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大班教育专题
促进大班幼儿自我归因能力发展的尝试

促进大班幼儿自我归因能力发展的尝试

更新时间:2014-07-21 06:25:30

《促进大班幼儿自我归因能力发展的尝试》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教育专题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并以此作为理解、预料和控制今后行为的依据。也就是人们常问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和“我为什么会这样做?”这种寻找原因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曾就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倾向上做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把一次成功的行为归因于稳定因素,如自己的能力强,会使人感到自豪和满足;倘若把一次失败的行为也同样归因于稳定因素,如能力差,会使人感到羞耻和沮丧。相反如果把失败的行为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这次运气不好或努力不够,则有可能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一个人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如何进行归因,对其本人将来的行为会有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成就动机的高低。

一. 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 前测

 学期初对所在大班34名幼儿的自我归因情况进行了测查了解,测查内容包括:

第一. 创设失败情境,设法让幼儿无法达到目的。调查幼儿对失败行为的自我归因情况。

第二. 创设成功情境,设法让幼儿全部完成目标,调查幼儿对成功行为的自我归因情况。

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1.出示5道道地100以内的加减、乘除试题,全班34名幼儿无一人完成试题,达到目标。调查结果如下:

自我归因情况
归因于不稳定因素(试题太难,没学过等外部原因)
归因于稳定因素(自己不行,不聪明等内部原因)
 无法归因

 幼儿人数
  13人
 10人
 11人


2.折纸活动(折房子)全班34名幼儿全部完成目标,调查结果如下:

自我归因情况
归因于稳定因素

(自己折纸好,自己能干等内部原因)
归因于不稳定因素(碰巧这次简单等外部原因)
 无法归因

 幼儿人数
 11人
 11人
 12人


综合调查结果,并对调查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1. 全班约有1/3幼儿能够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做出正确、积极的归因。另有2/3幼儿归因能力发展尚不成熟。有的幼儿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自信、积极的归因;有的遇事过分依赖成人,期望成人帮助其进行归因,因此对自己的行为根本不会归因,由此可见,全班幼儿的自我归因能力大部分尚处于初级阶段,归因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2. 幼儿的性格气质不同,自我归因能力的发展程度也各有不同。那些平时自信、活泼、情绪外露的幼儿相对于内向、沉默、情绪不太外露的幼儿自我归因能力明显要强一些。

3. 成人的态度对于幼儿自我归因能力的发展影响也很大。有一些幼儿在进行自我归因时都在猜测老师的态度,注重老师的暗示,同时那些自我归因发展较好的幼儿,他们的父母平时也很尊重、信任他们。

4. 到了学期末期即幼儿园大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归因能力也随之增强,同时他们的认识水平,理解水平,推理能力也不段提高,这就为进一步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自我归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

(二) 具体措施

了解了大班幼儿自我归因能力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我们便在本班有针对性地围绕自我归因能力的培养开展了各项活动。

