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在传统文化中守望教师的幸福

在传统文化中守望教师的幸福

更新时间:2014-07-22 09:52:05

《在传统文化中守望教师的幸福》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当课改的大潮此起彼伏时,我努力地乘风破浪;当个性课堂色彩纷呈时,我也展开我美丽的翅膀;当反思自我的声音越来越响时,我不断回眸。。。。。。我忙忙碌碌,执着于我孩子王的生活,常常在得到与失去中快乐着,痛苦着。忙碌中,有时会突然问自己:这么累,为什么?我居然很迷惘。

日子悄然流逝,当我愈加倦怠时,我遇到了她——我们的传统文化,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洗礼,我就有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成长。

一、 寻根求源,找到快乐的钥匙

每天我们都会被很多烦恼缠绕。学生不听话,我不快乐;自己的孩子不优秀,我不快乐;同事比我强,我不快乐。。。。。。凡事总希望自己走在前边,赢万千夸赞与一身,聚千般宠爱于一体。从而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别人手中。

自从学习了《弟子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是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而不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只有爱别人,别人才会更加爱你;只有你尊敬别人,别人才会更加尊敬你。不仅这样,还要“泛爱众”。对同事要“事诸兄,如事兄”。对学生,要“反求诛己”。自己终于打开了心结,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把钥匙握在自己的手中。

二、 孝道传承,挖掘德育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从我们的祖先尧帝开始,就为我们奠定的“孝”的基石,母孝文化源远流长。一个孩子从孩提开始就与母亲生活在一起,试想,一个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的人,又怎么会爱别人,爱祖国呢?我将我们尧母文化中的母孝文化与《弟子规》的第一节 “入则孝”结合起来,找到教育的切入点——把孝道传承作为德育的根本。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孝的教育。我与孩子一起学习、诵读弟子规;我在班里开展诵读弟子规,讲践行弟子规的故事比赛;开展我为长辈做件事活动等等。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在孝方面,自己因为工作,应为家庭,很少去关心父母的感受。总是以忙为理由,把父母遗忘在一个角落。倒是父母始终牵挂着我,冷了打电话提醒我加衣,热了告诉我要防暑。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反而嫌他们啰嗦!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三、 身体力行,传播文化的关键

言传胜于说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教师首先行动起来,用行动与召唤来感化学生,才能让学生也自觉得行动起来。每天我会对孩子讲我践行弟子规的故事,谈我的感悟;我每天阳光的面对我的每一名学生;我热情的回答他们的问好;我耐心的解决孩子的鸡毛蒜皮的小事。道德光芒比阳光还要灿烂,我在用我的行动告诉孩子们。

学习《弟子规》,传承尧母文化,做一个有道德的望都人,是每个人的幸福,更是每一位教师最大的追求。我要以自己的行动做幸福的守望者,让我身边的每个孩子,爱自己,爱父母,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相关阅读
推荐
  • 老师口中的一个“又”字

    谈又 某位老师喊道:你怎么又这样?!之后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心中却最在意那个又字,心中默念着数遍又,可惜了老师用心良苦的一番教育之词,大多未能入耳。 你若站在一旁,观之,也会不太关注孩子的错误,相反你会看到孩子的表情,眼神,小动作,尤其是那个又字。 又,表示重复或继续。故教师的这一句:你又,,,,,,则表示,至少对两次行为的讲述、批评,这一习惯用语也会导致孩子中个别第一次偶尔为之的孩子颇为抵触这个词,那结果嘛,可想而知,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的教育之论,事倍而功半,换一角度思考,就一事论一事,避免让孩子活

  • 努力改掉孩子们的粗心

    每个班级当中总有一些孩子作业粗心、考试粗心,使得家长痛心、老师操心、孩子没有信心,所以今天特地写下这一博文,寥表寸心。 粗心,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粗心所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一些同学平时总认为粗心是小毛病,题目都会做了,由于粗心出了点错误没什么了不起。而且不只是学生自己这样认为,一些家长教师也常常这样说:这个孩子挺聪明,就是总马虎,孩子们听了大人的话之后,更认为粗心是可以原谅的小毛病,甚至还把粗心和聪明连在一起。 2、平时缺乏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 有一些同学平时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认为

  • 教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如果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是和自己平等的人的话,我们就会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如果老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处理问题,那么老师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隔阂。因此,我们要尊重、理解、信任我们的学生,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一、你的感受我来说 教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不可只求表面,而无视事情背后的内幕,简单粗暴地下结论处置眼前发生的事情。那是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更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同,长期如此,学生的心会和教师渐离渐远。对于今后开展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相反,如果发生问题时,能

  • 让学生带着准备进课堂

    我们经常会看到课堂上,老师在拼命地启发、引导,可是学生却不为所动。这样的课堂老师觉得累,学生更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很多人都会想到可能是学生预习不充分所致,可具体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次去上海培训,听了上海市市东中学金辉校长的讲座,发现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不妨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前,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认真备课,而这个时候学生还在完成上节课所留下来的作业。这时候,他们同时走进课堂,师生的状态是不一样。老师带着准备进课堂,而学生却一无所知没有准备。老师用自认为高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而学生却用学习效率

  • 倾听比表达更重要

    倾听与表达,一静一动,在课堂上和谐相处,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行为。但如果一定要让两者分出伯仲,你会选哪一个? 打个比方,倾听好比电脑录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信息被输入、分区保存,甚至旧有的东西被替换、重新合成。而表达则好比是输出,如果这台电脑确实存有了很多好东西,那输出的也可以是好东西,但如果这台电脑本身并没有多少好东西,输出的则只能是一些垃圾。 所以,对于一个在学习中的学生而言,他更重要的任务是倾听,倾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见解;如果能做得更好,就加上自己的理解、加工与整合。知识的习得,需要的是领悟,纸上得

  • 搭建个性"舞台",让生劳课堂充满律动活力

    课堂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那么小学生劳教师应如何让生劳课堂充满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家园呢?笔者认为要创设多种情景,给每个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性的活动舞台。 情景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情景,而习得生劳知识更离不开情景。因为,1.生劳知识来源于情景。正是社会情景才使得生劳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使得生劳课具有实际的交际意义。2.交际在情景中完成。情景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劳知识,让学生学习并获得日常

  • 提高小学生面向大众的口语交际能力

    今天听了一节随堂课,是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景物,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要介绍家乡的什么景物,孩子们非常踊跃,唯恐自己轮不到;第二步是四人小组相互介绍,交流得也相当热烈;第三步是四人小组中推选一名同伴到讲台前来介绍。 前两步都没有问题,很热闹也很顺利,但是当孩子们听说要到讲台前介绍时,一只只小手都缩回去了,就剩一个孩子还举着手,本来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了。看着这样的情况,老师先让举手的孩子上讲台前介绍,又点了第八小组,小组一致推荐一男孩,因为他在小组内介绍得最好。可他就是不肯上来,同学们鼓第二次掌他才很不情

  • 浅析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十四师一牧场学校 安青霞 阅读是小学生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

  • 学情分析,让课堂重现生命活力

    现在的孩子,讲什么都没兴趣唉,越是精心准备,越是没法上 学生不配合,再好的设计也没办法施行我们常常会这样的抱怨,似乎都是因为学生的冷漠、无知、厌学,才使我们的教学无法顺利进行,真的如此吗?试想:我们讲的是学生已知的,他会想再听一遍吗?我们讲的都是参考书上有的,学生自己就能看明白,他为什么还要听你唠叨?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