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托班教案 > 幼儿园托班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通过做计划提高跨班区域游戏的有效性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通过做计划提高跨班区域游戏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14-07-22 06:54:37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通过做计划提高跨班区域游戏的有效性》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托班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文/北京市延庆县第一幼儿园   解春荣
跨班区域游戏是指打破班级界限,实现跨班互动的区域活动。我园根据两个大班活动室互通的特点,结合大班幼儿喜欢探究与交往等发展特点,和孩子们一起创设了跨班区域游戏环境。两个班共同创设了益智区(2个)、图书区、科学区、积木区、拼摆区、水果加工区、美工区、表演区,按照一个班动、一个班静的特点,把区域巧妙地安置到了两个班中。这种设置能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游戏空间,拓宽幼儿的交往面,增加幼儿与周围环境充分互动的机会,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每到区域游戏时间,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在两个班自由选择各种游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个班的幼儿经常在活动区中走来走去,看看这个,动动那个,急急忙忙的,却好像不知做什么才好。当老师问孩子们想玩什么、打算做什么时,幼儿也说不出自己的游戏目的,表现很盲目。
怎么才能提高跨班游戏的有效性呢?针对孩子们的表现,我们尝试引导幼儿学会“做计划”,以增强跨班区域活动的实效性,发挥跨班区域活动的更大价值。
1.入区前引导幼儿说一说“我要玩什么”