其一、创设成功情境,辅之正面评价。

尝试完成新任务的最初经验是很关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为幼儿创设通过努力而取得成功的情境,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小步子”原则,将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分成几步去完成,使分解后的任务难度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由于幼儿的自我归因能力尚不完善,他们对活动完成情况的评价、归因更多的是依赖成人。为了激励幼儿,教师应以正面评价为主,这样幼儿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会对活动结果作出积极的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从而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其二、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应帮助其摆脱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归因的能力。当幼儿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后应先让幼儿自评、互评,再由教师总评。当幼儿更多地从自身内部而不是从外部寻找原因,注重对活动过程而不是对结果进行评价是,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反之,教师则应给予否定并加以引导,促进幼儿的归因由外因向内因转移,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如美术活动结束后,对于那些完成情况较好,或相对于以前有进步的幼儿,可利用餐前活动等零碎时间,先让幼儿尝试自评“为什么这次画画我有进步?”再组织大家讨论“他为什么这次画得好?”最后教师再进行总评:“其实他画画是很棒的,但他以前没有认真画,没有这次努力,而这次他画得很认真,所以他画得很好,如果将来他再继续努力,他会画得更好!”让幼儿意识到没有谁天生画画就不如别人,只是努力不够。教师要将发展幼儿归因能力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活动中去,可在每天的课后谈话,餐前活动等时间组织幼儿自评,互评当日集体活动情况,发展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其三、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幼儿,采用模糊化评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重要人物,她们的一些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对幼儿的自我评价,自我归因会起着持久铭刻的作用。教师遇事要高度重视自己的态度及如何对这种行为进行归因。要经常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如爱抚、鼓励、点头微笑、语言夸奖等)方式恰如其分的表扬幼儿的行为。每个幼儿都好比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的优点,及时加以肯定,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体验到快乐和满足,增强其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另外,幼儿由于能力有限,在一些事情上往往更容易面临失败和挫折,宽容幼儿的失败和错误,把重点放在对失败原因的分析和改进上,而不是责难与惩罚上。其次,多采用模糊化评价,如“不错”“可以”“再努力”等,淡化幼儿挫折感,引导幼儿作出“努力不够而非能力不足”的归因。

其四、通过观察学习,对同伴的行为作出积极归因,从而受到替代强化。

同伴既是强化物,又是幼儿评定自己的参照物,在集体活动中同伴的某种行为获得成功时,其他幼儿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特别是教师对获得成功的同伴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作出积极归因时,幼儿更能受到替代强化,产生“你行,他行,我也行”的信心,有助于促进幼儿自我归因能力的发展。

其五、密切联系家长,共同提高幼儿自我归因能力。

家长在促进幼儿自我归因能力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如有的幼儿在进行自我归因时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自己不行。问其原因,竟然是“爸爸骂我笨死了!”“妈妈说某某比我能干多了。”所以,教师要密切联系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他们明白也许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评价,当幼儿获得成功时多给予正面的肯定。当幼儿遭遇失败时,帮助其分析原因,激起他们继续努力的愿望。

(三) 后测

学期末再次对本班34名幼儿进行测查,测查内容相同,结果见表格。

   第一项测查:幼儿对失败行为的自我归因情况

自我归因情况
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试题太难,没学过外部原因)
归因于稳定因素(如自己不行,不聪明内部原因)
 无法归因

 幼儿人数
 23人
 5人
 6人


   第二项调查:幼儿对成功行为的自我归因情况

自我归因情况
归因于稳定因素(如自己折纸好,自己能干)
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碰巧这次简单)
 无法归因

 幼儿人数
 21人
 7人
 6人

二. 结果与分析

1. 从测查结果可以看出,学期末本班幼儿相对于学期初自我归因能力的发展是明显的。

2.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幼儿在自我归因能力发展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了明显增强,具体表现在:幼儿语言积极性大大提高,敢于大胆尝试新事物,大胆在集体面前评价自己和别人,语言表达流畅,积极主动的参加集体活动,大方与成人交往。

三. 思考与建议

1. 由于客观原因,本次研究的样本较小,统计结果的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2. 培养幼儿自我归因能力仅靠一项孤立的活动是不行的,必须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渗透,并以此为指导思想。
 3.幼儿自我归因能力的发展是相对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当某一幼儿的自我归因相对于以前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加以肯定、鼓励、加强正面强化。
相关阅读
推荐
  • 大班环境创设之我见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识发展是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相同的感受,环境的创设有着对幼儿的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 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呢?我得到的体会是: 在环境创设中真正实施幼儿为主体 现在提创的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幼儿创造精神的培养,而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条件。也就是说,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收集过程作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课程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幼儿到了大班以后,无论思维、个性或其他方面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他们已不愿跟着大人拟定的模式去学

