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大班幼儿德育对话模式的初探

关于大班幼儿德育对话模式的初探

更新时间:2014-06-22 10:00:21

《关于大班幼儿德育对话模式的初探》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素质教育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很多年来,教育拥有世界上最美丽、最动人的词汇。人们把它比作一首诗,一支曲,因为它使人懂得了什么是爱和如何去爱。但是,作为教师,如果一旦忘记了教育的崇高性,那么,教育的诗意就会所剩无几。
生命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有丰富的情感。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我们应意识到,我们每天是在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话,我们应用涓涓细流去滋润他们的心田。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要教育幼儿爱生活与人生,而且还意味着,我们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通过水到渠成的点化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像春雨润物那样的言传身教。这样,才能使幼儿受到启迪,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保持丰富而优美的灵魂。让幼儿的心灵感受到生活的欢乐与美好。
可是,近几年来,社会上青少年的犯罪率明显上升。因此,思想道德教育迫切需要从小抓起、从我们幼儿园开始抓起,目前我们一直都把德育放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效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重视幼儿的内在精神需求和情感在教育过程的内化问题,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教育的内化是指幼儿对教育的外部要求和教师的教育能主动地接受,在情通理达的情况下,变成幼儿的内在动力。在教育过程中,幼儿作为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客体,对教育目标和要求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爱好和需要,要么接受要么排斥。这就要求老师在充分了解和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引发、指导,以防止教育的失误。
而如何了解和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呢?我认为只有通过教师与幼儿进行平等的,心灵上的对话才能达到目的。
一、以情育人,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柳斌同志曾指出:“没有感情的教育是无力的教育。”幼儿不是冷冰冰的机器零件,而是成长中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感情热烈而又稚嫩脆弱,需要老师的爱护和帮助。孩子来到幼儿园除了要获取知识外,还渴望得到感情的尊重与交流。如果老师忘记了幼儿身心发         展的特点,只会用严格的语气的压住幼儿,幼儿的情感之花可能会因为缺乏适宜的土壤而不能健康开放,甚至走向教育目标的反面。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关注孩子内心的细微变化,并且用自己的真情去引导幼儿、感化幼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情育人。在一次室内玩桌面玩具时,占敬宇拉着汪靖豪来告状:“老师,他在教室里跑,把妞妞撞倒了。”又是这个淘气鬼,我正要开口,却发现他的左手捂着右手,紧按着不放。 “怎么了?让老师看看。”我费劲掰开他的手,发现他的左手上有点破皮。于是,我赶紧请小朋友陪他先去义务室看看再说。从医务室回来,他看着我询问的眼神,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是想上厕所,憋不住了才跑的。”看着他主动跟我说明原因,我信任地点头注视着他。并告诉他以后做事要小心点。他也默许的点点头。并且向妞妞道了歉。经过这件事以后,我发现汪靖豪像变了一个人,室内乱跑的现象明显减少,而且经常主动帮老师做事情。平时有什么小秘密也会与老师一起分享。也特别喜欢与老师交流了。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一句话: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转化。
二、以真心换戒心,是孩子进步的需要
我曾经在《学习的革命》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孩子,问题在于老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表扬的话要适时、适度、真心不浮浅,批评的话要既婉转又有的放矢,且要注意引导,“如果怎么样就更好了”的语言多说益于生行。
大班幼儿,随着他们身心的发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多,其心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有些幼儿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因此思想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就不容易表露出来。因此,为了使幼儿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健康发展,就必须设法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了解他们心中有什么不愉快和痛苦,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利用平时幼儿自由活动时间,教师要和她们多接触、交流。说话也是一条轻好的途径。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为主,以平等、尊重为原则。老师能够通过谈话了解幼儿心灵深处一般不愿向别人披露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和自我教育。举例:我们班的徐萧,从小班就特别喜欢用小手去拍同伴,有时候甚至用嘴巴咬,因此告状的孩子、家长也特别的多。这个问题捆饶了我们班级两位教师。开始我们一直用批评的语气和他交流,效果很差。后来与家长进行交流之后,重新制定了教育方案,平时多用表扬的语气和他进行交流,善于发现他生活学习中的优点,抓住契机,及时进行表扬。经过一个学期,发现徐萧变化很大,告状的幼儿也随之减少了。
