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能力培养
实施混龄教育,发展幼儿交往能力

实施混龄教育,发展幼儿交往能力

更新时间:2014-07-21 16:03:42

《实施混龄教育,发展幼儿交往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按照新《纲要》的教育要求,本文借鉴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试图对“实施混龄教育”这一命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混龄教育的突出优势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垂直式”混龄编班的班级组织形式,实施混龄教育。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混龄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幼儿交往能力方面具有两大优势:

第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得到发展的,他们不仅与父母相互作用,而且还与兄弟姐妹和其他幼儿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幼儿学会了平等交往的规则,并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获得有关他们自身能力的信息。幼儿交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交往活动的成败,要想使幼儿很好地适应生活,顺利地进行各种交往活动,必须不断地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目前幼儿园普遍以年龄段划分大、中、小班,幼儿往往只能与同龄儿童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他们交往、活动的范围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而混龄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冲破了年龄界限,扩大了幼儿的接触面,是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幼儿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

第二,交往活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活动,也是一种塑造幼儿性格、培养幼儿品德、提高幼儿能力、使幼儿从个体走向社会化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特有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形式,给当今的幼儿教育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独生子女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没有了与兄弟姐妹相互作用的人际环境,只能从成人那里得到单一乏味的信息,只能在单一乏味的祖父母、父母等成人的百倍呵护下成长。幼儿缺乏交往对象,缺少良好的交往环境,尤其是没有与兄弟姐妹般的同辈而不同龄的伙伴式相互交往环境。他们往往存在任性、自私、独立性差等个性问题。而家长的百般疼爱,或多或少的误导,养成孩子唯我独尊、不顾他人的不良品德,以及不愿与人交往、行为退缩等习惯。而混龄教育,可以使不同年龄幼儿在交互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一种与其他幼儿直接交往的兄弟姐妹般关系,这对幼儿的社会化、良好的个性与品德的形成、合作意识的培养及交往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混龄教育的具体实验

借鉴蒙台梭利教学法,实施混龄教育,组织以混龄班(非固定的)为形式的混龄活动。

1、混龄活动组织流程:

制定总体目标→确定具体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进行活动准备→教师恰当指导→幼儿交流体验。

总体目标:通过混龄活动,促使幼儿乐于交往、合作学习、共同游戏,能用适当的方式(语言交流、行为合作等)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相互作用、相互交往中,培养幼儿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具体目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构建活动、区域活动、玩沙活动等日常活动途径,遵循幼儿活动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帮助幼儿克服胆小、拘谨、不肯交往的行为,激发混龄幼儿在一起游戏活动的兴趣;对交往活动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加以引导、启发,让混龄幼儿自觉进入活动情境进行交流体验。

活动内容:以幼儿日常活动为主,通过晨间活动、玩沙活动、构建活动、区域活动等途径,每周定时组织混龄活动。

活动准备:确定活动主题、活动场地、操作材料、幼儿知识经验积累的准备。

恰当指导:情境式指导、教师语言式指导、教师动作式暗示、幼儿间交流指导等等,突出交往的技能。

交流体验: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交流,思考“我和谁一起玩”、“我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2、实验个案追踪分析:

案例:

解XX,男,中班幼儿,聪明、活泼,在与同伴交往、交流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有礼貌,会合作,也愿意帮助别人。

组织混龄活动初期,40名幼儿中只有解俊豪和大二班的马嘉忆姐姐玩得很高兴、很投入,两人相处融洽,交往密切。其他混龄幼儿间少有交流,以同龄、原班幼儿间交往为主。

组织混龄游戏活动“在‘娃娃家’里”:妈妈(马嘉忆)抱着娃娃(中班幼儿)哄了老半天,几乎做了能做的一切,娃娃还是不停地哭闹,妈妈说:“你怎么不听话,你到底想要什么?”解俊豪说:“娃娃病了,送医院去好吗?”于是,她俩把娃娃送到医院。扮演医生的幼儿(1位中班幼儿和2位大班幼儿)忙着给娃娃诊断、打针。终于,娃娃不哭了。姐弟俩高高兴兴,抱着娃娃回家。

组织混龄角色游戏“给解俊豪过生日”:马嘉忆:“今天是解俊豪的生日,我们要为解俊豪庆祝生日。我来烧条鱼,煮个鸡,炒点菜;你们几个去做个蛋糕,想想看还要做些什么?……”孩子们忙开了,有做蛋糕的,有做印模鱼的、鸭和蔬菜的。解俊豪忙着东奔西走,看看有什么好吃的。“这个蛋糕不好,太小了!不漂亮!”“那你要怎么样的?”大班的哥哥姐姐问解俊豪。“我要个大蛋糕!”又来了两个中班的幼儿,一起加入制作蛋糕的行列。没多久,蛋糕做成了,生日宴会开始了!有个大班孩子当主持,大家一起表演、唱歌,“品尝”生日蛋糕,分享生日的快乐!

