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区域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

区域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

更新时间:2014-07-21 06:43:50

《区域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内容提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理性观念的转变,并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探索兴趣,让幼儿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对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适度引导,启发探索,得出结论

四、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

五、 谨慎评价,激发探索欲望

关键词:激发、科学探索、欲望

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探索过程。幼儿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会给与特别的关注,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相对持久的探究活动。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幼儿发展的条件,它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不断向他们提供新信息、和可供他们自由探索的、自然的、科学的教育环境,使他们不断受到科学的熏陶,享受科学的乐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探索寻求答案。活动区是幼儿最喜欢的地方,在活动区中幼儿能够尽情的、自主地参与喜欢的游戏。它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高了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也让幼儿学会了交往的技能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分享,培养幼儿逐步形成责任感。

区域活动中,教师及时正确的指导,能够引起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的觉察他们提出的问题、困惑和需要,并适时介入,给予适当的支持、引导和帮助,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在科学探索区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活动材料,以便幼儿操作,进行科学探索。如: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望远镜、多棱镜;沙子、磁铁、木块、铁钉、橡皮泥、棉花、塑料瓶等有关沉浮的材料。

下面是我对探索区幼儿进行指导的具体做法:

观察实录(一)浮力的秘密

在今天的区域活动中,琳琳选择了探索区。来到探索区,琳琳发现了探索区新增添了许多东西,有磁铁、积木、电池、棉花、橡皮泥、塑料瓶等。他一看高兴极了,随手拿起了一块积木就扔进了水盆里,接着又分别拿了棉花、塑料尺子、塑料瓶、橡皮泥等分别扔进了水盆里。这时琳琳看着水盆里的东西,想了一会儿,就问我:“老师,这个真好玩儿。”我问他:“怎么好玩儿呀?”他说:“放在水里,有的漂在上面、有的沉在水里。”我接着问他:“你能告诉我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的?什么东西是沉在水里的吗?”他兴高采烈的告诉我说:“棉花、纸折的小船、塑料瓶等,它们都浮在水面上,;磁铁、玻璃球、橡皮泥它们沉在水里。”我对他的探索给予了及时的肯定,与此同时,我又对他说:“你试一试用什么办法能让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让沉入水里的东西浮在水面上呢?”我的话激发了琳琳探索欲望,他积极地去尝试用各种办法进行操作试验。琳琳为了让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沉入水底,经过多次探索,发现了一个好办法:把乒乓球的表面包了一些橡皮泥;小船沉入水底的办法是:在小船里装满了玻璃球;塑料瓶沉入水底的办法是:把塑料瓶的瓶盖打开,里面装满水、放入铁钉后再盖上盖子。在操作让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入水底,他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在尝试让沉入水底的东西浮在水面上时,他采用了多种方法都不能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他先把橡皮泥压成饼状,使直面积变大,放进水中没有成功。之后,他又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在他捏的时候我发现他没有捏好,有一个缺口,当他把捏好的碗放入水中的时候。水从缺口处浸进橡皮泥,结果又没有成功。这时他有些灰心,我对他说:“刚才这个没有成功,是因为你捏的那个碗有一个缺口,你试试想办法不让他有缺口会怎样?”经过再三试验,沉入水底的橡皮泥终于浮上来了,他高兴的跳了起来,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区域活动小结的时候,当他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小朋友时,大家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喝彩。在进行探索活动时,对幼儿没有任何指令性的要求,也不作暗示,只提出:“可以把各种材料的物品放入水中,看看什么会沉,什么会浮。”幼儿可以自由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尝试,并相互交流各自的发现。通过对各种材料不断的尝试操作,从而学会了思考,并在操作中寻找答案。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进行观察、发现,一旦有了结果,便会十分高兴,自信心油然而生。通过让幼儿亲自尝试,在活动中经过不断的操作、发现、调节,而没有让幼儿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指令,把他们对浮力引起的兴趣和探索浮力的需要有机地协调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措施:

1、当琳琳将各种材料的物品都放入水盆中,并且说:“真好玩儿”时,我注意到他并没有认真观察哪些物品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是沉入水里的,只是觉得好玩儿。针对这些情况,我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启发,从而他的好奇心不断被激起,又不断得到满足。由于我的适时介入,再次激起了他的探索欲望。

2、组织探索区的幼儿进行对磁铁、电池等物品的探索。

活动反思:

