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洁华幼儿园》可能是您在寻找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我园幼儿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
幼儿期是人成长和发展的起始阶段,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提高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已成为众多幼儿园研究的重要课题。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促进创新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规程》与《纲要》的指导下,近两年来,我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活动,使我们获得了不小的成绩。
一、对我园幼儿教育有重要启示的几点多元智能理论观点简要介绍
霍华德·加德纳综合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科学概念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近20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各国倍受关注与认可,成为了指导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关于人的智能的有价值的阐述我们总结为:
(一)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很具有实用价值的智能定义。智能是三种能力的综合,即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供至少在一种文化中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的综合。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了智能多元性。每个人都至少具备8种智能,这8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的智能多元性引导人们走出以单一标准衡量人的智能发展状况的误区,以多元多维的角度,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人的智能面貌,为我们客观地评价人以及教育更好地实现其全面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智能平等观。每种智能单元之间不存在等级差别,在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因此,人的聪明智慧体现在各方面。如善于与人交际的人其智慧体现在人际交往范畴内,善于用色、构图、想象的人其智慧体现在绘画创作上。
(四)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个体内多种智能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人的8种智能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在一个人身上8种智能的发展水平并非一样高,显示出参差不齐,有的智能呈现出相对高的水平,有的智能呈现出相对低的水平,而其优势智能往往是其进行思维、学习及表现的最佳方式。因此,针对个体幼儿我们要认真观察分析其各项智能发展状况,以发现实施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与具体方法。
(五)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了个体间在智能特点上存在的差异性。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体现的程度及组合方式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有人8种智能全能,有人某几项或某一项突出。这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相对优势的领域与相对弱势的领域,构成了人的智力特点的独特性,导致了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认知及自我价值实现方式。如一个不善于交往的人却可能是著名的画家,一个不善言表的人却可能是数学家或科学家。它启示着教育要避免"一刀切",实现因材施教。
(六)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智能是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产物。智能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础,又有赖与后天的开发。因此,启示教育关注人本身的先天特质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影响价值。我们要相信:"每个儿童都是各具智力特点,内含巨大发展潜力的幼苗",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要教育得当,每个人的8种潜能都能得到较高的发展水平。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确立的几个创新教育新观念
(一)树立"在智能面前人人平等"的儿童观
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面对千差万别的幼儿,教师要真正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平等对待,需要在强有力的理论背景下形成的深刻观念予以支持,让教师充满信心地面对每一个幼儿。多元智能理论是综合神经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等诸多科学概念的产物,其重要价值所在之一就是阐述了: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一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这促使教师走出以片面的、单一的标准评价幼儿的误区,开始以多元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幼儿,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和信任每一个幼儿。多元智能理论又指出,人的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都具备多元的潜能,都具有可挖掘的创造潜力。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使我们达成了共识:幼儿园里没"笨孩子",他们是各具智力特点,有不同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幼苗的汇集。我们要相信"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只要教师运用适宜的方法去开发幼儿潜能,幼儿将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确立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多元智能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所在便是阐述了:智力是一种潜能,人的发展就是对内在潜能不断开发的过程。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不断挖掘人的潜能。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育关注的不应该是外部的灌输,而应该是内在心智的激活与开发。这一理念,将给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强调的是幼儿乐学与善(会)学,为幼儿成功地塑造促进其终身主动顺利发展的动力系统。
