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21-02-28 17:08:53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按我们的理解,学生应该是非常喜欢数学的,因为在数学中有很多美丽的几何图形,比如一年级上册我们刚学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并且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更是将此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每一节都是由一个具体的生活情景导入,在数学中我们需要解决各种各样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学生并不喜欢数学,甚至尝尝会害怕学数学。那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常常对数学不感兴趣?为什么他们常常害怕学数学?为什么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

对学生来说,究竟什么才是数学?他们又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才能算作是懂数学?怎样才算是“理解”和“学会”了数学?是不是只有抽象的演绎才是数学,是不是只有用规范的运算过程写下来才算是学数学?是不是一定要严格的推理才算是解决数学问题?是不是让儿童认识符号,掌握公式,记住概念,就是学数学的基本价值追求?

实际上,所有的这些问题,构成的是一个基本的取向性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组织学生的数学课程?

于是,为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真真切切的感受数学的魅力,我阅读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一书。

本书一共441页,内容非常详细,分为十三章,分别是:认识数学课程;课程结构与目标的变革;课程内容;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组织的策略与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概念学习;运算规则学习;空间几何学习;统计与概率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在本学期进行的多次考试中我发现,学生经常在问题解决方面出现错误,因此拿到书之后我迫不及待的去读了第十三章,问题解决学习。

数学问题是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经常听到和使用的词汇。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受到普遍的重视,并被引入一些国家的数学课程中,成为数学教育改革中频道使用的一个概念。时至今日,“问题解决”不进已经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且形成了数学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把数学视为一门“问题解决”的课程,并把“问题解决”当做一种数学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但其实,究竟什么是数学问题,它的价值有哪些,特征又是什么,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有哪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这些问题我从此书中都得到了答案。

一、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特点

现代心理学探究表明,问题可分为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问题解决就是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开始,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法,逐步逼近目标状态的过程。因此,问题解决实质上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探索情境中的问题结果,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的心理过程。共4个特点:

1、理解问题阶段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称之为审题阶段,也就是问题表征阶段。它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一般来说,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阶段,能有效理解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基础,能迅速通过分析与综合构建模型并检索图式是关键。但在实际解决中,儿童常常仅凭定势的作用,从而使问题解决产生偏差。

2、设计方案阶段

这是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阶段,若以思维方式来分类,我们通常会将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分为以分析法为主的方法以及以综合法为主的方法。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图式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3、执行方案阶段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解题构思转译为算式的操作过程,其实质就是,用抽象的符号将解题思路展现出来,转译成算式,通过数值的运算将问题结果求出来。在这里,每一步运算都代表着每一步的思维,但是,并不是每一步思维的程序与运算的程序都是一一对应的。

4、评价结果阶段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从答案到问题空间的一个过程。从心理获得过程看,它既是一个有针对性地从问题目标回到问题情境的定向思维过程,又是一个将表示运算结果的符号意义的数值再转译为表示问题目标的语言意义的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仅表现出思维的可逆性能力不够,还常常表现出由于经验或认知的缺失,对解题结果的合理性判断的能力不足。

二、影响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影响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是数学问题本身的特征所致,有的是问题解决者自身的心理和能力水平所致,当然,也与最初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相关。具体有一下几个因素:情境的刺激模式、问题的表征、定势、经验、语言障碍、认知策略、个性特征等。此外,动机对问题表征也有影响。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他们是如何发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的,他们又是如何形成数学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只有具备了这些必要的知识,才能对自己的课堂学习的组织作出正确、有效的行为决策,才能不断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相关阅读
推荐
  • 过程就是一切——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动一词萦绕耳际,挥之不去,因雷夫老师的执着追求而感动,因孩子们的杰出表现而感动,因这普通而又充满奇迹的教室而感动 在整本书中,这样一句话常被提起过程就是一切。如我们追求完美,但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切。[P103]但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再多掌声也比不上孩子们所经历的探索,以及为了使每一个演出不同凡响所付出的努力。过程就是一切。[P202]然而好的表演和其他的事情是一样的,都是由十分的天赋加上九十分的努力而来的。[P209]教育专家尹建莉在联合推荐中也这样写道:作

