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做个有耐心的科学老师——《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做个有耐心的科学老师——《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8-11-06 10:33:23

《做个有耐心的科学老师——《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王远芬,学校在学期初给老师们发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最近细细读来,感触很深。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朴实的案例就如同发生在我的身边。每次捧起书,就像和同事触膝相谈一样亲切。普通流畅的文字在纸上流淌,也就没有了距离感。
    吴非老师从“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六个方面娓娓道来,将教育原理融汇于朴实的点滴小事中,教导青年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理想和素养。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不能疏忽教育细节》。教学过程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科学课堂讲究科学性,更是一个关注细节的学科。如观察实验,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有的感官,眼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手摸到什么,鼻子闻到什么,从而综合得出实验的一些结果。我引导学生做“加热白糖”的实验中,在实验前,让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颜色味道的变化,状态的改变;实验中,让学生在操作中要带着目的去仔细观察整个过程,从开始白糖的状态变化,到颜色、气味变化,出现气泡的大小、颜色的深浅变化,甚至火灭了后形成的灰的颜色、灰的硬度等细节。有了充分的观察做基础,实验记录的内容就会更加丰富,过程就会更加详细。“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细节的关注同时需要“慢”下来,只有慢下来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多让学生说说话》这篇文章也让我感同身受。一年级的课堂上要发言的孩子多得按都按不住,小手林立,课堂可心说是热闹非凡;但是在六年级的课堂上,教师提问后学生们总是鸦雀无声,我不禁反思,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了察言观色,如果问题没有回答到老师的点子上,老师的脸色就会不好看,多次以后学生便沉默寡言了。一节课时间很短,有时教师为了追求时效性,没有耐心去倾听学生的发言,久而久之就会损害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更要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发言,从中找到教学的突破点。比如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倾听他们分别需要什么样的材料,打算怎样一步一步去做,同时,初步的实验方案设计好之后,学生们还需要小组内交流,需要组际之间交流,相互补充完善,实验后还需要总结实验现象,这些都需要学生们充分的去畅所欲言,只有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有表现的场地,他们对科学课才会更加热爱。
    在吴非老师心中,“教育应当是动态的过程,教育者却凭静态的知识储备去完成,教师就会缺乏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想,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思考,坚持实践,我们的教师生涯才会更加充实、完美。
相关阅读
推荐
  •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4月11日下午,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生死牛玉儒》,应该说是含泪看完此片。观后,牛玉儒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其一,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 看到牛玉儒在病榻上作出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出院的决定,听到他只要生命一分钟,也要敬业60秒的敬业精神,我很震撼,这不正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政治责任感和火热的工作热情吗?牛玉儒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好似助推器,无时不在激励着我,推动着我奋力向前。 其二,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警醒了我。 引黄

  •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欢欢喜喜过完牛年后,就得为自己接下去的工作充电准备了。在表姐的书架上看了好久,决定再去品读《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记得上次看这本书是因为急切地想知道如何管好一年级,那是就走马观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此书。现在一年级的上半学期结束了,我想再来看看这本书,和自己刚走过的教学路途对比一下,让心灵彻底反思。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

  • 课堂因设计而精彩——读《赢在校园》有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说过:为学习设计课堂。解读其含义:课堂教学需要设计,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新课程反对机械地教教材,提倡灵活地用教材教。那我们老师如何做到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呢?通过阅读《赢在校园》一书后,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重点、难点,大胆取舍,敢于扬弃,合理整合课堂上所需的课内外知识,设计出能促使学生产生激情,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案来。 那么,教学内容该如

  • 幸福生本——读《幸福地做老师》后有感

    生本教育已是近三年来我市教育界最为关注和认可的一种教育理念,从上至下生本教育犹如一泓清水滋润着每一位教育者和学生,可谓受益匪浅。部分学校已经迈出了生本的脚步,到广州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实践地学习生本。我们学校也有部分教师亲临生本课堂,感受生本教育魅力。在学习归来的心得交流中,我始终感受到学习者对生本教育由衷地敬佩。学生像一个个小老师,能力极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那么精彩。老师在旁边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动声色,但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把孩子的思路引回主题中。不由地我感觉到生本的三个关键词

  •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价值追求。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是注重外在形式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还是朴实无华的课堂,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看似平淡,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如何在平淡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呢? 一、正视学生的数学现实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智能都是不尽相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

  •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我们大部分教师认为:孩子的失败主要指学习成绩差,或者是这个学生行为品行差,故意在班级里捣乱。这样的学生,教师看见了都非常的头疼,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选择了放弃。学生觉得老师既然放弃了自己,他就更加放纵自己,恶性循环,导致这帮孩子无法拯救。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孩子,要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教师和孩子都要努力,孩子才不会失败。 一、家长的责任在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平时多指导孩子的品行,能够正确区分好与坏。

  • 认识自己——读《教学勇气》有感

    拿起帕克帕尔默所著的《教学勇气》,尚未翻开扉页,内心便疑虑重重。在大作家帕克的心底,教学勇气到底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收获教学勇气,并恰到好处地将其内化为教学的动力? 在阅读中,有这样两个概念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关于自身认同,帕克如是说,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而对于自身完整,帕克是这样理解的,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我选择的赋予生命活力的方式与汇聚在我内部的各种力量有关。 细细品味这两

  • 让我们真正地爱学生——暑假读书有感

    七月暑假临近时,叔同的校园里多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来访者,一脸的兴奋,中考结束不久,正期待中;一眼的怀念,叔同的校园曾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我无限的幸福,因为他们是我曾教过的学生。暑假中的一天,突然又接到他们的电话,要在肯德基店里聚一聚,特别邀请了我。分别了三年,许多同学个儿高了,帅了,酷了,但是我们之间的交谈还是这样的亲切自然,他们也觉得小学同学能这么有凝聚力的班级应该不多。看着他们,我更感到自豪,因为我觉得那几年我们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再是单纯师生关系,也正因为这样,今天的我说些话,他们还是那么信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