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百家讲坛进课堂《三国演义》

百家讲坛进课堂《三国演义》

更新时间:2014-07-22 09:09:02

《百家讲坛进课堂《三国演义》》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八届校园读书节要开始了。

我接到一个任务,是给学生推荐名著,如《三国演义》。

我想,让我推荐名著大概是因为上一次学校征求读书节活动建议的时候,我推荐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台节目吧!

由于以前我陪儿子同看百家讲台《易中天品三国》,很有成效,并激发了儿子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我对《易中天品三国》这档节目情由独衷。

其实,小孩子看《易中天品三国》除了能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还有更好的作用,那就是懂得读书的方法以及体会教授治学的风范。

记得,中央电视台对易中天品三国的评价有一句是这样说的:由历史而文化,由文化而人性。以此,来反照现如今多少文化含量的小学语文课堂,大有学习借鉴的价值。

历史的归历史,文学的归文学,人性的归人性。这是我看《易中天品三国》的收获。易中天教授品三国的治学风范,句句有凭、一丝不苟。没有结论的,暂放一边存疑备考。这是一种做人治学的品格。

文学是离不开的话题,《三国演义》就是一部文学作品,将她跟历史比照,让我们的学习更进一步,让我们跟清楚地懂得文学的本质在于塑造。诸葛亮不曾火烧新野,罗贯中帮他“烧”了;赵子龙不曾西征,罗贯中帮他“征”了。这些都是文学创作。而在《易中天品三国》这档节目中,易中天也多次运用了文学手法,如曹操领兵攻打了董卓回来后,见袁绍他们在军营里卡拉OK、玩电子游戏、开paity,非常搞笑。这就是文学手段,增强了讲授趣味。

人性,是易中天品三国的亮点。他不满足于厘清历史,就事论事,而是从挖掘人性的最深刻处,来揭示人性的崇高和不足,从而寻找历史的规律。贵族阶级治世不可取,仕族阶级治世才是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曹操也是悲剧人物,他扰乱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三国终归一统,又回到了仕族阶级统治的天下……革命还是改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小学语文课堂常常有品德课之嫌、常识课之疑,但如何突破藩篱?上出文化大课堂,却一直没有起色。

没有现成,只有探索。所以,我的课堂显然也是一种不成熟的探索。但将文化引入课堂,一定会开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下面,就我上的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一课,谈谈自己的设想。

我给503班的同学上课的时候,一开始问他们:“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请举手。”

20多名学生举了手,超过班级一半的人读过这部名著。

《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名著,名不虚传,很多学生已经有了三国知识的基础。更何况学校已经经历了七次校园读书节,不可能大家都不读名著。所以,先前对学生到底有没有基础,如何引导的疑虑消除了。

接着,我让学生读了一段网络上下载的三国人物评价的话。这段话写得很搞笑,学生读着读着,就发出了笑声。

我一直以为,激发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而不是外来的动力,如奖励之类只能起一时作用。

我让学生读了一段人物评价后,问:“你认为哪些概括比较准确?”

几个男生的回答,显示了他们的三国知识十分丰富。

我又问:“你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

答案各式各样。

事后我想:如果老师没有充分的三国知识,上这样的课很有可能要被学生难到。所以,在接到任务后,我提过这样一个建议:我只能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推荐课,其他的名著推荐我根本上不了。我上这样的课,是想激起语文老师们的思考,谁熟悉什么名著谁来上这部名著的导读课。

第三个环节,我让学生回答三国知识,类似于三国知识竞赛。

学生很踊跃,争相竞答。有些问题很有趣(还是体现了我的观点——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有些问题难度较高。虽然,几个问题大家都不知道,但部分学生的三国知识足以令人佩服了。

半节课已经过去,我开始播放推荐的重点节目——《易中天品三国》录象,集中播放江东集团的三国故事。

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学习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故事,更因为我们这里也是江东集团的所在地,所以让学生欣赏江东集团的故事比较好。

能否单单以《易中天品三国》的电视节目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这是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就《易中天品三国》这档节目风靡全国的情形来看,节目本身是完全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的,但同时也会有一些不感兴趣的学生存在。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们不能归罪于易中天教授讲授的手段不够全面,就像现在的语文教育、教学不尽人意,不能总是怪罪教育教学的手段。

我们还应该反思: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家庭教育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

后半节课,基本上是学生观看《易中天品三国》节目,让易中天教授去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吧!