  • 不容忽视的小小细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前言】我曾经阅读过《窗边的小豆豆》、《海伦娜的奇迹》、《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等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书籍,并写下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读《海伦娜的奇迹》有感)、《改变一下视角吧》(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等读书笔记,感受了期间的真情、真爱,也常常因书中人物的睿智、豁达感动不已。 现在握在我手中的是一本影响力极大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说真的,在拿到书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然而看着封面上分享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让孩子变成

  •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欢欢喜喜过完牛年后,就得为自己接下去的工作充电准备了。在表姐的书架上看了好久,决定再去品读《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记得上次看这本书是因为急切地想知道如何管好一年级,那是就走马观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此书。现在一年级的上半学期结束了,我想再来看看这本书,和自己刚走过的教学路途对比一下,让心灵彻底反思。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

  • 最美乡村教师与行为主义教育

    看《最美乡村教师》,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教育才是最原始的教育,因为原始,也更能反映出教育的本质,如果按目前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分数来衡量这最美的乡村教师,我看他们应该全部被列入下岗者之中,可以这样说,乡村教师的事业目标只有一个,让更多的学生能有书读。我相信,如果他们个体的素质再强一点,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最好的教育分数。 城市的教师被行为主义剥夺了最为原始的教育动力。就目前我看到的大量教育论文,无不以行为主义为研究基础,这真是最大的悲哀,更有甚者将行为主义扩展至所谓的精制教育,真的是有点遗憾。 教育的行

  •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我对印度电影的记忆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车》《永恒的爱情》那几部老电影中,画面唯美、音乐动听、舞蹈热烈,这成了印度电影的标志。但相对大牌明星云集、充满震撼力的好莱坞大片来说,我对于印度电影的兴趣并不浓厚。尤其是09年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上海上映时,我看到如此低俗的片名,就认定了这肯定又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片,所以我连这部影片的介绍也没有看过,更不用说去电影院观看了。这次秦老师推荐我们看这部电影,起初我心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直到上网下载观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它不仅保留了印度电影人能歌善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爱人情侣间的一次放手,能被看成是成全了一次爱,见证了一次爱,那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放手,会是怎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曾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或许曾无数次的否定这个想法。但是,荆志强老师就很自信地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潜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如过想办法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他

  •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感受颇深。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母亲带自己的小孩去旅游。天很热,母亲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假如现在我们迷路了,四周都没有人家,也没有水,天是那么的热,还好我们还剩2个苹果,你会怎样做?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会把这2个苹果都咬一口 看到这儿,我的心里一顿,现在的孩子,咳! 再看下去:母亲当时听了很生气,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样自私和任性。不过她转念一想,不妨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再纠正他也来得及。于是母亲平静地问了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要尝一下它们的味道,好把最甜的苹果给妈妈! 原来

  •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偶然,翻看《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一书,便觉爱不释手。 孙双金老师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如何让老师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从知识型转向文化型,读书成了教师唯一的精神选择。由此,我联想到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他从儒、道、释的角度透视文本,思接千载,才有了课堂上给学生以情感的熏染,智慧的启迪,多少潇潇洒洒,多少荡气回肠!心里不由感叹:文化的奠基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源泉。 许多教师憧憬成功,但无法拒绝浮躁的尘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总认

  • 引生本之泉 润自然生命——读《教育激扬生命》后感

    当我们享受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之美景时,不要忘了,大自然更赋予了人类丰富而精美的生命。生命始于自然,则应以自然的方式牧养。生命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但每每说起学生的精神生命,我们总觉得很沉重。学习的重压,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被动地接收式学习,使得学习枯燥乏味。捧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则有一种智慧被点燃,生命被激扬的真切感受。 生本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在自由的国度里,急切地睁开观察真善美的眼睛,愉悦地接受知识给他们提供的欣赏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生命被唤醒,内心的小宇宙不断地膨大起来,就会成为强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