例如:有一次商力展突然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你有没有发现我最近进步了啊!”“是的,有点点进步。” 我以鼓励的语气赞扬他。“因为现在是我爸爸妈妈带我了,不再是外婆带了,我长大了还要考清华大学”。“老师,我也想做个好孩子,做个进步的孩子。可是有时我就是管不住自己,总是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你能帮帮我吗?”于是,我马上点头答应。这样让我感到很高兴。他有这样的变化让我确实有点难以置信。“我非常愿意帮助你。”于是,我和他进行了君子约定。我们班在“文明宝宝”评比活动中,有每月一评的“我是进步小宝宝”。希望你能以此为努力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如果你这样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不断进步,一定能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好孩子。后来商力展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家长和同伴的一致好评。(老师亲切的语言和为 幼儿精心设计的前进目标,使这个孩子产生了积极进取的动力,增强了改掉缺点的信心。)
三、以理解换取信任,是孩子情感的需要
教师只有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解、怜恤和真诚地同情他们,为他们分担忧愁、才能够赢得孩子的信任。《把心献给孩子》一书中深刻地描绘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孩子们才不会把你看作—个仍然出现在他们童话世界大门口的人,才不会把你看作—个监护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这个世界内部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的看守人。” 的确,只有深刻地、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有效地对他们施加影响,使孩子的心同我们的教育发生共鸣。这是对德育工作的特殊要求,而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真正收到实效。以往的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往往都是坚持“教师中心”,教育方式也与其他科学文化教育一样,采取“灌输”式,视孩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道德规范的被动接收者、可以任意塑造的可塑物,而所收取的效果却与文化教育大相径庭。理由很简单,孩子本身都有着丰富的感情,从内容上分有集体主义情感,自尊感、荣誉感、信任感、义务虑、自责感等。如前所说,一旦孩子的心理与你产生抵触,他就很难再接受你“灌输”的道德观念。要积极有效的打破这层隔阂,只有变“教师中心”为“儿童中心”,采取交往对话的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交往关系,教师应通过交往、对话与理解,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合作,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把孩子吸引到整个德育过程中来,使他们感到自己不是一个单纯的、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一个有丰富个性的、有积极主动性的主体,从而自觉地参加教育活动。
四、如何实行道德对话
首先,教师要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变成对话者。这样做绝不是贬低教师作用,反倒负向强化了教师作用,这就是教育艺术之所在。
其次,教师要善待幼儿,承认幼儿作为对话另一方的独立人格和心灵自由,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把幼儿从被动的世界中拯救出来,重塑个性,唤起成长的尊严。
最后,教师要具有高超的语言技巧,不做知识的搬运工,不搞单向独白的教学,而是借助语言,付诸对话,师幼精神上平等相遇,在理解与沟通中共享世界,实现道德同往。这是对话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实施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了解程度,是否尊重幼儿的情感。
要了解幼儿,进行充分的思想对话,还必须分析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现在的幼儿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会层出不穷。因此,他们在思想上必定会有一些新的倾向和新的特点。这就给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结束语
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对话,对话是道德生成的条件。师幼在精神上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敞开、互相接纳,共同建构宽容、理解、民主、平等、沟通、合作的关系,最终承传道德。如此,德育就好比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参考文献:
1、符正平的《让德育回归生活》。<<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年 第01期
2、熊艳华的《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8.08
3、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3、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09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细节促进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摘 要: 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有些人认为以现在的条件,不必再讲勤俭节约。然而,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赞成一种观点:勤俭节约永不过时。我们已经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渡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低碳、环保、乐活这些时尚的新词汇都是勤俭节约的代名词。勤俭节约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变得更加时尚、更加深入人心。【《半月谈》杂志】 关键词:学前儿童;勤俭节约;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优越,节约已经成了人们逐渐淡忘的词语。就如小品中《不差钱

