他找不到了,跳绳随玩随扔,日常活动搞得乱七八糟。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加强孩子的养成教育。
上课的时候,我教孩子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发现哪个孩子坐不端正,我会及时提醒。我给孩子们编了好多提示语,如:1、2、3坐好了;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闭起来;小手放放好。就连跳绳我也给每个孩子规定了挂钩,谁的跳绳挽得不标准,从钩上一看便知。下课,我提醒幼儿将桌椅排排队。我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久而久之,这些孩子都已成习惯,不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个个做得很好。
良好的习惯,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终生受益。
7、我不会做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这一年龄的孩子有很强的䱂知欲,任何事情都想动手做一做,可能他们所做的一切会给我们大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对他们的这种行为我们不能按照我们成人的意愿去制止,更不能以劳代之。如果这怷不但抹杀了孩子的探究欲,使孩子的动手能创得不到锻炼,还可能使孩子产生很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
为了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从上周开始,中午起床后,我让孩子们模仿老师叠被子。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唯有佳佳小朋友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睛扫视着周围的其他小朋友。开始,我以为她在观察别人如何做,就没太在意。可一周下来,又到叠被子的时候,佳佳小朋友还保持坐着不动的姿势。我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她的头,低声问:“佳佳,怎么自己不叠被子?”孩子抬起头,眼睛怯生生地望着我,用极低的声音回答我:“老师,我不会……”“谁说佳佳不会叠被子,佳佳小手可巧了。”孩子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嘴里喃喃地说道:“妈妈说我,小孩子不会做,净给大人添麻烦。”原来事出有因经了解,佳佳的妈妈向我道出了原因:“孩子喜欢玩水,每次我们大人洗衣服,她就把自己的小衣服泡在水里,一遍一遍地洗,该洗的衣服洗不干净,又把身上的衣服弄得全是泥水,每次我都批评她。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叫她不要模仿大人做这做那。听了佳佳在家的表现,她的妈妈也认识到了自己错误的做法,并表示配合做好孩子的工作。
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如果我们成人给孩子加上一个束缚手脚的枷锁,不但抹杀了孩子的探究欲望,还使孩子变得胆小、不自信,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8、充分利用废旧材料
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理论和实践证明,创造能力如同技巧,人人都可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必须教师要学会自我提高,找到提高的发展点,挖掘自身优势,才会带给幼儿健康的教育,要利用自然资源,继承民间传统文化,让幼儿融入社会和大自然,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地沟中心幼儿园本着整合资源环境,让幼儿教育回归本原,因地制宜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丰富了幼儿区域内容,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一张废旧报纸、一堆小石子等农村废旧资源经孩子们的巧手制作,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
本园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根据农村地大物博的自然特点,将特色建设的重点放在与农村有关的“八个一”(一个球、一团毛线、一根跳绳、一个呼啦圈、一个沙包、一张纸、一堆石子、一团泥、)上,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课外兴趣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八个一”活动与课本内容完全整合在一起,让孩子快乐中成长。比如给孩子们提供一堆泥巴,就让孩子们任意玩,孩子们会是多么的快乐,他们会以各自极富个性的“语言”去探索和创造,他们的行为与表现将会非常自然、自由和自主,反映出一个个真实的自我,他们享受着真实的“第一位”的待遇。
9、讲卫生的孩子
今天刚到园,徐鑫鹏小朋友就兴高采烈的跑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今天我洗脸了。”我随口回了一句:“你真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听了我的夸奖,孩子满心欢喜的跑开了。
鑫鹏小朋友不爱洗脸,每次洗脸又哭又闹,有时为了洗脸,还和妈妈来个马拉松式的赛跑。无奈之下,鑫鹏的妈妈找到我,让我给想想办法。我也曾苦口婆心的劝说过,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孩子的意愿。每天,鑫鹏小朋友还是那张脏兮兮的脸入园。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小猪变干净了》彻底改变了孩子的做法。
