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
美术欣赏《传神与魅力》引发的思考

美术欣赏《传神与魅力》引发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1-02-27 20:11:02

《美术欣赏《传神与魅力》引发的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的,所谓的“厚积薄发”既是此道理。七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欣赏课以中国画为切入点,借助中国画作品的欣赏,学生初步了解了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尝试对美术作品的简短评述。

“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开始的时候总是会带着一些疑惑,学生在书写欣赏心得或作品评述的时候,不少学生总有些困惑“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为什么还要写作文?”还有一些学生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做法。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知之甚少,并不了解美术的内涵,美术不是单纯的绘画,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早已有的、所接触,从美术的范畴来说,包含有几个大版块:绘画、工艺美术、建筑、雕塑,在这些门类中,美术的广泛性也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顾此失彼,接触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却不懂得这些知识的真正作用,学过即忘,既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重重地文化考试面前,对于美术的学习也只是应对式完成任务式的态度,哪里还有心思去考虑美术的内涵呢?

由此,我不禁深思:美术欣赏的作用何在?美术欣赏的实效该如何体现?结合自己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欣赏作品时“分析”尤其重要。作为老师,分析不仅要到位,更要做到“有趣”。欣赏作品的“有趣”就在于老师自己在评述作品时,不能太过于注重专业的“术语”,使学生听起来费解。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进行评述,语气少不了感情色彩,学生听起来才兴趣盎然,学生“听”的兴趣浓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举例子来说,在介绍《韩熙载夜宴图》时,我在没有课件辅助的条件下,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有了全面的了解,评述时我就以故事为引入,娓娓道来,牵动学生的思绪,然后教学生“看”作品,即画面的元素,如画面有五个片段组成,都有哪些人物等等,先会看,在去分析,这样,把枯燥的欣赏课像讲故事一般阐述开来,学生的兴趣就给带动起来了。

二、把专业知识融汇到作品的评述中,增加美术的内涵的教学。有些美术老师为了省事,美术课就是紧扣绘画的环节,如果是小学阶段可以如此,到了初中,如果还是这样,那真的是要误人子弟了。美术作品欣赏是最能体现美术内涵的教学内容,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把美术的相关知识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融入其中。学生在学会“看”画面之后,就要分析画面了。画面有什么分析呢?在中国画里,笔墨、构图、色彩、艺术表现形式、画家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等,都是必须着力思考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给学生的介绍尽可能做到既不失专业水平又让学生理解。我的教学方法也在后来学生作业中得到体现。以下是学生课后的评述作业:

七(1)班林铭钊:

在第一课《传神与魅力》中,我最喜欢的就数《李白行吟图》了。画家以寥寥数笔勾画出了一个多才的李白,体现了诗人自吟诗与思考时的专注,将一个人人传诵的“诗仙”刻画得有声有色。诗人两袖清风,眼神似乎在凝思,似乎在眺望,又似乎有些迷惘,也许是在斟酌酝酿那些流传千古的不朽名句吧!我总是这样猜想。整幅画轻描淡写,没有西洋画那样的华丽,充满了中式的朴素,画面虽谈不上饱满,但清秀的笔锋,将大诗人的高洁伟岸的气质,豪爽洒脱的神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七(1)杨洁珺:

《梅石溪凫图》。出自宋代马远之手。此画描绘了在梅花盛开的峭壁下,在清澈的湖水中,一群一群的水鸭在水中快乐地追逐嬉戏,玩得十分愉快。

初看此画,到处都透着朦胧的感觉,给人一种充满神秘的美感。细看,岩壁画得层次分明,一枝一枝的梅花从崖壁上抽出枝条来,尽管画面有些空白,却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是是诗一般的意境,使人恍如身临其境,使人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幻境中,让人流连忘返,然后,情不自禁地赞叹“妙,妙啊!”

梅花与崖壁是静的,水鸭戏水是动的,以静制动,以动致静,出其不意,妙不可言。

此画透着一种使人安详的感觉,能让人身心安静下来。让人放松,平静的细品这幅画。

这幅作品没有《韩熙载夜宴图》的庄重,没有《清明上河图》的喧闹,有的只是简单的构图,梅花、崖壁、水鸭,构成了一幅简单而不平凡的画,也因此打动了我。

七(2)李集清:

十二月,茫茫风雪从天而降,冰天雪地中,一簇梅花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悄然开放……

在所有的名画中,我最喜欢《墨梅图》。喜欢这幅画空旷、清寂的气氛;喜欢这幅画中清秀、脱俗的梅花;喜欢这幅画时重时轻却不失雅观的笔墨搭配;喜欢这幅画中朗朗上口的小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不管别人夸不夸,它始终心甘情愿的将清香留在人间。我希望长大后也能成为一个具备梅花品质的人,一个默默地不求回报的高尚的人!

七(2)冯子蕴:

这幅《渔庄秋霁图》,我认为是在这些名画中最好的一幅。

元代画家倪瓒的画面构图通常采用“两横一竖”的形式,这幅画就是典型的体现。一横是远处的远山,那云雾缭绕的山峰,显现出空濛的诗一般的意境。两横是一些嶙峋的石块,石块上几枝傲竹屹立在石块上。用笔虽简练疏朗,可塑造的形象孤傲,令人不禁想起一句诗“山水无情人有情”,这幅画传达出的清幽荒寂的意境,寄托着画家的情思。墨色浓淡间,富有层次,画面疏松有致,把山水的勃勃生机表现出来,使作品表现出非一般的气度。作品传神,情趣盎然。

