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源头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源头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09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源头》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文章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幼教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杭州万也心理咨询中心 杨小红

作者简介:杨小红,杭州万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临床催眠治疗师(美国催眠治疗师专业评审委员会授证),唯识深层沟通专业沟通师,曾担任香港专业效能管理学院院长、华人世界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先生专职助理近3年。致力于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自我与系统的关系及深层次需求等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亲和力及感染力强,在综合运用NLP、系统排列、萨提亚模式、催眠、TA等多种治疗工具的同时,有自已的独特风格。

著名心理学家、交互分析理论创始人艾瑞克·伯恩也曾说过:“一个人生来的命运、所有的尊贵思想、地位或堕落,都是由还不到6岁(通常是3岁左右)时所决定的”。这话听起来颇不可思议,但却得到了心理学界的一致认可。孩子7岁以前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前社会的大多数家长没有对这点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我们众多的咨询个案中不难发现,很多的心理障碍,虽然多数是在青少年时期或者成人以后才表现出来的,但问题的形成常常在婴幼儿时期就已“储备”。一个人最大的伤害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来源于自己的父母,来源于自己的幼儿期、婴儿期甚至胎儿期。因此,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识别、尊重并且培养孩子自然而独特的成长过程。根据我们的研究,父母如果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从源头开始做起,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发现,孩子出生后要经历五个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特别是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要求,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就会在以后的成长中出现一些心理障碍(下面只讲前面的三个阶段,7岁前)。

第一阶段(0-1岁):口欲期

这一阶段孩子处于完全的自我中心,愉悦的感觉都集中在口腔周边,非常强调母子关系的重要性,孩子需要很多的安抚和注意让自己生存下来。这一阶段孩子会产生以下心理变化:(1)这一阶段影响孩子心理变化最大的是喂奶问题。(2)与母亲开始产生亲密感。(3)由自然个体变成自我个体,婴儿的自我意识诞生。(4)现实原则取代快乐原则。(5)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进而对整个世界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所以,在喂养孩子时要注意:(1)母亲在喂奶时,不要让孩子吃得过多、过饱,或因母亲无法接受孩子的哭闹,老给孩子吃,过分满足孩子的吃奶要求。(2)由过分满足变成突然中断。(3)父母经常不在孩子身边,特别是母亲经常不在孩子身边。(4)孩子出生后母亲没奶,或过早断奶。(5)孩子在8个月-1岁时,开始长牙,孩子需要咀嚼和吞食活动,当孩子得不到满足时会以咬来报复。(6)给婴儿适当稳定不间断的关怀、照顾、哺育、抚摸(剖腹儿更要多加抚摸)。

以上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在将来导致如下心理障碍的发生:(1)对周围环境表现出少有的冷漠,只对自己感兴趣。(2)总要求别人给(喂)他什么,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3)生活或工作中追求安全感,常扮演被动和依赖的角色。(4)好忌妒和猜忌别人、苛求别人、仇视别人。(5)遇到挫折、困难时,易发怒、易悲观。(6)常有咬或吮手指的毛病,爱吸烟、酗酒、贪吃。

第二阶段(1-3岁):婴儿期(肛欲期)

孩子会发现自己可以控制大便,有控制的快感,形成孩子有“我有权利给人东西”,是说“不”的时候开始了,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要掌控一些东西。这一阶段影响孩子心理变化最大的是儿童的便溺问题。父母力图对孩子的便溺行为进行训练,以养成卫生习惯,儿童则希望自由自在,不受干扰进行排泄活动。于是,开始的时候,儿童对父母的训练是持敌意和抗拒态度的,而父母为使孩子养成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把排泄说成是下流的,应加以隐蔽和控制的行为。随着孩子控制能力的提高,应付环境能力的增强,在排泄习惯上会进行一定妥协,这时人格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父母在训练孩子时要注意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在孩子的便溺行为上不加训练造成放纵,另一种是对孩子过分严厉,批评指责过多。除此之外还要:(1)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2)允许儿童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独立探索的愿望。

以上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在将来导致如下心理障碍的发生:

前一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将来在生活上表现为:(1)不讲卫生,不修边幅,做事马虎。(2)在与人交往中,没有约束、放肆。(3)花钱大手大脚,浪费现象严重。第二种情况会导致:(1)孩子过分整洁、讲卫生,即所谓洁癖。(2)生活中过分节约,甚至吝啬。(3)时间观念很强,不愿浪费点滴时间。(4)喜爱攒钱,不爱花钱,把钱看成贮存的东西而不是使用的东西。(5)严重时表现固执,出现强迫症。 第三阶段(3-6岁):幼儿期

快感的愉悦带到了生殖器,有的小男孩有“手淫”的现象出现。同时是对自己身份鉴定、性别定位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

这一阶段孩子会产生以下心理变化:(1)这一阶段影响孩子心理变化最大的是孩子性意识问题。开始有性别之分,有了性别意识。男孩以父亲为榜样,模仿父亲、认同父亲,习得男性行为,形成男性性格。女孩开始模仿母亲、认同母亲,获得女性性格。(2)儿童在以父母为榜样的模仿中,不但形成男女性格而且把父母的道德观念、人生观和世界观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超我。(3)理清自己在家庭的地位及与父母的关系,学到自己在社会的角色及一定的技巧。(4)身体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到家庭之外。(5)喜欢尝试探索环境,开始承担新的学习任务,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在这一阶段教育孩子时的注意事项:(1)不要过分满足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过分纵容和宠爱。(2)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隐私权。(3)3-6岁是培养一个人习惯、成就、自信的关键期,孩子这时非常需要鼓励与正确引导,多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他们会失败,“放心”是孩子的心理需要。(4)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听取,细心回答,防止不耐烦和嘲笑。(5)对孩子的建议,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处理。(6)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明辨是非的道德观。