我们首先增加了口头做计划的环节,让孩子说一说“我要玩什么”。每天早晨幼儿来园时就走到自己要选择的区域前,把名字填写到表格中,然后就到这个区域所在班级的老师跟前说一说,打算玩什么以及怎么玩,老师会结合幼儿的想法进行鼓励和完善,并且适当调整区域里的材料和设施。活动之前有了计划,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越来越有序,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瞎逛了。慢慢地,孩子们的计划表述得越来越详细,由最初的一句话“我要搭积木”,逐渐扩充为“我要在左边用长积木搭一座游泳馆,右边用纸板、小棍搭一座游乐园……”
2.引导幼儿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随着每个孩子表达自己计划和想法的话语增多,所用时间越来越长,出现了需要排队表达的现象,影响了晨间幼儿的活动。孩子们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每个孩子都大声地说:“老师我要……”这时老师适时引导幼儿说:“我们这样排队说很浪费时间,那怎样做大家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都表现出来呢?”婷婷说:“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孩子们都同意这个方法。于是,我们在活动区记录表旁边增添了记录游戏想法的纸和笔,鼓励幼儿记录自己的想法,形成入区“小计划”,并且在旁边放上一个盛小计划的盒子。这样既节约了与老师交流的时间,还增强了入区的目的性。
3.引导幼儿学习做计划
幼儿初定计划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不了解邻班区域的内容及材料,计划中的内容也杂乱无章。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定期串门”的方法。“串门”的时候,两个班的幼儿互相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对方来班内区域中参观,一起了解区域游戏的材料和主题内容,为制定计划奠定基础。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两个班的孩子和老师一起讨论计划表的内容,以此保证计划的一致性。通过讨论,大家确定了计划中的内容,即要有“时间、内容、方法或使用的材料、姓名”,记录要有序。
4.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计划
幼儿做完各自的计划,教师会引导大家交流各自的计划,说一说“我想玩什么”。在幼儿的解说中,在幼儿与老师、与幼儿的互动解读中,孩子们进一步明确了参与游戏时的方法。
5.引导幼儿按计划游戏
大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增强了,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幼儿落实跨班计划奠定了基础。但是当孩子们走进活动区时,面对着自己同区的伙伴,面对着丰富多样的材料,如何来完成计划,是每一名幼儿所面临的挑战。
落实计划的时候幼儿的表现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计划抛一边型。这种类型的幼儿制定计划就是一个形式,进到区域里早把计划抛到脑后了。针对这种类型的幼儿,老师采取计划提示法。老师会从计划盒子里拿出计划表问一问幼儿:“你的计划是什么?怎样来完成计划?”从而提示幼儿有目的地做事,落实计划,减少盲目性。
第二种是计划圣旨型。这类幼儿能够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落实,非常好,但是随之也会出现争抢玩具和场地,或者是不与幼儿合作交流的现象,缺少灵活性。人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针对这种类型的幼儿我们引导其计划要能够灵活变通。比如,欣欣制定计划是搭建一个超市,结果同区的幼儿计划搭建小学,他们产生了分歧,争执不休。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把两个计划都完成。他们商量后决定合作创作,搭建完小学后,在旁边搭建超市,为小学生购买学具提供方便。
第三种是计划多变型。这类幼儿能够记住自己制定的计划,但是在完成过程中随时会调整与变化。比如,计划中说是用纸盒制作公园中的船,结果用毛笔绘画了一艘船。针对这种类型幼儿,老师会在收活动区前五分钟,播放一首轻音乐,提示幼儿把有变化的计划进行修改与完善,便于交流。
针对幼儿落实计划中的表现,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始终是幼儿完成计划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倡导“我的游戏我做主”,支持幼儿完成计划,增强幼儿参与跨班游戏的成就感。
6.引导幼儿“画画说说”,学会做总结
跨班区域活动后,幼儿会从计划小盒子中把自己的计划表拿出来,并用“√”或是“×”表示计划完成情况。大班幼儿对自己完成计划情况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所以在评价的时候,除了让幼儿用画符号方式记录完成计划的情况,老师还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交流计划完成的情况。
第一种是“集体说说”,让在同一个班级中游戏的两个班幼儿坐在一起,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说一说:“你的计划完成了吗?你是怎样完成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教师和其他幼儿会对其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
第二种是“自由说说”,教师鼓励两个班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完成计划的情况。每个幼儿既是计划完成的解说者,又是倾听者,自由说说的环节减少了幼儿交流的压力,氛围比较宽松,有利于幼儿互相学习好的方法。
在评价的过程中,引导的重点不是计划完成与否,而是引导幼儿说一说,完成计划时自己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丰富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有按计划做事的成就感。同时鼓励未完成计划的幼儿说一说未完成的原因,并讨论方法,鼓励幼儿再次尝试完成,增强幼儿按计划做事的信心,同时再一次拓宽在跨班区域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阅读
推荐
  •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宝宝们,加油!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这是一个短小的故事,这个教学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听故事,掌握词语高高兴兴;学会说短句:你早,你上哪儿去呀?我上幼儿园。同时也激发幼儿乐意上幼儿园的情绪。 今天的活动,宝宝们表现都很不错,除了一个小朋友外,其他的小朋友都能够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特别是在学习高高兴兴的表情的时候,他们的表情都可爱极了,我看了心里都觉得甜甜的。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又有新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朱懿欣乐意举手回答问题;毛鸿宇、陆煜婕也能大胆回答问题;好好、开心、苏苏、轩轩、朱欣恬、戴欣缘、李周琦、杨俊宇乐意

  • 健康活动反思:小小蜗牛爬呀爬

    第一环节主要是加深幼儿对蜗牛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为第二环节做铺垫。在第2小节处,让幼儿学学小蜗牛爬一爬,更是激发了幼儿的模仿欲。但在看似很顺的情况下,教师过多的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自由支配的权利,限制了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 第二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蜗牛,在大胆想象、交流中,学说小蜗牛吃了ⅹⅹ,变成了ⅹⅹ蜗牛。对于这一学说情况幼儿基本达成。在第1小节,幼儿学说此句时,出现了声音轻与不整齐两种情况,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了不同的处理,使幼儿学说时更容易,目的也更明确。活动也进

  •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小红花带给我的思考

    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种能让孩子们接受,又能让老师舒服的教育方式。中班的孩子潜意识里自尊心已经相当的强,特别是对“小红花”非常敏感,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地心态,大家对“小红花”就尤为的重视。其实,这只是激励孩子们的一种措施而已,每一次,看着孩子们对“小红花”渴望的眼神,常常在思索,如何才能既保护了孩子幼小地心灵,又能起到激励教育和提升的作用。 班上几位性格内向地孩子,平时不善于和老师交流,上课也很少发言,不是他(她)们不懂,而是出于害羞,为了激励他(她)们主动交流的积极性和逐步改掉害羞心理。于是,到

