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优秀教案设计
音乐教育论文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论文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2-08-13 10:35:10

《音乐教育论文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应用》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优秀教案设计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音乐教育论文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对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动作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的奥尔夫教学集原本性、即兴性、创造性三大原则于一身,以节奏为基础,将动作、乐器和语言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综合性的音乐教育。

  摘要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人的本性出发,集音乐与语言、动作、歌唱、演奏等艺术形式为一体,进行综合教学。节奏是儿童音乐学习的首要环节,不论是在语言、动作、还是器乐教学中,节奏都是其共有的要素。本文通过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解决教师在幼儿音乐节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

  奥尔夫教学法;节奏;幼儿

  正文

  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使孩子的情操得到熏陶,人格得以完善。幼儿音乐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接下来的教育奠定了基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开放的、包容的,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依然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影响广泛,在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史上也是影响力较大的,是教育工作者和大众所接受的一种外国教育体系。

  一、奥尔夫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教学法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建,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四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法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它集原本性、即兴性、创造性三大原则于一身,以节奏为基础,将动作、乐器和语言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综合性的音乐教育。下面从他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特色进行阐述。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教育理念

  “原本性”是奥尔夫教育理念的核心。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将行动,乐器,语言紧密相连的。人们并不只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幼儿可以参与到音乐之中,获得更好的音乐感受。以上我们可以知道原本的音乐是把多种艺术形式进行综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音乐、舞蹈、语言三位一体的原本的音乐要求人们亲自实践、参与感受音乐的情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音乐。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奥尔夫认为音乐的基本元素是节奏,节奏应该作为一个起点学习和渗透到每一个教学过程当中。节奏是音乐的源泉,他强调节奏练习应加入语言、动作、乐器。因此,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节奏朗读和歌唱活动,基本动作教学、乐器教学三个方面。

  1.节奏朗读和歌唱活动

  奥尔夫教学法以朗读活动为首,用语言经验培养节奏感。节奏朗读活动不是随意的,节奏类型的选择必须符合音乐本身的特性,从简至繁,但也尽量满足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在歌唱教学中,奥尔夫认为唱歌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这对于任何一个人音乐感受的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歌唱活动中,应教会学生怎样唱好乐句,怎样掌握快、慢、强、弱等各种变化,怎样结束歌唱等。能够唱准音高和节奏,完成“视谱”并能较通顺地唱出歌曲,歌唱教学只是奥尔夫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并非全部。

  2.基本动作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针对儿童的身体发展,从孩子们已初步掌握走、跳、旋转能力以及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出发,设置了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易于被幼儿接受和模仿,有效地锻炼了孩子的基础节奏训练、听力训练。奥尔夫教学法把动作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在一起,形式包括“声势”练习、律动表演以及将民族民间的舞蹈等。“声势”是听得见的人体姿势,基本形式有拍手、跺脚和拍腿、捻指等。 “声势”练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用身体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好像身体在歌唱表演,激发了学生的表现的欲望。

  3.乐器教学

  奥尔夫乐器是教学法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使用乐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醒,综合能力也大大提高。奥尔夫乐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像一个玩具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和娱乐,玩中学。人类的声音是我们的第一件乐器,奥尔夫乐器器无法代替人的声音,而是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并对人的声音进行补充,呈现出更加生动的音乐。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教育特点

  1.原本性

  “原本性”是将音乐和语言,动作,舞蹈结合在一起。奥尔夫追求原本的音乐,其实就是释放人类的天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的成果看得很重要,奥尔夫教学法看重的是教学过程,原本性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2.民族性

  奥尔夫说:“我创作的主要任务,看作是去诉诸于人们之中无意识的东西,以及使人们在精神上结合在一起,不管他属于哪一个种族或民族。”奥尔夫强调教学中要结合民族性的内容包括:方言、民习民俗、民族舞蹈等密切联系的环节,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特色。

  3.即兴性

  奥尔夫一再强调:“所有的音乐教学应该从“游戏”入手,而通过即兴达到它的目的和成效。”即兴是为了提高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之一。

  4.实践性

  奥尔夫教学法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实践性。奥尔夫说:“音乐是人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表达的表现方式,它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要诱导学生自己的乐感。”教学内容中的语言,动作和舞蹈等形式,这些教学活动都是要学生亲自实践和练习的。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应用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础部分,没有节奏也就没有了音乐。节奏在音乐教育当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节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音乐感知的敏感度,加强音乐的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感,所以,想要入手音乐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节奏方面入手。实践证明,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开放的感知渠道越多,对所感知事物的理解也就越深刻,节奏训练更是如此。奥尔夫教学法是以语言、体态律动、以及使用乐器来实施教学的,并且把它运用音乐活动当中。

  (一)语言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从强调了音乐教育从节奏教学开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与语言的节奏相联合。他将节奏教学的出发点设定为儿歌、童谣、诗歌和唱歌,认为这是儿童容易进入的天地。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语音、语调、语气等因素可以演变成为具有音乐特性的、作为情感的互换和交流的载体。

  1.从姓名、字词开始的节奏朗读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节奏基石”一词是指,在最短小的语言中,它具有一定音乐要素,字拼成节奏的最小单位。例如:从幼儿自身的生活出发,孩子们自己的名字、周围的事物、食品名称、动物名称、花卉等词作为一个起点,进行节奏朗诵训练,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切。这些材料满足孩子的天性,它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的。

  在活动开始时,教师首先用手拍两下,随机提问幼儿想出词语 ,并大声跟着节拍念出来。可以是一拍一字,然后是一拍两字,让幼儿感受到节奏的快慢,开始教师有节奏地让全体幼儿跟读,幼儿掌握之后分组朗读。一组先念一部分,另一组念下一部分,成为二声部,反复念数遍,基本整齐后,交换声部。当幼儿可以掌握二拍子的速率后,教师逐渐加快速度或者变化强弱,幼儿也可以自行创编节奏型。通过节奏朗诵,幼儿在掌握二拍子的同时,也锻炼了幼儿即兴创编的能力和反应能力。可以经常在课前做一些小游戏,如“我会说”的语言游戏,教师说出某种动物的名称时,鼓励幼儿模仿动物的叫声 ,例如:小鸟小鸟:喳喳喳喳;小猫小猫:喵一喵一;公鸡公鸡:喔喔喔一;老虎老虎:啊呜;小狗小狗:汪汪汪汪汪汪;小小鸭子:嘎嘎嘎嘎嘎;母鸡母鸡:咯咯哒;小鱼小鱼:游来游去。

  2.以儿歌、童谣为主的歌唱活动教学

  童谣具有明显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适合幼儿朗读,并且可以与游戏一起进行,幼儿可以获得美感的体验,学习积极性也有很大的提高。童谣形成了儿童喜爱的十几种传统艺术形式,如:摇篮曲,游戏歌,问答歌,拗口令,颠倒歌,谜语歌,等等。摇篮曲又称摇篮歌,是一种主要由母亲读给婴幼儿的,主要用于催眠。游戏歌是伴随着一个儿童作游戏的唱歌童谣。问答歌是指采取一问一答,反映幼儿生活的童谣。问答歌是指,老师问孩子们回答,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绕口令是指将很容易混淆的一些发音的词语连缀成有押韵有一定意义的童谣,孩子可以训练发音。例如“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饭饭。南南翻了篮篮,篮篮扣了盘盘,盘盘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饭饭。”其他的童谣有很多,这里以《小老鼠上灯台》为例:

  |XX X|XX X|XX X|XX X|

  小老 鼠 上灯 台 偷油 吃 下不 来

  教师先请幼儿想一想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一起把节奏加上,帮助幼儿体验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变化。最后让幼儿扮演小老鼠,有节奏的朗读儿歌。从比较简短的儿歌可以发展成较长的儿歌、童谣,可以让幼儿分组体会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如:

  |XX XX X0|XX XX X0|XX XX X0|XX XX X0|

  春眠 不觉 晓 处处 闻啼 鸟 夜来 风雨 声 花落 知多 少

  念词时,双手拍手打拍子,空拍处双手分开,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节奏。所有幼儿先把《春晓》有节奏的朗读一遍,之后教师开始分组朗读。请男生读前四个字,女生读诗的后一个字,然后交换进行。幼儿的参与性很强,并且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