加德纳将智能定义为:在一定社会文化条件下,人解决实际问题与生产新产品的能力。此两种能力是未来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开发幼儿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本身就具备了可持续发展价值。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优势潜能开发,而教育开发幼儿优势潜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优势潜能的最大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以此充分激发人对自我的肯定,形成不断自我进取的内部动力,它将有效地带动起人的终身发展机制。
(三)树立强调"整体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儿童发展观
加德纳至少8种智能的提出,使人们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人的智能表现与特征,促使教育将其影响范畴定位在更广阔的方面,使教育更加指向"完整人"的培养。同时,就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的:随着每个人的每种智能水平及其组合方式的不相同,人面对相同的情景或问题所产生的理解及处理方式不相同,这就是人的"个性化"的体现。面对人身上存在的优势智力领域与弱势智力领域,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教育对不同智能的开发允许有不同程度,但教育要力求实现对各种智力潜能的最大化的开发。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育更有利于将人培养成完整且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四)树立全方位的教育整合观
"如何实现各种教育因素的和谐整合,提高教育成效"是教育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课程整合的重要性,而且在操作课程整合方法上也给予了极大的启示。
1.人至少具有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而这8种智能(或者是其中某几种智能)往往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以某种综合的方式在每个人的行为、生活中体现。即,人的智能经常以整合的形式实现其价值。多元智能理论非常强调智能的应用性。因此,教育就应该以开发幼儿整合性的综合潜能为目标,将教育目标定位在开发幼儿的实践及创新能力上。
2.八种智能是相对独立的。不同水平智能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将构成不同智力特点,构成幼儿之间学习类型与学习方向上的差异。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将会为幼儿拓宽运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经验与能力的空间,拓宽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渠道。这是教育尊重幼儿不同智力特点,接纳幼儿的个性化特点,提高因材施教频率与效果的有效途径。
3.人的智力活动相伴于人的一举一动,因此,时时处处都是人的智力活动空间。这表明,时时都充满着幼儿潜能开发的契机,处处都是开发幼儿潜能的教育基地。这说明教育和谐地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实现教育在时空上的和谐整合,有利于提高教育成效。
4.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潜能的最大化开发,指出:教育要关注人的优势充分开发的同时,要关注弱势的发展。即,鼓励教师注意充分开发幼儿优势潜能的同时,注意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运用适宜的方法实现幼儿优势智力领域中表现出的智力特点和品质向弱势智力领域的迁移。这体现了教育要塑造"整体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完整的人"的教育思想。因此,"如何实现幼儿潜能最大化开发"也是课程整合中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5.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直接而重要的场所。多元智能理论深刻地阐述了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构建知识经验与能力的价值。教育有效地整合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教育资源与多元智能理论引导我们树立,从目标、内容、形式、资源到实施时空上的全方位的教育整合观,这符合人的智能发展特点与规律。
(五)树立适宜的因材施教观
首先,多元智能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客观存在的人的个体差异性。个体之间在观念、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现有知识结构等方面均呈现出差异的特点,这也决定着在潜能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如运用多样化的情景、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乃至应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等来正确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发。
其次,每个幼儿都具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每种智能的高低在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即一个人既有相对优势的智能领域又有相对弱势的智能领域。多元智能理论的这一"个体内智能存在差异性"的观点提示教育要有效挖掘幼儿潜能(创造潜能),首先应遵循观察性原则,即教师通过观察,了解、把握每个幼儿的智力特点(包括智力优势与活动兴趣倾向)确定出针对每个幼儿的最佳教育切入点及具体教育方案。
(六)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随着深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对幼儿的评价观有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评价应该关注幼儿的学习变化及成长历程;第二,评价应该注重对个体幼儿的评价,为对其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积累依据服务;第三,针对幼儿的评价方面应该是多元的,使其在促进幼儿潜能得到整体的、充分的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第四,评价应该在真实情境的互动中进行。
(七)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实施教育,教师还应该充当好以下几个角色。第一,观察者:善于观察和把握幼儿智力特点,寻找最佳教育切入点;第二,研究者:钻研业务,有很强的事业心,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进行反思与调整,如,教无定法,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智力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教育效果调整教育策略。又如,积极挖掘多元智能理论在指导幼儿教育实践中的价值所在,并敢于将自身的认识(如对教育整合思想的认同等)创造性地付诸于实践,积极地进行经验总结;第三,启发者:运用适宜的方法充分有效地启发幼儿的各种潜能;第四,支持者: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与条件,支持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三、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我园探索与实践创新教育的思路介绍
(一)尝试师幼共同建构式主题系列活动,探索突出"潜能充分开发"的课程整合模式。
在建立以上几个基本观念的基础上,我园构建,并尝试了以下突出"幼儿潜能充分开发"的课程整合模式。
操作框架试图贯彻以下两个基本思想:
第一,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实施课程整合,实现多元教育途径在幼儿教育中的综合运用。即,教师运用适宜、自然的方式将语言、数学逻辑、音乐、空间知觉、人际交往、自省、肢体、自然观察等8种智能培养及创造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多种综合性区域游戏活动、日常随机教育及家园共育各环节中。
第二,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注重幼儿的"潜能充分开发"。主要体现在:
1、教师在确定大主题方向及在此方向下选择、安排具体活动时,以幼儿当时的兴趣与困惑(发展需要)为前提。
2、在构建主题系列活动中,教师注意与幼儿一同充分挖掘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的实际问题,并面对问题教师充分支持、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与创造。
3、在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树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扮演着积极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如,教师注意观察、捕捉幼儿主动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积极为幼儿建构良好的动力机制;教师运用适宜的指导方法开拓幼儿思路,使幼儿的实践与创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师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导幼儿运用适宜的方式,在适宜的环节充分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实践与创作。
4、在活动中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性,使幼儿实践与指导之间形成良好的互相促进、互相渗透的关系。如,教师从幼儿积极实践与创作的活动行为中把握其实施教育的依据的同时,积极反思教育实施效果,主动调整自身教育观念及教育策略。
在充分分析幼儿学习特点与各班教师智能优势的基础上,我园主要运用角色游戏、音乐游戏、绘画创作作为课程整合主线或载体对以上操作构思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下面主要介绍我园中二班教师是如何将(以上操作思路)课程整合思想巧妙地实现于以角色游戏为主线的活动之中的。春天到了,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感受春天小动物们的变化,老师给小朋友们讲述了童话故事《春天的电话》。小朋友们被这一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了,纷纷站起来要表演。由此,老师和小朋友们开始了于讨论、制作、表演、故事创编、绘画等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为成功地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表演,在老师的支持与指导下,利用各种教育环节,以各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动手动脑,努力解决编排童话故事表演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最终获得了成功(获得了家长热烈的掌声与赞叹声)。在此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和贡献着,很好地实现了幼儿潜能的充分开发。
(二)尝试连续性个案观察记录分析,探索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观点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个体内8种智能水平存在差异",即一个人既有相对优势的智能领域和相对弱势的智能领域。这一观点提示教育要充分挖掘幼儿创造潜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一步骤:了解幼儿创造性特点和每个幼儿不同的智力特点(包括其优势领域是什么,弱势领域是什么),确定最佳教育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因材施教方案。
第二步骤:肯定幼儿的优势智力领域,帮助幼儿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鼓励幼儿在优势智力领域中更加大胆表现和创新,使幼儿形成自信等良好个性品质,提高幼儿在相对优势的智能领域中的创造兴趣和能力。
第三步骤:促使幼儿实现其优势智力领域的智力特点与意志品质向弱势及其他智力领域的迁移。要有效实现这一迁移需要教师给予两方面的援助,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援助,及不断鼓励幼儿,增强幼儿自信心,使幼儿敢于面对和挑战其弱势领域的活动。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给予物质上的援助,即,在幼儿喜欢从事的活动中渗透幼儿从事弱势领域活动的材料,引发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从事弱势领域活动(幼儿从事弱势领域活动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对弱势领域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弱势领域智能的目的。
第四步骤:不断观察与引导幼儿,促使幼儿各方面潜能得到充分、最大化的发展,提高幼儿创造兴趣与能力。
为有效实现以上操作,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进行系列个案观察记录分析,直到该幼儿明显进步了,教师再转入下一个观察对象(教师对某个幼儿进行个案观察记录的时间长短因观察对象而异,因老师要达到的目标的难异而异,因教育指导方法适宜与否而异。另外,记录中应有该幼儿的实际言行和教师指导方法,必要时要交代观察背景,分析中不仅要有在教育实践后的反思,而且要有反思后的新教育措施的确定)。
四、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实施创新教育应该遵循的教育原则
1.兴趣目标化原则: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兴趣的基础上,选择系列活动,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贯彻幼儿培养目标;
2.启发性原则:注重为幼儿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包括师幼共同挖掘有价值的,符合幼儿实践与创造水平的问题),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问题。
3.鼓励支持性原则:教师不仅及时鼓励幼儿的进步,使幼儿变得更加自信,而且对幼儿的新兴趣、新设想给予积极的鼓励,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积极支持幼儿进行大胆、充分的探索和实践。
4.个性化原则:面对一种情景允许幼儿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观念、兴趣、学习方式、表达方式,即教师尊重、接纳个体差异。
5.渗透与迁移性原则:通过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与积极的支持,促使幼儿实现其优势智力领域的智力特点与意志品质向弱势智力领域的迁移。
6.幼儿实践性原则: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探索与实践,使幼儿在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唱一唱、跳一跳中提升自身的各方面智能,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及创造的能力。
以上是我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园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系列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其中也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