  • 教育实践中的反思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之后,“反思”这个词在幼教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具备反思教学的能力,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幼儿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作简要探讨。 所谓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的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其重点在“思”字,教师应该反思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深究“为什么”这是反

  • 教育没有捷径

    教还是不教?这是近几年幼儿园老师在教学中,尤其在艺术领域教学中经常面临的困惑。教,唯恐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性;不教,担心孩子没有技能的支持又何谈创造。在最近北京市东城区组织的市级骨干教师展示活动现场,当有老师向市级骨干教师、东城区光明幼儿园的任晓燕老师提起这个问题时,任老师回答:创造是在一定的空间里给孩子自由度,有的时候需要教,有的时候可以不教,而教正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有兴趣地参与、积极地表达。 有兴趣地参与、积极地表达,在任老师现场组织的小班美术创意活动《多彩的春天》中,孩子们始终呈现出的正是这种状态。在

  • 《装饰小毛巾》活动反思

    《纲要》中提到,要让孩子接触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装饰小毛巾》中,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到颜料,这可能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颜料,这对于他们来说,必定是新鲜的,有趣的。在平时,为了贪图简单、方便,我们的绘画活动多以蜡笔为主。让他们摆脱蜡笔,接触颜料,这是多么吸引人啊!另外,由于托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绘画活动多以涂色为主,对于孩子们来说,让他们一直拿着一支油画棒单一地涂色,是十分无聊的,要让他们愉快的完成需要花很多的精力。而手指点画既简单,又有趣,作画的速度也可以快很多,不需要孩子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 谁来和我比一比——户外游戏故事

    在上周的省一级幼儿园展示活动中,我和我们班的孩子们一起开展了户外自主游戏嘀嘀派对。嘀嘀派对是我们班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一个户外自主游戏,每次和孩子们一起玩都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孩子们充满想象,一会变成了施工车队,一会变成了运输车队,一会又变成了自驾游车队------一辆辆的小车子到了孩子们的手里,都变得神奇无比,赋予了强大的力量。 那天,我跟随着自驾游车队的孩子们,去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旅游。在旅游的路途中,我无意间听见了两个开着扭扭车的小伙伴的交谈。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了起来:小马,今天我肯定比你快

  • 户外观察案例:搬运积木

    幼儿活动情况记录:彤彤和昊昊两个人在用双手搬大型的积木到垫子上搭建,这是涵涵推着小推车经过问:我来帮你们吧!于是涵涵将积木都装进小推车中运到垫子上让昊昊和彤彤搭建。彤彤用长方形的积木做底、三角形的积木放在上面做房顶,她说:这是我们的房子!昊昊拿着木板说:我给房子盖好房顶。昊昊拿着大小不同的积木把积木排成一直线,并走起来。我问:这样好走吗?昊昊试了一下差点摔倒。此时,涵涵看见昊昊手里的木板就又用小推车将木板运来,不一会就运了好多来。她说:可以用这个地板铺路。于是,昊昊和彤彤开始用木板铺成一直线。我问:这是什

  • 案例随笔:相信孩子的能力

    从孩子们入园以来,我一直把他们的安全工作当成我首要的工作,对他们保护之至。但最近的一件事,让我发觉,我似乎太过保护他们了,低估了他们的能力。 实例一:走竹梯 一天早晨,我们带领孩子像往常一样进行户外活动。我们再草地上玩轮胎,孩子们不仅玩轮胎,还喜欢爬旁边的竹梯。游戏开始了,我和阿姨扶着孩子们走上架空较高的竹梯,每一个小朋友我都扶着他(她)走过竹梯,怕他们还不太会走,踩空了,能力稍弱的孩子我还提醒他们可以爬着过去。当轮到蔡长江的时候,我同样伸出了双手,可是他却往推开了我的双手,用坚定地口气跟我说:张老师,我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