分析:

幼儿有与同龄及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活动的需要,这种交互活动可以使幼儿学到正确的交往态度与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独生子女家庭不能满足幼儿的这种需求,通过不同年龄幼儿组合活动的混龄教育满足了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的需求。从上面案例看出:当混龄幼儿相互之间熟悉以后,交往的范围也就随之扩大了。年龄小的幼儿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得到大龄幼儿的帮助,减少了心理压力,增加了合作机会。同样,年龄大一些的幼儿也可以因帮助年龄小的幼儿而得到益处,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幼儿喜欢模仿年龄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强的同伴的言行,有机会向大龄幼儿学习。在混龄活动中,每个幼儿的交往能力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即如解俊豪和马嘉忆,两人虽然生性比较善于交往,但在混龄活动中,也由原来的两人间的交往发展到与其他同龄、不同龄孩子的交往。在混龄幼儿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中,幼儿认识、交往的范围扩大了,交往的对象、内容丰富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3、一年实验初步结果:

近一年实验表现的结果:作为实验班的大二班、中三班,两班幼儿信息交换更加频繁,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内容日益丰富,幼儿间更加深厚。他们无论是在幼儿园的楼道里,还是在操场上,只要相互遇到,他们总是兴奋不已,互相拉手拥抱,自然地坐在一起聊天,没有生疏和隔阂。同时,这些孩子还能比较主动地与陌生的幼儿接触,主动邀请陌生孩子一起玩耍。

三、混龄教育的初浅体会

  混龄教育更强调尊重幼儿成长步调、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混龄教育满足了幼儿交往心理需求的多重性:他们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因为他们发展水平相近,心理需求相似,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处于同一阶段,比较容易沟通。年龄小的幼儿也希望和大龄幼儿交往,他们认为年龄大的幼儿比自己的能力强,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们未来发展的目标,这样的崇拜、羡慕心理是交往的原动力。年龄大的幼儿也喜欢与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因为在与小龄幼儿的交往中,可以当助小扶弱的“英雄”,充分展示自我,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满足被肯定、被承认的心理需求;与此同时,他们付出了爱,也懂得如何关心弱小,照顾、帮助别人。

混龄教育也有利于矫治独生子女交往能力低的个性偏差。著名教育家马卡边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离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混龄活动构建了一个异龄幼儿集体,为独生子女创设了一种类似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年幼和年长的幼儿分别享受到了当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的乐趣和责任,从而弥补了独生子女在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的人际环境缺陷,比较有效地抑制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个性偏差的产生。

混龄教育更突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发展交往能力的个别化和针对性。每个幼儿在发展的方向、起点、进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存在着更明显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应更加重视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幼儿各阶段的心理、生理成长变化情形及其需要,在混龄活动中及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组织启发、诱导其心智体能的有效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仔细把握每个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魂灵活动方案,采取开放式的、利于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使异龄互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教师在指导混龄幼儿交往时,特别要注意混龄幼儿不同的兴趣、爱好,加强培植他们的共同点,“求同存异”,逐步形成“意气相投”的爱好,夯实混龄交往、合作活动的基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所以,实施新《纲要》,加强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多方面的交往机会,充分挖掘其主动交往的潜能,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孩子自己独立起来的八大策略

    让孩子自己独立起来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父母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 孩子 ,多给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孩子的独立能力越强,将来他就越能成功。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矫健的雄鹰,但要让雏鹰变成雄鹰,就必须让它自己去飞。因此,要想让孩子长大成才,自立于社会,一定要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己独立起来呢?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 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