  在歌唱教学中,奥尔夫认为唱歌本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从歌唱中可以训练一个人的音乐感受。例如:在歌唱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怎样唱好乐句,怎样掌握快、慢、强、弱等各种变化,怎样结束歌唱等。能够唱准音高和节奏,完成“视谱”并能较通顺地唱出歌曲。在歌唱活动中,奥尔夫认为多声部训练是很重要的,在歌唱时可以结合律动,还可以用固定音型伴奏、伴唱进行多声部训练。

  儿歌把吟咏和节奏联系在一起,孩子们对字词的节奏兴趣浓厚。他们喜欢压在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这种类型的儿歌对幼儿的美育作用体现在节奏韵律上。例如:小花猫,喵喵喵,小蜜蜂,嗡嗡嗡,小蝴蝶,把舞跳。在进行字词、句子的练习后,有一定的节奏朗诵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教师边拍手边说并且带领孩子围成圆圈按节拍走,幼儿跟着老师围成一个大圆圈朗诵儿歌,之后可以分成两个圆圈,一组唱儿歌,一组拍手。还可以分成三个圈,一组拍手,一组跺脚,一组唱儿歌,之后三组轮流交换声部。在重复和练习的过程中,幼儿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不同的节奏型。

  在学习含有象声词的儿歌时,要求幼儿在唱到歌曲的象声词时拍手为歌曲伴奏,例如:《大雨小雨》拍出下雨时哗啦啦的声音;《大猫小猫》中猫的叫声;《小乐器》拍出大鼓咚咚咚,小锣哐哐哐,小铃叮叮叮的声音;《小马》中小马哒哒哒的跑步声等。

  (二)声势活动与律动在幼儿节奏教学中的应用

  1.声势活动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声势活动是奥尔夫教学法独特的学习方式之一,是一种用基本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然后用不同强度,不同方位的力度与身体接触,发出不同声响的一种手段,当我们如果有语言障碍时,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进行沟通。声势活动的四个基本形式是捻指、拍手、拍腿、跺脚。除了四种声势基本形式外,现在发展出更多的声势形式,如可以从头、脸到全身各个部位的拍打获得极丰富的节奏和音色变化。这些方法可以从我国和世界各地民族民间歌舞中找到它们的原型,然后经选择再移用到课堂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既深受孩子们喜爱,又能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为了更好的进行声势训练,我们可以做一些准备活动。声势准备练习包括:

  (l)开始与停止的反应练习,教师以动作表示。双手举起表示开始,向下或双手背到后面表示停止。也可由教师拍手,用眼或身体示意跟着拍;教学中习惯是用嘴发口令:“开始”或“预备”起以动作示意的起止。幼儿在一开始按教师的指示做动作,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随后的活动中幼儿也能全神贯注地参与其中。

  (2)拍掌的准备,教师示意幼儿把双臂抬起,调整呼吸,认真看老师,听老师的口令。开始一拍一下,不间隔地拍,慢慢有规律地隔两拍,隔三拍拍一下,由教师带着做,让孩子开始适应。

  (3)全体一起拍掌,如果发现了拍掌的节奏越来越快,老师可以像之前的练习一样,暂停拍掌,把孩子的节拍拉回来,然后慢慢地加快速度,提高音量等等。如果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还可以用钢琴的音量,快慢来控制幼儿的速度。这种准备之后,孩子们开始集中注意力,对节拍产生好奇心并专心了解教师的意图,对“开始”“变化”“结束”的指令非常熟悉,反应开始建立,真正的教学就可以开始。

  课例《我的好妈妈》

  1.教师与幼儿讨论妈妈每天都在做什么

  2.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声势边有节奏地念儿歌

  4/4

  我的 好 妈妈 —,下班 回到 家 —。

  拍 拍 拍 分,拍 拍 拍 分

  劳 动了 一 天, 多么 辛苦 呀 一!

  拍 拍 拍 分,拍 拍 拍 分

  妈妈 妈妈 快坐 下 ,妈妈 妈妈 快坐 下,请喝一杯茶 —

  跺 跺 跺 跺 跺 跺 跺 跺 双手捧出茶 一

  让我 亲亲 你 吧 ,让我 亲亲 你 吧

  拍腿 拍腿 亲 亲 拍腿 拍腿 亲 亲

  我的 好妈 妈 — ,我的 好妈 妈 —

  拍 拍 拍 分 拍 拍 拍 分

  本课例设计的动作包含了声势活动的四个基本动作(拍手,拍腿,跺脚,亲吻代替捻指),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空拍(用分开双手表示)要让每个幼儿听到音乐本能地做出动作,而不是随波逐流看别的小朋友。小朋友们的参与度很高,之前做不好的小朋友练习了几遍跟得也非常好。

  2.律动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律动是用身体来解释音乐,身体的律动丰富了乐感,身体和音乐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奥尔夫吸收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的基础上,演变为即兴创作音乐,并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有了更深的体会。体态律动是奥尔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有走,跑,跳跃,晃动身体部位等。如步,听到音乐的一瞬间开始清楚节奏型,跟着拍子走。如果想要孩子不觉得乏味,教师可变换队形,首先由老师带领幼儿走,走成一个圆圈形,螺旋形,8的形状等,每个图形应该是有规律的。之后让幼儿带领大家,看一看谁节拍踩得准,路线也走得好。一边走,一边作身体动作,如拍手,摆动。从简单到复杂,手脚形成两个声部,并逐渐选择有难度的音乐,将“声势”结合其中。

  课例:

  l一4节,模仿兔子跳,一拍一下;5—6小节,双手举在头顶作兔耳朵状;7—8小节,一只手张开在耳朵旁假装在听声音;9—10小节,两手臂举起左右摆动;11—12两只手在胸前抖动;13一15节,一只手捂眼睛,一只手指向远处。

  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播放小兔与狼儿歌视频,教师先翻唱一遍歌曲,让小朋友认真倾听;教师为幼儿分发小兔子头饰进行游戏表演;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幼儿根据拍子模仿小兔跳,重点创编“竖起耳朵、仔细听”的动作,可以编出“张开嘴巴,好惊讶;听音乐,边念儿歌,边完整地做动作;最后教师扮演“大灰狼”在音乐的伴奏和幼儿完整表演一遍儿歌。

  实践证明,身体动作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反应能力,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孩子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实现与他们的同龄人、老师协调一致的集体行动。这种教学方式是最简单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枯燥的节奏训练。在国外的音乐教学中,韵律教学是很受欢迎的。节奏和动作教学活动相结合的韵律活动,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三)乐器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应用