课堂上,我向孩子们展示两只预先准备好的小猪。(一只干净漂亮,一只又黑又脏)“小朋友们喜欢那只小猪?”“那只干净的”,孩子们齐声回答。你们为什么不喜欢令一只?小薇说:“它会弄脏我的新衣服”。浩然说:“它会弄脏我的小手,让我无法吃东西”。怎样才能让小猪变干净呢?我话音未落,孩子们齐声回答“洗澡!”“是的,如果小朋友不洗澡,洗脸,全身脏乱不堪,其他的小朋友也不喜欢和你在一起玩”,我随机说道。没想到我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孩子们受到很大教育作用。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我们不能一味的采用强制性的手段让孩子服从大人,要把握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让孩子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孩子们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10、狠抓苦练,打好前战
为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激励广大幼儿教师重视和坚持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市教育局把教师基本功大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今年的工作计划中。地沟中心幼儿园根据市局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到基本功大赛的备战中。
为打好前战,10月29日地沟中心幼儿园的全体教师自行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基本功大赛。比赛项目有自弹自唱、视唱、简笔画、钢笔字、讲故事等内容。此次比赛每人兼有双重身份,既是参赛者又是评委。目的是摸清排练过程中,每个人存在的不足,日后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同时也激励了幼儿教师积极寻找与他人的差距,苦练基本功的决心,促进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评委们最后的点评使幼儿教师们开拓了思路,得到了启发,受益匪浅。园长对本次比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幼儿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11、我看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将来素质的高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乃至他本人的幸福,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师和任何学校所不能代替的。有些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的家长大有人在,给孩子灌输“胜者为王、不吃亏”的家长也不算少数,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把孩子将别人的东西拿回家认为是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家长的这些行为都一一说明家长们没有认识到家教的重要性,存在着家教误区。
我们班有个叫琳琳的小朋友很活泼,而且聪明过人,唯一的缺点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周五早上,我晨检完毕带孩子们小便,把钢笔随手放到了桌子上。可当我带着孩子从厕所回来,桌子上的钢笔不翼而飞了。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到老师把钢笔放哪儿了吗?”孩子们都说:“没有。”当我怀疑自己放错地方时,忽然听到东西落地的声音,循着声响,孩子们一起把目光集中到了琳琳身上。原来,琳琳出去小便时,经过我的桌子边,顺手将钢笔拿走并藏到袖管里,一不小心钢笔掉地,事情露馅了。当时我没有批评她,只是告诉她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我认为孩子就此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下午发生的事情更令我吃惊,让我不可思议。
放学时,孩子们纷纷被家长接走,琳琳小朋友也满心欢喜等着妈妈的到来。终于妈妈出现在了校门口,琳琳飞快地跑过去,投进妈妈怀里。接着孩子从裤兜里掏出什么东西递给妈妈,妈妈脸上立刻洋溢出灿烂的笑容。我由于害怕孩子飞跑,摔倒了伤着也跟了过去,正好看到了这一幕。看到我的出现,琳琳妈妈脸上的笑容顿时变得僵硬。同时我看到她的手迅速插向口袋,但那一刹那我还是看清楚了:她手里握着几支彩色粉笔。此情此景,我还能说些什么?
晚上,我经过一番思索。第二天,当琳琳的妈妈送琳琳到园时,我把一本《现代家教》递给了她,并对她说:“您若有时间,多看看这本杂志。”
一周后,琳琳的妈妈领着琳琳把一盒彩笔交到我的手上,并向我致谢:“谢谢你让我认识到了家教的重要性,让我知道了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每位家长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我们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积极地与家长一起研究教育的策略。让每一位家长明白,不能过分地迁就孩子,否则将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对家庭、社会都是不利的。
年幼的孩子并没有“我的”、“你的”这样的所有权概念,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便伸手拿来放进口袋或带回家里。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态度不一:
1.称赞孩子能干、聪明;(这样做无疑是鼓励孩子拿别人的东西!)
