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
教育随笔:兴趣与教育

教育随笔:兴趣与教育

更新时间:2021-05-04 13:49:19

《教育随笔:兴趣与教育》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每周周二和周五下午是专门的区域时间,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雪花片一直在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性格外向或内向,我不禁在思考,孩子们的兴趣从何而来?
一、孩子的兴趣来源于事物的本身
我猜测,是因为雪花片可以随心所欲的操作,可以和其他人合作,可以得到别人的羡慕的眼光,雪花片就是材料投放中的可操作、“半成”的材料,它符合玩具投放的要求;但是我想他最大的优点是不被定义,任何类型的东西都可以用雪花片完成,可以是外卖箱,可以是枪,可以是电话,可以是花环,雪花片的吸引人之处就在于他不被定义,他没有好坏,仿佛任何一个形状都可以是一个故事。
二、孩子的兴趣来源于表现内心的自己
琳青小朋友是一位非常内向的小朋友,在集体教学中鲜少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可是在雪花片的拼插过程他充满了兴趣,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他”,手中拿着枪时,他是一位充满斗志的小解放军;手中拿着陀螺时,他是一位有竞技精神的“玩家”;手中拿着花环的时候,他又成为一位温柔的小男孩,他通过百变的雪花片表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原来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就是他的兴趣来源。
而梓溪小朋友却是位非常外向的孩子,他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一直不停的又说又动,活力无限,想吸引到所有人的目光,可是在雪花片的拼插过程中,他表现出了专注和安静,一个精致的奥特曼,可以让他尽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插完以后还会兴致勃勃的拿给我看,想得到我的点评,本以为“动若脱兔”的他不会投入某一件事情,他却那么认真和专注,原来短暂的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就是他的兴趣来源。
不管是性格如何的小朋友,都能对雪花片的拼插产生兴趣,这说明除了雪花片本身的魅力,在玩的过程中尽情的释放自己,是他们的兴趣来源。
三、孩子的兴趣来源于获得新鲜的体验
不止在玩的时候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在集体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能尽情的释放自己,就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不止是事物本身具有“不被定义的、自由的、具有挑战性”的特点。不管是画画还是折纸,每次都能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都能表达自己、释放自己,他们在做作品时都能做独一无二的“我”,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活动,都是未知的,就像玩区域一样,这次和他玩、下次和他玩,每次收获的结果都不同,每次收获的体验也不同。
四、孩子的兴趣来源于满足感和成功的体验
天气清爽,本想进行户外活动,另有安排就改回了室内,本以为他们会有情绪,可是当我们回到班级的时候,问孩子们:“你们想做些什么?”有的孩子说“我要剪纸”,有的孩子说“我要画画”,这使我很惊讶,我发现他们已经在兴趣中延伸出了满足感,总怕让他们“厌烦”的我,心里多了一点安慰,这一点满足感又继续让他们对某个事物充满兴趣,兴趣和满足感总是息息相关,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五、孩子的兴趣需要教师的“导入”
不断探索孩子们的兴趣从何而来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总想给他们投放各种各样新鲜的东西,但是我发现许多东西他们只新鲜了一阵,可能因为这个东西有局限,不能随心所欲的操作,不能延伸出更多的玩法,可能是因为这个东西已经无法使他们获得满足感。不断与孩子思想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折纸本身可能是无趣的,但我总是告诉他们,折纸后可以添画,折纸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一张简单的纸,可以折出任何东西。当我们把所有的事物都附上神奇的快乐和满足时,相信一切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难事,这是正面教育的意义,夸奖对于孩子代表着满足、喜悦,更代表了对所作事情的下一次尝试和兴趣。兴趣总是从“无趣”开始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在无趣的事物中延伸出满足感和成就感,他们下次会继续尝试,所有的事物都被赋予了生命,因为他们寄托了快乐和满足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兴趣可以从事物的本身而来,从尽情的释放自己而来,从每一次新鲜的体验而来,也可以从无限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来,而教育也就从兴趣中来,再到兴趣中去。
杨搏硕2021.04
相关阅读
推荐
  • 民间童谣,形式新颖,体会快乐

    为了让家长亲身体会到幼儿园活动的课堂活动氛围,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及成长情况,以进一步增进幼儿园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同时让家长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以更好地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家园配合。11月5日上午,我园举行了一次大四班的家长开放日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展现了新的教育观,寓教于乐,还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参与性,同时又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充分展示了我们教师的才能,并在活动中渗透了我们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工作得到家长的好评,先就谈谈自己的观