  乐器教学是奥尔夫教学法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这并非是指器乐取代歌唱教学,相反,唱歌的地位依然是第一,而乐器是用来加强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的。孩子们已经可以用声势来掌握不同节奏型,这时教师可以加入打击乐器,在一首儿歌或歌曲中加入乐器,如:响板,三角铁,幼儿最开始对这些打击乐器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但他们只会乱敲,瞎敲,并不好听。当幼儿已经学过了特定乐曲的节奏型后,教师加以指导,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运用打击乐器来表示节奏,对不同的节奏又有了新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让孩子用不同的力度,强度来让孩子感受乐器“轻敲”和“重敲”声音是不一样的。下一阶段练习幼儿对音乐强弱的理解。

  1.单声部节奏训练

  课例:《这是小兵》在演奏之前可以让幼儿先看一看士兵的图片,阅兵的视频,引导幼儿根据对解放军的认知经验,模仿解放军吹号、打鼓、开枪、开炮的动作;教师演唱,幼儿可以在下面做动作,幼儿跟随教师演唱歌曲,并将歌曲与整套动作结合起来。配器建议:喇叭一小铃演奏;铜鼓一铃鼓、大鼓演奏;开枪一圆舞板演奏;开炮一小铃、铃鼓、大鼓、圆舞板齐奏。

  儿歌《大猫小猫》配器建议:大猫—铃鼓演奏;小猫一小铃演奏。让幼儿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之后观察大猫和小猫的图片,来选择合适的乐器,把握演奏乐器的力度;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发铃鼓和小铃 ,老师朗诵,幼儿演奏;之后两组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2.二声部节奏训练

  配乐朗诵:一组小朋友朗诵,一组小朋友演奏乐器。

  幼儿在熟悉了几个固定音型的节奏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组演奏,甚至可以加上合奏练习。将幼儿分成三个或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代表一个节奏型,在合奏时分小节演奏出自己的节奏型,这样教学使小朋友不仅感受到自己节奏的变化,还能学到别的小朋友的节奏型,提高了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反应能力,节奏控制能力等。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节奏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一)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幼儿的体验性,但在一些教育机构往往把上课之后的即时性收获看的很重要。在给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应制定合理的目标,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在进行幼儿节奏训练中制定的目标主要培养幼儿的节奏能力。节奏能力是指幼儿可以积极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节奏的表现力并且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音乐教育中节奏教学的目的,激发幼儿本身的节奏感潜能 ,培养儿童在音乐中的创造力,反应能力和表现力。《指南》强调“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指南》艺术领域有两个子领域,第一是“感受与欣赏”,第二是“表现与创造”。所以教师在制定节奏教学的目标时应多注意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幼儿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每个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为班级秩序而头疼。爱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如何把握幼儿爱动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就变得至关重要。在音乐活动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学习和培养,通过图像或者符号来表达幼儿的思维与学习,是认知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教师提供多样的、综合性的感官教学方式,对幼儿音乐的感知与音乐能力的发展是最有效的。在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合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多感官的刺激与培养,与音乐、语言、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从游戏、视觉、肢体律动中发展音乐律动、节奏与语言的丰富性,借助肢体、视觉、涂鸦与听、唱、创作类的游戏活动,感知、体验生活中的音乐与各个音乐要素,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三)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在幼儿音乐节奏训练中,幼儿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基础的。不过在认知能力、音乐能力和音乐节奏能力等方面,幼儿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融入,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一定不要扼杀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应仔细观察幼儿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情况,注意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尽量缩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以便统一教学进度,达到最有效的教学目标。

  (四)重视幼儿的创造力

  重视幼儿的创造力,这是奥尔夫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目前的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幼儿模仿现成的音乐艺术,非常被动。老师会有这样的经历,幼儿在班上“动”起来,气氛更加活跃。幼儿沉浸在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之中,这时教师应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趁热打铁,启发、鼓励幼儿萌生出新的音乐想法。在教学实践中,应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如即兴作词,即兴伴奏,自己创编旋律和节奏。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开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去参加集体性,多样性的音乐活动,充分发挥潜力,获取新知识,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表明,奥尔夫教学法对培养幼儿节奏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节奏恰恰是音乐教学当中的脊梁,奥尔夫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敏感度,加强记忆能力,激发幼儿对节拍的兴趣,加强幼儿的节奏感。奥尔夫把节奏巧妙地与音乐的各种形式结合 ,将语言、身体、歌唱、乐器等编织一起,使幼儿全身心参与进来,使节奏无处不在。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应该遵循正确的教育方法和顺序,首先从“引导”到“发现”,教师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创设情境,丰富的材料,有价值的问题)使幼儿自发的发现音乐中的节奏,并通过听、读、唱、动、奏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其次,在“活动”中体验。幼儿在拥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经验后,在实践中亲自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教学中,在感受,学习后获得深刻的“体验”。最后,在感知中“建构”。笔者在具体实施过程时总体遵循着“语汇认知—身体律动—即兴创编—乐器演奏—演唱拓展”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着螺旋上升的态势。在实践的证明下,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可行的,并且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践都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在幼儿音乐节奏训练中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要想发挥奥尔夫教学法的作用,促进幼儿音乐节奏的训练还需要专业人士和一线教师努力。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节奏方面的应用一定会有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姚思远.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唐文娟.节奏活动与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9,(03)

  [7]陈慧玲.审美教育一给孩子发现美的眼睛[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8]孙虹.幼儿节奏训练卡[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9]赵方幸.儿童视唱练耳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10]安平.奥乐宝贝漫游记[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9.

  [11]季艳红.奥尔夫声势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艺术.2009.11

  [12]席书君.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

  [13]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14]邹爱民,马东风.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5]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16]吴跃跃.新版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17]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8]黄莉莉.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19]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0]Smith,M&Misra,A.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udents in Regular Class-rooms.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92(3)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小编转载整理,只为分享优秀教育理念,促进幼教行业健康发展。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的付出,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谢谢!

2、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节奏练习-小落叶的节奏舞

  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准备: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

  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3、中班音乐奥尔夫音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感受两断音乐特征的明显不同,并用动作表示。

  2、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动作,调整好与同伴之间的距离。

  活动准备:

  1、手偶动物。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欣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悉乐曲旋律。知道乐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2、教师运用手偶讲述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

  三、逐步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1、欣赏A(A)段音乐了解音乐坚定行进感。"教.案来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并创编小丑出场的动作。

  2、欣赏A(B)段音乐的跳跃递进感,并启发幼儿创编四个小动物的造型,在每一乐句的第一拍做出造型并保持不动。

  3、欣赏B段音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笑弯了腰的动态以表示B段乐句连续下行。

  4、再现A段音乐,动作同上。

  四、完整的听音乐做游戏。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在老师提出控制要求后,完整游戏若干次。

  活动反思:

  音乐主要是感情艺术,音乐总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来表达人们的心声:或者隐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者师法一种温馨的心曲,或寄托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进行曲是用行进步伐的节奏写成的乐曲,一种进行曲是供队伍行进时奏唱的,以统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节奏训练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为了更好的完成音乐课题活动,我设计了一节节奏训练课。发展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打肢体节奏,从简单的一种肢体节奏到每小节一至两种节奏,培养幼儿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

