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以幼儿为本,多元化的探索》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环境,是幼儿成长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为幼儿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所以,幼儿园应创设多元化的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环境的创设。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得到有效地互动,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真正体现环境的教育的价值。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成长关键期。而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
(二)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三)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
由此可见,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幼儿园应创设多元化的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环境的创设。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得到有效地互动,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的环境是支持与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广义的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园外部环境,包括家庭、社区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国家政策等;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是幼儿教师和幼儿直接参与其中,并体验到的特定的幼儿园物质、心理环境的总和。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整合趋势下,环境创设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具有激发性,使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教师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各种操作,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开端,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和探索环境。幼儿园的环境不应是简单地美观,而应有环境本身的教育价值,为幼儿园教学服务,为幼儿发展服务。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教师、幼儿与环境间的良好互动。良好的教育环境,会使主题活动更加生动、饱满,更有意义。
(1)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学习兴趣极易受环境的影响,他们在具体的环境刺激下,得到感知经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条件。如物质材料的投放、教师态度、班组氛围等。如在开学初,幼儿刚接触到一个新的环境,接解到新老师, 新同伴,往往会造成情绪上的紧张和心理上的不安,形成入园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幼儿入园前,老师召开新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上,老师首先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和了解,增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让家长了解和关注幼儿园的工作,达成教育上的一致。向家长讲解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请家长回家引导、鼓励幼儿,做好幼儿入园前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同时,教师在幼儿园也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在幼儿入园后,首先让幼儿喜欢幼儿园的一切,要给幼儿一种亲切感。教师用亲切的表情、动作和言亲近孩子,关心他们。给孩子以心理上的慰藉。其次,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到其中,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引导他们和同伴间合作玩,增进同伴间的了解。这样,幼儿觉得幼儿园有吸引他的因素,幼儿才能高兴地入园,积极地参与活动。其次,教师还要关心幼儿,关注幼儿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材料,如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幼儿集中在某几个区域玩,而某个区域人数很少或没有人玩,这时,教师就应该想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是投放的材料不够丰富,材料不够吸引幼儿还是幼儿玩这种材料时出现困难。这时,教师细心观察,介入幼儿的活动中,便可以了解到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区域材料的投放。如,在益智区,前几天幼儿还很喜欢玩拼图游戏,过几天,他们往往会兴趣减退。这时,教师可以变换投放的材料,再次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可以将拼图的内容换成幼儿喜爱的动画人物拼图,喜欢吃的食物拼图,以及幼儿的照片拼图,老师的照片拼图,都可以激发幼儿重新探索的兴趣。又如,幼儿在玩串珠子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将老师和幼儿的头像或者幼儿喜爱的人物头像投放在区域中,幼儿将串完的项链挂在自己喜欢的人物脖子上,激发他们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2)环境特有的隐性教育功能。
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有意识地将本次主题活动的材料投放出来,必将引发幼儿对这些材料的探索欲望。“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必将出现在幼儿的大脑中。那么,一切就水到渠成。开展本次主题活动时,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有效性也不言而喻了。主题活动结束时,往往幼儿兴趣未减,那么先将本次活动的材料和探究成果作为一个积累,投放在区域中,作为一种活动的延伸,也可满足幼儿的需求。
(3)环境促进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共同讨论,互相沟通,良好的互动,增进了同伴间的了解、信任。使他们更快地融入了集体,使活动更加有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适时地介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学习障碍。那么,随时调整和改变预设的内容,达到更加满意的活动效果。
三、如何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呢?