不足之出很多,敬请大家指正!
相关阅读
推荐
  • 保持语文本色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甲老师说: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要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声音逼真地再现课文内容。乙老师说:现在不是提倡以生为主体吗?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室当作一个T形台,每个学生都可以秀出自己的风采。丙老师说:语文课就应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才是语文的本色。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中,什么是好的语文课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它似乎古老,但却是常议常新。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都会给出自己心中的好课标准。我

  • 语文学科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指导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条主线。对于课堂线索的看法。 我个人喜欢简约的课。课堂线索是很多因素的综合,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其次是教学重点的筛选,再者是教学环节的设计。 比如,语文课堂,听说读写,有很多练习的项目,但在具体某一节课,所针对的重点可能只是一个项目。以三年级下册《日月潭的传说》,这是一篇中国传说。向这个类型的体裁,练习复述故事,是比较合适的方式。那么,课堂的线索就很简单,扣英雄一词,理解人物。再用不少于15分钟时间来练习用四字词串联的故事复述。 上简单的课,就是把最需要教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深入地教。 分秒必争

  •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

    暑假开始了,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张贴在房间: 必做: 1 、 读书: 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如《奇异的仿生学》、《史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生命的药方》、童话集《稻草人》、《世界上下五千年》、杏林子《生命之歌》、海明威《老人与海》、《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绿野仙踪》、《时代广场的蟋蟀》、《青鸟》《中国神话传说》、阅读其他小英雄的故事等。鼓励孩子至少阅读3本名人

  • 结合文本语言,培养想象能力——《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篇有趣的精读课文。它描写的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敢于奉献的精神。 神话故事的学习,除了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的特点之外,还应利用文本大胆、夸张的想象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也不例外。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女娲精神的关键语句也不难理解,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需要教师充分预设,利用想象来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饱

  • 课题质疑,引入新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听课后

    前几天我们听了杨老师觉得教研课,她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语文课上,在学习了生字,初读课文后,她问:小朋友,读了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知道小鸡会画月牙。生B:我知道小狗会画梅花。生C:我知道青蛙很懒惰,他在洞里睡大觉。生D:青蛙不是懒惰,它是在洞里冬眠。 师:D知识真丰富,知道青蛙冬天要冬眠。知道什么叫冬眠吗?D:冬眠,就是冬天的时候,整天睡大觉,不用吃不用动。师:你是怎么知道的?D:我是从《百万个为什么》中看到的。师:D多会看书呀! E:我知道小鸭会画枫叶,小鸡会画竹子。F:我原来以为小动物们

  • 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近来浏览一些教育类的杂志发现教育家与其他在教育上颇有建树的学者,都把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而自主、合作、探究这种语文学习的方式也被积极倡导,成了时下比较流行时尚的教育流行元素。 在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也尝试采用让学生们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再共同讨论交流的方式,几节课下来,稍有奏效,某些学生的个性阅读在课堂上得以施展,创新的意识也开始渗透。课堂由些出现了不少亮点,讨论也异彩纷呈,滔滔不绝起来。如前天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课文《爬天都峰》时,学生

  • 趣味语文:巧编字谜 激发兴趣

    今天我上了语文园地八中的趣味语文,是让学生猜字谜。书上出了一个谜面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听说有,读写无。这个谜面每句三个字,前后的词语又相互关联,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喜欢读,而且很容易就猜出了谜底是口字。我又请他们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同学们都争着要解释,看来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个谜语的奥妙所在了。 于是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自己来续编这个谜语,要求也是每句三个字,用上有和无,而且前后词语要相互关联。我自己也准备了几句,本来想等学生编不出时露一手的,没想到学生比我编得更多

  • 本色语文需要实实在在

    在新课程改革日趋走向成熟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发现本色语文的可贵之处。前不久听了虞大明老师的课与感受后,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的本色语文又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 最近我在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老师要不要讲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也是本色语文的精髓之所在。 文章中列举了赫赫有名的小学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个教学片段《暮江吟》。在片段中,于老师教学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话时,让学生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在学生画错弯月的情况下,于老师进行讲解: 师:听我讲,这是一点天文知识。弯月分新月和残月。

  • 小学诗歌教学经验:诗歌重在“悟”

    这是一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颂扬中华民族祖先智慧和勤劳的优美诗歌。全诗分别通过描写长城和运河两处景观,突出长城的宏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灵动。在具体描写方面,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长城比作巨龙,将运河比作绸带,形象生动。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积累,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深切地了解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我出示了几幅长城和运河的图片,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两者的特点,从而让他们有一些感性化的认识。在图片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长城和巨龙、运河和绸带存在的相似性,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只有两种事物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才能作比

点击查看更多