这时期,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好,会在将来导致如下心理障碍的发生:(1)强烈的敏感、自负、夸张、好表现。(2)常常显出攻击性和挑衅性。(3)勇敢、有冒险行为。(4)极端自私、自恋,缺少责任感和义务感,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总想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对妇女粗暴、有敌意,厌恶异性,恐惧婚姻。

总之,父母如果了解儿童心理,同时配合孩子的心理成长,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就能运用积极的养育方法培养孩子,让孩子能够发现、欣赏并发展自己内在的能力,成长为自信、合作且富有同情心的人。这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极其关键的第一步。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不良心理的表现及矫正措施

    我班的丁小轩,经常会有很多和同伴不同的举动,让我哭笑不得。她想到的事情,她的想法,请求老师帮助的方式就是哭。老师不能有一点的怠慢,否则,她会哭闹不止。 表现:我班的丁小轩几天前穿来一双白色的新鞋,马上对我说: 老师 ,我穿新鞋了。我说:真漂亮。她喜爱新鞋的劲就别提了,又高兴又爱惜,就这样向老师和同伴炫耀着。还说着:别弄脏了我的新鞋。孩子高兴,说就说吧。 一会儿,她就哭着跑来说:老师,他把我的新鞋给弄脏了。 同伴在一起碰着她的新鞋是难免的。我说:没关系,在一起玩,碰着是正常的。她不哭了,没再说什么就和同伴玩

  • 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内容提要:性格是决定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显示一个人对社会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儿童同周围的大人和小朋友的接触中,在社会关系和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性格的初步形成始于幼儿时期,这时候幼儿的性格未定型,富于可塑性,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为什么会有这次论文题目的产生呢,这啊还得从班里的一个小故事说起。我们班男女幼儿比例一直比较失衡,男孩占大半个班而女孩就2、3个。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不可思

  • 日常班级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未来21世纪的接班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当中去,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呢?在多年的实践教育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在榜样影响中规范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在整个发展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作为教师,首先,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教育幼儿,在幼儿心目中树立一个正确规范的榜样,让幼儿在一日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根

  • 教育女儿父亲作用不可低估

    在家庭中,母亲对男孩的身心影响最大,而父亲对女孩的身心影响最大。美国和新西兰研究人员一项联合研究表明,父女关系好,不仅对女孩的心理影响大,而且这些影响还通过心理、神经和内分泌左右女孩的发育,要么促其正常到达青春期,要么提前或延迟其跨入青春期。 新西兰坎特伯里大学的布鲁斯爱丽丝和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美国田纳西州和印地安纳州3个镇的173名女孩和她们的家庭所做的调查表明:与父亲关系特别好的女孩,青春期发育迟于那些与父亲关系一般或不太好的女孩。尽管基因(遗传因素)、饮食和锻炼影响青春期出现的

  • 幼儿独处的积极意义

    毛毛,5岁,幼儿园中班,饱满的额头,乌黑的大眼睛,一看就很机灵的样子。可最近妈妈却有些担心毛毛,因为毛毛喜欢上了“孤独”,经常会一个人陷入若有所思的状态中,好几次妈妈看到他独自坐在地上不知道在摆弄什么,于是很关切地去问他,可毛毛却说“没有干什么

  • 让孩子快乐说晚安

    曾读过台湾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快乐说晚安》的故事。 记得开头这样写道:又到了妈妈要小建穿厚夹克、戴手套去幼儿园的日子。小建从来都不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山风把他房间的窗户吹得“咔吧咔吧”地响,而且好像才放学,都还没玩到什么,天就黑了,一下子就得去睡觉了。小建最讨厌太阳下山之后,家里什么都变得好大、好暗,还有许多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怪影子会粘到窗户上来,到处都是听起来很可怕的怪声音。一想到吃完饭后,就得自己一个人去洗澡、睡觉,小建的心脏便会一直乱跳,那种随时随地害怕的感觉,让小建整个晚上都浑身不舒服。即使尿很急

  • 孩子胆小、怯懦:原因及对策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孩子,见生人就哭,不敢自己去做事,处处需要大人陪着,我们平时称这种孩子是胆小怯懦。这是什么原因呢? 1 、与家庭环境有关。有些孩子生活范围很小,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看,很少带孩子出去玩,接触外人也少,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这样的孩子一见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闹,如果送托儿所,碰上新环境、新老师更是胆

  •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竞争时代,人类辉煌的过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人类美好未来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而且未来在急切呼唤创造性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所以我们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时,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获得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门径,好奇、好问、探究、发现、创造往往都是密切相关的。科学家培根说过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周围

  • 宝宝“脾气大”怎么办

    宝宝“脾气大”怎么办 发脾气是小儿发泄不高兴、不满意的一种方式,有时也是用来威胁成人的反抗手段。这时孩子会大哭大叫、坐在地上耍赖,甚至躺在地上打滚。两岁多的小儿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对很多事情都有好奇心,也喜欢模仿大人做某些事。他有时要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结果当然很不顺心,做不好就发脾气,用哭闹来宣泄不满情绪。遇到这种时候,家长不要训斥孩子,要耐心地帮助他完成。如果事情的确做不到,家长可以引导他玩他喜欢的游戏,转移注意力。但也有些时候,小儿发脾气是为了让家长答应他不合理的要求,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如果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