  • 从同课异执中观幼儿的回应

    在周一上午,我作为一名高级教师,参与观摩了四位年轻教师的两个教学活动。在听课前,我的目的是观察、记录幼儿的情绪、注意力和知识能力的准备三方面,幼儿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如何把握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和需要,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我将结合两个教学活动进行阐述。 课例一:儿歌:蛤蟆大姐穿新衣 1、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环节上,两位教师都能够围绕儿歌的主人公和主要物品花裙子来展开,激发幼儿的情绪和注意力,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作用。好,让幼儿仔细来听一听:蛤蟆大姐的花裙子

  • 改变一下自己带班的方式

    有一天,我在带班的时候,配班的老师问我一个问题:春游的集体照是这么贴在成长册上的吗?我大略地看了一下,然后就说:对的。等到中午的时候,我细细看了一下配班老师做的成长册页面,才发现原来,把集体照与另外一张集体照搞错了,马上让她重新粘贴。我后悔因为我的粗心让配班老师做了无用功。 后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发现自己其实是在心情比较紧张的时候来做这个事情的,所以才会出错。 所以,到了今天我才发现自己,其实我在带班的时候精神是高度紧张的,也许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的。这也许是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面对这么多的活泼的

  • 孩子性格的形成受环境色彩的影响

    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本来很平和的心境,一到了某种颜色的氛围中,就会莫名其妙地焦躁起来,久久不能平静。反之,有时本来心里乱糟糟的,一到某种色彩环境下,很快就心平气和了。 曾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过去英国伦敦的菲里埃大桥的桥身是黑色的,常常有人从桥上跳水自杀。由于每年从桥上跳水自杀的人数太惊人了,伦敦市议会督促皇家科学院的科研人员追查原因。在连续三年都没找出好半岛的无奈情况下,英国政府试着将黑色的桥身换掉,这下奇迹竟发生了:桥身自从改为蓝色后,跳桥自杀的人数当年就减少了56.4%。 也有人提出:孩子性格的

  • 形式多样的离园活动,发挥离园环节的教育功能

    离园前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环节,教师如果能组织好。离园前活动就给幼儿一日的幼儿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离园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教师不能忽略,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一个温馨的、安静的氛围,组织并和幼儿一起活动,热情的接待家长与个别家长交流幼儿的表现,亲切的与幼儿说再见,使幼儿能高兴地来幼儿园。那么怎样能做好这

  • 课堂教学常规,活动要有动静搭配

    无数次的实践活动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

  • 规矩在"玩"中潜移默化

    小班幼儿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而游戏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能让孩子自己主动进行的活动,也是小班幼儿开展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 引导幼儿快速回坐位并静下来和练习坐姿的故事游戏。听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幼儿做小猪,我做大灰狼,坐位就是小猪的家,小猪要把坐位放得很整齐,坐姿正确,要是坐位东倒西歪,大灰狼一吹坐位就飞走了;听了《小兔乖乖》的故事,我们就把以前常用的一、二、三,静下来,敲小铃小手放在小腿上,改为了,小兔子乖乖,把门关起来,腿是两扇门,手是门上锁,很乐意做;让孩

  • 分组教学的不同教学形式在早期阅读中的不同体现

    在这一段时期,随着我园对早期阅读活动研究的一步步深入,我们陆续开展了同课异构和阅读节等活动,让我们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研究和学习。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其丰富的技术性,收获很多。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最凸显的问题表现在了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上。正是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中,逐渐促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学方法的使用。下面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活动为例: 一、教学手段的不同 在第一组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我使用了多媒体教

  • 教育需要教师认真的察言观色

    每天的自主游戏是我们小(2)班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为了激发幼儿对游戏兴趣,我总是尽量想办法为幼儿准备各种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各种技能、练习交往能力。但是我发现,尽管老师会为幼儿准备比较丰富的游戏材料。可是,幼儿之间还是无法避免一些小矛盾,最令人头疼的就是争抢玩具这种情况。有时,有的幼儿一个人要独占很多玩具,全然不理会同伴的感受。 为了尽量减少和杜绝争抢玩具的行为。在游戏开始前,我向幼儿提出分享的要求。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察言观色,随机教育。 一、 观察幼儿友好的行为 。有的幼儿根据老师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