单一不变的活动区材料,小朋友们会感到乏味,及时对材料进行更换,不仅能调动其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动手、动脑的欲望。

在整个探索活动中,琳琳的探索兴趣一直都很高涨,在他的兴趣不够浓厚时,我的适时介入,给他提出了新的探索目标,从而又激起了他的探索兴趣。当他的结论被我和小朋友们认可时,他非常高兴,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的更高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

观察实录(二) 有趣的磁铁

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琳琳、军军等几个小朋友又选择了“科学探索区” ,他们来到探索区后,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进行尝试操作。只见琳琳拿起磁铁,在尽情的玩儿,一会儿拿着磁铁滚着玩儿,一会儿又将磁铁排成一队,玩着玩着的时候,他发现了两块磁铁有时能吸在一起,有时却互相排斥。他发现这一现象后,跑来问我,老师,这是怎么回事?我没有立刻告诉他们答案,而是提出:“是不是所有的磁铁都有这种现象?还是只有你手中的磁铁会这样?”这下激起了他的探索兴趣,他又回到了探索区,为了尽快得出结论,他叫了他的好朋友军军、明明,让他们和自己一起操作。他们仔细认真地动手尝试,不打一会儿,就全部尝试完毕。他们操作后得出结论:“所有磁铁都有这种特性。”在他们操作结束、得出结论后,我才告诉他:“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小朋友们对磁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磁铁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我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尝试:“磁铁能够吸起哪些东西?隔着物体能否将铁制品吸起?”小朋友们的兴致高涨,都积极尝试,寻求答案。

在投放这些活动材料时,我担心幼儿对此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不感兴趣,所以就特别关注此活动区幼儿的表现。

琳琳是一个性格外向、爱发脾气、活泼好动、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无论什么东西他都要动手去摸一摸。他妈妈讲他为了搞明白“电动玩具为什么会跑?”竟然把家里的电动玩具拆开,看个究竟,寻找答案。他总爱问“为什么?”是个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孩子,敢于大胆尝试,做事非常认真,遇到事情总要弄明白。

琳琳在用磁铁搭“楼房”时,因为它不了解“磁铁”的特性,没有将磁铁的正、负极进行合理的搭配,所以没有搭起楼房,他有些失望。这时,我及时地介入,引导他寻找楼房搭不起来的原因。首先,我引导他用两块磁铁进行尝试,从而得出“磁铁”的特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当他明白了磁铁的特性后,很快就将楼房搭起来了,在整个过程中,琳琳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在我的启发引导下,终于顺利达到了目的。

活动反思:

为了引导幼儿探索、了解“磁铁”的特性,小朋友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给予了适时的启发、引导,使他们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为其创造实践的机会,努力构建以幼儿为实践主体的教育方法,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做到“幼儿能做的事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我没有过多地限制和干预。而是给幼儿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后,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探索时间,给他们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引导,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最常用的办法,必要时教师在进行适度引导,启发幼儿做进一步探索。为了引导幼儿探索、了解磁铁的穿透性,小朋友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给予了适时的启发、引导,使他们从实践中得出结论:“磁铁能直接吸铁也能隔着物体吸铁。”这样的操作过程,正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使幼儿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开拓了幼儿的思维。教师始终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以上实例是我对琳琳在“科学探索区”的连续观察。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发展智力和好奇心,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萌发对大自然及周围事物的关注。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营造一个自然的学科学的氛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不仅为了让他们获取这些问题的答案,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地引导,耐心地指点,不能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一笑置之,应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寻求答案。通过科学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即便是他们在游戏中还不能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但对科学现象的体验已悄悄地种植在他们的心里。

总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理性观念的转变,并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探索兴趣,让幼儿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早期教育、幼儿教育
相关阅读
推荐
  • 科学活动中找到了纸趣的“味”——《快快鼓起来》反思

    纸趣艺术与其他各领域有机整合,是幼儿园纸趣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次设计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活动中,科学教育与纸趣教学自然地相互渗透。教材分析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让幼儿明显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是我们小朋友游戏的好伙伴。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幼儿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本次活动就是围绕幼儿的好奇心:怎样吹让纸球鼓起来要快?大纸球与小纸球比赛。调动起幼儿探索的愿望,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以

