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读后感

《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0-07-23 21:30:31

《《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一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的作品。本书为其“最为用心,投入话费经历最多”的书之一。作者自认为这是构成其生命轨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既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帮助,也能找到改变当下语文教育的突破口。

书中指出“经典是经过时间的检验的东西”,也就是说它是民族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因此阅读经典,实际上是一种文明传递,是和大师进行的穿越时空的的精神对话,让自己在人生起步时,就占据精神的高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对一生的健康发展的意义,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因此经典阅读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他们的文学名著。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名著多如繁星,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作品,需要老师的智慧,从茫茫书海当中沙海澄金,优中选优,让名著真正为孩子的成长积淀能量,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许多作家,譬如鲁迅、老舍、沈从文、冰心、朱自清等,他们的作品我们需要读一辈子。一个人的一生,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和这些作家相遇;但不同的生命阶段,也就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接触不同的文学作品,因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方式。小学生读鲁迅,应该读《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等。这部分作品易懂,便于小学生理解。

二、寻找课内联结课外的契机,把学生带到茫茫大海边。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仅仅依赖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若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畅快表达,言为心声,一定是要取决于源源不断的阅读吸收,这样思接千载、融会贯通,才有生生不息的源泉。所以新版统编教材增加了很多阅读的内容。课内阅读无非是个例子,在基础上拓展延伸,不断扩大语文的外延,采用“1+X”的模式,有主题延展阅读,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理想与信念”为主题的延展阅读,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李大钊的先进事迹,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了解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对学生学习李大钊的崇高精神品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作家延展阅读,比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相关作品《故乡》《阿长与山海经》《孔乙己》等文章,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创作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此外还有单篇指向整本书延展阅读,比如部编教材六下第二单元走近“外国文学名著”,课文只选取了部分精彩片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读《鲁宾逊漂流记》整本书,让学生充分感受外国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等等

三、开展多样的阅读展示活动,真正让学生乐在其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开展阅读展示必定事半功倍。什么活动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巩固已经取得的阅读成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有所提升呢?

“小小朗读者”旨在进行经典的阅读与传播,每周在固定时间段,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经典片段,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同学们在彼此的交流中感受名著带来的精神享受,同时开阔了眼界。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彼此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都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在阅读分享中学生交换了思想,增长了知识,相互成全,共同成长。

“经典我来演”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方式。首先,从具身认知的观点着手,具身学习是基于具身认知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身体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其次,表演就是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金色的鱼钩》一课,学生把其创编成课本剧,用表演的形式把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反应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表演更加深刻地感受了人物的关辉形象,进而深入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显著提升。再次,学生在表演经典的过程中,使自己完全沉浸于角色,将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进而将阅读理解进一步内化,深入血脉,深植骨髓。

“思维导图巧绘制”对于一些故事性的文章,有助于帮助阅读者理清人物关系、事件脉络、场景变化及剧情转折。学生在读一些文学作品时,为了便于学生读懂作品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作品的思维导图,比如学生在读《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作品时,复杂的人物关系纷繁错综,学生很容易就会被吓到,而不敢读下去,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并带着学生一起绘制人物关系网。关系网绘制好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就显著提高了。总之坚持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阅读文本,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经典阅读有方法,老师要得法。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了巴金先生的“四句话”有感

    巴金先生曾经给他的侄子写过四句话: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要做好人。这四句话真是巴老的经典之作。 对于一个还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来说,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这是何等重要的习惯和方法。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死读书,读死书,不会玩,不会耍,但是学习成绩并非尽如人意,所以有人把这群孩子称之为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同样,我们还看到很多另一种孩子,他们很会读书,很会玩耍,学习成绩却一直令人满意,所以也有人称他们是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其实,我则认为,这不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 读《小河与小桥》有感

    《小河与小桥》是《小学语文教师》2011年2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的 刘洁老师在《新经典日日诵》中记录的一次晨诵过程。孩子们晨诵的内容是: 《小河与小桥》 高帆 草地是一块 漂亮的绿绸缎 可惜被小河 剪成两半 小桥 紧扯住两半绸缎 要把它们 重新缝在一起 便让小鱼儿 做它的银针 一闪一闪 从这岸连到那岸 我以为这首儿童诗让孩子们读了就行了,但刘洁老师除了让孩子们充分地读,还对他们进行了充分的指导。首先,理解词语。问孩子们绸缎是什么意思?孩子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回答。 是一种衣服的面料。古代

  • 最美乡村教师与行为主义教育

    看《最美乡村教师》,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教育才是最原始的教育,因为原始,也更能反映出教育的本质,如果按目前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分数来衡量这最美的乡村教师,我看他们应该全部被列入下岗者之中,可以这样说,乡村教师的事业目标只有一个,让更多的学生能有书读。我相信,如果他们个体的素质再强一点,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最好的教育分数。 城市的教师被行为主义剥夺了最为原始的教育动力。就目前我看到的大量教育论文,无不以行为主义为研究基础,这真是最大的悲哀,更有甚者将行为主义扩展至所谓的精制教育,真的是有点遗憾。 教育的行

  • 从“构建优先原则”说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最近学习了姜大源教授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现就对本书第四章职业教育的教学论中第三节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结合我在教学实践应用的学生合作教学谈点浅显的体会。 当前的职业教育应该提倡构建优先原则,即基于行动、生成和构建意义的学,学生主动存在(p225页),我在教学中采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学生分组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 可将班级按35人分成若干个小组,设立组长,有组长负责,根据组

  • 《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教学自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条件和形式。读完这本书,我只是以一名普通的教师身份,根据平时的实践和思考,粗略地把我对《建设理想课堂》的感受写出来供同仁指教和共勉。 教师应该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要创造就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改变。由此,可以这样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学习《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有感

    近日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整个建议30条分为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部分,学了以后还是颇有收获的,现结合《建议》中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建议》第1条: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作业本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这就是说,我们在平时备课时,不能把每一节课看成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应把它放在整个单元、整个学段和整册教材中来

  • 认清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

    工作多年的我还常常陷于内心的彷徨之中,有时很自信,有时又用怀疑的眼光来打量自己。有时反复研究,精心设计好了一份教案,自我感觉颇好,对课堂教学信心满满。可是在课堂上却觉得学生根本不配合我,预期的目标不尽达成,心失望得沉入谷底,甚至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味地埋怨学生。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首先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进而逐渐完成自我完整,汇聚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用我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的生机勃勃,从而创造我和学生共同的理想的课堂新境界。 《教学勇气》还让我明白了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暑假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教师,为自己,为工作的对象,我们教师要认清自己,善于走进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使自己健康地工作、生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鼓起教学的勇气?我想,不单是体现在平时的上课,同时也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更多的体现在自己主动地付出。如自发地、自觉自愿地开发自制实验教具 一个成功的自制实验教具,对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法学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设计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效体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