  2、通过节奏练习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

  活动准备

  节奏条、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教室,教师弹前奏复习节奏歌《谁在说话》。

  二、复习节奏,重点强调空拍,复习空拍。

  三、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欣赏乐曲:大灰狼,幼儿兴趣很高,效果很棒。

  2、教师依次出示练习过的节奏(并将其组合),交代幼儿就是大狮子、狼........的音乐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打节奏。与幼儿练习几次,利用欣赏乐曲,请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3、加肢体节奏。

  (1)、X X X XX X 重点是与音乐配肢体节奏。

  (2)X XX X 要求:费别用拍头、拍肩、跺脚拍打。教师示范。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幼儿自由练习。

  四、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打节奏。

  五、结束、律动《节奏拍拍》。

  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节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对来说难度增加,每次的节奏都是有规律的,这首乐曲缺乏规律性,经过几次的反复修改行程了最后版规律性的节奏乐。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对四季变换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穿衣、都离不开节奏,甚至于人脑一时的思想,严格上讲也有节奏。

5、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动物的音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设计该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能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农场里》。

  2、 让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能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并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 在了解动物的习性的基础上,为熟悉的歌曲创编语言节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能积极的参与表现音乐。

  2、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体会音乐的节奏。

  活动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头饰若干、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给幼儿每人发一个小鸭子头饰)

  1、 师:小鸭子们,(幼儿答应)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农场。大家坐好啦,准备开车咯!(发生练习)

  2、 师:小鸭子们我们到站咯,我们一起去看看农场里都住着谁?(播放音乐《母鸭带小鸭》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做律动)

  提问:这个农场里都住着什么小动物?(幼儿说说)

  我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引导幼儿回答)

  3、 师:学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选择几名幼儿示范)

  4、 (播放《在农场里》)

  师:你听出来了吗?小动物们唱歌欢迎我们呢。

  二、学唱歌曲《在农场里》

  1、播放歌曲,并请幼儿回答有哪些小动物欢迎我们。

  2、小动物的声音真好听,让我们一起学学(接龙)老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后半句。

  3、小朋友真棒小动物的歌曲一下子就学会了,下面我们边唱边边做动作,老好好观察那位小朋友最出色我们请他上来表演。

  (再次播放歌曲)请优秀的幼儿上来表演示范。

  三、创编语言节奏

  1、再次播放歌曲,幼儿自由谈论农场里还有什么小动物没空来唱歌欢迎我们。

  2、他们是谁呢?如果他们来了,他们会怎样唱呢?(幼儿自由描述)

  3、还有那些小动物要来欢迎我们?我们也来把他创编到节奏里面去。

  4、幼儿跟着音乐创编歌曲。

  四、歌表演

  师:这首歌曲我们今天已经很熟悉了吧,下面请你们用形象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完成歌曲的演唱。

  (评选出表演最优秀的来表演给大家看)

  五、小结

  今天我们参观了农场,动物们唱了一首歌欢迎我们。我们学会了吗?学会了我们就一起来表演一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幼儿体会到演唱的欢快,在教学中幼儿配合的很积极,整体效果不错,可细听下来幼儿在音高的把握上还不够,主要是演唱方法不对,课堂中我忽略了这一点,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细节部分,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我将创编环节放在之后感觉也不是很好,应该放在学唱歌之前,这样会更利于幼儿创编演唱歌曲,唱准歌曲。

6、中班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教案

  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以丝巾为媒介进行表现。

  2.在熟悉音乐结构和乐曲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强与弱,并进行表演。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准备:

  音乐、丝巾过程:

  一、引入课题1.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丝巾)别小看它,我的丝巾在音乐里会跳舞哦!我们一起来听听看2.幼儿听音乐。

  二、音乐分析--提问:谁来说说看,音乐中的丝巾从头到尾跳的舞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幼儿根据讲述进行动作创编--提问:听上去感觉很有力的这部分音乐你的丝巾怎么来跳舞?出示图谱除了做这样的动作,同样有力的音乐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跳?(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动作)--提问:播放轻柔的音乐(方法同上)出示图谱总结:听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乐的强,听上去很轻柔的部分是音乐的弱。

  三、一起来条丝巾舞1、丝巾准备好,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丝巾舞,注意强弱的区分。(幼儿分别根据图谱展示)3.分角色游戏引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有力的部分由谁来演合适(男孩子),轻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反复游戏数次结束。

  2013年12月中班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在上一天进行了试教,部分环节在黄老师和学科组长的指导下有了调整和改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教师的引导语恰当,对幼儿的情绪调动很到位。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太注重个别儿童的发言,忽视了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和表现,这也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场应变的能力,担心没有举手的孩子会回答错问题,导致教师无法顺利的展开下面的教学环节,影响教学展示的效果。其次,这节课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图谱,对于幼儿的记忆和表现会更有帮助的。

7、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小音乐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跟着音乐做动作,体验变现性韵律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在音乐的伴奏下运动 身体的不同部位,感受音乐的节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初步知道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律动课件《小小音乐家》

  活动过程:

  1.体态准备。

  复习律动操或是已经会跳的舞蹈进行热身。

  ——听,我们的律动操音乐开始了,让我们一起跳起来把。

  2.听辩旋律。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听音乐,感知音乐旋律。

  3.肢体感受。

  幼儿自由看节奏谱,自由模仿动作。

  教师示范动作,幼儿欣赏,感知表现性律动中肢体语言与音乐的节拍、力度、旋律的完美结合。

  幼儿学习基本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动作含义。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一个小小音乐家,看看谁会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讲诉这个音乐故事。

  4.音乐游戏

  教师做引领者,集体做表现性律动。

  请个别幼儿做引领者,集体做表现性律动。

  活动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8、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昆虫音乐会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音乐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音乐能力。

  活动目标:

  1、用乐器进行合奏表演,体验乐趣。

  2、引发对昆虫鸣叫声的兴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蜜蜂、知了、螳螂等昆虫图片;音乐cd。

  2、部分节奏卡片,木鱼、碰铃、串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会来。

  1、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谁来了?

  2、逐一出示昆虫图片,如蜜蜂、螳螂、知了,分别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二)昆虫唱歌。

  1、你们想先看谁的表演?

  2、蜜蜂是怎么唱歌的?教师范唱第一段,出示最后两小节的节奏卡片: x x x x / x - - - / 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3、出示螳螂,有几只?它是怎么来的?歌声是怎样的?学一学螳螂表演 xx x xx x / x - - - /。

  4、 出示知了,有几只?它在什么地方?声音是怎么样的?学一学 x. x x. x / xx - - - /

  5、跟老师边唱边拍节奏。

  (三)昆虫音乐会。

  1、分三组,分别扮演蜜蜂、螳螂、知了,看节奏卡片拍打节奏(蜜蜂—木鱼;螳螂—碰铃;知了—串铃)。

  2、教师弹奏歌曲,幼儿齐声合唱,每段最后两小节根据歌词分角色演奏相应乐器。

  3、好朋友在一起表演,昆虫音乐会肯定会更精彩。

  4、用两种乐器合奏。

  5、尝试多声部合奏。

  (四)好听的音乐会

  跟着音乐cd,配上乐器将歌曲完整表演。

  活动反思:

  虽然有三个声部,但每一个声部都是固定的节奏,只是在最后两小节有些变化,这样的合奏并不难。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 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 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9、中班奥尔夫音乐懒惰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四分休止符:通过直观的卡片与指挥引导幼儿掌握四分休止符。

  2. 英语游戏:Where is the bug? Over there.

