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玩中探索激发幼儿活动创作兴趣》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是当前幼儿教育活动的一个鲜明主题,它融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于一体,以“真、善、美”辨证统一理论为基础,从幼儿性格、思维等特点出发,选择幼儿直接感知的自然和科学现象,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精神。
让幼儿参与活动,接受教育,培养兴趣是关键。实践证明: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能够积极寻找满足兴趣的途径。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幼儿参与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中的兴趣培养。
一、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科学与艺术整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是幼儿欢乐的乐园。从人的形式到电脑、从天上的星星到地上的电灯以及云、雨、雪、雷、闪等幼儿身边出现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无不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到神奇。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受到科学与艺术的教育,必须要有良好的个人心态和可供孩子操作、观察、游戏的某些材料。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培养幼儿对科学和艺术的良好态度
心理研究表明:母亲在场会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操作;当母亲离开时,其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婴儿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因此,教师要用自己对科学艺术探索的精神来感染幼儿,为其创设一个和谐、具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应尽可能使
幼儿与自己之间形成较好的安全性的母亲般的依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不仅需要成人回答他们的疑问,更需要成人对他们的好奇好问的探索加以教师的支持,就会态度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宽松和谐的气氛能活跃幼儿的思维,好奇心更强 ,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更高。如:初春的一次饭后散步,我班的几名小朋友在树底下发现了一个小洞洞:“这是谁的家?是小蚂蚁的家吗?咱们找小蚂蚁玩吧。”于是幼儿三三两两的开始寻找蚂蚁,然而蚂蚁没有出现。“蚂蚁没有出来是不是没有东西吃?是不是没有朋友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着,于是我鼓励到:“那我们就按自己的猜想试一试吧”。于是,每逢户外活动或散步时,孩子就会在蚂蚁可能出现的地方撒上好吃的食物并大声呼唤着蚂蚁,表示愿意做它的好朋友------可是蚂蚁还是没有出现,孩子们疑惑了。我乘机提示幼儿是不是小蚂蚁怕冷不敢出来?幼儿来了兴趣,通过探索观察,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蚂蚁真的怕冷,气温升高了蚂蚁才会出来。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大家在看蚂蚁时,有的幼儿不小心踩死了蚂蚁。于是我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既方便观察蚂蚁 又不伤害它们呢?有的孩子说如果能把蚂蚁装到盒子里就好了。于是我就顺水推舟:“那我们做个蚂蚁观察器吧”!提议得到孩子们的完全赞同。“做一个啥样的观察器呢?”我进一步引导幼儿们思考。有的说用牙膏盒、有 的说用酸奶瓶------孩子们七手八脚地忙了起来,就这样,孩子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蚂蚁观察器。并把观察器里放上了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然后把观察器防到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兴奋地等待着蚂蚁的到来。通过观察,幼儿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小蚂蚁喜欢吃甜食。
一次有价值的小蚂蚁探索,幼儿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不由自主地利用各种形式来表现小蚂蚁,有的幼儿用笔画、有的幼儿用西瓜籽粘贴、有的幼儿用橡皮泥捏------孩子们在活动中真正有了收获,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2、提供富有的材料,让幼儿在玩中探索
好玩是幼儿的天性,科学与艺术整合活动的安排形式也必须体现孩子们的玩中发现、玩中探索、玩中创造的特性。让幼儿玩必须得有材料,应当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不断地动手操作探索、动脑思考,才能使幼儿去感知生活中的知识并获得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要重过程,轻结果。即通过幼儿对材料操作,让他们经历一个操作、发现、 合作、交流、创造的科学探索过程,让幼儿在亲身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科学的兴趣。 如:在认识磁铁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必要的操作材料后,首先让幼儿 自己动手操作,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并适时地启发提问。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磁铁能直接吸铁,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又发现了磁铁的新用途,并发明了“磁铁印画”、“利用磁铁表演木偶剧”等,由于幼儿亲身感受周围各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致结束,使幼儿感受到自己能力的存在及成功后的喜悦,他们也因感觉到自己成为发明家而自豪,从而更激发了幼儿对科学艺术活动的探索兴趣。
二、呵护好奇心,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地球引力,无不是从问题的发现开始。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处处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点燃孩子们智慧燃烧的火花,是创造的种子,是促使幼儿进行不断探索创作的不竭动力。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也是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根本之源。“天为什麽会下雨?为什麽太阳白天出现,而月亮只能在晚上出现?月亮为什麽有时会变成弯弯地月牙?地球是个球体,人为什麽不会滚下去?打雷是怎麽一回事?”等等。越是好奇问题就越多,这些提问是幼儿的纯真心声,从心理学角度说是幼儿新的认识需要与自己已有的心理水平不相 适应地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应持迎合鼓励的态度,不能就孩子的天真的提问一笑置之,更不能嘲笑孩子的提问,不然会使孩子们再不想发问,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应有的好奇和热情,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另外,孩子的问题产生后,往往要得到答案,因此在帮助孩子们解决这些问题时,要引导孩子们自主进行探究。