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13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2013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更新时间:2014-07-21 18:23:59

《2013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带答案)》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轻松填一填。
1、小明今年9岁,m年后小明( )岁。
2、 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为a,与a相邻的自然数分别是( )、( )
3、光每秒传播299792千米,约是(     )万千米(保留一位小数);把648500000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4、 2.5千克=( )克 0.75平方米=( )平方分米
6千米30米=( )千米 8.04吨=( )吨( )千克
5、把25缩小为原来的( ) 是0.025,把7.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
6、一个数是有2个十、9个百分之一和5个十分之一组成的,这个数是( )
把这个数精确到十分位是( )。
7、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厘米,一条边的长是6厘米,则其它两边的长可能是( 、 )或( 、 )。
8、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分别是35°、72°,第三个角是( ),按角来分它属于( )三角形;
9、在 填上“>”、“<”或“=”。
4吨50千克 4.5吨 25×100 -1 25×99
二、仔细推敲,明辨是非。(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小强画了一个三个角分别是50°、70°、50°的等腰三角形。( )
2、 1是0.001的1000倍 ( )
3、 0.020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4、 在一组数中,平均数比最大的数要小。 ( )
5、125×4×25×8=(125×8)+ (25×4) ( )
6、当a=2时,a²和2a大小相等。 ( )
7、4的11000 是0.0004。 ( )
题号 正确率






合计
三、我来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实验小学三年级4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18棵,第2天
植树20棵,第3天植树22棵。下面( )算式是求平均每班植树
多少棵。
A(18+20+22)&bide;3 B(18+20+22)&bide;4 C(18+20+22)&bide;7
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0厘米、50厘米,下列选项中能作为
第三条边的是( )
A、80厘米 B、90厘米 C、110厘米
3、和8分米相等的有( )。
A 0.8米 B 0.08米 C 800厘米 D 0.80厘米
4、3×8×4×5=(3×4)×(8×5)运用了 ( )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5、101×125= (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6、下列各数中比6.07大的数有( ).
A 7.06 B 6.007 C 6.070 D 6、0
7、 如果把3.65的小数点去掉,这个小数就会( )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C 扩大到它的1000倍
8、长方形的周长C厘米,长是α厘米,宽是( )厘米
A、C-2α B、(C-α)&bide;2 C、C&bide;2-α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
1、直接写出得数
1.4×100= 2.80&bide;10= 2.4&bide;100= 0.33×1000=

0.025×100= 90&bide;6= 90&bide;100= 0.32+1.98=
14.3+5.7= 24×5= 24-19+24+19= 9×99+9=

2、用竖式计算(前面带星号的要验算)

7.02-4.36 14.53 + 5.67 ★ 6.47+0.58


3、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01×39 4×60×50×8 35×8+35×6-4×35
  
89.6-5.22-4.78 3.25-(0.86+0.25) 1.31+4.6+0.69+3.4

五、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些方向看到的?
六、解决问题

1、一根电线,用去32.87米,比剩下的多8.99米,这根电线长多少米?

2、解放军某连队进行野营拉练,第一次行了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军14千米;第二次用了同样的时间,共行了30千米。这个连队两次拉练平均每小时行军多少千米?

3、三位同学参加口算比赛,张化5分钟做了325道题,李明3分钟做了186题,王红3分钟做了213题,平均每分钟谁做的多?请给他们排出名次。


4、下面是某小学教师的年龄记录。
  37 23 26 23 32 24 28 34 23 4   26 27 20 34 27 22 42 24 50 48
  34 40 46 37 25 38 37
根据以上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岁数 20-29 30-39 40-50
人数
你发现教师年龄在( )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相关阅读
推荐
  •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练习题库

    【基础题】1、如果四年级一班18号运动员的编号是4118,那么五年级二班8号运动员的编号是( )。2、王军的身份证号是370722200103150251,他的生日是( )年( )月( )日。3、某小区1号楼3单元3层2号房的编码是13302,那么该小区中的5号楼4单元1号房的编码号是( ),21503表示的是该小区的( )。 【提高题】 5、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不同的学籍号。实验小学王莹同学的学籍号是200203212,这个号依次体现了她的入学时间(2012年),班级(3班),学号(21号)和性别(女)

  • 201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3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1-3单元测试试题【卷】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204030006读作( ),最高位是( ),其中4表示( )个( )。 2、经过一点可以画( )直线。 3、9997800000( )亿。 4、最小的自然数是( )。 5、十万有( )个万,一千万是( )个一百万,( )个一百亿是一千万。 6、在○填上<、>或=。 23561890 2456189 4509 ○ 459 1080000 ○ 108万 2030 ○ 500 7、一周角=( )平角=( )直角 二、判断题(在括号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第10单元测试卷

    1.一个数的最高位在十万位,它是 位数;如果最高位在千万位, 它是 位数。 2.一个数是由7个万、8个千、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 3. 五万八千零四十前面的并且相邻的一个数是 , 后面的并且相邻的一个数是 。 4. 由3个亿, 5个百万, 2个千和8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 5. 30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6. 八亿零七十万零八百写作: ,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7. 比较大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安排在教学三角形特征之后,教学三角形分类之前。教学时,我遵循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形成结论。 教学时,我首先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目的是为了巩固三角形的概念,从而为下面的动手实践围三角形扫清障碍。接着,我安排了两次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中,初步感悟,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为后面总结规律作铺垫,为知识的建构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用课件直观演示围三角形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再次把学生的思维激

  • 轴对称教学案例评析

    王金锁 ] 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利用刚刚掌握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用折、画、剪等方法做出各种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知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动手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动手剪出丰富的轴对称图形,从而逐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教学片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有趣的轴对称图形,你能利用一张彩纸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生:能 师:好,不过先

  • 四上《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昨天学习了四年级上册的《积的变化规律》,一步步引导学生,最后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一个因数是没有变的,另一个因数乘几,然后积也乘相同的数,当时的我特别惊讶,认为这些孩子还

  •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

    保城中心校 李晓华,学习内容:人教板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79页例4 学习目标: 1、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2、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进行简算。 学习重点难点:运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正确进行小数简算。 二、学情分析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79页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知道了小数加减的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节

  • 《什么是面积》反思

    这节课是按照上学期教学设计大赛时的上课流程进行的。 1. 从拼图导入。学生回答选择哪个会拼的比较快时,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多数还是从拼图的某一部分是大象还是天空来确定哪一个容易拼,没有从面的大小去思考。 反思:我问的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学生不太理解这一部分到底是干什么的。 2. 在探讨面积概念的环节,有点太急了,没有让学生明白面积到底是什么。学生课前对面积有所了解,但是对面积具体的含义还不够清楚。 从三组物体的表面

  • 走进数学,经历知识

    自从踏上教师的岗位,在三四年级的时间最长,因此对今天的教材解读深有感悟。 在讲到三年级上册,123圈点子图的时候我印象特别深。在教学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圈法,平时教学中会强调把12分成10和2,与后面的竖式学习对应起来。教材解读时给出的课例是把学生不同的圈法分成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两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没有给学生强调哪一种是应该选择的。这一点也是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经过专家的讲解和解读,让我对这一部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