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绘本《桥》的教学设计

绘本《桥》的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0-07-22 16:39:14

《绘本《桥》的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内容:

一天早上,一只胖堵堵的大熊和一个巨人走上了一座又窄又长的桥,正好在桥中央相遇、对峙。最后,巨人想到一个办法,安全地过了桥。简洁而生动的画面引发孩子展开无穷想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故事,学生知道故事讲了什么。

2、学生会宽容、乐观地面对世界、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

知道故事的内容是重点,学会正确地处理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桥的的图片。问:孩子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关于桥的图片。

2、大家看完之后,感觉怎样?

3、看到这么多各式各样的桥,我想让大家猜猜,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看哪本书呢?

4、今天,老师推荐的这本书《桥》也在这些图片中,能不能猜出是哪幅图呢?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围绕这座桥,会有什么故事呢?我们先来看封面。出示书的封面。

2、看封面,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3、我们来看看封面上的什么字最大?学生回答。“桥”字最大,因为它是书名,这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时,首先要关注封面上什么文字最明显,这是关键。其次,再来看看其它文字给我们的提示。

4、除了关注文字,我们也要关注封面的图画。在绘本中,图画也是很重要的元素。

5、看封底,它和封面连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大家可以猜猜书中会是什么故事呢?学生交流。

6、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出示每一页的图画,每一页的文字老师先盖住。大家看一幅,想一幅,书中的文字会是什么?(把全部图画出示完)

7、再接着,一幅一幅的图画出示,学生一幅一幅地说。同时出示书中的文字。

8、看看谁预测的内容和书中内容接近呢?听老师读。

9、听老师读完了,你想不想读读,学生自由读故事。

10、同桌两个互相读。

三、再读,说感受

1、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2、巨人和大熊两个过桥,你认为它们最先为什么没想到抱在一起过呢?看看大熊和巨人最先的表现。从文字和图画两方面去说。

3、最后,是巨人想到了办法,你认同巨人的方法吗?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4、你喜欢它们的表现吗?说说原因。

5、出示它们过完桥之后的图画和文字,你读出了什么?

四、总结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与自己利益有冲突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呢?

板书设计:

     读一读    想一想     说一说

作业设计:

   “河水知道很多很多故事,它也知道这座桥的故事……”,自己想一个河水知道的故事。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3学年大班班务总结(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

    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幼儿园的学习是充实的,而幼儿园的时间又是短暂的。三年的光阴一晃就过去了,我教的孩子们也将离开我,走向一个更高、更广的新天地。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学习生活,成为一个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的人,这学期我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孩子们的教育和指导,同时在班级的管理上也苦下了工夫,取的得了一些成绩,收到了一些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知道,良好的学习常规和生活习惯对孩子进入小学有着多么大的帮助。我在班内开展了比比谁的红星多、谁是聪明的小音符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课《西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1、初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2、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湖的美。一、录象导入,引导入境。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游西湖去吧!(看西湖的录象)西湖三面青山,宛如镜框;一泓碧水,恰似明镜。亭、台、楼、阁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组成一幅秀丽多姿的迷人画卷。 [课伊始,利用一段西湖的录像导入,带领学生一同游览西湖,让学生从录像中,亲自体验西湖的美,录象的介入渲染了气氛,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情境,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铺垫。] 二、读通课文,媒体解难 1、让我们

  • 期中检测,反思前行——三年级语文期中检测分析

    时光荏苒,时间在弹指一挥间悄然而逝。就在上周四,我班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期中检测。纵观本次期中检测,孩子的基础知识完成得还算不错,例如第一大题的看拼音写词语,大部分孩子们都能拼对写对。反义词的书写孩子们也能迅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正确书写。同时,在阅读和写作这两块内容,孩子们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阅读文章能静下心来仔细找寻信息了,写作能仔仔细细地审题了,这些都让我非常欣喜。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孩子们在以下方面还存着着不足。细细翻阅孩子们的试卷,我惊讶地发现: (一)基础知识熟练有余,灵活不够 1.很多

  • 在适切评价中开发学生可能性——苏教版三下《槐乡五月》课堂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槐乡五月》课堂实录(片段)师:同学们,第一自然段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槐花的美?生:把有的槐花比作了玉雕的圆球,使槐花更美了。 生:把槐花下垂的样子比喻成维吾尔族小姑娘的小辫儿,美得很可爱。 (接着几位学生都是围绕比喻的好处来回答) 师:是啊,在以往的课文中,我们已经接触了许许多多的比喻句,我们也知道用上比喻的好处,因此,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这两处比喻给槐花增添的美丽。谁能发现那些不易被人察觉的字眼才算是会读书! 生:我发现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中的抱用得很好,我想,也可以用长的,可作者

  • 三(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本分析报告以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研究的分析框架为工具,依据活动组织这一行为指标中的人人都是活的主体这一分析要点中的几个主要观察点,对韩金涛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一、 优势:提问方式开放,有利于学对问题生的自主探索和发现。 片段一: 师: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大街上是怎么热闹的?(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扶着老人带着小孩),他们此时去做什么呢?(兴高采烈地登高游玩),你能说出与兴高采

  • 三上《陶罐和铁罐》教后反思

    这周的课依然是提前24个小时左右拿到教学简案,然后自己架构。此次抽到的课文是三上的《陶罐和铁罐》。我所做的第一步,依然是熟读课文,把自己想知道的、不明白的查个清楚: 1. 第一感觉课题中有生字陶,趁读题后的时机可以相机指导书写。有过几年三年级教学的经验,发现学生往往会将右边里面的缶的一竖写出头,所以,我就去查缶字的意思。印象中,渑池会见中,有击缶的情节,猜想一个意思应该是一种古时的打击乐器,经查后也发现确实如此,另一个意思则为有盖子的容器。有盖子一说,恰好可以引导孩子记住一竖不出头的写法,让指导更有效。

  • 苏教版上册《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何丹红,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五自然段,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段:第六至十一自然段,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段:第十二至十四自然段,写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1. 搜集王维资料,再找几首王维所写的古诗。2. 查找茱萸的资料。3. 查找重阳节的由来。【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采用默读,朗读的方式,熟知课文内容。2、说说这篇文章讲了

  • 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知,是教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挖掘和选择,因此文本的解读,决定了教师如何搭建起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决定了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例子去教语文,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构思,决定了教师如何利用40分钟的时间去建构自己的语文理念,因此解读教材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教学《在牛肚子旅行》一课时,在对教材反复研读的基础上,我把目光聚焦于课后三个教学目标上: 1.分角色朗读课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