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活动突破策略上存在的差异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活动突破策略上存在的差异

更新时间:2014-07-21 07:35:18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活动突破策略上存在的差异》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同案异执”活动展示后,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现针对我们所执教活动的教学效果来进行一下阐述。由于我借鉴了浙江省数学优质课例的录像资料,而陈老师只是通过年级组的一次研讨,因此虽然教案相同,但是在突破策略上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而且我觉得是借鉴的活动略胜一筹,毕竟那是一堂经过千锤百炼的活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超市代用券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陈老师的代用券上面直接贴上了硬币(纸质),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在买好东西的基础上将所要花费的硬币撕下来交给售货员。然后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原先有几块钱,花了几块钱?我的代用券上面有一个方格,方格旁边是自绘的一元硬币,每张硬币数量不等,请孩子们先将自己的钱币数记录在方格里,然后两个两个圈一圈,再去超市购买物品,将购买的物品直接黏贴在代用券上,最后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有几块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我觉得陈老师所创设的游戏情境确实更加形象,但是我觉得在数学活动中,更重要的应该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要将时间过多的用在情境上。而且我觉得将代用券撕下来的行为似乎不是很科学,感觉是将钱币撕开来花一样,而且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中,由于没有原先的总数,孩子的回答似乎并没有检验的依据,即使孩子说错了,也不得而知。
2.引出单双数的方式不同。
陈老师继续使用代用券,直观地引出单数和双数。我则是通过回收代用券的方式,先请孩子们自己将代用券按照我的指令进行摆放:把还剩下一元的代用券送到红房子,将刚刚好的代用券送到紫房子里。然后引出单、双数的概念,并张贴了画有标志的字卡,为后面的小组操作奠定基础。然后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分别是几,分别有几个。我觉得我的方式更加直观,孩子们通过按指令地送代用券,能够更清楚地区分单双数,而且后面的提问也加深了对10以内单双数的印象。
3.了解单双数的相邻关系的方式不同。
陈老师以代用券的颜色区分来引出单双数的关系,而我则是利用颜色间隔的数字卡片,让孩子们寻找到规律——一个红一个蓝,然后提出:红色的都是什么数,蓝色的呢?最后在进行小结:一个单数,一个双数,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大家手拉手,都是好朋友。我觉得单单的数字没有干扰因素,孩子们更加容易发现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4.介绍小组操作材料的方式不同。
陈老师是坐在孩子前面,介绍了记录表格,而我则是走到小组操作桌的前面,请孩子们转过身看着老师介绍操作工具及操作表格。因为孩子间存在着能力差异,能力弱的孩子如果教师没有示范,他们根本不会玩转盘和骰子,所以同时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表格是极其重要的。
    在这里,我领略到了“同案异执”的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一个相同的教案,会随着执教教师的能力差异或对课程挖掘的深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执教能力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只有深入挖掘课程内涵,多尝试、多总结,才能得到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让自己的执教能力上一个台阶。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班数学活动宜生活化、娱乐化

    临泽县板桥学区 姜雪琴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而有意记忆的内容反而记不住,因此,小班数学活动宜生活化、娱乐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中有 意无意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 一、在日常生活中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

  • 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在我备课时就曾经迷茫过,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对于图形基本都能认识,但对于操作计数的能力还是很薄弱,因此,我决定把这个分类计数作为活动的难点去突破,因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加重了这部分的比率。 在我组织完活动后,我总体的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因为对一些问题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刚开始是图形宝宝来做客,孩子们的目光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来的活动就容易开展了。孩子们知道图形宝宝穿了不一样颜色的衣服,在观察

  • 强化幼儿的算术能力

    上午第一节课结束了,孩子们吃好餐点开始吵闹了,甚至有几个孩子在追打。这样是很危险的,我想应该给他们点事情做做。可是以前经常玩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已没有多大的吸引了。于是,我想可以让他们来动动脑筋,做做简单的数学题。我边敲小铃边说:1+2等于几?听到这个大多数孩子很快回答:1+2=3只有小部分孩子的小嘴巴没动。于是我接着说:2+3等几?这时回答的就没有第一次那么快也没有那么整齐,随着难度的逐渐增加,快速回答的幼儿逐渐减少,准确率也慢慢降低。同时我发现,回答的总是这么几个孩子,其他的还只要么坐着不动,要么等着别