2.在他人面前大声斥责孩子,甚至指责孩子为“小偷”;(这样做夸大了孩子行为的严重性,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
3.不表示意见,任其自由发展。(这样做可能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所有权”观念。)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限制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4岁左右的幼儿正是自我中心的时期,言行中处处表现出占有欲。尤其是给父母宠坏了的独生子女,常认为身边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谁的东西都可以随便拿。家长必须限制孩子这种自我中心思想,让他明白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拿。可以将家庭成员的东西分门别类,告诉孩子哪些是爸爸的,如剃须刀等;哪些是妈妈的,如唇膏等。这些专属于爸爸妈妈的东西要得到允许才能拿。而在孩子自己所用的东西上贴上特别的标记,使孩子一看就知道这件东西是属于他的。
教孩子区分“借用”与“拿走”小明老是借表哥的铅笔用,却总不记得物归原主,表哥就不肯再把东西借给他。小明认为表哥太小气,一支铅笔用用又有何妨?索性来个不问自取。有时侥幸没有被表哥发现,还洋洋得意,自以为聪明。殊不知,孩子在家随意取用别人的东西,上学后也会拿同学的东西,从而逐渐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父母应寻找时机尽早告诉孩子“借用”和“拿走”的区别:借用的东西一定要归还原主,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可以拿走或随意处理。
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孩子也有所有权,有些家长时常提醒孩子尊重别人的所有权,自己却很少注意尊重孩子的所有权。例如幼儿很喜欢收集火柴盒、图片、贝壳等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又不懂得保管整理。有些家长觉得这些东西既无用又不卫生,就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把它们扔掉。其实,很多大人以为毫无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眼里是非常宝贵的。不经孩子的同意就扔掉孩子的东西,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所有权。也有些家长不征求孩子的同意就用孩子的东西,这也是一种不尊重孩子所有权的行为。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要教导他先得到别人的允许再取用别人的东西,自然会加倍困难。
调节孩子的心理需求。幼儿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见别人有好玩的东西,自己也想要。得不到的时候,就索性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对此,父母应适时调节孩子的心理需求。小英的朋友有一个很漂亮的洋娃娃,小英也很想买一个。妈妈的做法就是告诉小英:有的东西别人家里有,我们家里没有;有的东西我们家里有,别人家里不一定有。我们不应该处处跟别人攀比。
冷静、明确地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发现孩子有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千万不能叫嚷打骂或冷言讥讽。最好对孩子冷静、严肃、明确地说:这个娃娃是别人的,快拿去还给人家。这件玩具是学校的,送回去给老师。妈妈已经告诉你,要先问过大人才能吃糖。你这次没有问,妈妈很不高兴。家长这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并给孩子作出明确指示,可以强化正确信息,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次,我在帮4岁孩子清理玩具箱时,意外地发现多了24色蜡笔和超人奥克曼玩具,于是找来儿子问明原因,孩子天真、坦率地说:“这都是我从幼儿园拿的。”我追问:“你经过老师允许了吗?”孩子摇摇脑袋,说:“没有,老师都不知道。”看来,孩子所谓的“拿”,其实是一种偷的行为。
我急了,呵斥道:“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就开始偷东西了!”孩子委屈地看着我:“妈妈为什么生气?什么叫偷东西?”听到孩子幼稚的回答,我哭笑不得,原来在孩子的意识里,根本还没有偷的概念。
当时,我心想,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存在恶意,叫他归还就行了。可没多久,孩子又从幼儿园“拿”回了新“赃物”。看来,孩子的这种“拿来主义”问题并非如我想像的简单,其中蕴藏的深远后果将是我始料不及的。于是,针对纠正孩子的 “拿来主义”行为,我施出了一系列教育措施。
满足孩子基本的物质需要。孩子“拿”的思想从何而来?因为没有,所以才“拿”,这就是孩子最简单的逻辑。对于孩子的基本物质需要,我们全都给予满足了吗?儿子曾一度吵着要买蜡笔,我由于工作忙,没及时买给他,后来在儿子的“赃物”里就有蜡笔。经了解才知道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画蜡笔画,儿子没有蜡笔,所以才拿别人的。从这件事之后,我开始非常关注孩子的需要,每次儿子闹着要买东西时,我都会耐心询问他购买的理由,如果出于正当的需要,我一定会“慷慨解囊”,对于不必要的购买要求,我在拒绝时,也会耐心地与他说理,让他懂得不买的原因,而不再以沉默或呵斥对待。
要限制孩子的物质欲望。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从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也有这个原因。于是,我对儿子实行“承包责任制”,让他懂得爱惜自己的物品,物尽其用。经过这样的教育,孩子认识到,在要任何东西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将它们处理好。
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满足的习惯。孩子对于“拿”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渴望,然而当他在这种“拿”的习惯中慢慢成长后,懒惰的习气便已根深蒂固。生活中我有意识教儿子学做简单的家务,培养他的劳动观念。无论他最终做得好不好,我都会及时送上表扬,给予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儿子尝到了劳动后的快乐与满足后,经常向我“讨”事情做。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儿子渐渐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努力来获得“报酬”是快乐且光荣的。