  活动准备:歌曲《懒惰虫》,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1. 学习四分休止符

  (1)排“哒哒 空” ,“哒哒 空”空格的地方不出声,请幼儿自行发现是否拍过这种类型的节奏。

  (2)教师指挥幼儿看卡片拍节奏。

  (3)将空这个音放到节奏型中,解释休止符的意义。

  (4)综合节奏的练习。

  2. 英语游戏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1)拿出毛毛虫的玩偶,让每位幼儿触摸,分享说明对毛毛虫的感觉,比如:可爱、很丑……

  (2)教师带入英文“Where is the bug?” “Over there.”的英文对话。

  (3)听歌曲“毛毛虫”,玩节奏传递游戏,歌曲停止时毛毛虫在谁的手中,拿毛毛虫的幼儿就要说出英文对话。

  3. 课本音符涂色练习,幼儿听教师指令进行涂色。

  活动反思:

  很久前我就曾看过一位名师上过这个音乐《懒惰虫》,对我的印象很深,整个活动非常的诙谐幽默是很好的一个音乐教材。我发现现在的自理普遍较差,一方面因为他们自己缺乏主动劳动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对孩子太过宠爱,普遍存在事事包办的现象。作为一线的,对进行地、引导是很有必要的。我发现这个活动中蕴涵着许多的教育因素,于是我对这个活动进行了修改。我把整个活动分成两个部分,即学唱歌曲并知道做懒惰虫是不好的;第二部分是创编做个“勤快人”。活动开始部分是边唱边玩“找懒惰虫”的,让幼儿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和爱好。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懒惰虫不是很理解,于是我作出了解释,孩子们都觉得做懒惰虫不好。

10、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进行曲教案反思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欣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悉乐曲旋律。知道乐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感受两断音乐特征的明显不同,并用动作表示。

  2、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动作,调整好与同伴之间的距离。

  活动准备:

  1、手偶动物。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欣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悉乐曲旋律。知道乐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2、教师运用手偶讲述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

  三、逐步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1、欣赏A(A)段音乐了解音乐坚定行进感。并创编小丑出场的动作。

  2、欣赏A(B)段音乐的跳跃递进感,并启发幼儿创编四个小动物的造型,在每一乐句的第一拍做出造型并保持不动。

  3、欣赏B段音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笑弯了腰的动态以表示B段乐句连续下行。

  4、再现A段音乐,动作同上。

  四、完整的听音乐做游戏。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在老师提出控制要求后,完整游戏若干次。

  活动反思:

  音乐主要是感情艺术,音乐总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来表达人们的心声:或者隐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者师法一种温馨的心曲,或寄托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进行曲是用行进步伐的节奏写成的乐曲,一种进行曲是供队伍行进时奏唱的,以统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11、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懒惰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复习并巩固固定节奏。

  2.音乐游戏:以律动、身体节奏等方式带入歌曲《懒惰虫》。

  活动准备:歌曲《懒惰虫》,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1. 固定节奏问答

  (1)教师先排出一组节奏,再帮助幼儿排另一组有所变化的节奏。

  (2)先引导幼儿如何将名字与卡片节奏结合在一起。

  (3)鼓励幼儿自己创作并回答节奏(要会排也要会念),幼儿排节奏卡教师念出节奏。

  (4)请个别幼儿排节奏卡,全体幼儿一起念出节奏。

  2. 音乐游戏

  (1)教师教唱歌曲第一段时,幼儿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

  (2)第二段唱到肚子痛时就摸肚子。

  (3)第三段再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4)教师拍"哒哒 空"的节奏,让幼儿跟随,不间断的拍,教师逐渐带入歌曲。

  (5)幼儿拍"哒哒 空" ,"哒哒 空"的节奏,边拍边唱歌曲。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歌曲敲奏。

  教学反思:

  很久前我就曾看过一位名师上过这个音乐《懒惰虫》,对我的印象很深,整个活动非常的诙谐幽默是很好的一个音乐教材。我发现现在的自理普遍较差,一方面因为他们自己缺乏主动劳动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对孩子太过宠爱,普遍存在事事包办的现象。作为一线的,对进行地、引导是很有必要的。我发现这个活动中蕴涵着许多的教育因素,于是我对这个活动进行了修改。我把整个活动分成两个部分,即学唱歌曲并知道做懒惰虫是不好的;第二部分是创编做个“勤快人”。活动开始部分是边唱边玩“找懒惰虫”的,让幼儿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和爱好。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懒惰虫不是很理解,于是我作出了解释,孩子们都觉得做懒惰虫不好。

12、中班奥尔夫音乐歌唱小黄鸭合唱队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在情景中学唱歌曲《小黄鸭》,并初步尝试用分组唱的形式进行歌唱。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和朋友合共同歌唱的快乐。

  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教学重点:

  《小黄鸭合唱队》分为AB两个乐段。重点在A乐段中幼儿对“呷. 呷 呷. 呷 | 叫 —|”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

  在B乐段中,引导幼儿进行分组唱,让歌唱的衔接更为自然和顺畅。

  教学准备:

  1、ppt课件、《小黄鸭》音乐

  2、增强幼儿对节奏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黄鸭---引入和体验;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喜欢玩水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它原来是小黄鸭,你们喜欢它吗?老师也很喜欢这只小黄鸭,来听听老师为什么喜欢它?(弹奏小黄鸭A段)

  二、小小黄鸭呷呷叫---感受和游戏;

  1、学唱歌曲A段

  ①我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大的浴缸,你们一起来做我的小黄鸭,一起来玩水,可以吗?水应该怎么玩呢?大家一起来大浴缸,一起来玩一下,游呀游。来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下。(播放小黄鸭A段)

  倾听歌曲,感受旋律、熟悉歌词。

  ②初步学唱,熟悉旋律、记忆歌词。

  那么可爱的小黄鸭,你们喜欢吗?小黄鸭陪我们洗澡是一件高兴的事情,那我们就要把喜欢、高兴的心情唱出来,让大家都听到你们好听的声音,可以吗?

  洗澡还有什么有趣的动作?(幼儿自由单句模仿)让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唱一唱、做一做。

  [评析:从听辨、熟悉歌词到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性质,到根据歌词设计有趣的动作,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体现了歌唱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唱歌曲B段

  ①小黄鸭不但陪我洗澡,它还有其它的本领,来一起听一下。

  (引导幼儿听,将 “它会游、它会叫、它会吹许多泡泡” 歌词内容说出来)

  ②师:谁会用动作做一做呢?我们合作试试!

  (启发幼儿念歌词并配动作练习,重点:泡泡动作)

  ③师:可不可以加上有趣的声音呢?

  听听歌曲里面有什么有趣的声音?我们把有趣的声音学一学好吗?