七(7班)符巍

我想收藏《清明上河图》。第一眼看它,觉得它非常生动,在仔细的欣赏,我仿佛也置身在画中。

这幅画从构图来看,笔法非常细腻,每一个小细节都画得很逼真,笔墨有轻有重,所有的人都似乎是舞台的主角,各有特点,缺一不可,如运粮的大船通过虹桥一段,生动地表现了船工与围观者、行人各自不同的动作与神态。

生动、形象是我对这幅画最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感受到北宋都城的繁华,感同身受。

……

还有很多的作品我都没有罗列出来,美术欣赏的方式很多,关键在于老师自身要怎样去进行,只有努力去思考,多方去寻找,我们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总之,我们就是要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所获,让他们能沉浸在艺术的思维中,那么,所以的疑问也就随之瓦解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四年级美术《色彩的对比》教学反思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色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使学生理解色彩的对比特性,并能运用于生活就比较难。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发现什么是色彩对比,它应用在生活的哪些方面。通过一些师生互动游戏、欣赏生活与民间工艺,多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感受色彩对比美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进而运用色彩对比的视觉规律来表现美。 我是这样完成本课教学的。本课我采用欣赏观察的形式进行导入,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的主体是在教师主导的引导下来体现的,我是引导学生凭自己的感觉和实际

  • 关注艺术课堂的本体(三年级美术)

    这两天,正好有好机会连续听了两天的艺术课程的研讨课。先是自己学校的教研员调研课,今又是听到了省音乐特级教师的课堂展示。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课,都让我这个门外汉爱益匪浅。最切的感受就是艺术课程的教学应当关注其本体。 在自己学校美术课程的研讨中,两节课都关注了同样的材料纸,这与学校的美术主导性课题相符,并与学校所处的乡土特色相匹配。一节课是用纸来制作各种昆虫,一节课是用纸来制作插花,两节课异曲同工,都在学校开发的美术工作室里进行。然而所不足之处是教师与学生所用的纸仍是商店里购买的各种彩色纸,而并没有开发和使用本

  • 《和妈妈在一起》二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孩子从小一般都和妈妈在一起,很容易就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用泥工进行表现,相对而言,难度不是太高,四个班上下来,总体感觉不错。 一.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环节相扣。如: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找有关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就有了印象;上课时结合课件播放,让学生先相互交流对小动物和妈妈的了解,知道小动物为什么和妈妈在一起的原因(太弱小,需要妈妈养育和保护;跟着妈妈学本领等)。如:有的说:我在家里养的狗狗天天给小狗喂奶的,而且喂得时候非常凶,不能靠近它要咬人的;有的说:猴妈妈教小猴在树上爬上爬下的;

  •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生活中的暖色》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暖色》课一开始我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你知道暖色吗?因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常常注重传授冷暖色搭配、对比等一些知识,所以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知道。于是,原本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有点枯燥的以理论为主的色彩教学似乎迎刃而解了。在讲解色环上冷暖色的区分时,让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色彩对应色盘上的颜色,以及色彩给人带来视觉以及心理上的感受来区分冷暖色,更加加深了记忆。 在认识什么颜色是暖色的环节上,我让学生寻找班级同学所穿的衣服的颜色,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并能生动地说出暖色带给人的感受,温馨、热烈、活泼、可爱达到了

  • 公开课教案课题:在临摹中感受,学会多角度分析大师的作品

    执教人:赵亚萍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温顾人体比例的相关知识,了解变体画的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 2、技能目标:在临摹大师作品的基础上,尝试改变绘画风格和技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感悟大师的绘画语言,在创作中与大师交流、实践,发展学生的个体,凸显个性,传递学生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多角度分析大师的作品,对变体画进行探究,为创作做铺垫。 教学难点:尝试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对变体画进行自我表现,促进个性发展。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猜一猜。【组织教学

  • 让美术课堂具有生命气息和成长性

    近日,读了《燃荻》第26期中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李振村老师的一篇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文章《让教室具有生命气息和成长性》,促使我对当下的教育有进行了思考和反省,与各位老师探讨。 文中指出,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室里,都喜欢张贴各种攀登榜、红花榜、小星星之类的榜单,目的无可厚非鼓励竞争,促进学生学习。但这样的教室带给绝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感受是不安全的、紧张的、压抑的。一个处于这样心理状态下的孩子,生命状态不可能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灿烂绽放,学习的真正意义也因此丧失:仅仅为了赢得一个排行的奖励,求知本身的快乐没有

  • 人教版美术三上《我设计的自行车》案例分析

    自行车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家几乎家家都有自行车。自行车在它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改进着,从第一辆木马式的自行车发展成铁轮的自行车,从前轮大后轮小发展到带有车闸和链条的自行车,再到我们现在各式新颖休闲运动的自行车。自行车在功能上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最早的娱乐用途变为后来的交通代步及休闲运动用途,最后成为我们生活中必

  • 浅谈综合材料的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运用是当代绘画的一种新趋势,也正成为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往往表现力不够,眼高手低,久而久之学生就从根本上开始不喜欢美术了,而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运用不但能打破单一纸笔绘画的限制,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学美术的兴趣。我认为,综合材料的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至少有两大优势,一是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二是能进一步的开拓学生的思维。 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可

  • 二年级下册美术第二课剪刀添画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材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剪刀的外型为依托,让学生巧妙地在剪刀轮廓上进行想象添画,使之变成新的、有趣的形象。 剪刀是小朋友常备、常用的工具,如同他们的好朋友一样陪伴他们生活、学习,小朋友对剪刀的外型和作用都非常熟悉,从而拉近了生活与绘画的距离。剪刀是本课教学的导入,描画剪刀的外形是本课的重点,而难点是对剪刀的想象和巧妙添画。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将重难点穿插在整个课堂,让学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