  • 孩子是否有必要提前入学

    一些家长总有这样的想法:让孩子早上学接受教育肯定会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并且对今后的发展有利,其实这种想法有些片面。 确实,一些孩子确实能跟上小学的进度,很顺利的完成了到大学的课程,而且出来工作时还是比同龄人年纪

  • 幼儿做事也会有计划

    十一长假到了,假期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应该有自己的打算,自己的安排,这也是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性的良好时机,首先我们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计划,计划有个特点那就是可操作性、合理性,用孩子的话来说,我想做什么,但是想做的这些事情要真的可以做得到,然后教孩子们怎样制定计划书。并与家长取得配合,假期过后,孩子们的第一张计划书琳琅满目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有文字有图解,形状也是,扇形,花朵形,但其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在假期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计划定时都是尊重孩子们的意愿的,虽然有的活动没能实现,但是我们进行了第二步教育活动,就是

  • 大班班级管理工作记录

    【记录时间】2012年3月30日 【 记录班级】大三班【 记录者】韩梅花 【交流内容】忙忙碌碌度过了美丽的四月,又和孩子相处了一个月,收获了好的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所以我把它们记录下来,做以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经验指导册。当然工作中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可以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工作。在教育教学方面:根据园里工作要求做了这个月规定的玩教具,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推门听课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以游戏为主开展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日常生活方面:每天开窗通风,提醒幼儿多喝

  • 跳跃,一个拉手的距离

    作者: 嘉定菊园幼儿园 张露 早上的运动区,孩子们在跑呀、跳呀不亦乐乎,十分热闹。在孩子们川流不息的爬过小轮胎,跳过障碍架时,发现思琪一个人愣愣的站着,看着同伴们一个接着一个跳过障碍。我问:怎么不跳过去呢?孩子委屈的看着我:我肯定跳不过的。,以往,在遇到障碍的时候孩子们大多是跨过去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开始尝试跳跃25公分左右的高度的障碍。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跳跃,跳过不同高度的障碍对于他们来说是种挑战后的胜利感。眼前的思琪,胖胖的、动作小心翼翼,对于个性胆小的她来说跳跃这个高度不仅是挑战,更是危险

  • 全方面考虑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发展方向

    今天早上,我们班的晨间活动是在户外前操

  • 从根本上使孩子回归到正常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中

    一、背景资料:彤彤,女,六岁,活泼、好动,语言表达清楚、完整。但是较任性、自由散漫,没有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午餐时挑食、喜欢和人说话,行为习惯和合作能力较差。 这样一个女孩在班级中常常会与其他孩子发生摩擦,影响大家的游戏、学习、休闲,因此大家都不太愿意与之交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彤彤养成良好的各种习惯,顺利进入小学呢?为此我开始关注她的言行,关注她在活动中的反应,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与研析。 二、观察摘录 记录一:观察内容:小便 观察地点:活动室观察时间:2010.3.3 情景描述: 8点15分做操时,彤彤

  • 大班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绘本课程建设调查问卷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幼儿园自建园以来,一直致力于绘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自幼儿园绘本课程开展以来,大班幼儿各项能力均为全园最佳,故本次问卷面向我园大班幼儿家长,了解你们参与幼儿园绘本课程的情况,以助我园反思现行绘本课程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能够将园所、家庭优秀的绘本教育经验共享给每个幼儿家庭。 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谢谢! 1、您和孩子的关系?【单选题】( ) A. 妈妈 B.爸爸 C.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D.其他 2、您的学历?【单选题

  • 《自主性角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培训反思

    今日听了王瑜园长关于《自主性角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的专题讲座,收获良多。这种自主性的角色游戏是真正的以幼儿为主体,一切为幼儿的发展铺路,老师所做的一切为辅助,多多为幼儿提供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生活经验的机会。但是比较困惑的是,如何将如此高度自由的角色游戏与我们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结合到一起,来探索出适宜我们的孩子的游戏? 首先,我觉得可以提高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投放的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符合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