  (引导幼儿在“它会游、它会叫、它会吹许多泡泡”后根据添加象声词“哗哗”“嘎嘎”“bobobo”及动作。)

  [评析:以小黄鸭的本领为主线,学唱时加入了媒体的演绎,让幼儿能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歌词,激发幼儿学唱兴趣。]

  ④一起观看幻灯片,完整演唱歌曲。

  看看总共有几只鸭子了?6只鸭子了,你们唱的太好听了,它们都来了,它们是小黄鸭合唱队,它们今天要去沙滩表演,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沙滩表演,表演之前要排练一下哦。(师生共同歌唱歌曲AB第一遍)

  [评析:通过小黄鸭朝不同方向吹泡泡的方式示范两段结尾处旋律上行和下行的不同,让幼儿在学小黄鸭吹泡泡的过程中很快解决了歌曲演唱的难点。]

  三、分组演唱

  (1)交代分组要求

  师:小黄鸭邀请大家组成合唱队一起去演出,你愿意吗?观众要求小黄鸭合唱队分三组来演唱,这可怎么分呢?(幼儿自由选择参加的泡泡队、游泳队和嘎嘎队来进行分组唱)

  [评析:让幼儿参加到“小黄鸭合唱队”之中,利用可以站立的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想加入的队伍,经过师生共同的规则讨论,得出了歌唱的规则:A段由大家来歌唱,B段分组唱。]

  (2)讨论分组唱规则

  师:你们准备好了,我们来排练一下吧!怎么唱呢?“它会游”哪组唱?“它会叫”哪组唱?“它会吹许多泡泡”哪组唱?前面一段谁来唱?(听伴奏变换形式完整歌唱1-2遍)

  [评析:教师充当了指挥的角色,让歌唱的衔接更为自然和顺畅,在轻松、快乐地歌唱中掌握了歌唱的要领。]

  创作感悟:

  《小黄鸭》是一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是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A段歌曲以小黄鸭附点节奏的叫声为主要歌词内容。B段歌曲的歌词反复两遍,旋律稍有变化,第一遍的结尾由上行旋律推进,第二遍的结尾由下行旋律结束。

  教师在活动中紧紧抓住了歌曲的这些特点,将AB两个乐段分别创设为“我喜欢的小黄鸭”和“小黄鸭本领大”的两个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自然地进行学唱。教师将活动环节设定为AB两个乐段分开学习的方式。

  A段歌曲的学习中,教师将歌曲中附点节奏的学唱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先通过反复倾听音乐并模仿小鸭的动作让幼儿熟悉旋律。再通过两只小鸭不同叫声(平均的四分节奏* * * * | * — |和附点节奏*. * *. * | * — |)的听辩来进行模仿学习小黄鸭的叫声(附点节奏)。最后通过边唱边表演的形式让幼儿反复练习,让孩子们尽情、快乐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小黄鸭拍水、玩水、翘尾巴、泼水的动作,加强幼儿对附点节奏的掌握。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段歌曲的歌词以小黄鸭的本领为主,学唱时教师加入了媒体的演绎,让幼儿能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歌词。并且通过小黄鸭朝不同方向吹泡泡的方式示范了两段结尾处旋律上行和下行的不同,让幼儿在学小黄鸭吹泡泡的过程中很快解决了歌曲演唱的难点。就分组唱的形式来说,教师让幼儿参加到“小黄鸭合唱队”之中,利用可以站立的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想加入的队伍,经过师生共同的规则讨论,得出了歌唱的规则:A段由大家来歌唱,B段分组唱,即游泳队唱“它会游,哗哗”,歌唱队唱“它会唱,嘎嘎”,泡泡队唱“它会吹许多泡泡,Bo~bo~bo~bo~”。为了让三组幼儿能够衔接得更加好,教师充当了指挥的角色,让歌唱的衔接更为自然和顺畅。在轻松、自然地歌唱中,孩子快乐地掌握了歌唱的要领。

  整个活动设计巧妙,演绎流畅,不愧为一个歌唱教学的好范例。

  活动反思:

  这次我选择了一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非常富有感染力,整个歌曲它不由自主地就可以吸引孩子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指南》中的理念,我构建了快乐、平等、丰富的学习环境,以亲和的态度、灵活的组织形式,激发了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指导策略与孩子形成了有效的师幼、幼幼互动。

1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快乐的音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快乐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能将这种感受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

  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

  活动过程:

  一、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乐的事情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的快乐?

  a) 谈谈日常生活中快乐的节奏。

  b) 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c) 再次倾听,并介绍音乐背景。

  d) 第三遍欣赏音乐,仔细分辨。

  二、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你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三、这首曲子什么地方强劲有力些?什么地方又优美柔和些?

  四、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相关信息

  乐曲介绍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者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时而轻快时而有力的走过大街(片段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片段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律动所选用的乐曲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有着明显的进行曲风格,很适宜在行进中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做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音乐的节奏感。

  不足之处:

  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巩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活动不单单是一节音乐,更多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渗透了教师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的取向。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1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在农场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孩子都是农牧民的孩子,家里都有动物孩子们也基本上听见过他们的叫声。《纲要 》中指出幼儿教育要本土化,利用当地的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更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我选择了这个中班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新歌词。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育幼儿学会领唱和齐唱方法演唱歌曲。

  难点:教育幼儿创编新歌词。

  活动准备

  1、对农场(村)的动物及叫声有一定的认知经验(经验)

  2、幼儿已学过歌曲《小猪睡觉》(经验)。

  3、农场背景图一张,以及小鸡、小鸭、小猪等小动物的实物图片,和节奏卡两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1、幼儿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提问:小猪住在那里?(引出歌词:小猪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农场背景图,以及小猪)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猪的叫声:噜噜。

  二、学唱新歌。

  (1)幼儿学唱小猪的叫声。(出示节奏卡)

  1、小猪吃饱了就睡,睡着了还要打呼噜,问:打呼噜时的叫声应该怎么样?引出节奏卡(×○×○),让幼儿学念其中的歌词:噜噜。

  2、用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猪找食吃时的叫声,同时出示节奏卡(×××—),幼儿学念噜噜噜。

  3、幼儿跟随教师学说其中的歌词,注意掌握休止节奏。

  (2)通过领唱齐唱等方式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1、幼儿边看图,边听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2、用领唱齐唱方法幼儿学唱歌曲,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3、引出歌曲名称《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在农场里”四个字宝宝。

  三、创编新歌词。

  1、幼儿迁移经验,说出在农场的其他动物及其叫声,并编进歌曲里唱一唱。

  2、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歌词唱出来,大家跟着学唱。

  3、用新编的歌词进行领唱、齐唱。

  四、结束谈话。

  表扬幼儿能积极动脑,能用汉语表达歌曲。并给创编歌曲的幼儿奖一朵小红花,鼓励幼儿回家把歌曲编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而音乐活动都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中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在农场里》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我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幼儿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这首歌旨在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幼儿与小动物的距离。首先在创编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农场里还有那些动物朋友没有来,我们把他们也请到《在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本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指着图片分别领唱。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

  此次活动唯一不足的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些混淆,虽然我纠正了一下,但效果并不很好,这也许是我班幼儿语言能力弱,又是全班幼儿一起上课的原因吧,我相信只要稍微个别辅导一下,那几个幼儿一定能改过来的。不过我觉得整个活动效果还好。

15、大班音乐教案:大班音乐教案(附教学反思)

  (一)活动准备

  我运用律动去安定幼儿的情绪,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电视机、音碟机、U盘)辅助并提问的形式,导入主题

  运用多媒体动画,让幼儿观察画面并能表达、感受妈妈的辛劳。

  (三)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通过幼儿对歌词的理解,用自己最漂亮的动作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尽情展示,把美好的情感释放出来。

  (四)利用谈话,使幼儿进一步产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为妈妈唱一首歌或说几句祝福的话,亲亲妈妈、抱抱妈妈等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幼儿园中班庆“三八”亲子同乐活动:红花献给好妈妈

  一、活动内容:

  “三八妇女节”邀请妈妈来园和孩子一起共庆节日。

  二、活动目标:

  1、了解“三八节”,通过亲子活动,让幼儿知道妈妈养育了我们,妈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2、小朋友在唱唱、跳跳、玩玩、送红花等环节中,体验给妈妈,奶奶过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增进孩子与妈妈,奶奶之间的亲情,共享天伦之乐。

  三、活动准备:

  1、发放“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三八”妇女节活动流程 。

  3、布置好活动场地、家长座位。

  4、准备皱纹纸、彩色纸等各种材料制作红花,在活动中送给妈妈,奶奶。

  5、准备游戏的材料(布料、口袋),小旗。

  四、活动过程:

  一、妈妈,奶奶、幼儿入座。

  二、活动开始:

  1、老师简介节日:“今天是谁的节日呢?妈妈平时很辛苦,又要照顾我们,又要上班。每年的三月八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小朋友的奶奶、妈妈、阿姨们的节日。小朋友们要祝贺她们节日快乐。

  2、节目表演

  (1)请幼儿为妈妈、奶奶们表演节目。 歌曲:《画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鲁冰花》《幸福拍手歌》

  (2)亲子才艺表演 。幼儿和妈妈一起表演节目。

  3、请幼儿说说事先准备好的调查表。

  (1)简单介绍妈妈的职业和工作情况。

  (2)妈妈真辛苦呀!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事呢?小朋友为妈妈做了这么多事情,请妈妈说说您对孩子的希望。

  4、幼儿和妈妈,奶奶一起游戏。

  (1)游戏“找找好妈妈”

  游戏规则:妈妈或奶奶躲在帘子后面,说一句“宝宝,妈妈在这里。”幼儿根据声音找出自己的妈妈。人数8人

  (2)游戏“小袋鼠找妈妈”

  游戏规则:小朋友从终点把袋子送给妈妈,妈妈套上口袋再跳到终点。

  (3)游戏“我穿妈妈的鞋”

  游戏规则:妈妈坐在椅子上,孩子穿上妈妈的鞋从起点走到终点。

  5、红花献给好妈妈

  师:亲爱的妈妈、奶奶们你们辛苦了!今天我们的孩子想和您们一起制作小红花。来我们一起动手吧!制作完毕以后,孩子为妈妈戴上红花 并对妈妈,奶奶说句悄悄话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通过此活动,从平时在幼儿园的一些事情发现小孩的独立能力有所提高,如:穿衣、穿鞋、要书包等叫老师帮忙的少了。但是平时必须经常提醒家长:孩子能做的事不要帮太多,开始小孩的动作肯定有点慢,但我们要有耐心,鼓励他自己完成。

  2、通过家长反馈,小孩回家会说关心妈妈的话,懂得关心妈妈和其他长辈,虽然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一个小故事,一首歌也能让家长心里甜滋滋的。

  3、幼儿教学,关键是爱心和耐心,还有家长的支持非常重要。

16、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小音乐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能制作出简易的乐器。

  3、幼儿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1、教师放一段优美的乐曲,请幼儿跟着一起拍节奏。

  教师说:“这首曲子真好听,我想请小朋友们用小乐器演奏,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呢?”

  2、请幼儿积极想办法,来制作乐器,听听用那两种东西敲击出来的声音好听。

  3、请幼儿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着东西将是什么效果,装的东西不同效果相同吗?

  4、请幼儿分成三组(豆子、沙子、石头)来进行实验。

  5、请孩子们说一说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6、大家拿着制作的乐器来演奏。

  活动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17、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反思

  大班半日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贺琼一、 生活活动1. 午睡:

  提醒幼儿起床,穿好衣服,鼓励幼儿主动整理自己的床铺。

  提醒幼儿喝水。

  2.午操:

  做徒手操时动作到位、精神饱满。

  3.午点:

  提醒幼儿洗手,排好队擦手。

  要求幼儿吃点心保持安静,尽量快点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

  有特殊饮食需要的孩子能主动与老师沟通(换牙、身体不舒服的孩子)。

  4.餐后活动:学习玩安静的游戏,会主动找同伴下五子棋。

  二、音乐活动:Old MacDonald教学目标:

  1、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2、初步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的节奏型。

  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X辅导能力强的幼儿用沙锤左右手轮流打击乐器。

  3、愉快地与同伴玩音乐游戏《帆船》,体验与老师们分享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已学习过Old MacDonald的歌曲。节奏图谱挂在奥尔夫主墙。

  2、音乐准备:Old MacDonald、《帆船》的音乐。

  3、乐器准备:手鼓、单响筒、响棒、沙锤教学过程:

  一)、歌曲Old MacDonald:

  1、幼儿欣赏音乐,启发幼儿随音乐一起唱歌。

  2、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分句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

  二)、学习合奏和轮奏的节奏型1、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1、用身体乐器练习。

  结合图谱,练习打击节奏。

  2、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将歌曲中B段的节奏单独用身体乐器练习。

  三)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

  将幼儿分成四种不同的小鸡,用乐器配合音乐敲奏。

  三)、音乐游戏《帆船》

  1、倾听音乐。

  2、随音乐拍手,拍肩,踏脚。

  3、圆圈游戏。

  4、自由找同伴游戏。

  5、鼓励幼儿邀请老师参与。

  三、体育活动:圈圈乐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圈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学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3、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圈;录音机、磁带;划定池塘的场地。 三)、教学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准备活动: 幼儿人手一个圈,听音乐按节奏做圈操2、初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游戏?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多。"(2)幼儿分散玩圈,教师观察指导。

  (3)分享玩法:"谁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3、深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7-8分钟)(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请你试一试自己没有玩到的方法,并且尝试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2)幼儿深入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探索尝试用多种方法跳圈。

  (3)练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一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并起来跳到一个圈中;两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分开,一个圈中跳入一只脚。"4、游戏:网小鱼(1)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做渔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渔翁网住的小鱼,站到池塘边。

  (2)师幼轮流做渔翁,进行游戏。

  5、放松活动《小鱼游》:

  教师和幼儿做放松活动,并听音乐离开场地。

  四、离园。

  1.提醒幼儿入厕,喝水。

  2.提醒幼儿整理着装、书包。

  3.组织未回家幼儿玩自带玩具、看书。

18、小班奥尔夫音乐粉刷匠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教学重点:

  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教具准备:

  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律律动音乐》

  2.乐器: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教学内容:

  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B.音乐聆听游戏(10分)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

  应

  例如:(老师)× × × ×│× × ×(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 贝贝 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例如:(老师)唱:12 3 4︱ 5-︱ 54 32︱ 1-‖

  小朋友们 好 小朋友们 好

  (小朋友)唱:12 34︱ 5-︱ 54 32︱ 1-‖

  老师好老师好

  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

  ①师: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

  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

  ④老师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

  附手的律动:

  第一个乐句:胸前拍手

  第二个乐句:前平举左右晃手

  第三个乐句:前平举双手交替上下做刷墙动作

  第四个乐句:伸出食指,双手分别交替点自己的鼻子

  C.音乐语言游戏(10分)

  1.猜谜语:

  ①师:喜欢猜谜吗?我说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手)

  ②师: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①师: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

  (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②师:小朋友真聪明,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音乐语词节奏

  ①师: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动听的儿歌,你们仔细听 (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语词节奏型)×× ××│×× ×│×× ××│×-‖

  ②老师说一句,小朋友模仿说一句(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③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乐语词

  D.音乐节奏快车(20分)

