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7:57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价值追求。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是注重外在形式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还是朴实无华的课堂,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看似平淡,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如何在平淡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呢?

一、正视学生的数学现实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智能都是不尽相同的,从而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使得现在的一年级新生的认知水平高于以往同龄儿童,作为教师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例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如果还按部就班的从头学起,这必然会脱离小学生的实际,造成很多学生浪费时间。另一方面,20以内进位加法是后续多位数加法的基础,但是在进行多位数加法计算时,几乎不会有学生还在想6+8是怎样算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一种“自动化”的计算,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但孩子学习本单元前的“数学现实”究竟怎样我们都不是十分清楚,具体说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孩子对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掌握程度(孩子的正确率、熟练程度等);二是孩子会用哪些方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即孩子的算法多样化有没有事实的基础);三是学生有哪些习得方法的途径?

二、有效的课堂交流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动力。

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来看,数学课堂的有效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将整个数学课堂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么交流便是这个生命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有效的交流就如血液不断地给生命体的各个部位输送新鲜的养分,使它能够维持新陈代谢,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真正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时,有一个环节根据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些。学生很容易得出梯形的面积最大,原因它的方格最多。这题看上去很简单,不需要学生间的交流,但是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又呈现了一个大梯形和原来的梯形比较,学生产生认识冲突,在这个情况下学生需要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学生意识到比较图形面积不仅跟格数多少有关,还要跟每一格的面积有关。

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课堂上的“有效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单向传输,而是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有效交流”中活跃思维、增值知识,课堂,在“有效交流”中灵动生成、智慧闪耀,教学由此而精彩无限。

三、精心预设,注重生成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学生,它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资源,如果我们没有关注生成的意识,一些偶发性的资源就会一纵即逝,使真正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样课堂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课堂生成资源有关注的意识,读懂生成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相关阅读
推荐
  •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专门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观点鲜明,分析入木三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读后不禁拍手称好;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读后深感责任重大。 朱永新教授对家庭教育亮出其坚定信念是:教育学应该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而且不可替代。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P228《新教育的家教主张》】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

  • 一次心灵的旅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动一词萦绕耳际,挥之不去,因雷夫老师的执着追求而感动,因孩子们的杰出表现而感动,更因这普通而又充满奇迹的教室而感动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读懂了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阵地。 1、【关于阅读】雷夫老师说: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另一种焦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阅读,从而爱上阅读;大人的指导

  • 生命一分钟 敬业六十秒——阿荣旗王杰小学《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4月11日下午放学后,王杰小学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生死牛玉儒》这部影片,影片的主人公使我们内蒙古人的好干部,内蒙古人的骄傲,教师们观看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抑制了很久的泪水还是流了下来。我对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我知道人民的利益高于天这是牛玉儒的座右铭,他不是只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说给别人听,而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它。 这部电影是根据主人公牛玉儒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生活中的牛玉儒同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他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仍然不顾妻子和医生的劝阻,坚持在住院治

  • 阅读《可以这样做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生的成长摇篮。要关爱每一位学生,捧一颗真心来和学生交流,带满腔热情来对待学生。班主任是教师的综合反映,无论你是怎样的班主任,相信大家都是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而在努力着。而这本《可以这样做班主任》用亲切的语言向我们展示那一位位平常却又不平凡的班主任事迹,让我这个同为班主任的读者多了一刻冷静,一点思索与一份压力。也多了一份想做好优秀班主任的动力。 倾听生命拔节的乐曲:不要随便否定一名学生,其实他们都是很棒的,捣蛋鬼、调皮王,他们其实也很孤单,无非是想引起我们的关注。孩子们在班主任的关爱下会慢慢成长,作

  •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读《我的理想课堂》有感 同理心:理解他人体验的能力,恻隐之心。我们知道,作为老师,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近距离接触他们。 室友也是同事,去参加心理学的培训,回来后,她就把她上课的案例拿来考我。她说,这个案例他们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没回答对,我想,是什么难题把大家都难倒了呢?便更有兴趣往下听了。 案例是这样的:一位妈妈,不允许她的孩子吃零食,便和她的丈夫商量好,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甚至不给他零花钱,在家明令禁止他吃零食,因为吃零食对身体很不好,之后她的孩子在他们监督下就不吃零食了。有一天,她的邻居对她说:我

  •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

    在认真地学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后,我的感触很深。在建议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因为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中心工作。而当下,作文教学低质低效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如果只是让老师看一些有关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理论书籍或文章,结果一定是效果甚微的。 但是《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从作文教学立足于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这三方面,给我们一线语文老师进行了实践性、操作性

  • 唤醒教师自身的内心认同——《教学勇气》读后感

    《教学勇气》书中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直指我们教师的内心精神世界,可谓一针见血。我国的古典文化中有着对教师精辟的论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谓之师道,并非拿到教师证就是教师了,我们如果不是从内心认同于自己是一名教师,那么您即使是站在讲台上也不一定是一名真正的教师。古代圣贤把教师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排在最前面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传道,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这个道,也即师道,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教师这一内涵的真正认同,从而达到以师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 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学会让爱不断生长

    每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都会遇到不听话,难教育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的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当尝试了各种教育方法之后还是没有起色时又该怎么办呢?随之而来的是情绪上的烦恼、气馁、愤怒、甚至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这时你改变不了学生,就尝试着改变自己吧!需要转变态度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自己的心态。在舒马赫的经典名著《小即是美》中给了我们这样的理解:在对立与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使教育的纪律和自由的要求调和呢?实际上,有无数的母亲和教师都在做着这个工作,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写出一个解决办法来。他们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