(一)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
1、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本,创设幼儿喜欢的环境。
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需求,从幼儿的角度,尊重幼儿,体现幼儿自主的原则
幼儿园物质环境之墙面创设
墙面创设应选择内容应生活化,是幼儿所熟悉和了解的。②这也正体现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其次,色彩应鲜明,以亮色为主。最后,造型应夸张,充满童趣,赋予画面以情感色彩,能感染幼儿。
幼儿园物质环境之区域环境创设
第一,区域要划分合理,注意区与区之间要有隔断,体现动静结合。第二,有明显的区域名称、人数限制标志。第三,材料应丰富多样,具有可操作性,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第四,区域活动规则意识的培养。应让幼儿参与讨论区域活动的规则,进行自主管理。如我班在区域活动前,我和幼儿对每个区域的规则进行商讨,幼儿在制定读书屋的规则时,幼儿的想法很多,有的说:“要轻轻拿书”有的说:“我爱护书,不能撕书”还有的说:“不应该大声说话,会影响别人的”等等。我将幼儿的想法整理出来,粘贴在读书屋的门上,除此之外,我们每天推选一个读书屋的管理员,既能强化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更重要的还能培养幼儿的班级责任感。那么,在今下来区域活动中,幼儿真的能井然有序地看书了。第五,关注材料的低结构、多元化。如在美工区,师幼共同搜集废旧物品(牙膏盒、一次性纸杯、啤酒瓶等),教师引导幼儿变废为宝,幼儿可以用牙膏盒剪贴制作大高楼;用一次性纸杯制作菊花;用橡皮泥装饰啤酒瓶等。既丰富了区域材料,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又如,在积木区,除了投放幼儿园为幼儿购买的各种积木外,幼儿搜集的各种大小不等的纸盒、易拉罐、奶粉罐等,都可以做为幼儿搭建的材料。在幼儿搭建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体会到搭建的乐趣,还能关注到材料的形状、颜色、及数量的概念,这是一种无形的渗透。第六,区域活动开展时,教师应细心观察,适时介入,引导幼儿。这样,教师才能更多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材料的投放。
2、给幼儿权利,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
环境创设不应单纯体现教师的想法以及教师硬性的装饰,这样美观而无教育价值,使环境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脱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强调了孩子的自主性,那么幼儿园环境不再是静态的美观,而是一种动态的语言,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大胆地想象和创造。幼儿真正成为了环境的主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环境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如大班幼儿在布置主题看板《祖国妈妈我爱你》中,教师在看板上预设了中国地图的轮廓,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祖国各地有代表性的建筑或景点,粘贴在中国地图的相应位置上,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让幼儿对中国有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之情。除此之外,幼儿在了解了少数民族服饰后,自己动手画画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将自己的作品剪贴到看板上,更增进了幼儿对各民族兄弟姐妹的了解和热爱。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心理环境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着幼儿的发展。④幼儿园心理环境包括教师的态度、师生关系、幼儿之间的关系等。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幼儿园的心理环境,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方面,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可感受、可体验到的。幼儿对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感受,影响着幼儿对于幼儿园的态度,影响着幼儿在园生活的质量和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1)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应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每位幼儿参与到其中,培养幼儿自信,自强,自立,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2) 教师应“一视同仁”,尊重、热爱每位幼儿,关心每位幼儿,因材施教,让幼儿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被关注。教师应成为他们游戏时的合作伙伴,学习时的指引方向,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友好和谐的班级氛围。鼓励胆小内向的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引导胆大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差的幼儿,培养他们为别人服务的意识和班级责任感。
(4) 教师要积极进取,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放手给幼儿活动的空间,多给幼儿自由的探索和创造空间,多给幼儿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在备课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细心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多与幼儿沟通,了解幼儿的困惑,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增进师生感情,在进行主题活动时,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5)建立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良好关系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教师之间还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和幼儿都有喜欢交往的对象,通过交往活动,使各自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通过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消除教师和幼儿之间人的冷漠,消除幼儿的紧张,避免孤僻现象的产生。教师应了解幼儿交往过程中的方式和障碍,以便针对幼儿的交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同时,教师应成为幼儿人际交往的榜样,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要有团结合作的关系,教师应以乐观、向上、热情饱满的工作状态对待工作,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在与幼儿的事交往中,应和蔼、亲切,给幼儿心理上的安全感。
(三)家长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1、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辅助和条件。各行各业的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知识宝库。我们请做医生的家长到园讲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洗手的重要性等;请做交警的家长到园讲交通安全知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专业人士和幼儿的良好互动,让整个学习氛围更浓,幼儿印象更加深刻,得到的知识也更专业
2、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家长是幼儿直接效仿的对象,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合作。创设一个温馨、平等的家庭环境,幼儿会更加自信、自立、友善。因此,幼儿园应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请家长配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园共同努力,关注幼儿成长,让幼儿在家、在园都处在和谐的良好氛围中,让幼儿体会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这样孩子才能得到身心健康发展。
3、社会是幼儿学习的生动课堂。
社会大环境也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之一。让幼儿接触社会、融入自然,是幼儿园教育的必要途径。如,我们带孩子到附近公园云散步。有个细心的孩子发现草丛中有垃圾,这时,老师马上表扬了他,并启发孩子,怎样保护环境,孩子们都说:“不乱丢垃圾”“看到垃圾应拣起来丢到垃圾箱”。说完,孩子们当起了环保小卫士,纷纷蹲下来,寻找草丛中的垃圾。教师又继续引导,那我们怎样让周围的人都知道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呢?有的孩子说:“做一个环境标志”,回到教室,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描绘着公园里美丽的春天,并在画上设计了环境标志,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此次活动,在让孩子观察春天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孩子们用行动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的热爱之情,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本,以幼儿发展为原则,充分考虑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家园共同创设一个适宜幼儿发展的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尊重幼儿,热爱幼儿,关注幼儿。正确引导,适时鼓励,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从而,使每位幼儿都能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