应告诉孩子偷窃是可耻的。孩子之所以“拿”,因为他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一次,我和儿子逛书店,儿子经过千挑万选,决定买《安徒生童话选》,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则紧紧抱住书,生怕丢了。我趁机问他:“不经过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这样做对不对?”儿子拼命摇头。我摸摸儿子的脑袋说:“这样会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我们从小就要做好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儿子点点头。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引导与教育,孩子再没“拿”过任何“赃物”回家,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拿’的习惯。望着孩子依旧天真可爱的模样,我不禁想到: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爱关怀,用心教育,就一定能还孩子一片纯真的天空。
12、微笑面对孩子
在幼儿园里,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最密切:老师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老师的情绪直接带动和影响孩子的情绪。
孩子虽小,可他们会察言观色。老师的一个微笑会给孩子的课堂带来很大的兴致;老师有表情地讲一个故事,孩子们不仅会听得津津有味,而且会很快地融入故事当中,有时还会随故事的起伏跌宕或悲或喜。老师的一个微笑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份美好的心情。
有时心情不好,你参与到孩子们当中时,他们会望着你的表情生怯,往日的欢笑也会随之抛向九霄云外。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情绪,我们最好把不愉快留在家中,不要把它带入园中来影响孩子们的情绪,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
13、互相帮助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溺爱中成长,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爱,却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为了培养孩子们样成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注重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去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大班活动课中有一节《我是哥哥姐姐》,我让孩子们把活动课中所学的内容体现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也确实做得不错。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有的孩子哭着闹着找妈妈,不用老师说,我看到大班的许多孩子能主动哄那些爱哭的小朋友,陪他们玩耍,教他们如何插积木,很象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看到他们小大人似的,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
孩子们在帮助别人中找到了乐趣,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
14、让孩子学会分享
我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行为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特别是玩玩具的时候,老师发下玩具时,有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揽到自己的面前。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有的幼儿拿不到玩具就哭,那些霸道的小朋友看到别人的玩具就抢,如果别人不给,他们就踢人或抓人,以上幼儿的种种行为表现出了幼儿强烈的独占倾向。为了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我采取了以身传教的方法。
当孩子们在玩玩具的时候,我有意走过去对幼儿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把你的玩具分给我一些好吗?时间长了。孩子们学会了我的语气和做法。渐渐的,为抢玩具发生正面冲突的少了,孩子们感觉到了一起玩的快乐。
15、开启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他们的天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欲望,作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探索的机会,满足其欲望。
今天下午,刚入园不久,有个幼儿过来报告,说是在沙池里有个刺猬,我便跟随幼儿来到沙池边,沙池边已围了好几个孩子,有的很害怕,有的却在谈论着,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幼儿去观察,便鼓励害怕的小朋友,说:“刺猬是人类的好朋友,他以老鼠为主食。”孩子们的兴趣来了,提出“刺猬是动物中的哪一类?”孩子们议论纷纷:“爬行的…哺乳的…软体的(有刺,跟海参差不多)……”最后我告诉幼儿:“刺猬是哺乳动物……”
接着我问:“刺猬身上的刺有什么用处?”孩子们各发己见:“保护自己”“用刺摘果子”“用刺跟敌人作斗争”……
我给孩子们讲了《刺猬战蛇》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孩子的探索欲望是广阔的、无边的,教师要发现孩子的欲望,给孩子们创设一定的、可行的机会,去引导他们探索、发现自然界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