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给孩子讲得应该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尽量多些。”所以对幼儿的问题并不是有问必答,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出答案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的反问,启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合作、交流、学习,鼓励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和探索思考找出答案,从而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形式的选择,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良好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因此在课题实验中,我注重使用科学艺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根据幼儿的需要,灵活使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注意到直观性,内容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游戏性。
1、教师要善于捕捉和点燃幼儿的想象的火花
这就要求教师在心里和感情上要来一个“返老还童”,设法熟悉幼儿的心理,窥幼儿之所想,施幼儿之所乐,避幼儿之所厌,教师不应强求幼儿做什麽,怎麽做,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如: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学习“可爱的小星星”,对小星星产生了兴趣,课后幼儿在本子上画起了小星星,我顺势引导,幼儿虽有兴趣,但画星星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去解决这一难点,我在活动中强调了一个“玩”字,我根据小星星的形状,自编了一首儿歌,幼儿边画边说儿歌“两腿分开站地上,伸出两只胳膊变戏法,一条线连起左手和右脚,一条线连起右手和左脚,变、变、变,一个小星星变出来。”很快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星星出现在画面上。
2、教师要做幼儿想象中的“导游”,引导幼儿想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把大脑比做一颗恒星,想象就是恒星四射的光芒。教师要善于启发幼儿,打开幼儿想象的闸门。如:在艺术活动“水”,幼儿通过在科学活动中玩水、看水、品尝水、谈论水,对水有了科学的认识,但是否能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表现水,我真还有点担心,但其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相信,幼儿不仅画出了水,而且,有几名幼儿还很有创意地画出了流动的水,有的画了一层水波纹、有的画了几快石头,在旁边画线代表水,当线条遇到小石头是改变了路线饶过小石头流走了。当问起幼儿为什麽这样画时,他说:“水是流动的呀,小河里的水不就是这样流的吗?”由此可见孩子们不仅具有想象力,而且较为丰富的想象力。记得在讲述未来的大树时,幼儿的想象力简直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笔下的大树无奇不有,无奇不能,他们对未来的大树充满了幻想,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十分丰富。看!这是我们班孙泽浩小朋友描述的未来大树:“未来的大树上面长着书包,我在这棵神奇的树上的大树上拿下一个书包,不小心把一棵树枝也碰掉了,我发现这棵树枝竟然是一枝铅笔,一阵风吹过,从树上落下几片树叶,我仔细一看,呀!落在地上的树叶变成了本子,我拿起铅笔在本子上画了一匹马,转眼之间,这匹马变活了,我画了许多小动物,我画呀,画呀,一会儿眼前就成了一个大大的动物园”。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注意启发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四、利用区角游戏,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利用幼儿园的区角游戏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区域内材料丰富,蕴藏着艺术创造和科学知识,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良好环境。
1、创设有利于幼儿自由探索的物质环境。
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是孩子们自由探索、自由操作的重要保证,鉴于这一点,我们将区角活动和科艺活动有机结合,将一部分科艺活动材料放到幼儿区角活动中,幼儿在没有压力和框架的状态下,随时随地直接操作,自由进行探索,感受成功的喜悦。我为孩子建立了“科学发现区”,并投放了有关光、电、力等方面的玩具和材料,供幼儿操作、观察、游戏,直接感知某些科学现象,了解和体验初浅的科学原理,在玩玩做做中萌发对
科学探索的兴趣。在操作中允许孩子犯错误,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温馨、安全的心理环境,允许孩子“破坏性”学习,所谓“破坏性”学习就是把一件完整的物品拆开,观察其内部构造,获得感性认识。孩子的学习或者说一些经验的获得多是通过“破坏”得来的。比如玩一件新玩具,他为了知道里面有什麽?是怎样的?故意拆开来看看,研究研究,从某中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让活动区角真正成为孩子探索科学、自由表现的乐园
为了使活动区真正成为孩子探索科学、自由表现的乐园,在区角的定位上要突破陈规,深入更多的“游戏”成分、科学探索成分和艺术成分。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这里游戏仍为幼儿所喜爱,科学与艺术活动游戏的结果使幼儿易于观察,游戏的色彩易引起他们的参与兴趣。如:在认识磁铁时,幼儿在游戏区玩《跳舞的姥姥》游戏,让幼儿再次认识磁铁的功能,玩《追着跑的小人》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磁铁的南北极。再如:认识服装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活动区中自由翻看画片发现美,为服装进行搭配;穿上漂亮的衣服进行角色表演;给娃娃家的孩子穿适合季节的衣服来表现美;为娃娃制作适合季节的服装;随意为娃娃装饰衣服鞋帽来创造美等。在整个游戏活动中,个体不断进步,孩子的判断能力受到教育,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由此可见,只有根据幼儿的特点来设计具体的、形象的教学方法,幼儿才能愉快地参与活动,才能激发幼儿情趣。
综上所述,唤起幼儿的兴趣是活动的关键,而引导幼儿动脑、动手探索是整个活动的核心。一切鲜明的、非同异常的事物作为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段是很诱人的,所以通过实验,我又深刻的感受到:在科艺整合活动中,我们和幼儿是共同成长的,不但幼儿身心得到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具有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我与幼儿犹如一同走进了美的殿堂,观察感受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共同探索身边的各种科学秘密,发现其中的美,提高了幼儿的艺术感受力 ,丰富了幼儿的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