  • 数学活动《勇闯迷宫》听课评析

    1月6日这一天,我聆听了陈老师的一个数学活动《勇闯迷宫》,这是她的这学期汇报课,今天是她的第一次执教,也是我们教研组的跟进式研课活动,本次的活动目标制定是:1.认识椭圆形,能从多种图形中分辨椭圆形。2.能够仔细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勇闯迷宫》利用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幼儿探索,发现其中的秘密,有益于保持孩子的好奇,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活动一开始的戏导入部分,老师出示两个用铁丝做成的椭圆形与圆形,初步感知不同感。今天老师请来了我的2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教师将2

  • 数学活动游戏化

    新学期开学,我翻阅了幼儿用书和教师用书。想找更适合大班孩子们的教学方法。升入大班,孩子们长大了,变得调皮了,单调的一个游戏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我综合了几点,与大家共勉。 1、摆摆弄弄玩数学 幼儿的思维源于动作。在数学活动中应注重幼儿的操作学习,考虑如何创设环境、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学习数学,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利用幼儿喜欢的方式玩数学,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喜欢数学活动。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他们熟悉的材料。如树叶、水、豆豆、易拉罐、瓶子、扑克、积木等材料,可以说幼儿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材料

  • 数数教学游戏化:数学活动“云朵和雨点”

    数学活动云朵和雨点是让孩子在手口一致的过程中感知数量的多少,并能根据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在设计活动中,我考虑到数学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的,特别是点数,只有当把数学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相结合,幼儿才能学的有趣。所以我把这个活动当作游戏课来和小朋友一起开展,使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在第一环节雨点和圆点中,我首先出示卡片。幼儿看卡片,逐一点数云朵下面的雨滴数,说出总数,并让幼儿用点卡表示相应的云朵下面的雨滴数。在这一环节,能力较强的幼儿能用点卡表示,可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虽然有时能举正确,但速度比较慢

  • 4周岁时儿童的数学能力

    数加法 1.画正方形至少有3个直角 2.迅速找适合的两个三角形拼成正方形,长方形和菱形 3.会读三位数,会做不进位的三位一、学画正方形 4.点数与背数基本相等,少数达到80~100.约有1/3人能从点数最大数倒数到1 5.懂得单数及双数,会用双数摆成5排以快速数数 6.会做5以下的连加,少部分孩子会做10以下的连加 7.会做10以下的减数,约有1/3的孩子能用倒数数法做20以下的减数 8.会倒述两位数,约半数能倒述三位数 9.会看图或实物算出看不到的积木块数 10.会正确敲儿歌的节拍,仅有少数个别孩子能说

  • 3周岁时儿童的数学能力

    1.会按生活习惯看钟,知道早上两针竖起来成一直线时应当起床,中午两个针都指钟顶就要吃午饭了,午后两个针再竖起来时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晚上短针横指时就要睡觉了。宝宝学会看数字之后,短针指某个数字,长针指针顶就是那个数字的几点钟。 2.分清长短,高矮,大小,多少,厚薄,粗细等。宝宝会利用重叠法或一对一的排队法区分清楚. 3.记住家庭的楼号,门号和电话号码.经过练习能学会按键给奶奶家或姥姥家打电话,记住2~3组8位数的电话号码. 4.通过赢大小的游戏理解数字顺序的大小,会用卡片玩1~5或1~10的赢大小游戏 5.

  • 根据幼儿心理特点进行数感教育

    数感教育是指培养幼儿从小具有对周围事物,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从而激起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热爱。这样到了小学,才不会害怕数学,才有可能学好数学,从而能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适应高科技的挑战。看来数感本身似乎是件小事,然而其意义实为广大。因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 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华罗庚语)。但如何培养幼儿的数感呢?我以为这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来进行。由于教学是反映客观世界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因此既有抽象性又有现实性。而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