  • 怎么提高小班宝宝生活自理能力

    大班的宝宝毕业了,又轮到今年带小班。开学一个多月,我班的宝宝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加强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宝宝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有的则需要老师提醒、帮助。如搬小椅子,收积木,排队拿碗、穿衣服等小事都需要老师提醒、帮助才能完成。 现在进入秋季,天气转凉了。每天午睡前和午睡起床,教室里一片热闹。我们的身边总有一大群宝宝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起床前明明已经想好让宝宝自己练习穿衣服、鞋子和裤子,但是一看到宝宝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宝宝们稚气十足的话语:老师,帮我穿一下衣服行吗,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

  • 尽早纠正孩子的性格弱点

    广饶县大码头乡中心幼儿园 王桂芳 爱因斯坦曾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优秀的性格,但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又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面对孩子性格的弱点,还是越早发现越早纠正为好。我的孩子小的时候,便发现他比较胆小,性格内向,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有时带他出去玩,碰到陌生人和他说话便赶紧藏到大人身后不再吱声,有时还催促赶紧走,依赖性特别强。 我发现孩子的性格弱点后,并没有任其自然发展,而是针对 孩子

  • 如何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关注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对外界的认识,是由听.视.触获取信息在大脑加工后才得到认识,儿童的感觉敏锐,感觉好,获取信息足则给思维.记忆提供充足的养料,感觉不好,就会影响 儿童 记忆思维的发展。为什么画家辨别颜色的能力特别强?为什么音乐家辨别音色的能力很强?因为他们的感官经过训练后变得很灵敏。感官敏锐,孩子更聪明。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机会可以训练孩子的感官。例如吃东西时,可以让幼儿描述食物的味道。 平日带孩子去公园散步.游玩,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什么在叫哪儿飘来了香味?随时启发孩子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周围

  • 孩子对他人观点的理解

    角色采择及其发展 当儿童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分开,并想了解两种观点之间的差异时,他们开始发现,了解一个人的想法,必须从他的角度去看问题。这种行为称为角色采择 典型的试验就是意外位置转移实验: 一个木偶把一块糖藏在饭柜里。在木偶离开的时候,有人将糖移到碗柜里。木偶回来,会到哪里去找糖呢? 2岁以内的婴儿会说,木偶回到房间后,会到碗柜里去找糖。――因为 婴儿 看到了糖被移到碗柜的过程,他就用自己的想法代替了木偶的想法。他们还不会角色采择。 4-5岁的幼儿会说,木偶当然是到饭柜里去找糖,因为它可不知道糖

  • 幼儿使用筷子进餐的能力培养

    1、利用故事的讲述 以学本领为题创编故事,在故事《不做漏嘴巴》中,为孩子树立可供幼儿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在榜样的激励下,敢于去尝试、去操作。孩子听了老师改编的故事,对于尝试用筷子进餐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增强。 2、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练习使用筷子的机会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投放了豆子,让幼儿进行夹豆子游戏,让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都有练习的机会。餐厅里的餐具也都使用筷子,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手部的小肌肉也能得到锻炼,加强手的灵活性。让幼儿在愉快的区域游戏时,学习使用筷子的技能技巧幼儿的进步很大。 3、发

  • 在户外运动中促进幼儿互动的探索

    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健康是保证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身体健康之上。积极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让幼儿在户外运动中充分地互动、嬉戏,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的健康,有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1、划块分段式的互动小器械运动 运动锻炼需要有序全面的进行,幼儿才能得到运动技能的全面化和有针对性地锻炼发展。于是我们根据这一要求,又结合我们研究的互动理念,对户外活动的分散区域游戏进行了划块分段式安排。 其中划块就是指对分散小器械运动的划分块

  • 幼儿任性,父母如何对待

    一、幼儿任性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常常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而爱不适度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幼儿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与刻板性。有的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更助长了孩子任性行为。 3、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有的父母感到无奈,于是

  • 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每天早上孩子来园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搭积木,今天也是不例外,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积木来搭,因为积木有好几种。这时,吴家成过来告状,说:老师,钱嘉豪在哭,因为邵佳怡不给他积木,抢了他原先的积木。我听后,过去一看真是这么回事,就把邵佳怡叫了过来,对她说: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不能把积木都归你所有,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来搭。听了我的话后她点了点头。回过头来我看了看其他小朋友搭的情况,好想也不容乐观,有的把积木抱在手里,有的自己的积木自己搭,别人也别想拿他的,有的把筐倒了过来把积木按在里面 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后,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