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把课堂让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与反思》

把课堂让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与反思》

更新时间:2016-11-15 15:58:01

《把课堂让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与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唐叶晔,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案例】

小朋友们,之前我们认识了乘法,那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什么样的题目要用乘法来解决呢?

今天我们就来完成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一、    练习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几个简单的问题:

出示:6个6相加是多少?

      6和6相乘是多少?

      2个6相加是多少?

      6和6相加是多少?

      2个6相乘是多少?

请小朋友拿出自备本,独立完成

师巡视,选一本展示

小朋友们对照一下,你和他的一样吗?有不一样的同学请你说哪里不一样?

二、    交流前置性作业

接下来请小朋友拿出前置性作业,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1、









每盘有( )个桃,有( )盘,要求一共有几个桃,就是求( )个(  )相加

(1)加法算式:

                           ,

(2)乘法算式:



                                 。

2、















3、



4、



3人浇了多少棵树?6人呢?



5、儿童乐园门票每人3元,小红和3个好朋友一起去玩,一共要花多少钱?





在交流的时候请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这么解决?

2、有哪些地方时比较容易错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你还有什么疑问?

师提出小组交流的要求:

1、每组选两个题目进行交流

2、小组长负责让组里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组成员开始交流

师巡视,了解各组交流情况

指名小组成员上台交流

指名其他同学提问

师小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需要大家注意的,希望同学们听了刚才几个同学的提醒,以后在解题的时候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三、    练习

师出示练习,请小朋友们自己读题,独立完成这些解决问题。







【反思】

“乘法”这一学习内容,是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低年级学生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理解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是一堂练习课,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我出了5个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完成,并思考自己完成的过程,课上进行一些交流。

通过这样的一堂练习课,我发现了很多问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小组交流的效率不高;学生不会质疑。

小组交流要做到有效,小组讨论时可以有几个步骤:(1)一定要让小组长有一个明确的分工,谁先说,谁跟着说,(2)说的同学站起来说声音响亮,听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了别忘了给掌声。(3)同学们在听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同学说得不好或说错了,等同学们说完了再提出意见。(4)如果小组里面的同学不会说的时候,就找小组的同学来教一教。在这个过程,老师还要加强检查看看哪个小组发言得好的,就及时鼓励,哪个小组不说的就要及时地指出。积极上来说的同学或小组可以给予加分,经常不说或者其他同学在说的时候在开小差做其他事情的要扣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要知道不能因为你一个人而让整个组扣分。

由于交流时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交流前置性作业用的很多的时间,没有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当堂练习,没有检验学生这节课的收获到底有多少。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还不够,往往很多时候,老师怕学生讲的不够到位,怕学生讲的声音太低,有的学生没有听到,不断地重复学生的发言;老师怕学生语言表达不够精炼,浪费时间,从而不断地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样就打击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积极性,时间久了,很多学生就不愿意说了。

我相信,只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
相关阅读
推荐
  •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试题(冀教版)

    表内乘法和除法练习题 姓名: 评价: 1、把一根木头锯成8段,每锯一段需要5分钟,锯完这根木头要用多少分钟? 2、 同学们围成一个正方形做游戏,每边站6人,一共有多少人? 3、38与一个数的和是96,这个数是多少? 4、7的3倍与7个3的意思相同。 ( ) 5、小英今年3岁,哥哥今年12岁,6年以后,哥哥的年龄是小英年龄的几倍? 6、一个篮球要14元,买一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2个铅笔盒,买一个篮球和一个铅笔盒一共要用多少钱? 7、二年级有女生12人,男生比女生多5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8、妈妈买了12斤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二下第60页《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2.经历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借助直观,数形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三角形学具、草莓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周末的时候都有哪些活动?看来大家的活动啊都非常丰富。老师班里的孩子也是如此,上周六啊,就有一些小朋友去摘草莓了,我们一

  • 在层层积累中建构数单位 ——《认识千以内数》教学实录

    一、估算导入(1)师出示图片引导:一个班大约40人, 2个班大约多少人? 生:80人。师:80比100?生:80比100小20。师:一个年级3个班呢?你感觉比100? 生:120人,比100多。 (2)师:是啊,今天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 初步感受不同的计数单位 师: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个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在百位上画1颗算珠表示1个百。 师:请你再在计数器上添一颗算珠,现在表示多少?在计数器上画算珠表示该数。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实物展示学生想法。呈现顺序:A添在个位上

  •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这个星期教学了《厘米和米的认识》,主要是用尺子量课本、铅笔盒、可桌的长度等,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可是在作业中,常会碰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作业:一棵大树高5厘米、小红的身高130米、床长2厘米这样的错误。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长度单位这个概念,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什么东西是厘米、米呢,学习之前可能听说过,可究竟一厘米有多长,一米有多长,学生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在教学时应当重视计量单位观念的形成,并将这

  • 从学生形象思维出发,再利用抽象的分析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多少这类问题知识基础之上开展的,由原来的问题,变成了现在的条件,由原来的条件,变成了现在的问题,这也是在例题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的。 一、形象思维不可少 在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提出问题之后,老师也开始组织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学具是我们数学学习的好伙伴,这堂课小朋友们会继续利用这个好伙伴帮助我们一起探索问题。我们用圆片首先摆出了小英做得花的朵数,有11个,那小华的朵数是多少呢?请你用圆片来试着摆一摆。在学生动手操作之

  • “分”字里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

    在教学认识除法中的第一课时内容认识平均分时,我首先引出了分这个字:小朋友们,今天曹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字,分(板书:分)读作什么?学生齐读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小组等等,但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随后请学生来分6个桃:把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这是书上的原话)学生们反应很快,一双双小手刷刷地举了起来,都希望

  • 培养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无处不在

    培养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发现,一道练习题也有另一片天地。最近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有一题是观察、比较写出类似的算式: 963-369=549 853-358=495 753-357=396 594+495=1089; 495+594=1089 ; 396+693=1089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写数计算,并质疑是不是所有的三位数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哪些数不能?学生在反复的动手计算中寻求答案。有学生首先发现100不行,接着发现类似 101 、 202 、 111 、 222 、 201 、 3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大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