  • 谈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谈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幼儿园 钱亚娟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由外界情景诱发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事情开展的一种科学活动。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周围物质世界紧密相联,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发生。这种活动延续的长短,参与活动人数的多少,都由幼儿自己决定,教师实现既没有活动计划,也不为活动提供设备和材料。由于这类活动有强烈的内部动机。因此,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探索的迫切性都可强于有计划的科学活动,其内容发广泛、丰富性、生动性也是有计划的科学活动不能比拟的。但由于受 幼儿知识的局限性

  • 《材料与幼儿探究式学习活动》研究报告

    大桥局幼儿园 万彩霞 贺剑虹 一. 问题的提出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材料的直接操作。因此, 幼 儿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材料。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园教师在科学活动中选择使用操作材料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调查问卷统计表明:教师们都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知道在科学操作活动应为幼儿提供数

  • 让幼儿动手动脑探索发现的过程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韭菜、葱、大蒜它们之间的不同特征,并能够将他们区分出来。在活动前,我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为活动准备些大蒜叶子,家长都特别的配合,带来了许多的大蒜,这样我们就可以保证每人都有机会拿到大蒜进行观察。 活动开始,我将韭菜、大蒜和葱混到了一起,分成6份,一组一份,然后要求每组幼儿要合作将它们区分出来并分类摆放好,这一方面是训练小朋友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让他们与大蒜、韭菜、葱有一个亲密接触,同伴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交流,相互学习,能学会观察辨别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这个环节上

  • 颜色对对碰活动反思

    儿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让孩子们喜爱。颜色对对碰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感知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基础上,观察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变化,并体验游戏玩调色游戏的乐趣。 在这一活动中,我发现自己的引题引得不是很好,活动一开始,我拿出一瓶矿泉水,很得意的问幼儿,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幼儿答曰:这是一瓶白色的水。于是,我用白纸与这瓶水做比较,引导幼儿这是一瓶没有颜色的透明的水,这就花了较多的时间在争论白色水和透明水的区别。其实开头部分教师可以直接拿出矿泉水告诉幼儿这是一

  • 利用幼儿好奇心 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幼儿好奇心强,对自然界的一些小昆虫、小动物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利用了幼儿这一兴趣点,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意识到昆虫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平时,我们看见孩子玩蚂蚁、捉小虫,总是一律阻止。孩子们为了避开老师的视线,常常把捉到的小虫带到某个角落里偷偷地玩。活动室里偶尔飞来一只蝴蝶,孩子们看到后特别兴奋,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看着它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那股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为了稳定幼儿情绪能够继续听课,我总是把飞来客赶出教室,但我发现孩子们对我的举动是那么不赞成,他们感到惋惜,而且久久也不能

  • 把自然角还给孩子们——读《幼儿园科学区(室)》有感

    一直比较迷惘,科学区的创设怎样才能尽如人意?当看到董旭花老师的《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时,我如饥似渴地吸取养分,希望能解决我的难题,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看到书中班级自然角的创建这一问题时,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班级自然角的情况,羞愧难当。 由于是小班,我一直认为,孩子们还小,连穿衣吃饭都是问题,哪会照顾自然角。于是,理所当然, 自然角就成了我们老师的又一个任务:种植、浇水等,全是老师的事,有时甚至还抱怨两句好麻烦哦,还要浇水。遇到季节变换、领导检查或者自然角不够丰富时,便对孩子们说一声:

  • 要允许儿童独立完成一件事情

    允许儿童进行自然领域的探索,当他没有求助时,要允许儿童独立完成一件事情 当孩子独立做事时,他的智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会寻找一切可能的方法和途径让事情成功。同样,如果孩子独立完成了一项工作,他的高兴和愉悦也是无可比拟的。 所以,当孩子没有向成人求助时,成人要允许儿童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尽管这样做可能比成人去做或者比在成人的协助下去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对于增进儿童的自信和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儿童不会把做事当成负担。他会把困难的事情当成有趣的事情,把辛苦的事情当成

  • 大班科学游戏——读《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有感

    暑假读了《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一书,书中的每一个例子都是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到的。读了这本书让我回想起在大班的科学游戏中,我所提供给他们的材料帮助他们获得了什么。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欲望。在科学活动镇南关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可以说很难,要想开展好一节科学活动,材料的准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活动材料的投入是否恰当,关系到能否调动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教学活动《陀螺转转转》中,一开始给幼儿提供了纸和牙签来制作陀螺,在制作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