  •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贵州省德江县实验幼儿园 张月英) 大家都知道,幼儿期是培养一个人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这对于他们一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把幼儿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孩子,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心愿,但要实现这个心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的去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才可能逐渐形成。通过这二十几年的探索实践,我觉得以下方法比较有效: 一、 教师以身作则,让幼儿在模仿中进步。 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总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和动作,但他们因为年龄尚小,是非判断能力还

  • 课程建设进行时——听幼儿园课程建设讲座有感

    在二期幼教管理干部培训班中,我有幸聆听了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李俐主任所作的《行进中的课程影像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载体》的讲座,她用形象动人的幻灯图片,为我们精心诠释了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和实践载体。对于我们一线的幼教工作者来说,我们对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还是颇受启发的。 对照李主任的讲座中提出的课程建设要基于发展、创新、个性,我们在追求什么呢? 一、追求发展。 课程建设在任何一个幼儿园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的,正如李主任所说,每个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上,应该拥有一张适合自己的成长时间表,欲速则不达。每个幼儿

  • 学习《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体会

    本周二中午,我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了学习,感触颇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批幼教专家经历四年多时间,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依据我国幼儿特点起草拟定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

  • 守住自己的教室——优秀教师报告有感

    在平湖新教育实验教师博客开通4周年庆典之际,我们有幸聆听了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教师常丽华的报告。报告中她结合图片展示了她的新教育之旅的真实状况,再配上动人的音乐,简直是一种视听享受。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感动着:因为新教育,我有一个朴素的理想: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能对教室充满留恋和不舍。她将自己的班级命名为小蚂蚁教室,确定属于他们的愿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谦谦君子;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始终朝向伟大知识的人;让每一

  • 理想的幼儿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些,指的是什么?想必大家都明白,就是习惯。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养成良好的

  • 如何面对爱打人的孩子

    最近经常有幼儿跑到我身边来对我说:老师,某某哭了。然后马上有其他小朋友说是心宁打的。起初我把心宁叫到面前问明了原因,又让她向那个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就完事了。但是后来我发现她打人的次数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这一幕,这让我非常纳闷。我决定和他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在和他父母的交谈中她妈妈也向我们提及了她最近在家攻击性倾向也较严重,往往要让她爸爸陪他打架,甚至早上一起来就要把她爸爸叫醒陪他打架。于是我们共同探讨了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 心宁身上发生的这一现象并不是个别的。在平时与幼儿的交往中我发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

  • 如何引导教育幼儿学会尊老爱幼

    山东高密市康成幼儿园 臧淑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尊敬别人的老人象尊敬自己的父母,爱护别人的孩子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老人、孩子是我们当今社会中的两大弱势群体,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尊老爱幼,我想:单凭口头讲讲是不行的,必须付诸于行动,身为一名二十一世纪培育祖国花朵的幼儿教师,必须把尊老爱幼纳入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来,付出自己的一片真心、真爱、真情、真意,使社会上的爱心事业良性循环,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氛围中。因为缺少爱,有多少老人跪街行乞,流离失所,无依无靠;因为缺少爱,有多少

  • 让幼儿学会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

    案例: 早上幼儿一起玩玩具的时候,我多次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小组一篮玩具,需要大家一起分享着玩,但是总会有几个幼儿喜欢自己玩,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全部放在面前,用双手揽着不跟别人玩,喜欢独自占有。当有幼儿要拿他的玩具时,他会毫不犹豫着阻止别人拿他的玩具,并大声喊出来这是我的玩具,我的,是我先拿到的当他们发生矛盾,教师询问时,她还是一口咬定那是他的玩具,不愿意拿出来和其他幼儿分享。 案例分析: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她们处于家庭中的中心位置,家长的过分溺爱和过度保护,限制了她们活动的独立性,积极性,更重要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