  1.声音配合动作节奏

  (教师用旧报纸折成刷子在墙壁上做粉刷的动作)

  ①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粉刷房子时的动作请你们给我的刷子配上声音,先瞧瞧Ⅹ老师(配班)是怎么给我的刷子配声音的?(刷的长,配上唰-的节奏;刷的短,配上唰的;总的节奏型:

  ×× ××│×× ×│×× ××│×-‖)

  唰唰 唰唰 唰唰 唰 唰唰 唰唰唰

  ②请小朋友一起给我的刷子配上更好听的声音(还可以用嚓、沙沙替换)

  ③老师给粉刷时配上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和老师边手做粉刷地面动作边跟唱歌词(双跪坐,双手随音乐节拍前后刷动)

  2.老师介绍乐器节奏棒,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

  3.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节奏棒为音乐配上好听的伴奏(重复2遍)

  E.音乐小舞曲(10分)

  利用幼儿平时下课前常用的音乐作为结束。

  F.爱的叮咛(4分):老师表扬每位小朋友的表现,并亲手为小朋友贴上代表荣誉的彩色贴纸

  G.再见歌(1分):

  1.音乐中老师和大家一起唱再见歌.

  2..送园环节:两位老师面带微笑向每位家长和小朋友说再见

  六.爱婴提示:

  1.音乐语言游戏环节老师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节奏棒敲奏时注意节奏棒的演奏方法,避免伤害幼儿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粉刷匠》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她以活泼、风趣的曲调和轻松、幽默的歌词相结合,描绘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韵律清晰明快,歌词浅显易懂,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我这样组织了教学: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图片来吸引幼儿,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欲望。!出自:屈老.师!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学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师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首歌曲。最后让孩子随着音乐一起挥动手中的小刷子,给房子进行粉刷。从一个小房子到一个大房子,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以下启示:

  1.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学会这首歌,我多次让孩子唱,激发不同的情感去唱,来体验这首歌中的滑稽,轻快的情景。但是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带着孩子们唱,我的声音一直非常的大,其实孩子们都已经学会了,我可以声音轻一点,让孩子声音大一点,主动权交给他们。

  2.评价单一

  一个活动的好坏,还缺不了多元化的评价。而在活动中,我也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了评价,但大多是集体评价,也比较单一。在活动中多一点个别评价,比如在孩子刷墙壁时,对他们进行不一样的评价,如:你的房子刷的真漂亮,啊,你里面都刷了……相信这样的评价,幼儿的兴趣会更高.

  3.教学动作再夸张一点

  好的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的教态.教态也包括语言和肢体。而粉刷匠,需要用动作来表现粉刷匠的滑稽幽默的风格。课堂上我还是放不开,如果我放的更开得话,可能活动的效果还会更好。

相关阅读
推荐
  • 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小蝌蚪

    目标: 1、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尝试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尝试画从左往右画短横线,添画出清清的小河水。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作画工具作画,并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勾线笔、课件。 2、在自然角内提供小蝌蚪,供幼儿观察,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重难点 : 幼儿尝试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方向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小蝌蚪的样子。 1、春天到了,你看到了绿色家园里有哪些变化? 2、春天来了,老师也用

  • 小班绘本活动设计《好饿的小蛇》

    09上半年师徒帮带展示活动 执教人:马宁宁 班次:小二班 领域:语言 活动名称:绘本《好饿的小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对话。 难点:喜欢阅读,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活动准备:《好饿的小蛇》绘本书、故事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绘本《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蛇饿了,它会找

  • 大班绘本活动设计:乱其八糟的变色龙

    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这本书图画非常可爱,形象生动,色彩绚丽,属于那种孩子一看就会被吸引住的图画书。故事从变色龙的麻烦开始,但一路都有朋友的热心帮助,还有各种戏剧性的场景,可以引来小读者阵阵的笑声。故事的结局虽出人意料,却也自然合理,幽默机智,让人忍不住拍手称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图书中变色龙从最初的尴尬、烦恼、恐惧到最后的怡然自得,并尝试运用语言将图片内容表述出来。 2、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细致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及角色的心理活动。 难点:联

  • 创省优质园半日活动计划:健康语言领域

    带班老师:韩英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身体情况。 2.幼儿自主选择桌面游戏,观察、照顾自然角。 二、晨间锻炼 (一)分散游戏:舞段龙、皮球 1.练习手拿段龙,一个跟着一个跑圆

  • 小班教案:红色食物品尝会

    活动目标: 1、懂得食物的味道有酸甜苦辣。 2、通过观察、探索、操作,让幼儿明白劳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家长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红色食物、电饭堡、电炒锅、榨果机等烹饪材料。 活动过程: 1、介绍红色食物以及烹饪道具、材料。 2、讨论:食物有哪些味道(酸甜苦辣) 3、学唱酸甜苦辣歌。 4、介绍简单的水果拼盘的制作。 5、请家长协助幼儿用各式各样的烹饪材料制作红色食物 6、品尝红色食物 7、记录卡 8、活动延伸:帮助家长在家共同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反思: 在开展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召开

  • 大班游戏活动《捞宝贝》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协调、灵活地跳圈。 2、乐于与同伴共同探讨可回收物品与不可回收物品的种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能识辨可回收物品与不可回收物品 2、小呼啦圈若干个、篓子若干个 3、废旧物品(易拉罐、废纸盒、塑料瓶等) (三)活动过程: 1、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站在各自的起跑线。2、教师示意开始,两组的第一名幼儿跳圈到终点(遇单圈时单脚跳,遇双圈时双脚分开同时跳)。 3、到终点后,在终点的寻宝区里将可回收物品选出,并放入空篮中,再延原路返回,拍第二名幼儿的手,依次进行。 4、师

  • 中班教案:夏天的服装

    活动目标: 1、 知道服装与季节的关系。 2、 根据自己意愿设计夏天的服装。 3、 在设计与表演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幼儿穿各式夏装并准备一些夏天的服装:吊带衫、短裤、汗背心泳装等 2、 废旧报纸若干(数量大于幼儿数)、剪刀、画笔 3、 适合于表演的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谈话:夏天的服装 1、 讲讲夏天服装的特点:

  • 大班常识教案:水果一族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水果,基本了解本地不常见的一些水果名称。 2、了解各种水果制品,知道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水果制成的。 3、利用提供的材料现榨水果汁,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洗、切好的水果,果盘若干。 2、电脑图片(各种各样的水果制品) 3、各种榨水果的工具(榨汁机、勺子、小棒、杯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品尝水果,回味味道,猜猜名称。 师:现在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老师也带来了各种水果,请大家一起品尝一下,尝尝是什么味道,猜猜什么水果? 幼儿讲述。 二、认识各种水果图片,加强对一些

  • 鸭妈妈找蛋

    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词语:急急忙忙、慢悠悠、丢三落四。 2.比较鹌鹑蛋、鸭蛋、鹅蛋、乌龟蛋等不同的特征。 3.知道做事不能丢三落四,要细心。 准备: 1.幻灯片、幻灯机、水彩笔、油画棒、画纸。 2.图片(见配套幼儿画册)、操作卡片。 3.若干种蛋。 过程: 1.理解故事情节。 a.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中有谁?鸭妈妈找到蛋了吗? b.出示幻灯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交流、讨论: a.鸭妈妈为什么要去找蛋?她把蛋生在哪儿了? b.在草丛里鸭妈妈遇到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