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更新时间:2022-02-07 16:20:41

《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积极影响

受数学学科特点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因“困惑”、“曲解”或“误会”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一是心理依赖,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二是思维僵化,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三是忽视过程,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应用,因而能够逐步化解上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消极心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可以更好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在教学单位1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知识,举出可用数字1表示的物体,学生抢着回答:“一棵树、一朵花、一个苹果、一本书等。”但“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学生却没有提到,我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还有别的东西可用1来表示吗?”“一箱苹果”终于有学生发话了,我问学生“你们同意吗?”有的学生不同意,有的同意。于是我就让不同意的学生先发表意见,有一学生说:“我不同意,因为箱里有许多苹果。”我再给表示同意的同学反驳的机会:“同意,我只看见一只箱子。”水到渠成,我肯定了同意组的看法。我说:虽然箱里有许多苹果,但这些苹果只用一只箱子装,所以可以用1来表示这箱苹果。就像我们班由一个一个学生组成的,但把这一个一个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就形成了一个班。这样,在他们情绪高昂的情况下进一步创设情境,由学生自己带着兴趣一步步独立思考获得知识,显得水到渠成。

三、讲授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由于难以理解,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相联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班上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引导学生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四、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们在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五、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为对数学学习来说,能够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这样,从生活实际入手,把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又把生活融于学习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更轻松、有趣。

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阅读
推荐
  • 大班上学期语言活动:电视广告

    活动目标:1、能初步发现广告语的特点。2、学说、学编广告语,提高分析概括的口语表达能力。3、能够与同伴合作共同创编驱蚊产品广告。活动准备:1、录制4个与幼儿生活有关的电视广告。2、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学说广告。3、驱蚊产品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感受广告。 1、第一次观看广告,提问:说说广告中都有哪些产品? 广告中说了些什么? 2、第二次逐个观看广告,提问:这些广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小结:广告要介绍出产品的优点、用途。同时适时做随机教育。) 3、引导幼儿发现广告与和日常生活用语的不同之处,

  • 借助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

    案例: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生: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两种颜色花相差多少朵。 师:除了可以对两个数量的多少进行比较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比较。 师:我们来看蓝花和黄花。我们把2朵兰花看作一份,那么黄花的朵数可以怎样分才能看得更清楚?(学生圈一圈) 生:把2朵兰花看作一份,黄花可以分成这样的3份。 师:就是有3个2朵,可以说成黄花的朵数是兰花的3倍。你能跟着老师说一说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红花的朵数是兰花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

  • 《亿以内数的认识》数学中心组听课活动体会

    昨天我参加了小学数学第二次中心组活动,下午又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听完了,教研员姜老师点名叫我谈一谈听感,当场我真的无法说清,不是我嘴笨,不是我没有用心听,也不是上过不上过。原因是什么呢?说实话的人是好人吧,应该没有人嫉妒吧其实我不欣赏这两堂课。说明一点我自己上课水平也一般。平时我在学校里也经常参与磨课,我一般是直说观点和想法的,平时的话,我会说重新设计吧,这样总觉得不好。然后就是相互讨论,细细磨。 下午第一节课总体框架基本对的,我认同大框架,但是对使用计数器对学生训练和理解大数的力度还不

  • 在丰富的生活素材中深化知识——有感于第十一册《位置》的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技能,老师在教学中要挖掘生活素材、依靠生活素材来为学生的提高服务。 现以第十一册《位置》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丰富的生活素材中深化知识,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位置》一课的目标主要目标是: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初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素材中,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会根据物体的具体位置写出相应的数对,这一环节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能力。为此,老师

  •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

    昨天我上小数乘小数的时候,学生列竖式问题很大。有的同学在计算小数乘法时,索性去掉小数点列成整数竖式,而后直接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在横式上点上几位小数。也有的学生受小数加减法影响,喜欢把小数点对齐,而不是末尾对齐。可他们的答案也正确。照教材要求小数乘法要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自然竖式也要象整数乘法的竖式一样,末尾对齐。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个杂志上,也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学生在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竖式中,有的学生是用上面因数每一位分别去乘下面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这样竖式也是合理性。那么我在想小数乘法中是否也

  •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和建议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因为这两类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因此它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集中反映在含有倍比关系的那个条件中。倍比关系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两种: 一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其表述形式有: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红花朵数是黄花的;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它的)几分之几,

  • 审视教材,挖掘本质——学习比例尺教学例谈

    记得n年前上六年级的比例尺这个教材,我觉得这个内容很麻烦,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会不懂,但是当初没有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没有想办法去改善教法,导致学生对比例尺为什么要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理解得不透彻,于是导致在计算比例尺的时候,学生有点混沌不清,有的甚至把比例尺的算法颠倒成了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当教学完有的比例尺还可以是前项大后项小的时候,学生更是茫然,不然倒可以记住小的:大的,现在可好,一会儿是小的:大的,一会儿是大的:小的。显然,靠记住大比小还是小比大绝对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更加不是老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其

  • 浅谈在找次品教学中优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有多种策略,而如何选择最优的策略就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猜测、验证等方法找到最合理、最省时、最优的方法,进而感受到优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 现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

  • 论文: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

    摘要:计数单位的认识在数与代数领域的地位基本属于起始课。看似简单却不好教;且由于相关知识时间跨度大,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片面、孤立,不利于整体、科学的建构。对计数单位的正确认识首先是培养数感的前提,其次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当前课堂,计数单位的教学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力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对这一领域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计数单位;数感培养;模型建构 最近在组织学生进行毕业总复习的时候,有关计数单位的题感觉学生掌握得不理想,引发了我对小学阶段所涉及的计数单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